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基层官兵归属感的几点思考

来源 :人文社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hu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归属感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源泉,是调动官兵参与部队建设的积极因素。当前,时代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变革不断加深加快,由于受到庸俗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和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与困扰,一些基层官兵对部队的归属感发生相当程度弱化,严重动摇了戍国戍边的理想信念。官兵缺乏归属感不仅会危及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而且会阻碍部队各项事业建设与发展。本文试图阐释基层官兵缺乏归属感的现状与原因,并提出强化官兵归属感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基层官兵 归属感 思考
  归属感,是个体被群体或组织接纳、认同时,个体感觉到自己是群体中的必不可少的一员,在思想上、心理上对群体或组织产生的认同感、安全感和满足感。官兵对部队产生归属感,主要源于官兵对部队的深厚感情,从而在主观意识上自觉地把自己当成集体中的一份子,行事的出发点均以集体利益为重。归属感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源泉,是调动官兵参与部队建设的积极因素。当前,官兵缺乏归属感的现象在一些基层部队表现的较为突出,需要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
  一、基层官兵归属感弱化的具体表现
  (一)官兵缺乏对职业的认同感
  军人职业认同,是指军人个体对军人职业和“军人个体”所内化的“职业角色”,在精神和行为上的积极支持、认可、服从的综合体。就军人个体而言,其形成职业认同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五个方面,这种从初步的认知到行为的养成,正是从认同的发生到认同的内化实践过程[1]。有些基层官兵认为当兵很苦,驻地环境艰苦,部队生活刻板,管理严格,压抑人性,没有自由;有的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社会地位很低,工资福利待遇不高,很不划算;有的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很悲哀,在部队前途渺茫,报以悲观厌世的态度;有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比较强烈,精神懈怠,对部队缺乏真挚的感情。
  (二)官兵缺乏奉献和责任意识
  有些基层官兵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颓废思想,工作上疲于应付、敷衍了事、积极性差、不主动作为,对组织索取的多,奉献的少,高标准要求别人,低标准要求自己,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不愿意对部队发展建言献策,对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视而不见,对身边的战友漠不关心;有些人功利主义严重,凡事讲付出与回报,始终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考量,在岗不敬业,出工不出力,干工作推诿扯皮,本职工作干不好,其他工作干不了,在岗位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对周围的战友、同事造成了负面影响;有些人把选择从军当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来部队吃军饷混日子,没有在部队建功立业的愿望,缺乏奉献和责任意识。
  (三)官兵脱离部队的想法强烈
  许多基层官兵由于在人事调动、晋职升迁等事关个人前途的问题上难以达成愿望,便产生尽快离开部队的想法,艰苦的驻地环境和严格的管理对于他们来说,俨然已成为一种躯体上和心灵上的羁绊与束缚。在部队多待一天,就不由自主地产生痛苦、抑郁、绝望的感受,常常陷入迷茫无助的状态;有的人本身入伍动机不纯,把参军当成实现“曲线就业”的跳板,“身在曹营心在汉”,从入伍的一天起就在日历上划圈圈,掐着指头计算着退伍的日子;有些人认为在部队很不自由,不能随心所欲的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认为“基层部队不是机关单位,干什么事没必要都这么正规”,凡事都要被管着,很不情愿;有些人觉得在部队亏欠家庭太多,长期与家人相隔异地,常年来家中大小事务均由妻子一人承担,自己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于是终日被愧疚感所折磨,渐渐地离开部队的念头愈发强烈。军人缺乏归属感,往往伴随着人际交往的冷淡,朋友不多,社交圈子狭窄,习惯于把自己封闭在独处的世界里,不喜欢与他人来往,一心想离开部队,退出现役回到地方,有人甚至采取自残、报复等极端手段,摧残自己、报复他人,即使受到处分也不改脱离部队的决心。
  二、基层官兵缺乏归属感的原因分析
  (一)官兵之间的认知水平有差异
  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所提出的认知论观点认为,“人类行为并不是受”刺激→反应“联结的简单影响,而是认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刺激的功能只是在引发人们的认知,认知才是真正影响人们如何反应的决定性因素。产生心理困扰的人是因为他们心中有许多非理性的想法,比如,”逃避人生困难与责任比面对它更容易;卑鄙可恶的人应该受到惩罚或报应“。时常拥有这些非理性想法的人,会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2]。认知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官兵产生职业认同的先决条件。官兵之间的认知水平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官兵对相同的事物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反应,有的官兵可以正视困难与挫折,认为这些都是磨练意志的必经之路,只有克服掉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有的人则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情绪,在危难面前一蹶不振,出现各种不适应作战要求的心理反应,当这种心理反应不能很好的被消除和引导,逐渐会变得无法承受、自暴自弃、悲观绝望,从而对部队的归属感也降至零点。
  (二)负性情绪影响官兵心理健康
  情绪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表,反应着一个人内在的心理活动,情绪是多种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会通过不良的情绪反映出来。不同的情绪之下,都会有不同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在心理学领域,通常把焦虑、恐惧、愤怒、忧郁、憎恨等统称为负性情绪,喜怒无常、患得患失都会影响人的情绪。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是诱发负性情绪的根本原因。一些人认为自己远离家乡,来到部队这个陌生艰苦的环境中工作,理应得到更多的补偿和更高的待遇,部队应该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愿望,当愿望不能达成时,便会产生愤怒、指责的非理性情绪;一些人在工作中得不到领导的肯定,得不到战友的认同,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此陷入悲观、抑郁的情绪之中。
  (三)自我实现的愿望得不到满足
  自我实现是人本论的中心概念,自我实现需求使人生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断追求卓越,官兵首先作为人之本身,就具有实现潜能的需求,当其对所从事职业感到厌倦烦躁时,也正是一种不良适应的体现。封闭严格的管理方式,直线加方块的刻板生活,相当程度地限制了官兵的自由、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的空间和范围。同时,人总是活在各种各样的对比之中,亲人、朋友、同学、同事、战友等等,无不例外的都是官兵相互比较的对象,通过对比他们发现,有些人从事着比自己更好的职业,过着比自己更舒坦的生活,获得比自己更多的物质财富,拥有比自己更高的社会地位,拥有比自己更和谐温馨的家庭等等,强烈的反差常常会使他们陷入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对自己的现状产生质疑:“这是我想要的生活么”,“为什么别人过得比我好”,“为什么别人不如我但却比我富有”,“继续在部队干下去还有前途么”,“我在部队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么”,他们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对所处的环境感到厌恶,对周围的人与事变得反感与冷漠,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无意义,甚至有些绝望,在部队多待一天就是多煎熬一天,他们期望尽快离开部队、逃离部队,重新主宰自己的人生航向。   (四)婚恋家庭问题羁绊官兵发展
  婚恋家庭是影响基层官兵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质,军人的恋爱交往与婚姻生活往往要比普通人艰难的多,长期的两地分离状态,注定婚恋双方难以像普通人一样有足够的时间相互陪伴,而是主要依靠电话、网络等方式联络感情,鸿雁传书、千里相思,定期会面后又依依惜别,大多数军人家庭都处于并长期处于“牛郎织女”式的两地分居生活。在婚姻中女方承担了较多的家庭责任,军人的妻子既要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又要兼顾养老抚幼、料理家务的重任;既要支持丈夫在部队建功立业,又要克服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往往承受着比丈夫更大的压力,这是引发军人婚恋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官兵把感情失败、家庭破裂都归因于部队,自然不会对军人这份职业产生认同,在工作中抱以抵触情绪,不仅影响了自身的成长进步,也阻碍了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晋升走留问题影响官兵心态
  根据军人在晋升走留问题上所持动机的不同,可以大致地把他们划分为四种群体:第一种群体,主要指那部分希望在部队发展的,但由于职务达到服役年限而又晋升无望的不得不退出现役的军人群体;第二种群体,主要指那部分主观意愿上无心继续在部队发展的,但由于职务年限不符合退役条件的军人群体;第三种群体,主要指那部分担心退役后找不到比部队待遇更好的工作单位,于是暂且留在部队混日子的军人群体;第四种群体,主要指那部分期盼服役到预期职务等级,以便退役后获得相应职务待遇,于是暂且留在部队的军人群体。军人晋职升迁、转业复员牵扯到人事安排、社会关系、“潜规则”、利益输送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不论何是种因素、何种动机,造成的结果都是军人归属感的普遍缺失,于是工作消极、办事拖拉、违抗命令、养尊处优、浑浑噩噩等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六)岗位与专业不对口降低工作热情
  在许多单位,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带个兵需要本科生、研究生么”,“部队要这些高学历的干部有啥用”。可见,我们一边讲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一边又轻视高学历人才对部队建设的重要作用,这种老观念、老思想,是羁绊部队迈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障碍。现阶段,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学生官”的使用并不十分恰当,不少单位口头上重视人才,但却只是重视人才数量的简单堆积,而没有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许多本科、硕士学历的“学生官”从事的工作岗位和专业不对口,入伍后多被安排在基层连队当排长或到科室当参谋干事,从事一些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导致他们的专业特长很难发挥出来,在新的岗位上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势必会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轻易的造成人才流失,一些高学历干部即使是受处分也要离开部队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只有重视并合理匹配工作岗位才能防止人才的流失,才能避免有些单位缺乏人才、有些单位浪费人才的现象发生,使人才保持激活状态。
  三、增强基层官兵归属感的基本思路
  (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健康的心理状态
  社会变革加深加剧的背后夹杂着功利主义、物欲狂迷和自我中心主义的浮躁心态,不少官兵在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上也陷入了误区和盲区,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军人素质、品质的重要组成,对维护部队内部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培养和维护官兵健康的心理状态也迫在眉睫。青年官兵已经具有较为独立的思想观念和自我意识,如果在教育手段上一味地采取强制的、生硬的的灌输方式,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引导、提倡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主动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对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积极作用,要调动他们学习心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寓教于乐,让官兵在了解心理常识的同时又收获喜悦与快乐,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使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认识到自己的所处的心理困境,具有分辨是非、自我疏导的能力,达到消除矛盾、保持健康心态的目的。要善于引导官兵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进取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开阔的胸襟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正视挫折与挑战,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沉着应对危机,理性化解矛盾,要引导军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品格魅力,从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志向和目标,用智慧和汗水、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创造属于自己的物质、精神财富,从对部队建设的高度责任感中发掘人生价值,从对战友的帮助、关爱中获得幸福,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
  (二)加强负性情绪管理,提高官兵的情感效能
  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人内心安宁、愉悦从容,从而对周围的人与事抱以和谐友善的态度。相反,一个人如果喜怒无常,情绪起伏巨大,就会处于糟糕的情绪状态中,自己又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积极与消极的两面,并不是说喜悦就是健康的情绪,愤怒就是不良的情绪,界定一个人是否具健康的情绪状态,关键在于他能否做好“度”的把握,失度则失态,官兵出现心理问题大多由于没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上的“度”或者缺乏把握“度”的能力,不是大喜就是大悲,过激或过敛。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学会“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发泄过度或压抑情绪都会造成心理危机,既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适当发泄自己的情绪,也不能把苦楚与愤怒压抑在心中,长期的压抑状态对心理健康是相当有害的。情感效能是指情感能成为鼓舞人行动的力量。情感效能高的人,任何情感都可以转化为行动的动力,无论是愉快满意的情感,还是悲痛不快的情感,都能激励他们工作或学习。“化悲痛为力量”,指的就是这种表现。而情感效能低的人,仅停留在情感的“体验”上,陶醉于欣赏自己的情感,而没有具体的行动,这是意识缺乏能动性的表现[3]。提高官兵情感效能,是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渠道。官兵要善于转化压力,找到释放压力的出口,可以通过读书、锻炼、运动、看电影、听音乐、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转移不良情绪,排解内心的孤独感、压抑感,使不良的情绪得到释放,紧张的状态得到缓解。   (三)关注官兵的内心感受,合理满足官兵的现实需求
  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要充分关注官兵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关注官兵的理想、信念、情感。要引导官兵把个人发展与部队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让广大官兵透过一件件的“小事”知微见著,看到部队是在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要针对官兵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解决好工资待遇、探亲休假、晋升走留、进修深造、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上学、转业安置、复员就业、家属随军等方面的问题,加紧完善对维护部队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尽可能地降低官兵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官兵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官兵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官兵的心理和谐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
  (四)理性对待婚恋问题,坚守婚恋美德
  婚恋矛盾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属于思想品质的问题,有的属于感情基础的问题,有的是双方误解,有的是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有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的是感情磨合中的正常冲撞,遇到矛盾时要冷静思考问题所在,不可激化矛盾,更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言语、行为是否妥当,要懂得包容与忍让、善待与珍惜,要以温和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切勿在愤怒时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必要时可借助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要正确看待失恋问题,不能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万事蹉跎,也不能把失恋归结于异地原因;要做到失恋不失志,军人要身怀远大的理想抱负,不能因为儿女情长而动摇理想信念;要做到失恋不失德,不能因为失恋而产生打击报复的念头,要尊重双方的选择。婚恋双方要忠贞不渝,相濡以沫。选择军人作为伴侣就需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思想准备,异地生活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能因为异地就可以做出背叛婚姻,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夫妻双方要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互信互尊,相敬如宾,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谁也不是谁的附庸品,切勿颐指气使,居高临下;要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婚姻不是儿戏,不是搭班子唱戏,不是“过家家”,夫妻双方要善于换位思考,学会经营感情,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常怀感恩之心,在发生争执时多想对方的好处,通情达理、善解人意,能够包容对方的缺点,理解彼此的难处,收敛自己的个性,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承担家庭重任,有责任有担当。
  (五)正确看待走留问题,尊重官兵的发展意愿
  退出现役回到地方几乎是绝大多数官兵迟早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但不论晋升走留的愿望是否达成,作为军人首先就要有超越常人的奉献意识,不能忘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军人是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必须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有大局观念,以集体利益为重,把个人放到部队这个整体当中来考量,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要调整好心态,留下的要安心工作,放下负面情绪,尽职尽责;即将走的要克服松懈心理,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帮传带”;走了的要满怀信心,不要为出路担忧,“人生何处不青山”,用勤劳与智慧创造财富、收获幸福。有些官兵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人生目标、理想追求都有着清晰的预判和规划,有些在尚未离开部队时就已经在地方联络好了工作单位,有些已经迫切地想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这部分官兵离开部队、摆脱部队“束缚”的愿望就十分强烈,对其进行爱岗奉献的理想信念教育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们的立场基本都毫不动摇,甚至更加坚定。对于这部分同志,应在充分了解其真实想法后,结合现实条件,最大程度上尊重其走留选择,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军队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是对部队有真情实感、甘于奉献的军人,“强买强卖”往往会导致更坏的结果,不仅会产生连带效应,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同时也会阻碍正常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站在互惠的角度上,尊重官兵的职业发展意愿,不论对官兵本身还是部队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六)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汉高祖刘邦在谈到他成功的经验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我不如萧何;带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但我知道用人所长”。这说明,不同的人,能力特点也各不相同,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要善于用其所长,使他能够在擅长的领域大显身手。虽然部队提倡培养全面多方位的复合型人才,但也要尽量使人才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对口,毕竟所学专业是其兴趣爱好点所在,从事专业工作可以维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其职业归属感。鼓励官兵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课堂、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学习知识,钻研兴趣爱好,在军营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军营,使军营真正成为一所培养人的大学校,满足官兵求知、进步、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立足本职工作实现人生价值是官兵爱岗敬业、增强奉献意识的必然途径,官兵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就感、满足感和荣誉感,从而加深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对部队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陆李.论军人职业认同的形成[A].价值工程.2011,31:240.
  [2]刘德全,陈雅儒.军人心理健康研究[M].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2010.13.
  [3]张玉梅,刘均,苏雪阳.西藏军人的负性情绪管理[A].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19:3747-3748.
  作者简介
  王鹏(1985-)男,山西晋中人,研究生五队,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心理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论语》中论述的“孝悌”观念是如何控制子女的反社会行为的呢?我们对先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论,并以赫希和桑普森的控制理论为基础构建“孝悌”观念对反社会行为的控制理论模型。结论表明在父母兄长视线范围内,父母和兄长是控制子女反社会行为的主要操训者,在他们视线外,子女的自我控制和正式控制作为补充发挥作用。家庭内部的反社会行为会影响到家庭外部的反社会行为,家庭内部对反社会行为的控制是家庭外部对反
期刊
【摘 要】: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的食品添加剂安全管制行为策略选择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状态。本文创新性的将博弈树的节点当作下一次博弈的参考点,并用价值函数取代期望函数构建了食品添加剂安全管制演化博弈模型,保证了分析过程中始终贯穿有限理性人的假设。通过对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明晰了感知成本与实际成本间的关系,得出了影响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行为策略选择的7个变量、5个相关参数,并从安全管理成本价值感知的角度阐释了目
期刊
【摘 要】:由于受资金等因素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为完成建设工程,常采用挂靠承包、转包或违法分包三种模式进行施工活动。但由此也带来了参与施工活动的农民工及其他人员与建筑施工企业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的争论。本文就此进行辩析,特别提出实际施工人是自然人的情况下,其招聘的农民工及其他人员与施工企业不存在劳动关系;实际施工人招聘的农民工及其他人员直接向施工企业主张报酬或工伤赔偿权利时,劳动部门、仲裁部门或法院无
期刊
【摘 要】:在心理咨询中恰当使用倾听技术,对于充分挖掘来访者自身资源,建立良好的咨询环境,以及有效指导来访者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心理咨询“倾听”技术的有效策略,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倾听 心理咨询 学生  许多经典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专业书,开宗明义第一章都是从倾听开始,可见,倾听在学校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充分
期刊
【摘 要】: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1888--1938)是享有世界声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著名领导人。他被列宁称为“党的最宝贵和最大的理论家”、“学识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布哈林在理论方面颇有建树。文章简单阐述了布哈林关于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布哈林农业经济思想在当时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布哈林 农业经济
期刊
【摘 要】: 红色旅游作为近年来日渐兴盛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休闲的有机结合,同时它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红色旅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内在联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价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应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家庭和大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及自身优势,使红色旅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结合,发挥其育人功能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形象化语言的应用是教师通过形象化语言把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加工整理成易学易懂的语言表述的活动。教学内容大多是前人千锤百炼而形成的知识结晶,一般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传授给教学对象--学生。怎样使教与学顺利对接,实现教学相长呢?本文主要探讨教学中教师形象化语言的应用,使知识在形象化语言应用下被学生快乐接受。  【关键词】:形象化语言 形象化语言的积累 知识传
期刊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一环,基层妇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基层妇女的广泛参与。受制度不够完善、配套设施不足、基层妇女参与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制约,基层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这就需要对症下药,积极探索基层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基层妇女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
期刊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智能电网的概念,智能电网的作用、各环节组成及技术路线,明确了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国内相关技术人员开展智能电网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智能电网 互动电网 战略目标  【中图分类号】:TM0 【文献标识码】:A  1 智能电网国内概念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
期刊
【摘 要】:阐明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法求解了非线性函数的最优解。设计了用遗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权重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了遗传算法快速学习网络权重的能力,并且能够摆脱局部极点的困扰。  【关键词】: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1. 引言  智能包括高层次的是生物智能( BI),其次是人工智能( AI ),处于低层次的是计算智能( CI ) 。在计算智能中,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