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1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越来越重视和需要体育锻炼,而在运动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运动损伤。一旦出现运动损伤都将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治疗不当有的甚至会出现终身残疾。体育锻炼又是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出现运动损伤而不参加体育锻炼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或者减少体育锻炼中出现运动损伤呢?现在就这个问题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体会和想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
关键词 体育锻炼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康复治疗
一、什么是运动损伤
所谓的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很多人在运动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常常出现运动损伤的状况,常见的运动损伤有:(1)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如关节损伤、肌腱、筋膜的损伤、肌肉的拉伤和挫伤、腰肌劳损等;(2)关节损伤,如关节韧带、半月板、滑膜囊的损伤及关节脱位等;(3)骨损伤,如骨软骨病、骨骺损伤及骨折等;(4)疲劳性骨膜炎等。其实,运动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运动损伤的表现有很多种。而且有一些运动损伤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不及时,不科学,不彻底的治疗的话,甚至能够导致患者残疾,影响终身学习和生活。
二、运动损伤出现和发生的原因
运动损伤与一般的工伤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安排、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个人意识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健身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健身运动应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遵循科学训练的原则,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造成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是,身体某部位的生理解剖特点及运动技术上的特殊要求,此外尚需有一些直接的条件才能引起损伤。这些条件主要有下列4个方面:1.训练水平不足,训练不够,不仅影响成绩,而且常常是致伤的重要原因。2.比赛、教学或训练课组织不当。如缺乏医务监督(过度训练的情况下参加高强度运动或比赛),不遵守训练原则,缺乏保护,锻炼安排不当(如路线、时间的选择、项目次序的安排不当等),场地器材不合卫生要求,保护服装的损坏和不合要求等等,都可能导致各种运动损伤。3.机体生理状态不良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如疲劳,生病后,精神紧张,掌汗或胼胝等。4.不良的气候因素或突变的环境因素。如雨后路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差因素,海拔高度变化等。
三、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的对策
运动健身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体育锻炼应该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在身体疲劳、精神状态不佳和竞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和比赛,不要强迫自我进行体育锻炼;对陌生的场地和器材要先进行适应性训练;某些运动项目对服装和保护措施较高的运动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周边环境等。凡属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不利于体育锻炼的情况下,都不要贸然进行体育锻炼,在此情况下都要引起自身高度重视,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另外,为了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平时就要以预防为主。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1.遵守科学的训练原则,加强平时训练水平,合理安排体育锻炼。2.重视思想教育,重视和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除加强他人的保护与帮助外,自身也应学会摔倒时的各种自我保护方法。3.加强对自身的医务监督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内容,除一般健康与机能检查外,还应根据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增加一些项目的检查。并根据自身身体特点,决定能否参加体育锻炼和参加那几项锻炼为好。4.加强对体育锻炼时的卫生监督及急救工作;学习简单的场地急救、小伤处理,掌握运动量的大小及伤后训练反应等:2.建立经常自我学习的制度,经常参加体育理论和有关运动员损伤知识的讲座和讨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以适应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需要。
如果一旦出现运动损伤,应及时就医,不能及时就医的要第一时间进行自我救治处理,为到医院就诊赢得时间。运动损伤的治疗原则:及时,科学,彻底的治疗。
另外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应注意:1.合理安排伤后恢复训练。这是治疗运动损伤的首要内容,其意义是可以保持患者在体育锻炼中已经获得的锻炼效果,一旦伤愈即能迅速投入正规训练,可以防止因伤后突然停训而引起的“停训综合症”,可以通过肌力练习防止伤部肌肉萎缩,加强关节稳定,加速血液循环,改善伤部组织代谢与营养,消除粘连,刺激生长,缩短修复时间,还可以使受伤部位得到适当休息。只有这样反复实践,才能使计划较为科学。2.使用支持带及保护带。其目的是防止再伤和保护已伤关节的稳定。如严重损伤,应根据情况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如石膏或夹板固定等。3.局部治疗。如按摩、理疗、外敷药、局部封闭,对止痛、改善伤部代谢、消除水肿、加速愈合、消除粘连与挛缩等,均有一定效果。但采用必须适时适当。
参考文献:
[1] 肖水平.体育指导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2] 周庆功,王永红.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2(1).
[3] 王安利.运动医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0.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越来越重视和需要体育锻炼,而在运动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运动损伤。一旦出现运动损伤都将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治疗不当有的甚至会出现终身残疾。体育锻炼又是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出现运动损伤而不参加体育锻炼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或者减少体育锻炼中出现运动损伤呢?现在就这个问题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体会和想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
关键词 体育锻炼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康复治疗
一、什么是运动损伤
所谓的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很多人在运动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常常出现运动损伤的状况,常见的运动损伤有:(1)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如关节损伤、肌腱、筋膜的损伤、肌肉的拉伤和挫伤、腰肌劳损等;(2)关节损伤,如关节韧带、半月板、滑膜囊的损伤及关节脱位等;(3)骨损伤,如骨软骨病、骨骺损伤及骨折等;(4)疲劳性骨膜炎等。其实,运动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运动损伤的表现有很多种。而且有一些运动损伤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不及时,不科学,不彻底的治疗的话,甚至能够导致患者残疾,影响终身学习和生活。
二、运动损伤出现和发生的原因
运动损伤与一般的工伤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安排、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个人意识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健身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健身运动应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遵循科学训练的原则,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造成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是,身体某部位的生理解剖特点及运动技术上的特殊要求,此外尚需有一些直接的条件才能引起损伤。这些条件主要有下列4个方面:1.训练水平不足,训练不够,不仅影响成绩,而且常常是致伤的重要原因。2.比赛、教学或训练课组织不当。如缺乏医务监督(过度训练的情况下参加高强度运动或比赛),不遵守训练原则,缺乏保护,锻炼安排不当(如路线、时间的选择、项目次序的安排不当等),场地器材不合卫生要求,保护服装的损坏和不合要求等等,都可能导致各种运动损伤。3.机体生理状态不良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如疲劳,生病后,精神紧张,掌汗或胼胝等。4.不良的气候因素或突变的环境因素。如雨后路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差因素,海拔高度变化等。
三、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的对策
运动健身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体育锻炼应该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在身体疲劳、精神状态不佳和竞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和比赛,不要强迫自我进行体育锻炼;对陌生的场地和器材要先进行适应性训练;某些运动项目对服装和保护措施较高的运动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周边环境等。凡属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不利于体育锻炼的情况下,都不要贸然进行体育锻炼,在此情况下都要引起自身高度重视,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另外,为了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平时就要以预防为主。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1.遵守科学的训练原则,加强平时训练水平,合理安排体育锻炼。2.重视思想教育,重视和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除加强他人的保护与帮助外,自身也应学会摔倒时的各种自我保护方法。3.加强对自身的医务监督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内容,除一般健康与机能检查外,还应根据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增加一些项目的检查。并根据自身身体特点,决定能否参加体育锻炼和参加那几项锻炼为好。4.加强对体育锻炼时的卫生监督及急救工作;学习简单的场地急救、小伤处理,掌握运动量的大小及伤后训练反应等:2.建立经常自我学习的制度,经常参加体育理论和有关运动员损伤知识的讲座和讨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以适应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需要。
如果一旦出现运动损伤,应及时就医,不能及时就医的要第一时间进行自我救治处理,为到医院就诊赢得时间。运动损伤的治疗原则:及时,科学,彻底的治疗。
另外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应注意:1.合理安排伤后恢复训练。这是治疗运动损伤的首要内容,其意义是可以保持患者在体育锻炼中已经获得的锻炼效果,一旦伤愈即能迅速投入正规训练,可以防止因伤后突然停训而引起的“停训综合症”,可以通过肌力练习防止伤部肌肉萎缩,加强关节稳定,加速血液循环,改善伤部组织代谢与营养,消除粘连,刺激生长,缩短修复时间,还可以使受伤部位得到适当休息。只有这样反复实践,才能使计划较为科学。2.使用支持带及保护带。其目的是防止再伤和保护已伤关节的稳定。如严重损伤,应根据情况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如石膏或夹板固定等。3.局部治疗。如按摩、理疗、外敷药、局部封闭,对止痛、改善伤部代谢、消除水肿、加速愈合、消除粘连与挛缩等,均有一定效果。但采用必须适时适当。
参考文献:
[1] 肖水平.体育指导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2] 周庆功,王永红.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2(1).
[3] 王安利.运动医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