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anjia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 培养 创新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24-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追求创新的能力,它是数学教学的必要条件,影响着个人创造才能的发挥程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紧贴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而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首先要求教师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和有宽厚的数学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对数学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社会功能以及相关学科的关系等要有较详细的了解和一定的研究,成为畅游知识海洋的导航者;其次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必要的创造能力。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学生。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好奇、求知、探索意识,为此教师应具备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起到扶持促进作用。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
  
  法国有一位作者曾这样说:“虚无中是创造不出新东西的,只有构思中渗透着别人的东西,才能创造出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知识是“根”,能力是“果”,只有知识的“根”扎得越深,能力的“果”就结得越丰硕。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从扎实的知识基础入手培养学生的能力,利用学生所获得的能力来更好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获取新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循环。
  
  三、激发求知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起点。实践证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而且创新与兴趣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时,他是不会在这方面有什么创新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体验尽可能的创设情境,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激活思维,并不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另外,数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和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四、质疑问难是创新的灵魂。
  
  中国古代学问家提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正确提出问题是一种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不会给自己提出问题是学习是否进入高阶段的标志,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萌芽,千万不可泼冷水,这是培养思维独创性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与习惯并非天生的,这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训练。开始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我就出示自学提示,引导他们找出疑问,提出问题,再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或动手操作、验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通过对一些问题讨论,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优化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上先天不足,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阔。为帮助学生突破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想方设法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如举办“专题讲座”,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开展“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同地;其次开展一些数学竞赛,良好的数学竞赛活动有别于课内教学的狭小氛围,试题的解法更具有开放性和奇特性,所以更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为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作出我们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21-01    老师,是一项很抽象,很难做的职业;老师,词典中的解释是名词,其实,在新课改的今天,已演绎成为一动态的名词,她不仅象征着崇高,纯洁,神圣的先哲,也是天真、活泼,充满童心的孩子们的化身。在众人的眼睛里,老师应该是十全十美的,不容有半点瑕疵的。但俗语说:“世间物无全美,人无完人。”哪有这样十全
摘要 力资源危机不仅是企业经常面临的危机,也是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之一,本文从“富士康”的事件出发,结合人力资源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危机根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富士康 人力资源 危机 对策    一、“富士康现象”的基本情况    1、根据富士康的介绍,从2010年1月23日发生第一起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后,迄今为止富士康企业已经连续发生了17跳,涉及员工2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学好数学,对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同学有恐惧、厌烦学数学的心理,所以不爱学、不想学,甚至对数学产生了逆反心理。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    一、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怕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有些同学认为数学抽象性较强,学起来枯燥乏味
期刊
[摘要]: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必然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在瞬间就有极强的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方式中,始终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