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微”使力,激活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v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本身就有细小、隐匿之意,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一个字,在今天却以星火燎原之势突然地“火”了起来,微信、微博、微网、微商、微电影,等等,这些应运而生的新生代产物在告诉我们——微时代,来了!教育作为传播文明、培育人才的第一线,自然紧跟时代,不甘示弱,因而微课、微话题、微作文、微调查、微练习等新尝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迅速传播开来。在这样的新思潮中,我也跃跃欲试,几番思索,尝试从英语教学中最不起眼又最不可或缺的练习入手,以“微练习”激活学生思维,激活课堂教学。我们都知道,练习是语言学习的必备良器,它是学生们掌握语言知识,实现语言交际的前提准备,其重要性也就不必多做强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由于练习的反复性与机械性,不少学生练得没兴致,一说到练习,就提不起精神。究其根源,还得从练习的冗长、机械说起,换而言之,就是没有激情,学起来吃力。那么,如何让练习活力“满格”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经验,尝试借“微”使力,通过更加多元、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接地气的“微练习”激活课堂,并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英语能力的发展,挖掘学生的语言创造潜能,让英语实现由规规矩矩的练到意想不到的创造的转变。
  一、“微”却多元,激活思维
  “微”,顾名思义就是要“小”,要求我们在练习的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容量的度,把反复、冗杂的练习进行精简处理。如在练习规则的讲解上,可以以有效的示范代替;在练习时,可以由单人练习转变为小组合作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练习过程中,提高练习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微”,并不意味着草草带过,它的潜台词应该是:浓缩就是精华。因此,我们在“微”的基础上,应坚持多元化的教学原则,丰富练习内容,活化练习形式,以多元化、短小精悍的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语言实践的积极性,并以此激活他们的英语思维,引导他们学会主动思考,成为练习的主人,而非我们练习的对象。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4BUnit 3 My day中的“Sound time”环节中,在设计“e”“ee”“ea”(/i:/)的发音练习时,我根据“微”却多元的设计理念,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呈现了三棵树,苹果树代表“e”、梨树代表“ee”、桃子树代表“ea”,让学生们从单词分类中学发音。随后,我创设了“带果子回家”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发音的过程中,把散落的单词果实放回正确的树中。在发音练习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道拓展“微练习”,让学生们从图片中找出有相同发音的单词,从机械操练过渡到意义操练,激活学生们的英语思维。在这样循序渐进、有层次性的“微练习”中,我通过小组合作、激励评价等方式,将练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引导学生们在自主练习中实现学习探究,让他们在体验中摘到了“学习的果实”,品尝到成功的学习乐趣。
  二、“练”却开放,放飞个性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练习往往由教师发出指令,学生照单执行,在这样单一的“授—受”关系中,练习丧失了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功能,反倒成为明确师生之间“教与受”关系的鲜明标识。我认为,这样的练习形式单一而乏味,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言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英语练习中,我们应该凸显英语的开放性特征,在学生“练”的前提上,留有空白,适当地给学生们提供选择的机会,点燃学生们练习的激情。同时,我们也可尝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参与到创设“微练习”的探究活动中,让他们在本小组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小练习,放飞他们的语言个性。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6BUnit 5 A party第二課时时,在导入环节,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考查学生对“be going to”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两道开放性的热身练习。在greeting后,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在这个生活话题的讨论中,我顺势导入两个练习,两个练习都以小组活动为载体,第一个是模拟复述机的小组活动—— “Good memory”,活动形式如下: S1: I’m going to...
  S2:S1 is going to...,I’m going to...
  S3:S1 is going to....,S2 is going to...,I’m going to...
  第二个活动是“你比划,我们猜”,由一名小组成员比划动作,其他小组成员利用“Are you going to...?”的句型进行互动提问。各个小组可根据本小组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也可分队合作完成两个练习项目。在这样的“微练习”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以“自助餐”的形式,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既达到了热身目的,又实现了考查功能。
  三、“做”即展示,促进发展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给学生们一个支点,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可以展现出最好的自己。然而,在课堂练习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练”这种学习行为,而忽略了学生们的自主展示,这样的练习就像营养不足的“速食面”,能够解决学生们的“温饱问题”,却无益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我认为我们在“微练习”的创设过程中,不妨尝试在练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踊跃展示,引导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展示自己的语言创造,把“微练习”打造成具有学生个性的“微展示”。我在实践中,就常引导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微练习”活动,并通过激励评价的方式,鼓励他们将练习过程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把练习交流转变成小组之间的“成果秀”,通过这样的方式,为练习加分,让学生们成长。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B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时,我在口语实践环节,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微练习”活动。在这个练习中,我首先以头脑风暴的方式,通过抢答,让学生迅速说出可以到达学校的出行方式,如by bike,on foot,by bus,by taxi等,随后引导学生们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对话,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这个对话呈现出来。在对话练习中,学生们可以两两对话,也可以开展四人对话活动,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对话最有创意。在“微练习”后,我鼓励学生们上台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把对话以精彩的角色扮演形式呈现给大家,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交流。
  总之,练习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发展英语思维的必由之路,然而练习也是一个反复、机械的过程。如何为练习注入活力,重新包装,让我们的练习“换汤不换药”却深得学生喜爱,这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与喜好,适当地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注入新意。
其他文献
一次教师会议,有老师提出要取消课前三分钟的预备铃,原因是在这三分钟里学生和老师傻傻地坐着,无事可做,浪费时间。大家各抒己见,轮到我发言时,我就平时一贯的做法谈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一致赞同。  课前三分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课件呈现)播放一些歌曲,提前展示课文的重难点,延伸课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教会学生学习……  一、 唱一唱,放轻松  唱歌学英语,是一种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困惑  平时常听到同事们抱怨教品德课的苦恼,无论自己使尽吹拉弹唱十八般武艺,学生就是不理不睬,融入不到自己的教学中来。而名师的课堂,教师只要简短数语,就能将孩子们,甚至连听课老师的心都牢牢扣紧呢?为什么教学差距这么大?认真揣摩后才发现,在名师的品德课堂中情感犹如一条飘逸的丝带,紧紧地将孩子们心心相连。有时它会变成一股暖风,带着孩子们荡漾于春的浪漫、秋的惬意;有时它又会烧成一把火,让你心潮澎湃,
策划人语 为什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那样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学生学有所得呢?因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而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他们用自身练就的高超教学技艺、创设的积极课堂文化引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什么是教学风格呢?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合自身个性特征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成熟的标志。优秀教师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多元交流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充满灵性,充斥着智慧、灵感的碰撞。然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根据上课前预设的教案进行知识的复制,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的灵性和他们在课堂上所闪现的个性的火花,使原本鲜活灵动且充满情趣的阅读课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序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场景一】“众手不举,众口不开”  我市的一次教学研讨活
闫云梅 中学高级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编写工作,20余篇文章获奖,或发表于各级各类教育期刊上。指导教师参加北京市课堂教学评优、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大赛等,多人次荣获一等奖。 认真做事,简单做人,追求快乐、简单而深刻的数学教学。  整数的学习在小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儿童与其说是学习数学,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这个理念,老师们想必都非常熟悉。当然,不可否认,很多情况下,类似这样言简意赅的理念即便是被人们在不经意间记住了,若要真的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还得再下一番工夫好好去琢磨。事实上,对于理念的实践,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在一种似懂非懂的浅表状态下进行的,因为没有触及其本质的要求,所以教学行为缺乏一种高位的设计,课堂所呈现出的整体性和连
近来,因要教学《垂直与平行》的研讨课,笔者观摩相关的课堂教学也有四五节,但发现大部分课总是在“引导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并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上纠缠了很长时间,教学效果很一般。于是,笔者与备课团队一起,着眼于学生的认知需要,围绕“简约、智慧”进行思考,进行了有创意的设计。  一、既关注知识也关注思想方法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
策划人语 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久而弥新。古有孔子,近有陶行知,外有苏霍姆林斯基……这些教育大家无不对教师的专业成才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理论研究。我们在吸取这些教育大家的理念后,积极开展实践与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研究成果。  本期“学科视角”安排的四篇文章分别从教研力的培养、专业发展所需的学科素养、研修活动的设计要领以及对一些名师的成长轨迹
钱金铎 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现任浙江省舟山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  三十多年来,一直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显著。1998年,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有六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十几种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场所。要想使全体学生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就必须优化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乐学、学好的稳固阵地。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精当的评价语、灵动的评价方式能够为一节课增添不少亮色。  一、评价方式多样,让课堂动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