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错:促进学生学习的再提高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纠错实效;免错能力;易错环节;学习再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7-0064-03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也就是说,依靠讲解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在学完每个单元之后,教师都会安排整理与复习活动,帮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并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单元练习检验他们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相对于这两个环节,单元练习之后的评析也非常重要:首先,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错误的原因,通过订正完善自己的学习;其次,学生可以学习优秀学生完成单元练习的策略,提升自己独立完成练习的学习品质;再次,能引导学生借助错题资源进行再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再提高;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对照单元整理的知识体系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学习的自我完善。下面就以苏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练习评析为例,谈谈如何在单元练习评析中帮助学生订正错误,促进他们学习的再提高。
  一、三步走,完成错题订正,提高纠错实效
  学生独立完成单元练习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订正这些错误时,学生能在分析错题原因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思考方式,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纠正错误的实效。
  (一)独立完成订正
  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一些错误,有些是可以独自完成订正的。为了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可以在学生独立订正错题时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虽然是三年级学生,但他们也能对错题进行自我分析,对知识的思考有新的发现,达到了订正的目的。教师抓好每个单元练习的评析,对单元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再认识。例如:
  学生在订正这两题时,能在题号旁边标注“粗心”“粗心,没注意‘不能’这两个字”“题目中用的是‘分成’,没注意是不是平均分”等出错原因。这两题都是检验学生对分數的核心思想——“平均分”的关注度,选择题用直观图形表示,学生的关注度较高,全班53人,只有2个人选择错误,而这2个人的错误原因是没有审清题目——把“不能表示”当成了“能表示”。判断题有24人出现了错误,在订正时只有3人说不出这题的答案为什么是“×”。可见,学生是能理解分数的“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但学生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对文字的关注度没有对图形的关注度高,还需要在后续学习中逐步培养。
  (二)互批完成订正
  这是学生在掌握了单元知识基础上的练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可以让学生采用两人合作的形式互批。多媒体出示相应的要求:
  在互批这个环节,有批改有交流,两人一组,一人讲解一人听,动静搭配,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思考。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针对下面这道题:
  一位学生不明白“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究竟平均分成了几份,同桌的另外一位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无法讲解清楚,然后用了折纸的方法,使对方清楚地看到平均分成了8份。
  (三)集体完成订正
  1.个体求助于集体。
  学生独立或者互批订正时,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全班求助,会解决求助问题的学生可以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的思考和方法。
  2.教师检验学生。
  在练习之后,教师统计班级每道练习完成的情况,对于错误率比较高的练习,虽然在前两次安排的订正环节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教师仍要再次检验学生的订正情况,了解学生思考的深度及其方法运用的灵活程度。例如:对于如下错误率较高的一道题目,可以找之前出错的学生讲解:
  一位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讲解,另外一位学生用折纸的方法展示,使其他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两个同样大小的图形分别平均分成2份和3份,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可以看出小华看得多,小红看得少,而剩下的部分是小红多,小华少,也就是“看得越少,剩下的越多”,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直观向抽象过渡的阶段,教材编排的“初步认识分数(一)”就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的,学生可以借助画图或直观操作的方法进行理解。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完成练习订正任务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减少错误的产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培养他们优秀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增强免错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单元练习时的表现是千差万别的,一些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不是偶然,因此可以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拍下一位学生的试卷,并在全班展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家观察交流,再结合这位学生的讲解,除了一些看得见的外在做法,还有一些方法通过学生自我讲述对其他学生的启发更大:看清题目的要求,读懂每个字表达的意思,用笔标出一些关键词,有助于我们弄懂题目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题目能画图的就画图,能动手折纸的就动手折纸,做完题目还要进行检查。教师根据讲解及时板书一些关键字:读、标、画、折、查。其实,这些要求教师平时也会多次强调,但取得的效果不佳,而今同伴讲解结合具体做法的展示,加深了学生对这些方法的印象,有利于他们发展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对照整理的知识点回顾反思,警示易错环节
  在单元学习整理环节,教师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如表1),构建了本单元知识的完整体系,让学生对照着自查自测。学生对照表格把练习中的题目进行分类,分别用字母标注,按知识点重新分类后,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进行星级评判,给相应栏目的星涂上颜色,警示自己对哪方面知识的掌握还需要不断改进。这样的回顾反思,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还把整理与练习有机结合了起来。
  总之,教师认真组织好单元练习之后的评析,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化解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还有利于他们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提升数学思考,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再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必备的数学品格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儿童的理性精神。涵养学生必备的数学品格,应在感性与理性的相融共生中潜移默化。立足儿童本位,赋予数学品格以童化基调;把握学科特质,赋予数学品格以理性质感;着眼生命发展,赋予数学品格以人文光辉。  【关键词】数学品格;感性;理性;相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3-001
【主持人语】  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以来,以“核心素养”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共识。“核心素养”,从新词到热词,从上层构建到基层推进,从内涵解读到实践探索,热度不减,且越来越清晰地勾画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学校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土,核心素养要真正落地,精准发力,引擎在于学校办学行为的一系列自觉变革。其中,学校管理的变革不可回避,亦不容回避。  学校管理,其内涵和外延均十分宽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必须突出其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相较于传统脱离语境式教学,BYOD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英语学习成为常态化;BYOD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流程再造,评价前置;BYOD丰富了英语作业的种类,开拓了学生的思维;BYOD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打造个性化英语空间。因此,BYOD带来的不仅是设备,还包括属于每个人的英语个性化教与学。  【关键词】自带设备;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应形成的基本技能,也是他们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当前小学计算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重“情境创设”轻“正确引导”、重“算法多样化”轻“适当优化”、重“机械练习”轻“实践应用”等。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这种情况:情境创设不仅激发兴趣,更凸显数学的思维性;倡导算法多样化,更追求算法的最优化;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加强对计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能力;数
·主持人语·  校长领导力决定着学校领导力之“顶”能到多高,中层领导力则决定了学校领导力之“底”有多宽厚。越来越多有能力的教师不愿追求中层管理者职务是中小学中层领导力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实现这种态度上的“变退为进”,是中小学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的基本前提与核心标志。本期话题的四篇文章,便聚焦于面对中层管理职务教师“心有退意”的原因,以及激励教师“转退为进”的可能路径。其中,《望而却步:不想做校
两年来,如皋教育系统近60人次出国培训,组织严谨,效果甚佳。培训期间,我们不仅能直接呼吸到教育教学理论的新鲜空气,还能邀请到一些当地教育名人和我们交流,探讨教育教学方法。此外,我们还实地考察了很多学校、培训中心、博物馆等。虽然培训时间短暂,但对我们的影响是终身的,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认识也是永久的。  认识之一:教育应落点于习惯  曾多少次反思比较东西方国民素养之差别,出国培训让我找到了答案。我们
【摘 要】数学预见力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抓住思维跳跃性和突发性灵感,运用创新性的组合分析,洞察或领悟数学对象或问题的本质,创造新假设或得出新结论的一种能力。数学教学中帮助儿童构造有生长力的认知结构,培养多元化的数学思维,提供实践数学预见的平台,可以为数学预见力的萌发提供基础。  【关键词】数学预见力;认知结构;多元思维;理性判断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关键词】数学课堂;思维缺席;思维深度;思维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7-0062-03  为思维而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深度参与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是非问”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着;教师和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占据着“话语霸权”;为了课堂教
主持人语  毋庸讳言,在传统的教学及研究中,我们常常把数学所具有的学科品格,特别是数学的人文性、哲学式思维等只是作为数学知识教学中的配角而少有关注,学校教育中的数学,日益成为各類升学考试的“敲门砖”。如此现状,与未来社会对教育的期许,与教育自身所应有的本真追求都相去甚远。  当下,全球教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呼唤数学教育工作者能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既要关注关键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必备品格
【摘 要】学校特色建设转型期,需要警惕特色“窄化”、“泛化”、“虚化”、“俗化”等偏离文化核心的现象,紧紧围绕“提高质量”与“内涵发展”的旨归,在从“亮点”到“点亮”、“发生”到“生发”、“好看”到“看好”、“生本”到“本生”、“人化”到“化人”的深度转化实践中,探索特色共性可用、个性可融、知性可读、童性可玩、理性可行等有效路径,积极构建自己的“教育哲学”。  【关键词】学校特色;本质;转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