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浅议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味浓,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这主要靠老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巴金先生写的《鸟的天堂》一课时,新课一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向一身西服着装的我,今天穿了一身运动装,脚蹬一双旅游鞋,头戴一顶太阳帽,手拿一幅中国地图,一进教室,就引起学生的骚动,还传来窃窃私语:“老师今天怎么了?”“是呀,怎么这身打扮”这一身打扮首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接着说:“今天我不当老师了,我当一次导游”“导游?导什么游?”此言一出,立即有学生发问。“游《鸟的天堂》呀”。我说,“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大榕树,它是全国的旅游胜地……”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课文讲完后,我还让学生当导游来解说。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
  
  二、走出课本再现生活
  
  不管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還是教育教学及其它工作中,要取得最好的效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理论联系实际了。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在课堂是不够的,必须走出课堂,进入到生活中去。再说,小学生的思维还是偏向于形象思维,只靠教师的讲还不行,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语文,要让他们知道语文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提出几个问题:地球的面积尤其是陆地面积是多少?有多少人在上面?地球的资源现状如何?学生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我有拿出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一条河,河边正有一个人拿着毛笔蘸着河水写毛笔字呢。学生立刻就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语文的作用,我让学生课下作一个小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找出污染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待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后,趁热打铁,我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建议或图或文,做成广告的形式向人们进行宣传。做完这一切后,再让学生课下观察这一做法有没有效果。出乎意料,不久就有学生向我汇报:“老师,我调查的地方乱扔垃圾的少了。”“我们调查的地方,折树枝的少了。”这时的学生兴致高涨,为自己的做法能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感到兴奋不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至于从中学到多少知识,是怎么学到的,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这比起在课堂上口干舌燥、旁征博引的大讲道理要强多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完全不受教师的指使,他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师生换位同教同学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现在还普遍存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实质还是“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与现行教育相悖而行。新课程改革,不仅对课程做出重大变革,对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提出了要求,要求教育者要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受教育者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达到师生互动。为了做到以上这些,每周拿出两至三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讲课,主要针对阅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备课,写出教案,这样为了把课讲好,学生会不惜余力去吃透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对整篇课文的结构、写作特点、思想内容,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听课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站在讲课人的立场去评价讲得好与坏。
  
  四、开展活动、拓宽空间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学生的潜能就象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开拓、去创新,让学生去做感兴趣的事,从兴趣中发展兴趣。不要老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语文课活起来,不要局限于上、下课的形式,形式多变一些,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会在玩中获得知识,这也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采取辩论会的形式,在略讲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个问题:文中的诸葛亮、周瑜、鲁肃,你最喜欢哪一个?立刻全班学生分成三派,当然也有哪派都不是的,但为了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随时做好准备,接受“小记者”的采访,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辩论会一开始提到诸葛亮,立刻就有学生滔滔不绝地说“诸葛亮顾全大局,不和周瑜斤斤计较”。一听涉及到周瑜,“周瑜”一方的学生立刻反驳:“据我所查资料得知,诸葛亮曾多次在周瑜面前卖弄自己的学问,惹得周瑜很不高兴,所以才设计为难他”。“我认为鲁肃是个老实忠厚的人”。“不对,我认为鲁肃在这里犯了一个大罪,欺君瞒上,不该隐瞒真实情况”。此节辩论会开的非常成功。为了这节辩论会,学生课下不惜牺牲玩的时间搜集资料。辩论会结束后,我又组织班内的“小记者”对那些旁听者进行采访,他们竟也说的头头是道。学生有时也会成为老师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到的眼光观察生活、透视生活、研究生活。我建议每位教师不妨多做几次学生,你会受益匪浅。
  实践证明,我这套方案的实施,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与发展有很大作用。不难看出,兴趣其实起到了透镜的作用,把人的精力与能力如光线一样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引起燃烧。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成才的力量。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文教学,而课文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分析课文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可是分析课文一般都是老师灌输现成结论,因而产生一系列分析课文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发挥,学生个性被埋没,课堂枯燥无味效率低下等。实践证明,这些问题要解决,靠局部改进分析课文的方法是不行的,必须彻底放弃分析课文,另辟蹊径。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我发现品读课文反映的生活是理解课文的捷径。其具体操作过程
期刊
我99年毕业于山东蓬莱师范学校,不知不觉已经工作了十一个年头了。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艰辛和不易,更多的还是艰辛不易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我常常这样问自己,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学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是,都不是,师爱是铸就一切的灵魂。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所以,我心里总是充满着激情。只
期刊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儿童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教学之成功。”在语文教学时,我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自学能力。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
期刊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作文评讲是整个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评讲包括学生的评议和老师讲析两个方面。它是作文批改的继续和发展,是批改的进一步深入化、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老师的改笔和批语,更是结合学生的写作实践有计划地进行写作知识教学,使之上升为理论,并以此指导写作实践的好形式。作文评讲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体会自己习作的成功之乐,而上好作文评讲又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要上
期刊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往往是“蜻蜓点水式”,只停留在读通文本与大致理解文本内容上,而很少深入文本。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在熟谙文本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发掘隐藏于文字背后的深意,在对文本高质量的“再创造”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思维;拓展    思维
期刊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  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普遍感受。同时,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我试
期刊
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学习后的唯一可供考证的要素。长期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困绕着语文教师的一个瓶颈。我教语文课十来年了,逐渐摸索教写作的方法,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我认为小学生入门写作主要有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选取写作材料),二是“怎么写”?(写作方法与技巧)。前者是基础,好比河水之源,如果没有源头,哪来涓涓细流乃至滔滔长河?  在写作中
期刊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知道,读是学习任何一篇课文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一篇课文的教学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而我个人认为,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也同样不可忽视。语文教学,要力争做到“读”具匠心。 在语文课堂如何做到“读”具匠心呢?我有如下一些體会:     一、自读中感知——“读”具匠心显个性     子
期刊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 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的作用可见一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方面。尽快尽早地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成为母语教育的重大举措。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建立一所五色的阅读乐园,让他们在五色园里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