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教育对于广大学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课程。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教育的主阵地,理所应当的要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充满人文关怀和生命情趣的语文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蕴藏着异常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结合学科特点适宜地渗透生命教育,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意识教育有效地整合起来。
一、在阅读教学中解读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文的思想情感是作者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等多方面的体验和思考。作为语文教师,就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力求挖掘出课文的内涵,寻找生命教育的支点,进行适时、适宜的生命教育,唤醒学生沉睡的生命意识。
例如,学生在诵读《那树》的时候 ,他们会了解到“生命不仅是我们人类所具有 ,我们周围的一切皆有生命,我们要用心感受 ,更要用心呵护,我们在关注人类生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善待大自然的其它生命”;当学生用心灵读冰心《谈生命》的时候,他们已经感悟到了生命的灿烂,生命之火已经点燃,生命得以完善,生命质量得以提升;阅读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会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有时候人生会遇到很多苦难,但都是暂时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战胜困难。
通过对这些课文教学,学生可以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懂得人生有挫折,有困难,而且它们并不可怕,以一种“不服输”的姿态迎战,是能战胜困难、承受挫折的。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学生们也逐渐学会认识、欣赏生命、把握生命,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加强作文训练,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的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写作题材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也可以是社会生活,而这些生活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教育的资源。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这些广阔的天地中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日渐成熟的心灵去感受。学生就会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美丽灿烂,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得好好地珍爱生命。
写作中的生命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做文章。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学生必读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让学生以《假如还有三天生命》为题作文,让学生假设只剩下三天生命,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假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要珍惜生命。 又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让学生懂得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而只有勇于面对现实、与命运抗争,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教师借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观后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在这样的写作训练中,学生放飞生命思绪,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生命意识得到加强,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精神家园。
三、拓展延伸,利用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国古代的屈原、司马迁、杜甫、范仲淹……现代的鲁迅、闻一多、冰心、巴金……国外的安徒生、高尔基、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富有教育意义的名篇佳作,通过一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人物,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学生強烈的珍惜生命的意识,知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面对生活的磨难,你必须扬起自信的风帆,鼓足生命的勇气,勇敢地战胜它,才能在磨难中走向成熟。通过大量课外阅读的充实,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是美好的,然而生活亦是无情的。生活中常常随时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困境和险情。只有直面生活的挑战,勇敢地挑战一切困难,才能把握生命的罗盘,走向更加辉煌的人生。比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让学生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通过对保尔的一生的了解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在阅读教学中解读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文的思想情感是作者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等多方面的体验和思考。作为语文教师,就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力求挖掘出课文的内涵,寻找生命教育的支点,进行适时、适宜的生命教育,唤醒学生沉睡的生命意识。
例如,学生在诵读《那树》的时候 ,他们会了解到“生命不仅是我们人类所具有 ,我们周围的一切皆有生命,我们要用心感受 ,更要用心呵护,我们在关注人类生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善待大自然的其它生命”;当学生用心灵读冰心《谈生命》的时候,他们已经感悟到了生命的灿烂,生命之火已经点燃,生命得以完善,生命质量得以提升;阅读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会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有时候人生会遇到很多苦难,但都是暂时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战胜困难。
通过对这些课文教学,学生可以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懂得人生有挫折,有困难,而且它们并不可怕,以一种“不服输”的姿态迎战,是能战胜困难、承受挫折的。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学生们也逐渐学会认识、欣赏生命、把握生命,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加强作文训练,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的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写作题材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也可以是社会生活,而这些生活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教育的资源。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这些广阔的天地中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日渐成熟的心灵去感受。学生就会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美丽灿烂,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得好好地珍爱生命。
写作中的生命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做文章。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学生必读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让学生以《假如还有三天生命》为题作文,让学生假设只剩下三天生命,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假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要珍惜生命。 又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让学生懂得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而只有勇于面对现实、与命运抗争,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教师借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观后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在这样的写作训练中,学生放飞生命思绪,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生命意识得到加强,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精神家园。
三、拓展延伸,利用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国古代的屈原、司马迁、杜甫、范仲淹……现代的鲁迅、闻一多、冰心、巴金……国外的安徒生、高尔基、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富有教育意义的名篇佳作,通过一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人物,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学生強烈的珍惜生命的意识,知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面对生活的磨难,你必须扬起自信的风帆,鼓足生命的勇气,勇敢地战胜它,才能在磨难中走向成熟。通过大量课外阅读的充实,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是美好的,然而生活亦是无情的。生活中常常随时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困境和险情。只有直面生活的挑战,勇敢地挑战一切困难,才能把握生命的罗盘,走向更加辉煌的人生。比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让学生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通过对保尔的一生的了解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