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拥有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无数的中国学者创造出了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中国的文学作品也逐步走向了世界,同时,如果想要中国的文学作品在国外能够得到好的反响并且可以在国外进行传播需要有较好的翻译者对文章进行清晰合理的翻译,由于文学作品具有多样性,并且不同的人阅读同一本作品最终所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同时不同的翻译者用不同的方法所翻译出来的书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可能会导致最终所翻译出来的书本并没有很好地描述出作者原本的意思,甚至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作者的想法,对于《雨夕》这本书,就需要翻译者利用三维视角在生态翻译学中进行英译翻译,这种翻译方法能够更加贴切地把这本书所要表达的内容所翻译出来。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视角;英译特点
【作者简介】郑琪(1990-),女,汉族,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理实验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应用写作及实务。
对于生态翻译来说,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要循环利用作者在书籍当中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并且要以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为出发点来对作品进行翻译,因此,生态翻译学与其他的普通翻译是不同的,由于生态翻译是以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为出发点来对作品进行的翻译,因此将生态翻译加入英语翻译的翻译过程当中可以使书籍翻译的最终成果更加地贴近原作者的想法,而翻译者在翻译过程当中运用三维视角可以从多个方面很好的解析原作的意思,可以更加立体,更加全面地翻译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这样就可以使最终所翻译出的书籍可以更加贴近原著。本文就将分析生态翻译学种三维视角下《雨夕》这本书的英译特点,并对英译翻译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目前英译翻译所存在的问题
1.英译过后的书籍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书籍翻译的准确程度。翻译者对于一本书的英语翻译往往是没有参考标准的,每个人在读书的过程当中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对于书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来翻译过程当中,由于每个人的英语功底也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不同的人即使翻译同一本书,最终得出的结果却是不相同的,因此,这就导致书籍在翻译完成之后,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书籍翻译的好坏,这就会导致最终所翻译出来的书籍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翻译者在翻译书籍的过程当中虽然全本书没有出现相关语法错误和词语错误,但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存在一定的距离,没有十分清晰地把作者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的书籍最终翻译出来是不合格的,翻译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很好地将书籍完整地翻译出来,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判断标准,没有办法十分明确地检查出翻译的书籍中所存在的问题。
2.翻译者在音译的过程当中会出现语法和用法的问题。由于英译是需要运用其他国家的语言来对书籍进行翻译的,而由于不同国家的人所运用语言的方式和习惯也是存在差异的,且中国人与英国人在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就无法避免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语法上的问题,在中文里,我们对于一句话的先后顺序没有特别强硬的要求,對前后主语的顺序也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英语当中确实要首先强调重点和主语,并且在讲话过程当中对于重点和主语的先后的顺序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句话在中文中也可以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但是在英语当中只能先说“北京是首都”这个重点,然后再表述“北京是谁的首都”这个问题,最后再去说明那些修饰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最终整句话就变成了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十分巨大的,这些巨大的文化差异,就会导致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出现相应的错误,这些错误就会导致读者在阅读书籍的过程当中对书籍的内容产生误解,这样不仅不利于中文书籍在国外的传播,还可能会导致一些无法挽回的,因此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异问题从而避免语法和用法问题的出现。
二、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视角下翻译《雨夕》的好处
1.可以使翻译者更好地分析和了解《雨夕》这本小说。《雨夕》是著名的’京派’小说家萧乾在20世纪30年代所创造出的代表作,小说中运用温柔细腻的笔法和别致的描写方式叙述了一个平凡而令人回味无穷的乡间避雨的故事[2]。在翻译《雨夕》的过程当中,最难处理的部分就是对于书中人物性格和心理思想的表达和体现,比如作者通过描写雨天在磨坊当中,我、厂工和女人在避雨的过程当中长工对女人冰冷的态度和将女人赶出磨坊的残酷举动,来引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在这段描写当中一方面暗含了长工是为了寻求自保而选择伤害弱者来保全自己,另一方面则从侧面影射了这社会中道德的沦丧和善良人性的流失。这种双重象征的描写方式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就需要翻译者们提前将作者所要表述的含义进行清晰的解读,但是当翻译者在三维视角下对文章进行翻译时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当翻译者运用三维视角来翻译时,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到文章的多重含意,例如在对《雨夕》中“雨”的分析时,从表面来分析“雨”在《雨夕》当中单单只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从意义来分析“雨”象征着当时社会恶劣的生存环境并渲染了文章悲凉黑暗的气氛。这样就可以使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更好地把作者所要表达和暗含的思想和内容翻译出来,也可以使出来的文章变得更加具有深意。
2.最终翻译出来的书籍可以更好地将原作者的思想和意图表达出来。翻译者们利用生态翻译学来对书籍进行翻译唯一更好地贴近原作者对于书籍的思考方式和写作过程,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立论基础是其客观性、存在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前提和理据[3]。同时,生态翻译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翻译者们通过生态翻译来对书籍进行翻译,可以提高书籍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由于生态翻译不仅仅只是片面地强调翻译过程,而更多的是强调翻译最终结果的逻辑性,这种具有特色的反应方式可以使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更加贴近原作中作者所建设的生态结构,这样就可以使最终翻译出的书籍更加地贴近原作者的思想,而由于中国的文化相对于英国的文化来说,在表达上更加的隐晦和含蓄,会导致中国的部分书籍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没有办法很清晰地了解书籍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利用生态翻译学来翻译书籍,就可以使翻译者对于书籍的翻译不单单只局限于原作者的思想而是结合了翻译者自身对于原作的理解和解读并与原作相结合,最终形成一个综合的翻译产物,这样翻译出来的书籍可以更加有利于国外读者来进行阅读,可以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书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3.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俗话说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这个国家的书籍,对书籍的英译可以让书籍更好地走向世界,也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交融的目的,《雨夕》这本书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旧社会妇女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且作者以北京作为写作背景,熟练准确地运用了北京语言特色,反映了这那个时期的北京人的生活与思想情感,这就可以很好地使国外了解到中国本土的文化,同时也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了国门[4]。由于最终音译的书籍是要走出国门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翻译者们的综合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翻译者们也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耐心,翻译的过程当中保质保量,更加完善地将书本翻译出来。
三、如何合理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视角来对文章进行英译
1.翻译者对原著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对于翻译这项工作来说,其中起到绝对性作用的还是翻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和认识,作为翻译者在翻译书籍的过程当中首先应当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书中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做详细的了解,并且要对作者本身的生平事迹和在写作过程当中内心的思想过程进行了解和揣测,这样才能够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向作者进行靠拢,所翻译出的文章也才能够更加贴近于原作者的想法。翻译者首先要将原著中所运用的生态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并根据原作者的生态结构来引用出自身翻译的逻辑,并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要对文章进行多维度的应用和转换,合理地将三维视角引用到对文章的理解当中,翻译者要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做到对一段话的理解,不能单单只从某一个角度出发而是要从多角度,注重文章中作者的多重含义,多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且在对原作的了解和分析当中要十分细致地对文章进行分析,不能只是对文章进行大概的翻译,这样翻译出来的文章才能更加符合原著[5]。
2.翻译者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既要对文章进行了解和分析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并且要将中文的文章翻译成英文,有双语之间的来回转换这就需要翻译者具有很高的自身职业素养并且自身要对文章具备很高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翻译者们要具备很高的英语素养,要做到对英语的運用能够做到熟练,并且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要细心认真,不能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出现语法和单词等一些低级错误。翻译者也应当多阅读一些相关的外国的名著来多多了解和研究英国的文化和思维习惯以及方式,并且可以多与外国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翻译者固有的中文思考方式,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翻译者们的英语素养。由于翻译需要翻译者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翻译者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向有经验的翻译者进行学习,这样才可以使翻译者对书籍的翻译更加准确和严谨,使最终翻译出的书籍更好地走出国门,翻译者们可以积极地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讲座,和其他的翻译者进行沟通和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英语素养和职业素质。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文化要更高更远更好地走向世界,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做好中国文学的翻译工作,在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当中要做到对文学作品进行严谨合理的翻译,翻译者在翻译书籍的过程当中应当合理地在生态翻译学中运用三维视角对文章进行英译,翻译者们要避免低级错误的产生,要注意一些语法的使用和一些文化上的差别,并且要与原著作者的思想进行贴合,不能随意地更改原著的中心思想,并且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清晰明确地翻译出来,翻译者可以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适当地加入自己对书籍的理解,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都必须是以作者的中心思想和生态体系为准的基础下,这样才能使翻译者最终翻译出来的书籍符合原著。
参考文献:
[1]康宁.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解读中国典籍翻译策略的对比研究——以《陋室铭》英译本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8(4):117-120.
[2]李晓旭,张红.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生态文化词汇翻译——以十九大报告翻译为例[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9(2):128-132.
[3]张建花.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的《红高粱家族》英译本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7):43-45.
[4]商君瑞.生态翻译学三维转化视角下的社科类文本翻译——以A Sand County Almanac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0(3):97-99.
[5]胡维,曾霏霏.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民俗文化英译研究——以《我俩的故事》英译本为例[J].福建茶叶,2020,42(2):320-322.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视角;英译特点
【作者简介】郑琪(1990-),女,汉族,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理实验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应用写作及实务。
对于生态翻译来说,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要循环利用作者在书籍当中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并且要以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为出发点来对作品进行翻译,因此,生态翻译学与其他的普通翻译是不同的,由于生态翻译是以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为出发点来对作品进行的翻译,因此将生态翻译加入英语翻译的翻译过程当中可以使书籍翻译的最终成果更加地贴近原作者的想法,而翻译者在翻译过程当中运用三维视角可以从多个方面很好的解析原作的意思,可以更加立体,更加全面地翻译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这样就可以使最终所翻译出的书籍可以更加贴近原著。本文就将分析生态翻译学种三维视角下《雨夕》这本书的英译特点,并对英译翻译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目前英译翻译所存在的问题
1.英译过后的书籍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书籍翻译的准确程度。翻译者对于一本书的英语翻译往往是没有参考标准的,每个人在读书的过程当中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对于书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来翻译过程当中,由于每个人的英语功底也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不同的人即使翻译同一本书,最终得出的结果却是不相同的,因此,这就导致书籍在翻译完成之后,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书籍翻译的好坏,这就会导致最终所翻译出来的书籍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翻译者在翻译书籍的过程当中虽然全本书没有出现相关语法错误和词语错误,但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存在一定的距离,没有十分清晰地把作者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的书籍最终翻译出来是不合格的,翻译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很好地将书籍完整地翻译出来,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判断标准,没有办法十分明确地检查出翻译的书籍中所存在的问题。
2.翻译者在音译的过程当中会出现语法和用法的问题。由于英译是需要运用其他国家的语言来对书籍进行翻译的,而由于不同国家的人所运用语言的方式和习惯也是存在差异的,且中国人与英国人在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就无法避免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语法上的问题,在中文里,我们对于一句话的先后顺序没有特别强硬的要求,對前后主语的顺序也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英语当中确实要首先强调重点和主语,并且在讲话过程当中对于重点和主语的先后的顺序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句话在中文中也可以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但是在英语当中只能先说“北京是首都”这个重点,然后再表述“北京是谁的首都”这个问题,最后再去说明那些修饰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最终整句话就变成了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十分巨大的,这些巨大的文化差异,就会导致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出现相应的错误,这些错误就会导致读者在阅读书籍的过程当中对书籍的内容产生误解,这样不仅不利于中文书籍在国外的传播,还可能会导致一些无法挽回的,因此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异问题从而避免语法和用法问题的出现。
二、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视角下翻译《雨夕》的好处
1.可以使翻译者更好地分析和了解《雨夕》这本小说。《雨夕》是著名的’京派’小说家萧乾在20世纪30年代所创造出的代表作,小说中运用温柔细腻的笔法和别致的描写方式叙述了一个平凡而令人回味无穷的乡间避雨的故事[2]。在翻译《雨夕》的过程当中,最难处理的部分就是对于书中人物性格和心理思想的表达和体现,比如作者通过描写雨天在磨坊当中,我、厂工和女人在避雨的过程当中长工对女人冰冷的态度和将女人赶出磨坊的残酷举动,来引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在这段描写当中一方面暗含了长工是为了寻求自保而选择伤害弱者来保全自己,另一方面则从侧面影射了这社会中道德的沦丧和善良人性的流失。这种双重象征的描写方式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就需要翻译者们提前将作者所要表述的含义进行清晰的解读,但是当翻译者在三维视角下对文章进行翻译时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当翻译者运用三维视角来翻译时,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到文章的多重含意,例如在对《雨夕》中“雨”的分析时,从表面来分析“雨”在《雨夕》当中单单只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从意义来分析“雨”象征着当时社会恶劣的生存环境并渲染了文章悲凉黑暗的气氛。这样就可以使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更好地把作者所要表达和暗含的思想和内容翻译出来,也可以使出来的文章变得更加具有深意。
2.最终翻译出来的书籍可以更好地将原作者的思想和意图表达出来。翻译者们利用生态翻译学来对书籍进行翻译唯一更好地贴近原作者对于书籍的思考方式和写作过程,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立论基础是其客观性、存在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前提和理据[3]。同时,生态翻译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翻译者们通过生态翻译来对书籍进行翻译,可以提高书籍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由于生态翻译不仅仅只是片面地强调翻译过程,而更多的是强调翻译最终结果的逻辑性,这种具有特色的反应方式可以使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更加贴近原作中作者所建设的生态结构,这样就可以使最终翻译出的书籍更加地贴近原作者的思想,而由于中国的文化相对于英国的文化来说,在表达上更加的隐晦和含蓄,会导致中国的部分书籍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没有办法很清晰地了解书籍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利用生态翻译学来翻译书籍,就可以使翻译者对于书籍的翻译不单单只局限于原作者的思想而是结合了翻译者自身对于原作的理解和解读并与原作相结合,最终形成一个综合的翻译产物,这样翻译出来的书籍可以更加有利于国外读者来进行阅读,可以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书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3.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俗话说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这个国家的书籍,对书籍的英译可以让书籍更好地走向世界,也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交融的目的,《雨夕》这本书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旧社会妇女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且作者以北京作为写作背景,熟练准确地运用了北京语言特色,反映了这那个时期的北京人的生活与思想情感,这就可以很好地使国外了解到中国本土的文化,同时也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了国门[4]。由于最终音译的书籍是要走出国门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翻译者们的综合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翻译者们也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耐心,翻译的过程当中保质保量,更加完善地将书本翻译出来。
三、如何合理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视角来对文章进行英译
1.翻译者对原著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对于翻译这项工作来说,其中起到绝对性作用的还是翻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和认识,作为翻译者在翻译书籍的过程当中首先应当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书中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做详细的了解,并且要对作者本身的生平事迹和在写作过程当中内心的思想过程进行了解和揣测,这样才能够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向作者进行靠拢,所翻译出的文章也才能够更加贴近于原作者的想法。翻译者首先要将原著中所运用的生态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并根据原作者的生态结构来引用出自身翻译的逻辑,并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要对文章进行多维度的应用和转换,合理地将三维视角引用到对文章的理解当中,翻译者要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做到对一段话的理解,不能单单只从某一个角度出发而是要从多角度,注重文章中作者的多重含义,多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且在对原作的了解和分析当中要十分细致地对文章进行分析,不能只是对文章进行大概的翻译,这样翻译出来的文章才能更加符合原著[5]。
2.翻译者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既要对文章进行了解和分析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并且要将中文的文章翻译成英文,有双语之间的来回转换这就需要翻译者具有很高的自身职业素养并且自身要对文章具备很高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翻译者们要具备很高的英语素养,要做到对英语的運用能够做到熟练,并且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要细心认真,不能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出现语法和单词等一些低级错误。翻译者也应当多阅读一些相关的外国的名著来多多了解和研究英国的文化和思维习惯以及方式,并且可以多与外国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翻译者固有的中文思考方式,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翻译者们的英语素养。由于翻译需要翻译者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翻译者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向有经验的翻译者进行学习,这样才可以使翻译者对书籍的翻译更加准确和严谨,使最终翻译出的书籍更好地走出国门,翻译者们可以积极地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讲座,和其他的翻译者进行沟通和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英语素养和职业素质。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文化要更高更远更好地走向世界,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做好中国文学的翻译工作,在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当中要做到对文学作品进行严谨合理的翻译,翻译者在翻译书籍的过程当中应当合理地在生态翻译学中运用三维视角对文章进行英译,翻译者们要避免低级错误的产生,要注意一些语法的使用和一些文化上的差别,并且要与原著作者的思想进行贴合,不能随意地更改原著的中心思想,并且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清晰明确地翻译出来,翻译者可以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适当地加入自己对书籍的理解,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都必须是以作者的中心思想和生态体系为准的基础下,这样才能使翻译者最终翻译出来的书籍符合原著。
参考文献:
[1]康宁.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解读中国典籍翻译策略的对比研究——以《陋室铭》英译本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8(4):117-120.
[2]李晓旭,张红.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生态文化词汇翻译——以十九大报告翻译为例[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9(2):128-132.
[3]张建花.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的《红高粱家族》英译本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7):43-45.
[4]商君瑞.生态翻译学三维转化视角下的社科类文本翻译——以A Sand County Almanac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0(3):97-99.
[5]胡维,曾霏霏.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民俗文化英译研究——以《我俩的故事》英译本为例[J].福建茶叶,2020,42(2):3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