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触速度比较慢,认为数学知识过于抽象,难以进行掌握和应用。教师可以将数学带入到生活化的场景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方法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但是小学生在接触数学的时候,认为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公式,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使用,限制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数学中感受到乐趣。
一、发现身边问题,善于取材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般直接进入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难以发现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在解决身边问题的时候,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的时候,我为学生展示了几张图片,是超市中的一些招牌,有的写了“苹果9.8元/kg”,有的写着“香蕉5元/kg”,有的写着“山竹19.8元/kg”。我向學生询问:“大家平常都有跟父母去超市的机会吗?如果父母想要买一斤香蕉、两斤苹果,那么会花多少钱呢?”有的学生将kg当作了斤,经过计算,得出24.6元。我告诉学生,我们日常所用的称重单位“斤”,与千克的换算为“1千克=2斤=1000克”,因此在计算的时候,可以把价格换算成为“苹果4.9元/斤,香蕉2.5元/斤,山竹9.9元/斤”,再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学生发现,原来简单的生活采购活动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对数学激发起了浓厚的兴趣,并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学习中。
二、使用生活语言,贴近学生习惯
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会使用比较专业化的数学语言,希望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的思维来进行学习。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在发展当中,如果使用过于数学化的用语,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教师可以使用有一些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数学当成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从而在习惯中加深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的时候,我向学生询问:“我们学校有一年一次的体检,都会对大家的视力、身高、体重等进行统计,我为大家制作了一张《视力统计表》,大家来看看,我们班的同学近视的人有多少呢?”我带领了学生对统计表的结构和数据进行了分析,使学生掌握了统计表的相关知识,也能够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基本的计算。在对统计表进行分析的时候,我告诉学生,我们在掌握了统计表的相关知识之后,就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应用在其他数据的统计中。有的学生说,自己曾经对自己家中的书籍进行了整理,也使用了统计表的方式,使家中的书籍信息更加清晰。通过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能够让学生自觉地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成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无法将生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在面对应用题的时候不能灵活地对相关内容进行转换,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其中进行探究,在感受数学与生活关系的过程中,也实现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认识小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到超市中,对超市中的物品进行调查,看看哪些商品的价格中包含着小数。为了方便调查,学生可以结成小组,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调查活动。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快速完成任务,会根据自己兴趣特长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角色,有的学生负责收集数据,有的学生负责对数据进行整理,有的学生负责与超市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小数,很多物品的定价都不是整数的;还有的学生发现,很多商品的定价,都是5.9元、6.8元,而不是直接使用6元、7元的形式,体现了小数在人们购买心理上体现的影响。通过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探究,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能够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吸收更多的知识。
总之,新形势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寻求更好的发展。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仍然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但是相信随着以后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创设生活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并且在课下注重日常生活对相关知识的巩固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保障教学生活化的顺利进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东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55+100.
[2] 周泽.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7):17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方法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但是小学生在接触数学的时候,认为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公式,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使用,限制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数学中感受到乐趣。
一、发现身边问题,善于取材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般直接进入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难以发现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能够在解决身边问题的时候,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的时候,我为学生展示了几张图片,是超市中的一些招牌,有的写了“苹果9.8元/kg”,有的写着“香蕉5元/kg”,有的写着“山竹19.8元/kg”。我向學生询问:“大家平常都有跟父母去超市的机会吗?如果父母想要买一斤香蕉、两斤苹果,那么会花多少钱呢?”有的学生将kg当作了斤,经过计算,得出24.6元。我告诉学生,我们日常所用的称重单位“斤”,与千克的换算为“1千克=2斤=1000克”,因此在计算的时候,可以把价格换算成为“苹果4.9元/斤,香蕉2.5元/斤,山竹9.9元/斤”,再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学生发现,原来简单的生活采购活动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对数学激发起了浓厚的兴趣,并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学习中。
二、使用生活语言,贴近学生习惯
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会使用比较专业化的数学语言,希望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的思维来进行学习。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在发展当中,如果使用过于数学化的用语,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教师可以使用有一些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数学当成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从而在习惯中加深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的时候,我向学生询问:“我们学校有一年一次的体检,都会对大家的视力、身高、体重等进行统计,我为大家制作了一张《视力统计表》,大家来看看,我们班的同学近视的人有多少呢?”我带领了学生对统计表的结构和数据进行了分析,使学生掌握了统计表的相关知识,也能够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基本的计算。在对统计表进行分析的时候,我告诉学生,我们在掌握了统计表的相关知识之后,就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应用在其他数据的统计中。有的学生说,自己曾经对自己家中的书籍进行了整理,也使用了统计表的方式,使家中的书籍信息更加清晰。通过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能够让学生自觉地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成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无法将生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在面对应用题的时候不能灵活地对相关内容进行转换,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其中进行探究,在感受数学与生活关系的过程中,也实现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认识小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到超市中,对超市中的物品进行调查,看看哪些商品的价格中包含着小数。为了方便调查,学生可以结成小组,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调查活动。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快速完成任务,会根据自己兴趣特长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角色,有的学生负责收集数据,有的学生负责对数据进行整理,有的学生负责与超市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小数,很多物品的定价都不是整数的;还有的学生发现,很多商品的定价,都是5.9元、6.8元,而不是直接使用6元、7元的形式,体现了小数在人们购买心理上体现的影响。通过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探究,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能够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吸收更多的知识。
总之,新形势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寻求更好的发展。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仍然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但是相信随着以后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创设生活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并且在课下注重日常生活对相关知识的巩固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保障教学生活化的顺利进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东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55+100.
[2] 周泽.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