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作为一种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既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我、思考问题并开展创造性表达的一种重要过程,又是学生情感宣泄的出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重要体现。
一、激发学生自主写作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转变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广东省梅州市学习活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在一种理想的、良好的状态下写作,拥有写作的兴趣是必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么所谓的“自主”就变成了“放任自流”,让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处在无管理的状态下,无所事事,无所作为。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激情呢?
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就必须要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写作。在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写作文的目的就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很多时候,学生为了得高分,会在写作中考虑更多的得分点,会堆砌大量华丽的辞藻,夸夸其谈,也没有真情实感,华而不实。因此,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写作文,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正如美国学者所认为的:“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让学生产生内在的写作需要,从而将生活实际、真情实感表露在作文中。
其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还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激情。“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学生对于写作的热爱源于他对生活的激情。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会关注并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点点滴滴的小事等,会从其中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惊喜,能体会到别人意想不到的内涵,同时,这也会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充实。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创新写作
1、创新写作的立意
立意在文章中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是文章中的核心及最本质的东西。立意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要破除流俗的观点和自己的单纯的主观认识,“发前人所未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立意创新。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很形象的说明这种方法的奇特作用。
2、创新写作材料
选择材料的创新即选择新颖的,别人不注意的,或不了解的材料,且具有典型性,能准确地为主题服务。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周围新的人,新的事,新的物随处可见。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不是缺少新颖的材料,而是缺少发现。最佳材料的选用,需要独具慧眼,匠心独运。
选材的创新,要着眼于材料的“新”。“新”即体现它的价值,要注意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材料。众人瞩目、议论纷纭的各种社会现实情况、看法、意见等。材料的创新是一篇好文章的鲜明特点,但并非任何新材料都能写出好文章,还要看它是否具有内在的价值。因此既要抓新材料,又要重视深入挖掘材料所具有的价值,使下笔的文章既避免了俗套,又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
3、创新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是指一篇文章主要运用的表现方法。诸如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不同的文体还有不同的写法:记叙文可用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也可以用补叙法、追叙法等;议论文可用归纳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归谬法等;说明文可用综合说明法、举例说明法、比较说明法、类比说明法、图表说明法等。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灵活应用,也可以白创新法,只要利于文章的表达,什么方法好就运用什么方法。如节外生枝法:在写作过程中,有意地突然加入一些读者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从而改变读者对文章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猜想,得出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普通的写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然接触不少,有些如象征、对比、欲扬先抑等。学生在作文中已经有所练习,但如何使写作方法更好地表现主题,更吸引读者,更好地创新,则是无止境的,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创造。
三、寻策略
1、制定具有全局观系统的作文规划
作文教学要有系统性的全局观,不能随意,更不能盲目。全局观系统的作文规划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每一个年级要有不同的作文训练侧重点。初中主要训练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比如七年级可以侧重训练学生记叙文写作要素齐全、有条理、详略得当的叙述一件事的能力;八年级侧重训练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注意各种叙述顺序的选择,语言上注意流畅性和灵活性;九年级侧重于表现手法的选择和多样化,对于人物刻画具有独特性,对于事件的选择具有新颖性。
其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编写校本教材,作为对作文教材缺失的有力补充。校本教材必须依据学校整体的安排,分年级和学期编写。作文教学没有教材是因为作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教法,不能有固定的文本可以模仿,这个考虑初衷是正确的,担心学生的作文因为作文教材而束缚住了思想,久而久之变成了新“八股文”。但是校本教材是从本校的学生实际出发的,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不具有强制性,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教学情况灵活运用。作文校本教材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尤其要注意名家文章和学生文章结合,建议可以精心选择一些中考优秀作文来例证操作的技巧。
2、注重教法、学法的灵活变通,力争创新
作文教学跟其他教学一样,要注重教法和学法的设計,很多教师只是注重讲的内容而忽视讲的方式,虽然重难点把握很准确,但是由于教学法安排不科学,效果肯定不佳。教法学法上要多样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在作文批改环节经常采用小组同批的方式,但是如果让一个人批改会造成把握不准的情况,让一个小组的所有同学共同批改则会让批改的结果更加准确,而且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吸收借鉴优秀的作文提高自己。还会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选出代表,利用多媒体或者讲义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这样就把学生充分的融入了课堂,让学生讨论、评价、打分,虽然一节课教师讲的很少,但是学生参与的时间大大增多了,通过代表性作文的分析讨论,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作文的一些技法,教学效果远比教师讲给学生听强百倍。
结语: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深化,反过来又可以反哺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主动写作热情,语文教学则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一、激发学生自主写作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转变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广东省梅州市学习活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在一种理想的、良好的状态下写作,拥有写作的兴趣是必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么所谓的“自主”就变成了“放任自流”,让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处在无管理的状态下,无所事事,无所作为。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激情呢?
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就必须要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写作。在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写作文的目的就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很多时候,学生为了得高分,会在写作中考虑更多的得分点,会堆砌大量华丽的辞藻,夸夸其谈,也没有真情实感,华而不实。因此,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写作文,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正如美国学者所认为的:“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让学生产生内在的写作需要,从而将生活实际、真情实感表露在作文中。
其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还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激情。“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学生对于写作的热爱源于他对生活的激情。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会关注并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点点滴滴的小事等,会从其中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惊喜,能体会到别人意想不到的内涵,同时,这也会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充实。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创新写作
1、创新写作的立意
立意在文章中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是文章中的核心及最本质的东西。立意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要破除流俗的观点和自己的单纯的主观认识,“发前人所未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立意创新。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很形象的说明这种方法的奇特作用。
2、创新写作材料
选择材料的创新即选择新颖的,别人不注意的,或不了解的材料,且具有典型性,能准确地为主题服务。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周围新的人,新的事,新的物随处可见。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不是缺少新颖的材料,而是缺少发现。最佳材料的选用,需要独具慧眼,匠心独运。
选材的创新,要着眼于材料的“新”。“新”即体现它的价值,要注意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材料。众人瞩目、议论纷纭的各种社会现实情况、看法、意见等。材料的创新是一篇好文章的鲜明特点,但并非任何新材料都能写出好文章,还要看它是否具有内在的价值。因此既要抓新材料,又要重视深入挖掘材料所具有的价值,使下笔的文章既避免了俗套,又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
3、创新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是指一篇文章主要运用的表现方法。诸如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不同的文体还有不同的写法:记叙文可用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也可以用补叙法、追叙法等;议论文可用归纳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归谬法等;说明文可用综合说明法、举例说明法、比较说明法、类比说明法、图表说明法等。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灵活应用,也可以白创新法,只要利于文章的表达,什么方法好就运用什么方法。如节外生枝法:在写作过程中,有意地突然加入一些读者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从而改变读者对文章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猜想,得出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普通的写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然接触不少,有些如象征、对比、欲扬先抑等。学生在作文中已经有所练习,但如何使写作方法更好地表现主题,更吸引读者,更好地创新,则是无止境的,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创造。
三、寻策略
1、制定具有全局观系统的作文规划
作文教学要有系统性的全局观,不能随意,更不能盲目。全局观系统的作文规划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每一个年级要有不同的作文训练侧重点。初中主要训练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比如七年级可以侧重训练学生记叙文写作要素齐全、有条理、详略得当的叙述一件事的能力;八年级侧重训练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注意各种叙述顺序的选择,语言上注意流畅性和灵活性;九年级侧重于表现手法的选择和多样化,对于人物刻画具有独特性,对于事件的选择具有新颖性。
其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编写校本教材,作为对作文教材缺失的有力补充。校本教材必须依据学校整体的安排,分年级和学期编写。作文教学没有教材是因为作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教法,不能有固定的文本可以模仿,这个考虑初衷是正确的,担心学生的作文因为作文教材而束缚住了思想,久而久之变成了新“八股文”。但是校本教材是从本校的学生实际出发的,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不具有强制性,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教学情况灵活运用。作文校本教材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尤其要注意名家文章和学生文章结合,建议可以精心选择一些中考优秀作文来例证操作的技巧。
2、注重教法、学法的灵活变通,力争创新
作文教学跟其他教学一样,要注重教法和学法的设計,很多教师只是注重讲的内容而忽视讲的方式,虽然重难点把握很准确,但是由于教学法安排不科学,效果肯定不佳。教法学法上要多样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在作文批改环节经常采用小组同批的方式,但是如果让一个人批改会造成把握不准的情况,让一个小组的所有同学共同批改则会让批改的结果更加准确,而且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吸收借鉴优秀的作文提高自己。还会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选出代表,利用多媒体或者讲义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这样就把学生充分的融入了课堂,让学生讨论、评价、打分,虽然一节课教师讲的很少,但是学生参与的时间大大增多了,通过代表性作文的分析讨论,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作文的一些技法,教学效果远比教师讲给学生听强百倍。
结语: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深化,反过来又可以反哺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主动写作热情,语文教学则一定会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