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本身就有细小、隐匿之意,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一个字,在今天却以星火燎原之势突然地“火”了起来,微信、微博、微网、微商、微电影,等等,这些应运而生的新生代产物在告诉我们——微时代,来了!教育作为传播文明、培育人才的第一线,自然紧跟时代,不甘示弱,因而微课、微话题、微作文、微调查、微练习等新尝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迅速传播开来。在这样的新思潮中,我也跃跃欲试,几番思索,尝试从英语教学中最不起眼又最不可或缺的练习入手,以“微练习”激活学生思维,激活课堂教学。我们都知道,练习是语言学习的必备良器,它是学生们掌握语言知识,实现语言交际的前提准备,其重要性也就不必多做强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由于练习的反复性与机械性,不少学生练得没兴致,一说到练习,就提不起精神。究其根源,还得从练习的冗长、机械说起,换而言之,就是没有激情,学起来吃力。那么,如何让练习活力“满格”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经验,尝试借“微”使力,通过更加多元、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接地气的“微练习”激活课堂,并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英语能力的发展,挖掘学生的语言创造潜能,让英语实现由规规矩矩的练到意想不到的创造的转变。
一、“微”却多元,激活思维
“微”,顾名思义就是要“小”,要求我们在练习的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容量的度,把反复、冗杂的练习进行精简处理。如在练习规则的讲解上,可以以有效的示范代替;在练习时,可以由单人练习转变为小组合作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练习过程中,提高练习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微”,并不意味着草草带过,它的潜台词应该是:浓缩就是精华。因此,我们在“微”的基础上,应坚持多元化的教学原则,丰富练习内容,活化练习形式,以多元化、短小精悍的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语言实践的积极性,并以此激活他们的英语思维,引导他们学会主动思考,成为练习的主人,而非我们练习的对象。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4BUnit 3 My day中的“Sound time”环节中,在设计“e”“ee”“ea”(/i:/)的发音练习时,我根据“微”却多元的设计理念,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呈现了三棵树,苹果树代表“e”、梨树代表“ee”、桃子树代表“ea”,让学生们从单词分类中学发音。随后,我创设了“带果子回家”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发音的过程中,把散落的单词果实放回正确的树中。在发音练习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道拓展“微练习”,让学生们从图片中找出有相同发音的单词,从机械操练过渡到意义操练,激活学生们的英语思维。在这样循序渐进、有层次性的“微练习”中,我通过小组合作、激励评价等方式,将练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引导学生们在自主练习中实现学习探究,让他们在体验中摘到了“学习的果实”,品尝到成功的学习乐趣。
二、“练”却开放,放飞个性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练习往往由教师发出指令,学生照单执行,在这样单一的“授—受”关系中,练习丧失了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功能,反倒成为明确师生之间“教与受”关系的鲜明标识。我认为,这样的练习形式单一而乏味,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言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英语练习中,我们应该凸显英语的开放性特征,在学生“练”的前提上,留有空白,适当地给学生们提供选择的机会,点燃学生们练习的激情。同时,我们也可尝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参与到创设“微练习”的探究活动中,让他们在本小组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小练习,放飞他们的语言个性。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6BUnit 5 A party第二課时时,在导入环节,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考查学生对“be going to”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两道开放性的热身练习。在greeting后,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在这个生活话题的讨论中,我顺势导入两个练习,两个练习都以小组活动为载体,第一个是模拟复述机的小组活动—— “Good memory”,活动形式如下: S1: I’m going to...
S2:S1 is going to...,I’m going to...
S3:S1 is going to....,S2 is going to...,I’m going to...
第二个活动是“你比划,我们猜”,由一名小组成员比划动作,其他小组成员利用“Are you going to...?”的句型进行互动提问。各个小组可根据本小组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也可分队合作完成两个练习项目。在这样的“微练习”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以“自助餐”的形式,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既达到了热身目的,又实现了考查功能。
三、“做”即展示,促进发展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给学生们一个支点,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可以展现出最好的自己。然而,在课堂练习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练”这种学习行为,而忽略了学生们的自主展示,这样的练习就像营养不足的“速食面”,能够解决学生们的“温饱问题”,却无益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我认为我们在“微练习”的创设过程中,不妨尝试在练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踊跃展示,引导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展示自己的语言创造,把“微练习”打造成具有学生个性的“微展示”。我在实践中,就常引导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微练习”活动,并通过激励评价的方式,鼓励他们将练习过程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把练习交流转变成小组之间的“成果秀”,通过这样的方式,为练习加分,让学生们成长。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B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时,我在口语实践环节,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微练习”活动。在这个练习中,我首先以头脑风暴的方式,通过抢答,让学生迅速说出可以到达学校的出行方式,如by bike,on foot,by bus,by taxi等,随后引导学生们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对话,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这个对话呈现出来。在对话练习中,学生们可以两两对话,也可以开展四人对话活动,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对话最有创意。在“微练习”后,我鼓励学生们上台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把对话以精彩的角色扮演形式呈现给大家,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交流。
总之,练习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发展英语思维的必由之路,然而练习也是一个反复、机械的过程。如何为练习注入活力,重新包装,让我们的练习“换汤不换药”却深得学生喜爱,这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与喜好,适当地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注入新意。
一、“微”却多元,激活思维
“微”,顾名思义就是要“小”,要求我们在练习的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容量的度,把反复、冗杂的练习进行精简处理。如在练习规则的讲解上,可以以有效的示范代替;在练习时,可以由单人练习转变为小组合作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练习过程中,提高练习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微”,并不意味着草草带过,它的潜台词应该是:浓缩就是精华。因此,我们在“微”的基础上,应坚持多元化的教学原则,丰富练习内容,活化练习形式,以多元化、短小精悍的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语言实践的积极性,并以此激活他们的英语思维,引导他们学会主动思考,成为练习的主人,而非我们练习的对象。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4BUnit 3 My day中的“Sound time”环节中,在设计“e”“ee”“ea”(/i:/)的发音练习时,我根据“微”却多元的设计理念,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呈现了三棵树,苹果树代表“e”、梨树代表“ee”、桃子树代表“ea”,让学生们从单词分类中学发音。随后,我创设了“带果子回家”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发音的过程中,把散落的单词果实放回正确的树中。在发音练习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道拓展“微练习”,让学生们从图片中找出有相同发音的单词,从机械操练过渡到意义操练,激活学生们的英语思维。在这样循序渐进、有层次性的“微练习”中,我通过小组合作、激励评价等方式,将练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引导学生们在自主练习中实现学习探究,让他们在体验中摘到了“学习的果实”,品尝到成功的学习乐趣。
二、“练”却开放,放飞个性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练习往往由教师发出指令,学生照单执行,在这样单一的“授—受”关系中,练习丧失了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功能,反倒成为明确师生之间“教与受”关系的鲜明标识。我认为,这样的练习形式单一而乏味,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言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英语练习中,我们应该凸显英语的开放性特征,在学生“练”的前提上,留有空白,适当地给学生们提供选择的机会,点燃学生们练习的激情。同时,我们也可尝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参与到创设“微练习”的探究活动中,让他们在本小组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小练习,放飞他们的语言个性。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6BUnit 5 A party第二課时时,在导入环节,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考查学生对“be going to”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两道开放性的热身练习。在greeting后,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在这个生活话题的讨论中,我顺势导入两个练习,两个练习都以小组活动为载体,第一个是模拟复述机的小组活动—— “Good memory”,活动形式如下: S1: I’m going to...
S2:S1 is going to...,I’m going to...
S3:S1 is going to....,S2 is going to...,I’m going to...
第二个活动是“你比划,我们猜”,由一名小组成员比划动作,其他小组成员利用“Are you going to...?”的句型进行互动提问。各个小组可根据本小组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也可分队合作完成两个练习项目。在这样的“微练习”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以“自助餐”的形式,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既达到了热身目的,又实现了考查功能。
三、“做”即展示,促进发展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给学生们一个支点,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可以展现出最好的自己。然而,在课堂练习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练”这种学习行为,而忽略了学生们的自主展示,这样的练习就像营养不足的“速食面”,能够解决学生们的“温饱问题”,却无益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我认为我们在“微练习”的创设过程中,不妨尝试在练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踊跃展示,引导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展示自己的语言创造,把“微练习”打造成具有学生个性的“微展示”。我在实践中,就常引导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微练习”活动,并通过激励评价的方式,鼓励他们将练习过程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把练习交流转变成小组之间的“成果秀”,通过这样的方式,为练习加分,让学生们成长。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B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时,我在口语实践环节,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微练习”活动。在这个练习中,我首先以头脑风暴的方式,通过抢答,让学生迅速说出可以到达学校的出行方式,如by bike,on foot,by bus,by taxi等,随后引导学生们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对话,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这个对话呈现出来。在对话练习中,学生们可以两两对话,也可以开展四人对话活动,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对话最有创意。在“微练习”后,我鼓励学生们上台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把对话以精彩的角色扮演形式呈现给大家,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交流。
总之,练习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发展英语思维的必由之路,然而练习也是一个反复、机械的过程。如何为练习注入活力,重新包装,让我们的练习“换汤不换药”却深得学生喜爱,这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与喜好,适当地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注入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