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女商圣”周莹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花开月正圆》开播以来引发了无数热议,孙俪饰演的女主角周莹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历史上,周莹确有其人。
  周莹17岁嫁入陕西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婚后仅一年,公公遇难,丈夫病逝。她临危受命掌家。面对掌柜们侵吞资产以及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她以过人的智慧成功地化解了家族的商业危机,将一个行将倒塌的商业大厦建设成为商业帝国,创造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秦商神话。
  临危受命,执掌家业
  秦商也称陕商,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按地域亲缘关系结成的商帮,历史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西口”这些家喻户晓的词都是因秦商而来,可以说,秦商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周莹就是一代秦商中的传奇女子。她生于1869年,父亲名叫周海潮。17岁时,周莹嫁给了泾阳县首富吴蔚文的独生子吴聘。周家是当地的富商之家,吴蔚文既在朝为官,也是著名盐商,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的盐业专卖,是与胡雪岩同时代的红顶商人,两家可谓门当户对。
  嫁入吴家本是万人艳羡的事情,可周莹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身患重病—吴蔚文有意隐瞒了儿子的病情,想通过婚庆“红鸾照命”来冲散“白虎凶星”。
  大婚当日,吴聘向她坦白了病情:“我活在世上18年,喝了15年苦汤。我自知命在踏薄冰踩浮萍,若小姐不愿与吴聘结为秦晋,我愿打开后花园门送小姐回孟店村逃婚。”
  周莹尽管既惊又怒,但很快冷静下来:“我今日既和相公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就是你吴聘的结发妻。今日大喜,望相公能以万利之语戒心猿意马,与我周莹同挽命运之车……”
  谁知命运喜欢捉弄人,婚后的幸福平静很快就被打破。婚后不久,公公遇难,丈夫遭受打击病逝,因吴家无男丁子嗣,周莹成为吴家唯一的继承人。
  在清末,女人要抛头露面立足商场需要很大的勇气,周莹却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当时吴家仍有不少店铺和资本,周莹掌家后,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天赋。她大刀阔斧的改革可谓前无古人,很多做法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成为秦商的领跑者
  周莹成为掌门人的那一年只有18岁。接手吴氏的生意后,她首先到全国去巡视自家的商业版图。
  当时支撑吴氏商业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货药材店川花总号主管和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主管想趁老东家去世将商号据为己有,周莹知道后暗中展开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在与两位主管交锋时,凭借如山的铁证和雄辩的言辞使两人败北。随后,诚实守信的伙计被她提拔为商号的管理人员。
  周莹深谙管人的方法。为了稳定人心,她实行“阳俸阴俸”,将店员的薪酬提高了两成,并增加了年终分红。将店员的收入与商号的利益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所以,商号的生意不但没有因为掌柜易人而受损,反而蒸蒸日上。
  土地问题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周莹深刻地认识到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还田于佃,减免租金,自负盈亏,20年不变。她将自己管理的土地几乎无偿分给了佃农耕种,赢得了乡亲们的爱戴。
  让她真正成为“首富”的秘诀,是她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和应用。一年秋天,棉花喜获丰收。关中的棉花行想趁机杀价,引起棉农的不满,有的棉农干脆不卖了。周莹提出“以丰补歉”,用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棉花,结果垄断了棉花行业。西安棉花业的龙头老大因无法向客户供货,不得不求助于周莹,从周莹手中高价买棉花。第二年棉花歉收,因为有上一年的棉花库存,周莹又获得了有利的地位。7年时间里,她由每年进出3000来担棉花到一年购进11万多担棉花,由小打小闹的商户变成关中地区的棉花买卖大户。
  周莹身上有太多一般人不具备的优点:重诚信、善用人,善于审时度势、求新求变,甚至具有全球意识。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与国内没有的纺织原材料,将自家的产品通过一艘艘邮轮远销欧美,把吴家的商业版图一直延伸到了海外。
  为商人赢得尊重
  在周莹的一生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与慈禧的关系。
  1900年慈禧在西安避难时,周莹给慈禧提供了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了“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清政府进贡白银,同赴国难,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慈禧和她一见如故,不仅是因为她捐了钱,也是因为她们同为寡妇,又同样在男人的权力圈中立足。
  其实,向当时的政府交银子,家中人是有不同意见的,但周莹的家国观很朴素:“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从1 8岁守寡到4 2岁去世,在24个春秋的短暂时光里,周莹成功扭转了吴家商业衰落的趋势,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为自己赢得了好名聲。百姓因为她做的好事,如建文庙、办义学、开仓放粮、施粥赈灾、捐银打井、引水修渠等等,称她为“活菩萨”。
  “诚信无诈,自律自戒。以智取材,以商事国,以丰补歉,月初一、十五与下人共食……”周莹的成功,不只在于她将一个行将倒塌的商业大厦建成了商业帝国,更在于她以自己的智慧,为自己,也为商人群体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其他文献
不久前,杨立新刚过完自己的60岁生日。60年间,他有近3/4的时间是在演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辈子就干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做演员”。他是《茶馆》里的秦二爷、《龙须沟》里的程疯子、《天下第一楼》里的卢孟实、《雷雨》里的周朴园,也是《我爱我家》里的贾志国、《正阳门下》的杨书记等等。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是观众心中的经典。  在北京人艺,表演分三个等级:煎带鱼、酱肘子、炸酱面。食堂大师傅逢戏必看。他要
期刊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不同的书体,自然要选择最适合的毛笔。毛笔选得不对,就要多费不少劲;毛笔选对了,就省事多了。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写“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时毛笔的选择。  篆书  篆书有大小篆之分,其书写的方法大致相同,主要的差别在于其文字的繁简。大篆较繁,小篆较简,其书体的结构也就由茂密变得较为疏朗。大篆接近甲骨文,结体错落有致,呈自然质朴之美,其用笔纯用中锋,用力匀平,流转自如。
期刊
斯德哥尔摩坐落在瑞典东部。因冰川作用形成的低地岛屿地貌,使它收获了“北欧威尼斯”的美誉。斯德哥尔摩市区分布在14个岛屿上,由70余座桥梁连通,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对旅游者来说,乘坐地铁走遍斯德哥尔摩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当地的地铁网络非常发达,乘坐地铁可以直接到达古城和新市区,还有专为游客准备的多种优惠。更重要的是,斯德哥尔摩的地铁本身就是不可错过的景点,许多人来到这座城市,会为了看地铁站而去坐地铁。 
期刊
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里,李青萍的艺术生命就和她的名字一样,飘浮不定。从早年的艺术新女性到在街头靠捡拾为生的老妪,她将人生的高峰和低谷都泼洒于画笔间。  李青萍原名赵毓贞,出生于湖北江陵县的一个小康之家。1926年,15岁的她在当地第一个勇敢地剪辫子、放裹足,成了当地新女性中的一道风景。  进入武昌美术学校学习后,她改名李媛。在那里,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动,她的人生从此与西洋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期刊
叶的画法  画兰应从兰叶起笔。写意画兰叶又称撇叶,如同书法撇的笔画。古人有“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的撇兰叶口诀,对入门者来说是最简单又有效的启示。初学者须从这三笔开始练习,通过撇叶的长短、粗细以及用笔的提按变化来表现兰叶的各种形态。撇叶如画线,线条要灵活有力,柔中带刚。  为了便于练习,可先从左向右撇第一笔,亦称顺锋用笔。由根部入笔,向梢部以中锋行笔,起笔和收笔要尖,中间运笔要有一定宽度。第
期刊
墨流又称水影画,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12世纪在日本神教祭司的手中逐渐成熟。  最初的墨流,是把墨小心地滴在静止的水面上,然后吹动水面,形成柔和的旋涡,再把这种抽象的画面印到宣纸上。这种从水中“捞”出来的画讲究随性而为,作品流露出作画者的心境,或柔美、或肆意,千姿百态,呈现出无限可能。  日本福井县的福田忠是一位墨流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者。他如今80多岁,从事这一行已经60多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
期刊
老杨17岁的时候,我爷爷没了—那之前好几年,我爷爷就记不住事儿了,人都不记得。用现在的医学知识解释,我爷爷得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所以,我妈老说我爸不会当爹。  老杨特别爱跑步。英达老师曾经打趣说:“杨立新每天跑一个小时,坚持了一辈子,结果比我们多活了10年。可到最后一算,那10年都跑步去了。”  徐帆姑姑和好多长辈到现在见到我还不忘嘱咐一句:“让你爸少跑。上岁数了,膝盖和腰都受不了。”可此前他不听劝
期刊
大宋皇宫内常散发着浓浓的羊膻味儿,从皇帝到大臣都好这口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羊肉因此在民间也备受追捧,价钱自然水涨船高,一般的贫寒士庶只有在逢年过节或宴请重要宾客时,才能买点羊肉打打牙祭。  有个叫韩宗儒的寒士生活拮据,嘴巴却特别馋,喜欢吃羊肉又买不起,于是就想了个办法。他跟苏东坡认识,但不好意思直接向苏东坡索要字画,便经常给苏东坡写信:“东坡先生好!我这里天气很好,你那边怎么样?”“东坡先生如
期刊
据《汉书》记载,汉代有一种“太官园”。太官园是啥?就是汉代皇家的蔬菜特供基地。这地方为皇家提供的还不是一般的蔬菜,而是反季节蔬菜。  其他季节一般都不缺蔬菜,最缺蔬菜的当属冬天,所以太官园的责任,就是在冬天种出反季节蔬菜。而其方法,就是盖一个屋子,昼夜不停地燃烧“蕴火”。  所谓“蕴火”又是何物?其实,蕴火就是没有火焰的火。借助燃烧蕴火提升室内温度,也就是说,汉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通过盖“大棚
期刊
学生的请假条该怎么写?什么样的请假条才会让老师愉悦地准假呢?  浙江理工大学有一位人称“舅舅”的老师,他给学生指定的写请假条的方式非常有创意—用手绘的方式写。本来只是个枯燥无趣的程序,但自从这位老师突发奇想后,请假条变成了有意思的漫画、素描—原来,写假条也可以这样有趣!  这位在学生的请假条上也要动脑筋的老师名叫顾红建,是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他带的学生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