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实录及点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6273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听民歌乐曲,解古诗课题
  师:(播放《江南》民歌)请小朋友们静听一首古代民歌,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生:很好听。
  师:这是我国两千多年前汉代的一首民歌——《江南》。(板书课题)
  师:(出示中国地图)中国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河流——长江,由西向东流入东海,它流经的中下游以南地区就叫“江南”。《江南》唱出了两千多年前江南地区劳动人民采莲时的欢乐情景。
  师:它是一首乐府诗。“乐府”原来是汉代搜集民歌的音乐机关的名称,后来演变为一种诗体——乐府诗。
  【点评】通过介绍长江,帮助学生了解“江南”的地理方位。结合解题,以简洁的语言讲述乐府诗的来历,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观荷塘画面,赏采莲场景
  师:(映示采莲画面)这是“江南”荷塘,请小朋友观赏采莲场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莲叶长得特别旺盛,一片连着一片。
  师:(指画面)看,荷叶像田一样,一片连一片,这就是莲叶“田田”。
  生:莲蓬像一个个小脑袋。
  生:采莲姑娘快乐地划船。她们边采莲边唱歌。
  师:请看课文,采莲人高兴地唱什么呀?
  生:(齐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江南可采莲”是什么意思呀?
  生:江南的莲蓬又多又大。
  生:江南是采莲的好地方。
  师:诗句中哪个字让你们知道这些?
  生:“可”字。
  师:会动脑筋,“可”字唱出了采莲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认可和自豪。(朗诵指导:引读诗句,提示停顿,突出“可”字,诵出采莲人的欢乐)
  (生放声朗读,相互品评)
  【点评】 “可”字的理解,从物象入手,整体感知。朗读中反刍回味,沿波讨源。
  师:(指“何”字)同学们注意,这里的“何”字是“多么”的意思。请观赏荷塘景色,用“多么”说说莲叶的旺盛、美好。
  生:莲叶多么大呀,像一把把雨伞!
  生:莲叶多么多呀,像一片绿海!
  师:“何”字唱出了采莲人对莲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请大家投入情感,朗诵诗句。
  【点评】古代民歌中“何”字常有“多么”“怎么”“为什么”的情感表达,将“何”字转换为“多么”,结合画面指导观察说话,既降低难度,又丰富感知,开启想象,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师:读了民歌开头两行,你知道了什么?
  生:莲蓬丰收,采莲人很欢乐。
  师:现在,我们用朗诵体验这种情感,表达采莲人的欢乐。(提示:“可”与“何”字要读重音,体现采莲人的自信与欢乐)
  (生自我练习,班级展评)
  【点评】古诗中的关键字凝练、蕴藉,老师的教学既尊重诗意又顺应童心,借助媒体,激活思维,引领学生在多重朗读中揣摩品味,穿越千年时空,触摸古韵民风。
  三、演鱼儿戏水,诵采莲欢歌
  师:(出示:鱼戏莲叶间)想一想,这里的“戏”字是什么意思呀?
  生:鱼儿在荷塘里四处游玩,快乐自由。
  师:这就是诗中讲的“鱼戏莲叶间”。
  师:(相机映示: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东,东的对面为西,右边是南,左边是北。按自然方位做鱼儿戏水游戏,每位同学扮演小鱼,沿东西南北方向游动,动作自创,边读诗句,边体验鱼儿戏水的快乐。
  (生读诗句,演鱼游。小组展评)
  【点评】将演与读有机结合,学生全身心投入,演鱼儿戏水,诵采莲欢歌,在游玩中体验鱼儿的快乐,传送采莲人千古心声。
  四、当小小诗人,吟虫鸟戏游
  师:采莲人爱慕鱼儿的自由欢乐,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一想,你还发现过哪些小动物快乐戏游的情景?
  生:我看到小鸟在树林里快乐地飞行。
  生:我看到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
  生:我看到花蝴蝶在田野中飞上飞下。
  生:我还看到小鸭子在池塘里嬉戏游水。
  师:自然界多美妙呀!我们来当小诗人,写一种小动物,自演自诵表达心中的快乐。请大家自主选择“鸟戏树林间”“蜂戏花丛间”“鸭戏池塘间”“蝶戏菜花间”……口头填空——( )戏( )间:( )戏( )东,( )戏( )西,( )戏( )南,( )戏( )北。
  (生自我演練,展示品评)
  【点评】老师不失时机地激发儿童情趣,开掘诗意生活,一步步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交流点拨,调动生活积累。自主选择,让学生心中的小鸟雀跃起来,小蜜蜂飞起来,小鸭子游起来。口头填空,为学生搭建吟诵平台。
  五、习“东”“西”二字,观日出日落
  师:现在,我们学写“东”“西”二字。(映示田字格内的“东”“西”二字)请观察,比较字形、笔画,看谁有发现。
  生:这两个字的起笔都是长横。
  师:(映示繁体字“東”)这是繁体字“東”,一横下面是“日”字,意思为日出东方。一横像地平线,红日从地平线上升起来。
  师:(田字格范写“东”字)撇折起笔竖中线,横中线转折;“小”字底部撑,竖钩沿着竖中线,最后两点要对称。
  (生打开《习字册》练写,展示品评)
  师:现在,请你猜字谜,“一儿钻进大口里”。
  生:“西”字。
  师:有道理,“西”是太阳落下的一方。“日落西山小儿安,留有空间好睡眠,最后一笔横封口,‘西’字原是鸟儿窝。”
  (师田字格范写“西”字;生打开《习字册》练写、展示品评)
  师:课后,在你居住的地方选一个地点,早晨面向东方,观察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的美丽景色;傍晚面向西方,观察太阳从地平线落下时的景物变化,把你的观察,发现与同学分享。
  【点评】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有故事,有灵性,一笔一画总关情。习练写字,坚持练眼、练脑、练笔、练思考,明字理,养心性。习字不忘育人,观察日出日落,开启学生心扉,放飞想象的翅膀。
  (作者单位:仪征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向往的语文课堂。课堂,或许就是一个美丽的约会。老师,亲近着孩童的呼吸,凝视着孩童的眼睛,和他们手牵着手,一起去赴未来的约会。老师,是长大的儿童;儿童,是活泼泼的生命。老师和儿童,彼此唤醒、分享、激励,共同经历、体验、探索,一道快乐地走向智慧、崇高和幸福,一道积蓄迎接未来、构建未来的力量。  这样的语文课堂,看得见儿童,看得见学习,看得见素养,最终,看得见生长。  语文课堂,一定是
期刊
阅读理解监控,是指阅读者在进行阅读理解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阅读理解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自觉的监控、分析与调节。它从对阅读理解行为的自我观察、内省开始,比如,意识到自己的阅读目标是什么,采用了什么阅读方法,花费了多长时间,有没有完全理解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采取相关措施,调整阅读理解的过程,促进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理解监控策略的运用对阅
期刊
一、图片導入,激发兴趣  师:又到了江南采莲的季节了,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师贴莲蓬图片)  生:莲蓬。  师:嫩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莲肉,嫩嫩的,甜甜的,可好吃了。(师贴荷叶图片)这是什么?  生:荷叶。  师: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十分茂密。哇,你看,调皮的鱼儿也来凑热闹了(师贴鱼儿的简笔画),正在莲叶间做游戏呢,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哪首诗?  生:《江南
期刊
《第一次抱母亲》记叙了“我”、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场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戴。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动人的故事情节,感悟母亲的胸怀和儿子的孝心,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才算得上一节真正意义的语文课?笔者在教学中渗透全脑教育理念,切入语用,关注思维,将目标定位为能根据人物特点读好对话,明白对话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且学以致用。  一、对对子,理清课文脉络  师:(板书母
期刊
在童话故事教学中,把握文体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低年级学生想象着穿行于文本之中,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促进理解,加深感受,赢得情感共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试以《会走路的树》为例,谈谈怎样引导学生以想象的方式把握文本,学习语言文字的。  一、在识记生字时引导想象  汉字是一种形意结合的表意文字,有的“因義构形”,有的“因形表意”。激发学生在想象中识字,不仅能使识字教学兴趣盎然,更能使学生主动发现
期刊
体验、感受古诗的语言,把握、理解古诗的内容,认知、体会古诗的思维,是阅读古诗选定精思着力点的基本方向和归宿。  古诗语言的体验、感受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体验、把控古诗语言的语调、节奏、韵律,感受古诗语言的音乐感。关于这一点,上篇已经谈及了方方面面的诸多问题;接下来专述感受、把控古诗语言的特性和内涵的两个问题。  一、感受、把控古诗语言的特性  古诗语言是表达诗意的重要构件,其特性的要求有五条:一是
期刊
支架:让想象贴地飞行  儿童是天生的想象家。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从小学低年级开始,以想象为主的《彩虹》等课文伴随着他们一路成长。与此同时,如“摆玩具,编童话故事”等想象习作的练习也同步进行,《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想象习作也有目标要求。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思维的灵活性逐渐僵化,想象内容的丰富性走向萎缩,想象角度的新颖性弱化。苏教版五下《习作七》中要求学生面对浩
期刊
日前,应名师工作室之邀,参加“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主题研讨活动,我上了一堂课,课题是苏教版五年级的《黄鹤楼送别》。  研读教材时,我也参考了其他同题优秀课例,发现即便是获全国一等奖的赛课实录,都是抓住依依惜别体会课文呈现的浓浓的友情。但我总觉隔了一层。反复研读课文,我觉得课文反映依依惜别之情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藏”,是一种复杂的欲说还休的感情。情至深处,无法言说,最后只能借一江春水,寄托
期刊
【教学设计】  一、回忆《推敲》,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很多千古名篇名句,诗人们创作诗歌时特别严谨认真,斟酌文字,所以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之说。大家还记得著名的古代大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吗?今天让我们来学学另一个关于推敲诗句、炼字炼句的故事。  二、情境学习,想象品味  (一) 聆听故事,品味文字。  1. 师:(讲故事)苏东坡、黄山谷是古代著名的大诗人,民间流传苏东坡有个
期刊
前不久,我在执教六下课文《一夜的工作》时,发现课堂上教师预设和学生生成之间的关系,正如老子思想中 “有”和“无”的辩证思维:虽然“无”必须跟“有”相互配合,但却更多地体现了掌握“无”所表现的智慧。我们时常把每个环节安排得满满当当,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感悟那一句,生怕漏掉文章中任何一处精彩的句段,殊不知世上有些东西不应该过分的“为”,过分的“为”就像过多的“有”一样。所以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