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优良的课堂生态环境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m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能力是人的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也是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科学课堂中,科学探究本身就是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在探究教学实施的初级阶段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会也不敢提出问题,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探究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在现实学习及生活中,经常质疑和爱提问的情况占的比例很小,而没有疑问和从不主动提问的却占大多数,学生质疑和提问的基础较差。像我们农村学校,每个班的人数达到70人左右,教师为了管理好学生,万不得已只能采取一些高压措施,在这里,学生怕老师几乎认为是教育的成功。学生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回答;怕所提的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太浅薄;怕提出的问题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嘲笑;怕提出的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老师一时难以回答,造成尴尬。学生根本就不敢问。而教师呢,只注意启发学生答问能力,而很少关注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甚至老师很少有提问的时间留给学生,长此以往,也就“没有问题”了。因此,本文结合初中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一些探讨。
  
  一、营造提问的条件,使学生敢问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提问的心理障碍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做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使他的学习动机得到充分激励。其次,教师的教风要民主,课堂上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此外,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做到“三允许”,即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空间,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2.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把新知识同化和顺应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认识是问题的基础,如果没有丝毫的认识,便不会提出问题,更提不出具有代表性的能揭示事物矛盾的问题。如在学习化合价这部分内容时,有一班级学生没学过这部分知识,另一班级的学生学过。学过的学生很快知道为什么水的化学式是H2O而不是OH,另一班级的学生就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这样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扎实的技能作保障,使学生形成纵横交错的双基结构,为学生问题提出构筑坚实的平台。
  3.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提问是一种教的方法,学生提问是一种学的方法。我经常告诉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起提问的观念,懂得学会提问对自身学习带来的益处。作为主导者的教师,上课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一些学生提一些自认为重要的问题,如学习“血液循环”时可以先出示心脏结构图,让学生看图、思考。这样学生就提出了这些问题: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有哪几条?为什么心房壁比心室壁厚,而左心室又最厚呢?心脏内血液为什么不会倒流呢?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提问,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布鲁纳在从事发现学习的研究时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而不是要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各种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有取之不尽的素材。例如:在讲解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将铝片横放在盛满热水的烧杯上,铝片两端分别放置少量白磷和红磷,几分钟后,白磷燃烧,红磷没有发生燃烧。学生在头脑中很快就会产生疑虑:为什么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这个“奇特”的实验现象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通过积极地思考分析出燃烧的条件。
  2.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如为什么胃舒平可以治疗胃病?为什么蒸馒头时,我们要加一定量的面碱,才能使馒头疏松多孔,味道鲜美,而反之则酸硬难吃呢?用石灰浆抹墙过一段时间为什么墙体会变白呢……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竟然包含着许多如此深奥的道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探究科学原理的殿堂。
  3.利用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热点新闻设计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出问题。2007年10月24日“嫦娥”奔月成功,当时我把这消息告诉学生时他们就问:“嫦娥”工程有什么意义?它靠什么进入太空?又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创设问题情境如下:大洋网发了一则新闻:金属钠“水雷”惊现珠江。新闻记载:广州市珠江河段惊现神秘“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浮在江面上,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爆炸的威力很大。以此新闻背景创设问题情境:金属钠是怎样的物质?它有怎样的性质?发生爆炸的是钠本身还是有别的原因?
  4.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一种孕育着疑难问题而又引人入胜的情景,使学生进入“愤”、“徘”状态,从而激发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产生问题,然后再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去探索。例如:在学习了单质钠的化学性质后,要求学生完成方程式:Na+CuSO4。许多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钠排在铜的前面,就不假思索地写出:2Na+CuS04=Na2SO4+Cu。此时,笔者没有立即否定,而是现场演示该实验,要求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事实:并没有铜析出。出乎意料的现象与学生原先的回答产生了矛盾。这种悬念式情景,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形成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并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问
  
  在探究式教学和解决探究问题的活动中,有部分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表达问题不准确,或提的问题缺乏可探究性……究其根源是不得法。因此教会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1.直接陈述法:是把观察到的现象直接问题化的方式。比如学生观察筷子在水中发生弯折提出这样的问题:“筷子在水中为什么会向上弯折?”这种提问方式只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描述后加一个问号就可以了,只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学生一般可以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实验操作、资料介绍中应用这种方法提问。但是这种方法没有把现象的认识转化为一个科学的问题。
  2.阅读法:即通过阅读材料发现问题。阅读是学生获取新信息和产生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当资料中表达的联想系统与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起的联想系统互相分离时,就会发生理解困难,此时问题的轮廓也就产生了。通过对资料中所涉及信息的进一步分析,问题的边界会慢慢变得清晰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学习任务,激发他们更加深入地研究,直至问题解决。例如:学生阅读绿色能源——用酒精代替汽油的研究:为什么要使用酒精代替汽油?为什么说酒精是绿色能源?
  3.因果法:即见到一个现象、一个要求,要习惯地问一个“为什么”或是“什么原因”或“怎样了”。如:在学习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时,学生对课本中介绍的给可能含SO42-离子溶液加入BaCl2溶液和HNO3(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来证明SO42-离子存在的方法提出质疑,认为若有Ag+离子的存在会干扰SO42-离子的检验。
  4.结果推广法:从某种特殊情况或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推广到其他情况时还能成立吗?这个结论具有普遍性还是只适合于某些特殊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活泼金属可以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为什么就没有铜生成呢?浓硫酸为什么可以用铁或铝容器来贮存呢……从中认识到普遍性中具有特殊性,学习中不仅要掌握一般规律,也要掌握特殊性,才能真正理解知识。
  总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既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同时又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在探索创新的境界中,更自由地思考、讨论和学习,更主动地投入和创新。
其他文献
日前,记者就如何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采访了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王斌泰。  王斌泰说,联系江苏教育实际,今后我们要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明确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两个着力点,要完善国民教育、终身教育、优质教育三大体系,继续实施教育均衡化、教育多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四大发展战略,抓好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建立保
期刊
国务院将设立国家教育  督导团    据《京华时报》讯: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称国务院将设立国家教育督导团。  照此征求意见稿,包括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和使用效果等内容均要接受教育督导,教育督导报告应当向社会或者有关部门公布,公众可查阅。  根据征求意见稿,国务院将设立国家教育督导团,指导全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国家教育督导团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国务
期刊
我们不可否认这样一个事实:期末放假前,学生照例都要领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素质报告单。当他们拿到素质报告单后,有的欢呼跳跃,有的暗自得意,有的故意炫耀,也有的立即塞进了书包,不用说,这类素质报告单不是学生本人所期望的。但不管属于哪种情况,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他们把素质报告单看得很重。我们同样不可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家长们也迫切希望看一看自己子女半年才有一次的素质报告单,他们大多都想从素质报告单中窥见自己子女在
期刊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正显示它无与伦比的优势。然而,如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今天我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在诸多的公开课中,多媒体教学渐成时尚,似乎没有多媒体课件,教学就难登公开课的大雅之堂。诚
期刊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21世纪的一代新人,应该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环保意识等等,将使学生受益一生。为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关注自身,提高修养    听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报
期刊
一、背景介绍    我校虽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但生源质量状况不是十分理想。学生刚入学时我曾经要求他们评价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情况。有80%左右的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历史只是兴之所致,几乎没有形成什么总体的框架,即使有印象也是残留的片段。这就对高中阶段基于专题模式的教学提出了很严峻的考验。不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写到自己有信心和决心学好高中历史,这也让我沉重的心头有了一丝安慰。尽管如此,如何在按专题编
期刊
有幸参加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德育研究中心刘惊铎、姚亚萍教授的生态体验培训活动,感触良多。现回放一些场景,与你分享其中的教育意蕴。  场景一:  培训的导入活动,主题是“让我们荣辱与共”。有5个要求(参加此次培训时,采用小组活动形式,每一组有12人)。  1.两两相互介绍:我是……我在……我希望……   2.将对方介绍给他人:他是……他在……他希望……  3.小组成员分工,组长/书记员/发言
期刊
幼儿园与小学在工作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小学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幼儿园对孩子是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小学则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每年的小学新生入学,都要适应很长一段时间,有时候和同事们讨论起来,觉得幼儿园和家长在很多方面是可以提前帮孩子做好一些准备的。    一、做好作息时间的调整    小学每天上六节课,上午四节,下午两节加一个活动课,每节课40分钟。一般
期刊
目前,江苏省正在实施素质教育333工程,突出“三育”(德育、体育、美育),抓好“三会”(会学习、会劳动、会创造),落实“三定”(落实课堂计划的规定、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的规定、考试评价的规定)。这些具体要求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抓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与时俱进,遵循教学规律,实施有效教学,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此,仅作一些浅显的探究。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观念上求
期刊
理解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就要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它是积极营造民主教学氛围,既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引领作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何才能做到合作学习呢?     第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成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