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科学教育探索是从幼儿身边事物开始的,主要有正规活动、非正规活动及偶发性活动等。开展怎样的科学活动有意义?教师什么时候介入是指导?什么时候介入是干扰?科学教育中“教”与“学”的矛盾如何解决?本人在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践案例,对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1、选择正规活动主题
  正规活动一般是指教师根据可接受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原则,制订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教案,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教学活动。正规活动中既要有可控性又要有灵活性,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允许幼儿以不同方式去感知、观察、操作,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答案,使可控性与开放性互相配合协调运用,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设多样新颖的探究环境。
  实践表明,正规活动主题能使幼儿积极进行科学探索,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正规活动中的每一个问题,问题要富有启发性,既可以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可以从单一方向层层深入地激发幼儿思考。单刀直入,简明扼要的提问,多鼓励少命令,让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之下愉快地进行探索性思考,幼儿“学”的兴趣浑厚,使教育活动真正融于幼儿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作用于同一种材料,用同一种方法作用于不同材料,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将自己操作过程的发现及结果与大家分享和交流。这样,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随时有新的发现和想法,善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说的话也多了。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向纵深层次发展,在探索过程中理解、解释科学现象和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教师不同的“教”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要有目的地去选择其长处,改进不足的一面。“教”要为教学内容的实施和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服务,要保证每个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积极参与,那就要选择有意义的正规活动主题,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性。
  2、把握非正规活动契机,进一步延伸正规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为一次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是难以照顾到孩子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千差万别的。”教师也要立足于幼儿日常生活,把握好科学教育的契机,挖掘幼儿内在潜力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已知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正规活动开展前或结束后,适当安排非正规活动作为正规活动的延伸,采用个别、小组、自由结伴、集体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动手做实验等,给幼儿以充分的时间,强调幼儿积极参与操作,转变教师组织者、传授者的角色。幼儿的发现和探索能力也启发了教师,因此,教师正好反过来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从而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能发挥较大的积极性,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普遍提高。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并遵循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客观规律,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关注幼儿兴趣,抓住偶发性活动时机
  偶发性活动是针对偶然发生的事进行科学教育。如幼儿都喜欢的玩具易坏,遇到这种情况,以往教师就把它扔了,而现在教师会耐心地关注幼儿的兴趣,抓住教育时机,启发幼儿想办法自己修理,看能提出几种修理方案,并让尝试实施自己设计的修理方案,或拆卸一些带有机器的玩具,并使它发出声响,改变形状,这样就将以往的消极教育行为转化为积极的教育行为。
  无论是正规科学活动,还是非正规科学活动或者偶发性科学活动,三者的教育目的是共同的,教师的指导平衡点都是要落到幼儿身上,都是为了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但三者又有区别,三者中正规科学活动的可控性较强,开放性较弱,而非正规科学活动及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开放性较强,可控性相对较弱。可控性和开放性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结合。
  我们应“从幼儿的发展规律中了解‘怎么学’,在引导幼儿的发展中把握‘教 ’。”什么时候教师介入是指导?什么时候介入是干扰?这都需要教师要学会把握一个度,在深入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无所不在,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的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成为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我们应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展、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中心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理论将教学活动描述为“一种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种思想、观念不断碰撞,精神、情感不断交流,理想、信念不断生成的过程”。“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的确,互动对话是课堂生成的生态条件。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拙见如下:    一、营造对话氛围 放飞对话翅膀     “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和学生“平等对话”,就是要尊重
案例背景:口语表达,是幼儿在园最基本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方式。在让小朋友开口说话上,有正确有方法进行教育,就能打开幼儿开口说话的“门”。  案例描述:开学已一个月了,班中依然有五六个左右的小朋友,不开口说话:要么顾自玩;要么别的小朋友怎么做,他也跟着怎么做;要么顾自坐着。老师向他们问早,跟他们说话,他们只是看着你,用点头或摇头来做出回答。有时因为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只会哭,或用眼睛看着你,甚至把小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恰当地组织学生使用学具,开展实际的动手操作,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对新鲜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那么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
最近几天,有关春游的“民国版”与“现实版”小学生作文对比,在网络上激起轩然大波,引发热议。  “民国版”作文为: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现实版”作文是: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公园春游。首
“兴趣”一词在词典上解释为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只有感兴趣,才能激发人们对事物的了解,加深记忆,融会贯通。人们往往有这样的印象,小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非常有趣的故事或开展的非常有趣的活动会令人终生难忘。这在教育上被称之为“兴趣教学”。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教师的“善教”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乐学的前提  
“生态”是指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属性,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其与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生态”课堂是课堂教学中人与环境之间动态平衡的良性发展的课堂。“生态”课堂的价值追求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课堂一切生态因子之间有机组合与协调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我们人类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幼儿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活动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作为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能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运用
近日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是日本人民的灾难,也是人类的灾难。大地震再一次让我们明晰人类的局限,大地震让人类回到自身!大地震是对于生命的警示,也是对于心灵的惊醒,更是对于
在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能够深入的参与学习,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并培养他们的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这是一种很好的设想和理念。  在课堂中,一般四人左右为一小组,跟只是师生、生生对话的课堂相比,那每个人说的机会就多得多,从整个英语课堂来算,那学生得到的运用、锻炼机会,在量上是比较可观的了。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有时反而使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做法和预期的设想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