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浅释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uh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孝”的内涵及解读
  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孝”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意思是说,孝指孝顺,尽心奉养且绝对服从父母.会意字,以老省、子示意,儿子要承奉老子的意旨行事。
  可见,孝的初始意义和作用,首先是宗法基础上的家庭亲子关系的一个功能要求,这一点在《孟子》、《礼记》、《孝经》中得到了具体的阐述:“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据此,我们对孝的社会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直接对于(家庭)亲老的功能;对于君主(国家)的或曰政治的功能;对于自我的修养--完善的功能。
  就第一个功能而言,从“孝”字的结构本义上说,子居老下,老位子上。这充分体现了子对老的义务要求。《礼记》曾参:“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墨子也说:“孝,利亲也……”。当然,古人对于亲子关系的规定,不是机械的,在强调上述意义的同时,也提出了“父慈子孝”、“父有诤子”等要求,还提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是为不孝的戒劝。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孝子义务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或者说孝的内涵的丰富性。
  就第二个功能而言,《孝经》中提到的“中于事君”,就明确指出了忠君的又一功能要求。通常人们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准确地理解,是古人对忠的价值实践要求远高于孝的价值实践,或曰忠是孝的发展和延伸,二者并不是排斥的,忠与孝有着本质的一致性。这更多的说明了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家庭与国家治理的需要。《史记》载:时任楚昭王相的石奢,某天到基层巡查,恰遇一起杀人案,谁知抓获的凶犯竟然是自己的父亲。石奢当下犯难了,以父主政,不孝也;废法纵罪,不忠也;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结果,在忠孝难以两难全之下,石奢只好以自杀谢罪。石奢的两难处境和下场无不说明了这一价值要求。
  就第三个功能而言,《孝经》中提到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终于立身……”表明,不管是父母亲老,还是对于君主(国家),孝、忠只是一个基本规定层面上的要求,“孝”对于一个人最高最完美的要求,是这种思想真正要达到内化于实践主体,作为一种修养溶于其血液化于其精神之中,这才是它追求的最高境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孝无处不在,无事不存,从而实现其功能上的永恒和普遍,实现其自觉化。
  二、孝、忠、义、道的关系
  法家的韩非曾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孝经》郑氏序言也说“夫孝者,盖三才(天地人)之经纬,五行之纲纪。若无孝则三才不成,五行僭序”。这都把孝上升到天道规律。治理国家的最高需要上,从而成为统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董仲舒思想中得到进一步的固化和支持。孝道也正式成为统治教化的根本和治国的有力武器从而也就决定了世人的最终极价值观。我们要全面认识孝的文化内涵,还必须进一步明确孝、忠关系,即便是由孝而忠,再到自我修养的完善,孝的社会的体现,无一不渗透着封建社会家国治理的至高要求。荀子说:“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在这里,义和道被赋予了至上的价值实践要求,这也就是世俗者不齿于愚忠愚孝的真正价值依据。孟子也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东汉经学家赵歧在为之作注时指出:“‘三不孝’指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娶无子,绝先祖祀。”这其中“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是很好的解释,最大的孝,对于亲老,是使其与道义保持尽可能的一致性,这才是对孝子的最高要求。
  这一要求也为孝的社会功能和价值需要做了基础性的规定。孔子也很早看到了要如何对待父母亲的过失和错误的问题,只不过他没有其后继者孟子、荀子那样太过于再笑的问题上彻底的强调追从道义,他还是主张在一定条件下维护亲老的“面子”。《论语.子路》中记录了孔子与叶公的一场争论:“叶公语孔子:‘吾党有直躬者(正直的人)其父攘羊(六畜自来而取之为攘)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伟父隐,直在其中矣。’”在这里,许多人对孔子的观点有点困惑,父亲攘羊,子为父隐,这不是包庇罪吗?其实,攘羊的真正含义指他人的羊只跑到自家里而藏匿了它,这与偷是有区别的。孔子认为这种事情不是真正的大义所不容的,完全没有必要小题大做而使亲老陷于尴尬和被动,就其动机,完全可以理解。我们不要曲解孔子的孝义观。
其他文献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指出人类至少存在九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在每个方面的智能都不尽相同,人的智能不是均衡发展,而是不规则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中职物流专业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优势智能,开发、挖掘学生的弱势(潜在)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和
期刊
农村小学大面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途径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莫衷一是,检验它可行与否的标准在于实践印证。在教学中,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运用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人人要顺利过好课堂教学关,这为他们灵活运用、创造新的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1、目标定向。我们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上课伊始就公开教学目标,即教师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一堂课的教学
期刊
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逐步加快,农村初中的入学人数在逐年减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如何创新学校管理,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谈谈个人体会。  一、以创新管理制度为抓手,推进自主发展  如何创新管理模式、构建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是目前农村初中学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制度,充分调动校内各种资源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以优化教学效果;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合理分班,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优化组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
期刊
教学的价值在于全面发展人的素质,造就一代具有创造力的新人。在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要求改变教师是知识的主人,学生是知识的奴隶;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知识的容器的“填鸭式”应试教育。我们应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尤其是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  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仍然是落实素质
期刊
农村小学学生人数少,教师人数也少,这样出现了复式教学。如何上好复式课,我认为备好复式教学课是上好复式课的关键的一步,我在不断地学习理论和亲身实践当中对于“复式班如何备课”有一些浅之薄见,愿与大家共同分享。复式班如何备课?  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纵向备课  所谓纵向备课是指复式班中单个年级的备课,这与单式班备课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是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在结构形式上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
期刊
教师要拥有实现专业成长的动能。教师专业成长的动能来源于教师追求专业成长的欲望。没有欲望这个内因起作用,靠外力强制的教师专业成长是短暂的,低效的。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动能来源于何方?我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动能之源来自两处:一是外部沁润;二是教师个体。  学校大环境孕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动能。生长在瓦砾堆上的教师因营养不良,就缺乏成长的动能。生长在暗流涌动的泥沼之上的大树,也必然是歪歪斜斜的。因此,引领教罗币
期刊
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寻找当前初中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  一、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思想政治课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目前社会现实的变革。部分政治教师受到来自于各方面的制约、限制和束缚,特别受中考的影响,仍停留在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上,以大量的习题训练,严格的答案来
期刊
数学操作活动既是一种动手活动,更是一种动脑的智力思维过程。他的成功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掌握。因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下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动手操作,要注意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教给学生怎样做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