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发展历程概述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t_a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经历了起步时期、发展时期、开放与改革时期三个不同时期,并早已成长为全球知名博物馆。时至今日,在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旺盛,博物馆在下一个十年里将迎来自身的大发展时期。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更需要思考进入新时期的发展道路,以推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发展历程;成就与展望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开馆以来,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至2009年,在大遗址的理念下,又进一步组建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两部分。如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早已举世闻名,是继故宫博物院之后全国第二个年接待观众超过600万人次的博物院。
  1 起点:打井时的偶然发现
  1974年3月,久旱少雨,西杨村村民打井时,在4米深以下发现瓦人头、身子,迷信的村民认为是瓦神爷。4月中下旬,临潼县文化馆的赵康民开始修复和研究这些陶俑残片,考证这是秦代武士俑。5月中旬,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回临潼探亲,得知陶俑的消息,并看到修复好的武士俑。假满后,他赶写了报道文章《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6月27日刊登于《人民日報》内参《情况汇编》。6月30日,文章转到国家文物局,并附有副总理李先念的批示“建议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委商量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据此批示,7月15日,新组建的秦俑发掘考古队到达西杨村。这是一支小型考古队,共4人,队长袁仲一,秦始皇兵马俑第一任考古队长,后来长期担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7月中旬,4人到达现场,以村民打井处为基点,对已经发掘的部分遗迹遗物进行记录、绘图、照相,着手清理。仅初步清理,就花了半个月。从1974年7月到1975年3月,俑坑东端共计出土俑500余个、陶马24匹、战车6乘以及大批青铜兵器。
  1976年5月,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西安,专程来到正在发掘的兵马俑一号坑参观,他是第一位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的外国政府首脑。李光耀称赞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1976年夏天,经国务院决定修建遗址保护大厅,建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79年,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随着秦俑一号坑遗址保护大厅的建立,上级政府决定,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于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如期对外开放,但是人们当时看到的只是一号坑东端五个方的发掘成果,那时考古队的工作已经由发掘转为整理和修复。1986年春,一号坑第二次大规模发掘才开始全面启动。兵马俑二号坑、三号坑在之后一段时间里也相继发掘并对外开放。
  2 嬗变:从博物馆到博物院
  1978年,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参观兵马俑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说法不胫而走。也是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40年来,一方面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发旺盛;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深,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由此带来的国际交流互动及随之而来的博物馆观众数量也在增多。
  在此背景下,又恰逢秦俑发现四十五周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四十周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立十周年,有必要结合改革开放40年,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更需要思考进入新时期的发展道路,以推动我院的持续发展。
  2.1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
  2.1.1 起步时期(1978—1991)
  该时期,在严格的计划经济下,社会资源分配严格按照政府要求配置,老百姓的流动十分不便,有意愿和能力到博物馆参观的更是稀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接待内外宾的一处机构。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国内外交流增多,外国游客涌入。“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名头已经让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有较高的国际声誉,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国内外观众纷至沓来。1991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观众2074763人次。
  2.1.2 发展时期(1992—2008)
  1992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观众210余万人次,其中外宾近36万人次。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迎来新时期。在此背景下,国内旅游业稳步发展。特别是在1995年开始实行双休日、2000年开始实行“黄金周”,极大地激发了国内民众的旅游热情[1]。经过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国人将国内旅游作为自己外出游玩的首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国内观众数量大增。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开放水平大大提升,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新时期,这为在全球推介兵马俑旅游资源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中国对外出口的迅猛发展,使国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国力的提升,加之中国政府与相关国家举行旅游国家年活动,迅速提升了中国旅游和兵马俑的知名度。2008年,全年共检票268万余张,观众已达2680598人次,其中内宾人数1995443人次,外宾685155人次。国内、国外旅游的发展,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管理思路,大大提升了其服务大众的水平和能力。   2.1.3 开放与改革时期(2009年至今)
  200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立,博物院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两处景点。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决定,使旅游业和其他行业一样,进入了一轮新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阶段。对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而言,这一时期的发展离不开两个背景:一是国家对刺激消费的重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國出口受创严重,且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成为必然选择。作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受到重视。政府相继制定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二是中央政府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追求的就是提升供给水平,对于旅游业而言,近年来国内旅游环境、服务水平都差强人意,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以及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有较大差距。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然就是要提升服务水平。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就是要提升旅游者的体验水平[3]。该时期,我院不仅加强了社会教育部、公众服务部等一线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培养,还开展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项目,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北大门建设及广场环境改造等。
  此外,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陕西时指出:“兵马俑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在参观西安博物院时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就立足自身特点,多部门协同努力,深入挖掘秦文化,在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复兴方面颇有建树。
  可以预见的是,在下一个十年里,在国家文化强国的大战略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迎来自身的大发展时期。
  2.2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就
  2.2.1 接待观众数量创历史新高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自开放以来,每年接待数百万中外观众。200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又和秦始皇陵陵园(丽山园)合并建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974—2018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接待了200位以上的国家首脑和政要。在2012年之前,整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客流量一直维持在200万~300万,2013年达到450万,2014年500万,2015年520万,2016年以560万位居全国第二。2017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接待中外观众达6853128人次,门票收入突破8亿,成为继故宫博物院之后全国第二个年接待观众超过600万人次的博物院。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接待中外游客达8580416人次,较2017年同比增加1727288人次,增长25.20%,门票收入突破10亿,增长12.88%。面对逐年增长的观众,博物院认真总结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参观环境,圆满完成接待任务,扩大了自身影响,传播了秦文化。
  2.2.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近年的秦始皇陵考古工作是在大遗址保护进入新的阶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模式背景下展开的。此背景下,秦始皇陵考古已不单着眼于发现零散的、轰动性的遗存,而是在整体观的指导下,以科学的方法对大遗址进行系统的勘探调查,取得基础且全面的考古资料,进而上升到深入阐释遗存内涵和价值,最终对大遗址保护、展示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的更高层次。这对指导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4]。
  3 展望:“一院多馆”与“互联网+中华文明”
  将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着力打造“一院多馆”的格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其中之一,还会有综合博物馆、铜车马博物馆、铠甲坑博物馆、水禽坑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数字展示中心等,这些都是计划之内的。将来博物院还会着力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之间的缝纫机厂、村庄等整体搬迁,打通整个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秦文化长廊。这是一个全方位展现秦文化魅力的大局,观众将收获丰富的秦文化体验。一院多馆的布局体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实现中国梦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早在2016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就与腾讯公司就“互联网+中华文明”建设达成初步合作。2018年6月,在“互联网+中华文明”二期合作项目发布会上,侯宁彬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博物馆与互联网的融合只是一个开端,更多智慧化应用还将涌现。我们将积极地实现文博行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希望打造一个云上的、数字化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从全域旅游的角度为博物院注入新活力,在推动西安旅游事业发展的同时,将千年文化带向新的千年。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的有力践行。在互联网的运用下,秦文化将以更高效、更有趣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
  4 小结
  40年来,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我院走过了三个时期:起步时期、发展时期、开放与改革时期。在下一个十年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还将迎来自身的大发展时期。新一轮改革背景下,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更需要思考进入新时期的发展道路,推动我院的持续发展。
  四十年改革春风!四十年砥砺前行!四十年辉煌成就!秦俑人、秦俑梦依然在路上!
  参考文献
  [1]王晨旭.将民俗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业发展[N].兰州日报,2018-03-17.
  [2]赵传松,任建兰.全域旅游视角下中国旅游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及预测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3).
  [3]高梦浠.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成就与展望[J].价格月刊,2018(11).
  [4]张卫星,付建.近年秦始皇帝陵大遗址考古的新思路与突破[N].中国文物报,2015-06-19.
其他文献
摘 要:科技馆的展览、展示通常分为常设展和专题展(一般称之为临展)。临展作为常设展览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在科技馆履行科普教育职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持展馆对观众有持久吸引力的有效手段。文章从科技馆临展的功能特点出发,结合上海科技馆临展开发的工作经验,对如何有效进行临展开发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科技馆;临展;思考  1 科技馆临展的开发模式及特点  临展是常设展览不可或缺的有益补
期刊
摘 要:游牧经济形态孕育出来的政治制度强调军事首领的地位,亲兵制度及其背后的主从(主奴)关系是重要的表现形式。随着游牧文明全面深入中原地带,怯薛及侍卫亲军制度成为元朝政治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很大程度上被后世继承,演化为明代军事体系中独特的亲军卫制度。明代的亲军卫不仅继承了中军功能,且在护卫皇室、培养后备力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在其中的锦衣卫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关键词:明代;亲军;怯薛
期刊
摘 要:临时展览是博物馆充实自身展览内容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能开阔民众的视野、丰富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能进一步完善博物馆为公众提供知识的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应做好临时展览工作,让京津冀的展览资源得到共享,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的携手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临时展览;唐山博物馆  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京津
期刊
摘 要:时代飞速向前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高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普遍运用。人类生活已经无法脱离高科技产品,博物馆亦是如此。各类电子设备的运用成为了博物馆设计工作者们在陈列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电子设备的运用让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创新,推动了博物馆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 纪念馆;高科技;电子设备运用;人机交换;陈列设计  当今博物馆类型大体可划分为三大类:综合类博物馆、社会科学类博物馆以及自然科学
期刊
摘 要:近几十年来,教育在博物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博物馆发展经历着“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深刻转变[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因此,博物馆如何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自身教育特色,把社会教育的功能最大化,始终是国内外博物馆最关注的议题之一,也是文章探讨的核心。  关键词:“以人为本”;博物馆教
期刊
摘 要:古建筑类文物在我国的文物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对古建筑类文物进行利用,相关主题的历史文化展示是首选的利用方式,如名人故居纪念馆、各种专题博物馆等,既可以对文物建筑进行合理利用,还可以减少文物建筑的病虫害和方便对文物建筑进行日常维护管养。文章以深圳大鹏所城赖恩爵振威将军第为例,进行文物建筑类博物馆策展布展讨论,探究博物馆陈列设计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而寻找实现博物馆展陈效果与文物保护双赢的途径
期刊
摘 要:民俗文物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和传承者。在我们都不了解这个时代时,民俗文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价值,更是精神层面的认知。但当今对于民俗文物保护的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俗文物对于当前产生意义。因此,博物馆对于民俗文物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就具有了跨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 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利用;开发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遗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民俗文物。这些民俗文物可以让我们探究到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作为一个多职能的文化综合体,随着数字交互技术的不断应用,其展示陈列内容变得多元、生动。数字交互技术成了“创意展示”的有利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探索博物馆展示设计、数字交互技术与人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博物馆;人文关怀;数字交互展示;体验   博物馆展示设计指在设定好的时间、空间环境里,利用多种信息传递手段将信息直观地传达出去,调动参与者产生积极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并以此获
期刊
摘 要:不可移动文物作为珍贵的历史遗存,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及审美追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与此同时,文物遗址遗迹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强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意义深远。文章以3号院抢险保护为例,浅谈刘青霞故居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  关键词: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价值  开封市刘青霞故居位于顺河回族区北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墓壁画为中心,尤以墓主、部曲和人物服饰为重点研究对象,尝试分析壁画所反映的墓葬文化因素结构。通过研究发现该壁画文化面貌以汉族文化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南地区夷族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魏晋时期,南中大姓普遍具有“夷化”的趋势,霍承嗣墓葬也具有这种“夷化”趋向。  关键词: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墓葬;壁画;文化因素  1963年在云南昭通地区发现一座东晋太元年间的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