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开发他们的智力,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而如今的阅读课却让多数学生处于被动、陪衬的局面,因而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他们主动创造的火花也渐渐熄灭。阅读教学,这一本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却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究其原因,今天的阅读课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轻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导致学生课堂上读书、讨论、质疑问难的机会与课堂思考时间减少,致使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参与意识也不强。为此,要想在阅读教学中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就要提高阅读效率,确立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在阅读课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究呢?
一、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
要在课堂上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就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想一想每篇课文学生哪里能够读懂,哪里难以读懂,哪些内容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在课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课上怎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从而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疑难之处。
我在教学《养花》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提出:这些事中,哪里难以体会出养花的乐趣?学生纷纷举手指出,老舍先生抢搬花草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还认为是乐趣?老舍先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都伤心地落了泪,为什么还说是乐趣?抓住这两个疑难之处,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读书与思考,从而体会到,老舍先生从艰苦的养花劳动中感到苦中有乐。突破难点之后,我再请同学们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使全文的教学重点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调动积极性,课中和谐激励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阅读中,学生的情感也会随时参与并不断变化。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投入学习当中来,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我发现,许多学生上课不说、不读、不问,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读得不好、说得不好,同学看不起,老师指责批评。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告诉学生学习是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由于这些做法,许多学生逐渐消除了心理障碍,就连原来总是不发言的同学也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朗读。我在教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一文中,让学生明白铲除自己的灵魂里的杂草,不能单单改变自己的言行,要让社会上人人都能奉献美德、奉献爱心,净化集体的心灵,不能简单背诵就行了,要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学有所获,通过新课改锻炼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适应力等,让生生自由发展,“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成为如今教学的纲领。学生不一定都要上大学,都要去搞科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但要锻造学生不同的个性,分清学生间不同的差异是不争的事实,让教育思想迅速转变。
2、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课堂上,学生总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是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我在教学《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明山宾是守信的,不能隐瞒老牛的缺点,要让买主知道这牛带给他的不便,从而教育学生不会评价: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其给社会创造多少价值,给人类带来多少实惠,在社会上产生多大影响,将是以后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向。
当然,激励性评价要有目的,评价要适时、适度、准确、具体,并富有艺术性,切忌言之过甚,对优点的褒奖和对其前景的引导都应该恰如其分,关键使其有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持久地参与学习的动力。
三、为学生服务,摆正教学关系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地发展服务。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差异,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中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使阅读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习惯、情感等才能得到健康地发展。
总之,语文阅读课中,我们应从发展人的角度来改革课堂教学,树立主体教学观,使学生自主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也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永远处于积极乐观的发展心态,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泗阳县爱园中心小学 江苏】
那么,怎样才能在阅读课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究呢?
一、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
要在课堂上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就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想一想每篇课文学生哪里能够读懂,哪里难以读懂,哪些内容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在课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课上怎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从而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疑难之处。
我在教学《养花》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提出:这些事中,哪里难以体会出养花的乐趣?学生纷纷举手指出,老舍先生抢搬花草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还认为是乐趣?老舍先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都伤心地落了泪,为什么还说是乐趣?抓住这两个疑难之处,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读书与思考,从而体会到,老舍先生从艰苦的养花劳动中感到苦中有乐。突破难点之后,我再请同学们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使全文的教学重点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调动积极性,课中和谐激励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阅读中,学生的情感也会随时参与并不断变化。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投入学习当中来,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我发现,许多学生上课不说、不读、不问,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读得不好、说得不好,同学看不起,老师指责批评。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告诉学生学习是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由于这些做法,许多学生逐渐消除了心理障碍,就连原来总是不发言的同学也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朗读。我在教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一文中,让学生明白铲除自己的灵魂里的杂草,不能单单改变自己的言行,要让社会上人人都能奉献美德、奉献爱心,净化集体的心灵,不能简单背诵就行了,要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学有所获,通过新课改锻炼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适应力等,让生生自由发展,“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成为如今教学的纲领。学生不一定都要上大学,都要去搞科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但要锻造学生不同的个性,分清学生间不同的差异是不争的事实,让教育思想迅速转变。
2、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课堂上,学生总希望得到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是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我在教学《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明山宾是守信的,不能隐瞒老牛的缺点,要让买主知道这牛带给他的不便,从而教育学生不会评价: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其给社会创造多少价值,给人类带来多少实惠,在社会上产生多大影响,将是以后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向。
当然,激励性评价要有目的,评价要适时、适度、准确、具体,并富有艺术性,切忌言之过甚,对优点的褒奖和对其前景的引导都应该恰如其分,关键使其有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持久地参与学习的动力。
三、为学生服务,摆正教学关系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地发展服务。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差异,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中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使阅读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习惯、情感等才能得到健康地发展。
总之,语文阅读课中,我们应从发展人的角度来改革课堂教学,树立主体教学观,使学生自主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也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永远处于积极乐观的发展心态,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泗阳县爱园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