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重”维度 实现“四基”目标

来源 :名师在线·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zm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知识本质、核心问题、数学思想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四基”,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四基”;知识本质;核心问题;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8-0016-02
  引  言
  如何让学生真正达成《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目标?这一直是一线教师思考和议论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知识本质、核心问题、数学思想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四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一、抓住知识本质促理解
  数学知识的本质可以理解为知识最原始、最根本的属性,是知识的内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抓住知识的本质,将其作为课堂的“抓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方程”一课时,教师完全抛开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的概念,抓住方程的本质,也就是以“方程是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为主线,将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教师从已知数与未知数的角度切入课堂,将学生的视角引向问题:“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如何从未知数走向已知数?”新颖、独特的数学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还给学生设置了悬念。其次,教师创设称樱桃质量的情境,借助实物天平呈现多种称重情况:樱桃<10克、樱桃+5克>10克,进而追问:“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知道樱桃的质量?”“什么是已知数,什么是未知数?”学生在由已知数探求未知数的过程中,建立了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初步感知了方程的意义。再次,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怎样表示等量关系会更简洁?”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会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会写出含有字母的等量关系式,初步感知方程的模型。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等量关系的原型。在有天平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问题:“怎样找出等量关系?谁是未知数?”在没有天平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有一座天平,不断地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表示生活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建构方程的数学模型,深刻认识和理解方程的内涵。
  通过上述案例,我們不难发现,教学如果只停留在方程概念的层面,将导致学生无法触及方程的内核。反之,教师只有抓住方程的本质,才能让学生抓住方程的“心脏”,探知方程的“魂”[1]。这样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追寻数学知识的“源”,才能让数学知识与技能在学生记忆中根深蒂固。
  二、提炼核心问题促思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动力。从问题意义的角度来看,核心问题能贯穿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或者中心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提炼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并以此为统领,通过相关问题串连思维线索,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思维活动。
  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为例,第一个环节中,教师借助“京”字和刺猬的变形现象,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交流中,体会“形变质不变”的内涵,为提出核心问题“分数是否可以变形”奠定了思维迁移的基础。第二个环节中,教师顺势出示正方形纸中阴影部分占整张纸的,引发学生猜想:“如果阴影部分不用表示, 你觉得还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并追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是怎么变的?”学生在感受不同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中,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三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联系,思考问题:除分数可以“变形”,其他数学知识是否也有变形的情况?由此,学生感悟到了数字改写、单位换算、除法计算、字母简写等不同形式的等值变形,加深了对“形变质不变”的认识,拓宽了知识的外延。第四个环节中,教师以“京”为引子,启发学生思考:“分数为何变形?可能是什么原因?”并通过设计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内需”下,自觉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体会知识产生的必要性。
  上述案例中,教师以“分数能否‘变形’”为核心问题,用“分数怎样‘变形’”推动学生进行探索与思考,并用“还有哪些别的‘变形’”“分数为何‘变形’”两个问题,拓宽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在核心问题及核心问题驱动下的后续思考问题串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数学思考的全过程,积累了数学思维活动经验,增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如此提炼核心问题,启发学生深度思考,数学思维方可由浅入深。
  三、渗透数学思想促感悟
  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然而,从小学到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逐渐提高,怎样让学生越学越简单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并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怎样围绕等量关系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怎样自主建构“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呢?为了解开疑惑,教师进行了以下教学尝试。首先,教师创设了淘气一个人走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用算术和方程解决问题的经验,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哪个数量关系来列式能够解决问题?”从而找出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激活学生利用数量关系解决行程问题的经验,使学生认识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接着,在带领学生通过演示行走过程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后,教师巧妙设下疑问:“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找到了思维发展的方向,能够始终将关注点集中在等量关系上。由此,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维经验,初步建构了解决“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教师顺势追问:“根据这两个等量关系是不是可以解决所有类似淘气和笑笑这样的‘相遇问题’呢?谁能举例说明。”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既是数学模型内化的一种表现,也是数学模型的建构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最后,教师巧设一道“合作”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并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是否也有与‘相遇问题’类似的等量关系?”这一问题的提出将数学模型引向更高、更宽的领域,使学生看到了更多生活中“相遇问题”的影子。
  在案例分析中,教师以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为主线,使学生经历由基本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到“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再到类似“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的整体探究与建构,经历了数学模型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感悟模型思想的过程中,学会迁移和运用模型思想,从而感受到数学模型思想的价值与魅力。如此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和运用,数学思想定能“走得远”。
  結  语
  综上所述,以“四基”目标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知识本质、核心问题、数学思想为突破口,以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为思考点,引导学生深刻地把握所学知识,深度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四基”目标的达成,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洪连发(1981.10-),男,福建晋江人, 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为了促进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从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分析了当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学生专业技能素质较差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完善培养体系,优化培养目标;增强企业融合,培养专业师资;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专业技能,以期为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主要针对后疫情时代复学大学生心理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复学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得出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在就业焦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针对提升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提出了相应对策。
合奏课为音乐表演键盘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程,有多种形式的室内乐合奏,其中,四手联弹是最常见的以实践、合作为基础的一种演奏形式。对四手联弹的演奏与教学过程进行了较为翔实的总结,阐述了四手联弹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摘 要: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具有多样性、关联性和生长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在常规性大单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在联通性大单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专题性大单元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结构性大单元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不断提升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摘 要:《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有实证意识,通过可靠的证据去证实世界。“用数据说话”便是科学课中“证实意识”的具体体现。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寻找科学规律、得出结论,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实验与数据分析处理断层的现象。作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可以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及辨析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关键词:科学课;实验数据;教学策略  
摘 要:相较于传统的单篇文本阅读,群文阅读最明显的特点为课堂容量大、阅读数量多。基于此,文章在肯定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意义的基础上,梳理了其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现象,并结合成功经验提出组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
吴敏,1969年1月出生,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校长,一级教师,曾获江苏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校长”“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个人”、金阊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钱晨,1987年9月出生,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曾获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优秀红领巾社团辅导
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项目学习这种自主性、探究性强的学习方式,利用有限的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文章中,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具体阐述了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摘 要: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对此,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作者总结了创设趣味情境、强化实践活动、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讨论等教学策略,以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
摘 要:趣味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文章针对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和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展开深入研究,旨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英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8-0010-02  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