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内书外共徜徉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chu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到底应该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是新课改以来教育者们着力探寻的问题之一。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似乎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就是课堂教学与教参的关系不再像之前那么密切。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有助于师生更好地定位自身,从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参 剥离 契合
  一、语文课堂教学和教参剥离与契合的含义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自由的、自主的、生成的课堂,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死抱书本、硬搬教参,而应该让学生借助书本,自主地学习、探寻。处在这样的过程中的学生无疑是快乐的。当然,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让他们以最佳的方式获取知识。
  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教参的作用明显降低,但还是有不少教师对其情有独钟。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高度依赖教参,甚至完全以教参为中心,这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本本主义”者,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将他们与教参强行剥离。不过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对于教参,我们又不得不时刻将其放在心中,因为,如果没有教参的辅助,课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之谓“契合”。唯有做到恰当的剥离与契合,才能让语文课堂正常、高效地运转。
  二、语文课堂教学和教参剥离与契合的原因
  首先,新语文课堂的结构决定了它必须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
  新课程标准将语文课堂定位为师生对话的舞台。教育哲学家贝拉克认为,课堂中最一般的对话单位是“教师主导的提问与指示、学生的应答、教师的评价”,这一结构可以用完整的封闭单位——IRE结构来表达。这种连续的循环是课堂对话最显著的特征,而保持这种循环的流畅性也就成了教师必然的要务。
  我们将课堂的这一结构进行如下分解。
  第一个环节为教师主导的提问与指示。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问题设计的精准度。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要达到有目的、重基础、能生成等要求,其中,“基础”是什么,恐怕我们还必须依靠参考资料,因为,它可以让教师较好地抓住课文的重难点,从而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从这一点看,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将课堂与“本本”契合在一起。
  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九(下)《享受生活》一课时,教师如果不参考教参中的有关资料,就无法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课堂教学中仅仅满足于教参提及的几个问题,不加以拓展,就不能更好地理解文中的一些疑点,如一个盲人为什么能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她划船时是如何保持平衡、掌握方向的等等。因此,教师要借助这些问题将学生带入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进而学到很多书本外的知识。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的应答。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对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九(上)《一双手》一课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张迎善的手,你想说些什么?”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笔者特地做了一个总结:男生的答案趋于一致,大都从“创造需要付出”“付出等于回报”等方面进行了回答;而女生的答案则大多表示了对“这双手”的关爱。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提出了“他为什么不使用工具”或“他为什么不戴手套”等疑问。教参给出的参考答案是对这双手的歌颂,那么,学生的回答就是错误的吗?显然不是,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认为他们的答案都有道理。这时,我们就不能死板教条地紧盯参考答案,而必须将课堂与教参适度剥离。当然,我们也不能任由学生信口开河而不加评价,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这方向便是教参告诉我们的——对“这双手”的歌颂、赞扬,这就是“契合”。
  第三个环节是教师的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也有必要实现课堂教学与教参的有效剥离与契合。众所周知,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总结,它在学生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我们在评价时也应以发展的、生成的眼光看待学生,既不能脱离教参,也不能一味地迷信教参。
  其次,教育教学的目的也要求我们处理好课堂教学与教参的剥离与契合问题。
  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应着眼于个性化发展,将原来的“育智”变成“育人”,这也印证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化特点。而要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就必须放宽对他们言行、思想的约束,让他们能有自主的见解。这种自主见解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学生的个性发展排斥统一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需要强调的是,放宽不是放纵,不是漫无目的地闲游,而是要把握方向,要将他们向教参所定的大方向进行引导。
  此外,教师的职业要求也决定了教师既不能死抱教参,也不能完全脱离教参。
  教师的职业要求显示:教师要具有广博精深的文化素养,要有积极进取、执着创新的精神,要精通业务、谙熟教学艺术等。我们略做提取,便可以得出如下几个关键词:文化素养,创新精神,教学艺术。
  先从文化素养谈起。文化素养的含义非常丰富,范围也非常广泛,不仅指扎实的基础知识,也包括广泛的社会学知识以及文化视野等。教师要想获得并掌握知识,就离不开阅读包括教参在内的大量资料,阅读面不丰富,知识积累不到位,就谈不上整合、积淀,因此,教师必须大量地阅读,以此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但是,教师只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而不知变通,没有创新,也是不行的。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引路人,而不是工具书,所以,教师要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突破自我,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教学变得轻松,使之成为一种艺术。
  三、语文课堂教学和教参剥离与契合的实施
  第一,要加强思想认识。一切事情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顺利地施行。第二,应善于总结,广泛交流。任何一种理念,要想变为现实都不会一帆风顺,都需要在施行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并交流,在总结交流中积累,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进而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行。
  总之,只要我们能将课堂教学与教参有效地剥离与契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能从书内书外获取新知、感受快乐。
  【参考文献】
  [1]李明高.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加拿大]大卫·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窦肯君.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十大基本素质[J].人民教育,2007(20).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下车中学)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丁卫军,江苏通州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学术先锋人物、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文学教育名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科技拔尖人才,通州区首届名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特聘硕导,“简约语文”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著有《小丁教语文》《丁卫军教写作》,主编《二十位中学名师经典课例实证研究》;《语文教学通讯》《作文教学研究》等杂志封面人物;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讲课、做讲座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人格魅力,理解积累运用字词。  (2)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老王的苦和善、“我”的苦和善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体会关键语句和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继而理解本文的主题。  (3)领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发扬“平等、关爱、人道主义”的精神,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待他人,尤其是关爱身边不幸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清本文的写作
期刊
师: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先来温习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关于春的古诗词。  (生齐背很多关于春的诗句,略)  师:同学们真是厉害,能背诵那么多。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看看他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春天。打开书本,看PPT显示,放开声,自由朗读课文。  PPT显示:1.徜徉在春天里,作者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2.在作者的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说说课文描写了春天的哪些图画?
期刊
摘 要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关键词  情境 数学教学 圆周角  【教学过程片段】  1.创设情境。   问题:足球训练场上教练在球门前画了一个圆圈进行无人防守的射门训练如图(1
期刊
我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据此,根据初中学生身心特点,由学校专职艺术教师和心理健康辅导员联合开展社团活动,并组建课程研发团队,以有序的、有指向的艺术社团活动为媒介,充分借助艺术的节奏、韵律、色彩、意蕴等形式美,对学生开展情绪管理、心理品质、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积极性心理干预,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成就美好人生。  一、“美好心育”核心概念解读  美好心育是指通过社团活动所研发的校
期刊
摘 要  随着文学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追索,“诗教”理应被提上教育日程。本文探究“诗教”渊源,提出“诗教”之道,探索将“诗教”这一优秀传统发扬光大,让我们的语文教育进入一种美妙的诗画境界,享受诗意生活。  关键词  诗教 语文教育 诗意生活  诗教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不夸张地说,诗歌是一种最能培养人的灵气的文学样式,启迪我们情感的丰富性、敏感性
期刊
2015年4月,盐城市初中教育内涵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大丰实验初级中学召开, 150多位来宾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该校初一年级的“答疑超市”。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大丰市实验初中精选教师组成“骨干教师答疑团队”,轮流上岗,通过个别辅导,帮助学有疑难的学生。为方便远程答疑,“答疑超市”还建立了QQ群,配备了专线电话。“答疑超市”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答疑超市”是
期刊
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信心强弱有别,加之因学习科目增多所导致的压力加大,使得不少英语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比以往更为严峻。  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补偿教学”策略。所谓“补偿教学”,就是在学习新的知识前,让认知缺乏的学生提前获得前置知识和情感铺垫,从而有效地扫除新授课前认知领域的障碍。  一、语言知识  1.把音标教学和字母、单词结合起来。  音标是英语发音和拼写的纽带,
期刊
近年来,“写出真情实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中考作文的写作要求中。要有真情实感,就得有真实的作文素材。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生对“真实”的认识和处理有两个明显的误区:“真实”是和“善”“美”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生活中“不善”“不美”的素材(尤其是关系到自己和亲人的)通常羞于选取,甚至对其采取视而不见、忽略不计的态度;“真实”就是绝对的真实,来不得半点偏差,所以,写作文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事实。中学生的
期刊
丁锋和周文忠两位老师,就“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这一写作训练点,各自给我们呈现了一堂有特色的课,让学习者颇有收获。  丁锋老师的课堂目标有三条:①诵读学生的随笔片段,感受生活好素材“有我”的特质:感觉要细、新、丰,感情要真,感悟要深;②研究讨论两篇学生随笔,通过添改素材,领会组合取材的方法;③通过对“美好”这一命题明确立意后的片段写作,练习素材的提取。每一条的侧重点都不一样,但三者又都从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