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花开月正圆》开播以来引发了无数热议,孙俪饰演的女主角周莹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历史上,周莹确有其人。
周莹17岁嫁入陕西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婚后仅一年,公公遇难,丈夫病逝。她临危受命掌家。面对掌柜们侵吞资产以及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她以过人的智慧成功地化解了家族的商业危机,将一个行将倒塌的商业大厦建设成为商业帝国,创造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秦商神话。
临危受命,执掌家业
秦商也称陕商,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按地域亲缘关系结成的商帮,历史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西口”这些家喻户晓的词都是因秦商而来,可以说,秦商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周莹就是一代秦商中的传奇女子。她生于1869年,父亲名叫周海潮。17岁时,周莹嫁给了泾阳县首富吴蔚文的独生子吴聘。周家是当地的富商之家,吴蔚文既在朝为官,也是著名盐商,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的盐业专卖,是与胡雪岩同时代的红顶商人,两家可谓门当户对。
嫁入吴家本是万人艳羡的事情,可周莹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身患重病—吴蔚文有意隐瞒了儿子的病情,想通过婚庆“红鸾照命”来冲散“白虎凶星”。
大婚当日,吴聘向她坦白了病情:“我活在世上18年,喝了15年苦汤。我自知命在踏薄冰踩浮萍,若小姐不愿与吴聘结为秦晋,我愿打开后花园门送小姐回孟店村逃婚。”
周莹尽管既惊又怒,但很快冷静下来:“我今日既和相公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就是你吴聘的结发妻。今日大喜,望相公能以万利之语戒心猿意马,与我周莹同挽命运之车……”
谁知命运喜欢捉弄人,婚后的幸福平静很快就被打破。婚后不久,公公遇难,丈夫遭受打击病逝,因吴家无男丁子嗣,周莹成为吴家唯一的继承人。
在清末,女人要抛头露面立足商场需要很大的勇气,周莹却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当时吴家仍有不少店铺和资本,周莹掌家后,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天赋。她大刀阔斧的改革可谓前无古人,很多做法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成为秦商的领跑者
周莹成为掌门人的那一年只有18岁。接手吴氏的生意后,她首先到全国去巡视自家的商业版图。
当时支撑吴氏商业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货药材店川花总号主管和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主管想趁老东家去世将商号据为己有,周莹知道后暗中展开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在与两位主管交锋时,凭借如山的铁证和雄辩的言辞使两人败北。随后,诚实守信的伙计被她提拔为商号的管理人员。
周莹深谙管人的方法。为了稳定人心,她实行“阳俸阴俸”,将店员的薪酬提高了两成,并增加了年终分红。将店员的收入与商号的利益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所以,商号的生意不但没有因为掌柜易人而受损,反而蒸蒸日上。
土地问题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周莹深刻地认识到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还田于佃,减免租金,自负盈亏,20年不变。她将自己管理的土地几乎无偿分给了佃农耕种,赢得了乡亲们的爱戴。
让她真正成为“首富”的秘诀,是她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和应用。一年秋天,棉花喜获丰收。关中的棉花行想趁机杀价,引起棉农的不满,有的棉农干脆不卖了。周莹提出“以丰补歉”,用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棉花,结果垄断了棉花行业。西安棉花业的龙头老大因无法向客户供货,不得不求助于周莹,从周莹手中高价买棉花。第二年棉花歉收,因为有上一年的棉花库存,周莹又获得了有利的地位。7年时间里,她由每年进出3000来担棉花到一年购进11万多担棉花,由小打小闹的商户变成关中地区的棉花买卖大户。
周莹身上有太多一般人不具备的优点:重诚信、善用人,善于审时度势、求新求变,甚至具有全球意识。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与国内没有的纺织原材料,将自家的产品通过一艘艘邮轮远销欧美,把吴家的商业版图一直延伸到了海外。
为商人赢得尊重
在周莹的一生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与慈禧的关系。
1900年慈禧在西安避难时,周莹给慈禧提供了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了“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清政府进贡白银,同赴国难,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慈禧和她一见如故,不仅是因为她捐了钱,也是因为她们同为寡妇,又同样在男人的权力圈中立足。
其实,向当时的政府交银子,家中人是有不同意见的,但周莹的家国观很朴素:“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从1 8岁守寡到4 2岁去世,在24个春秋的短暂时光里,周莹成功扭转了吴家商业衰落的趋势,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为自己赢得了好名聲。百姓因为她做的好事,如建文庙、办义学、开仓放粮、施粥赈灾、捐银打井、引水修渠等等,称她为“活菩萨”。
“诚信无诈,自律自戒。以智取材,以商事国,以丰补歉,月初一、十五与下人共食……”周莹的成功,不只在于她将一个行将倒塌的商业大厦建成了商业帝国,更在于她以自己的智慧,为自己,也为商人群体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周莹17岁嫁入陕西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婚后仅一年,公公遇难,丈夫病逝。她临危受命掌家。面对掌柜们侵吞资产以及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她以过人的智慧成功地化解了家族的商业危机,将一个行将倒塌的商业大厦建设成为商业帝国,创造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秦商神话。
临危受命,执掌家业
秦商也称陕商,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按地域亲缘关系结成的商帮,历史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西口”这些家喻户晓的词都是因秦商而来,可以说,秦商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周莹就是一代秦商中的传奇女子。她生于1869年,父亲名叫周海潮。17岁时,周莹嫁给了泾阳县首富吴蔚文的独生子吴聘。周家是当地的富商之家,吴蔚文既在朝为官,也是著名盐商,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的盐业专卖,是与胡雪岩同时代的红顶商人,两家可谓门当户对。
嫁入吴家本是万人艳羡的事情,可周莹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身患重病—吴蔚文有意隐瞒了儿子的病情,想通过婚庆“红鸾照命”来冲散“白虎凶星”。
大婚当日,吴聘向她坦白了病情:“我活在世上18年,喝了15年苦汤。我自知命在踏薄冰踩浮萍,若小姐不愿与吴聘结为秦晋,我愿打开后花园门送小姐回孟店村逃婚。”
周莹尽管既惊又怒,但很快冷静下来:“我今日既和相公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就是你吴聘的结发妻。今日大喜,望相公能以万利之语戒心猿意马,与我周莹同挽命运之车……”
谁知命运喜欢捉弄人,婚后的幸福平静很快就被打破。婚后不久,公公遇难,丈夫遭受打击病逝,因吴家无男丁子嗣,周莹成为吴家唯一的继承人。
在清末,女人要抛头露面立足商场需要很大的勇气,周莹却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当时吴家仍有不少店铺和资本,周莹掌家后,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天赋。她大刀阔斧的改革可谓前无古人,很多做法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成为秦商的领跑者
周莹成为掌门人的那一年只有18岁。接手吴氏的生意后,她首先到全国去巡视自家的商业版图。
当时支撑吴氏商业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货药材店川花总号主管和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主管想趁老东家去世将商号据为己有,周莹知道后暗中展开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在与两位主管交锋时,凭借如山的铁证和雄辩的言辞使两人败北。随后,诚实守信的伙计被她提拔为商号的管理人员。
周莹深谙管人的方法。为了稳定人心,她实行“阳俸阴俸”,将店员的薪酬提高了两成,并增加了年终分红。将店员的收入与商号的利益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所以,商号的生意不但没有因为掌柜易人而受损,反而蒸蒸日上。
土地问题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周莹深刻地认识到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还田于佃,减免租金,自负盈亏,20年不变。她将自己管理的土地几乎无偿分给了佃农耕种,赢得了乡亲们的爱戴。
让她真正成为“首富”的秘诀,是她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和应用。一年秋天,棉花喜获丰收。关中的棉花行想趁机杀价,引起棉农的不满,有的棉农干脆不卖了。周莹提出“以丰补歉”,用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棉花,结果垄断了棉花行业。西安棉花业的龙头老大因无法向客户供货,不得不求助于周莹,从周莹手中高价买棉花。第二年棉花歉收,因为有上一年的棉花库存,周莹又获得了有利的地位。7年时间里,她由每年进出3000来担棉花到一年购进11万多担棉花,由小打小闹的商户变成关中地区的棉花买卖大户。
周莹身上有太多一般人不具备的优点:重诚信、善用人,善于审时度势、求新求变,甚至具有全球意识。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与国内没有的纺织原材料,将自家的产品通过一艘艘邮轮远销欧美,把吴家的商业版图一直延伸到了海外。
为商人赢得尊重
在周莹的一生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与慈禧的关系。
1900年慈禧在西安避难时,周莹给慈禧提供了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了“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清政府进贡白银,同赴国难,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慈禧和她一见如故,不仅是因为她捐了钱,也是因为她们同为寡妇,又同样在男人的权力圈中立足。
其实,向当时的政府交银子,家中人是有不同意见的,但周莹的家国观很朴素:“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从1 8岁守寡到4 2岁去世,在24个春秋的短暂时光里,周莹成功扭转了吴家商业衰落的趋势,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为自己赢得了好名聲。百姓因为她做的好事,如建文庙、办义学、开仓放粮、施粥赈灾、捐银打井、引水修渠等等,称她为“活菩萨”。
“诚信无诈,自律自戒。以智取材,以商事国,以丰补歉,月初一、十五与下人共食……”周莹的成功,不只在于她将一个行将倒塌的商业大厦建成了商业帝国,更在于她以自己的智慧,为自己,也为商人群体赢得了人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