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和写是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意义,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通过充分解读文本、创设真实任务、设计梯级问题,并合理搭建支架、在读后设置真实情境进行写作训练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融合,不失为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基于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读写课能够引导学生注重挖掘文本的内涵,发展思維能力,享受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成就感,真正做到以读为本,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文本解读;阅读;写作;读写课
  【作者简介】王小烨,浙江省余姚市陆埠镇初级中学。
  一、引言
  读和写是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意义,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教师可以通过利用阅读教材,以读为本,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融合。在充分进行文本解读后,学生会将文本内容与自己的已有认知相关联。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创设写作情境,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支架。学生通过仿写、缩写、扩写、续写等不同方式进行当堂写作训练,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或观点表达出来,课后再进行修改润色,以读促写,不失为一种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二、基于文本解读的读写教学设计分析
  在文中,笔者以英语(外研版)八年级Unit2“The weather is fine all year round” Reading and vocabulary——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为例,探索基于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设计。
  1.深度挖掘教材,有效解读文本。《浙江省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建议》(2012版)第3条提道:加强文本解读。细读单元(模块)内容,明确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在全册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研读课时教材内容,制定具体、清晰、可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文化)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所以在解读文本时,应该关注what、 how和why。What主要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意义,how主要指语言修辞和文本结构,why主要指写作意图即尊重作者的本意、关注作者的意图。本文的标题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是一个问句,旨在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能够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笔者根据自身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了以下几个角度的文本解读。
  就学情分析而言,本节读写课执教的对象是农村学校八年级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较浓厚,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总体上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比较薄弱,语言输出单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学生对美国地名的了解仅限于纽约、华盛顿等几个大城市,对于其他地方的中文名称可能听说过,但对于这些地名的英文发音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学生对美国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基本也没什么了解,现有知识比较匮乏,无法与新授知识相对接,但这也是一个好的教学机会,让学生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更能激发他们了解美国地理与气候的兴趣。或许这篇文章日后能成为他们选择去哪个美国城市旅游学习的开始。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有作者意识,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探求写作意图;同时也要有读者意识,只有教师对语篇作了深刻的分析,才有可能带领学生从不同思维视角分辨和理解文段、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及段落间的逻辑关系,辨识文章的主旨及发展脉络。
  2.创设真实任务,注重课堂生成。在对文本和读者进行清晰地解读分析后,教师设计的阅读任务应该符合学情,在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阅读策略,提高思维能力并且有助于读后写作。
  在本课中,教师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理念为导向,将学生的文本学习巧妙转化为帮助教师解决旅游实际困难即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的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活动,最后通过给美国朋友提出来家乡旅游的最佳时机建议作为读后书面表达的输出,试图创设真实语境,以任务型学习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通过skimming、scanning和summary等任务熟悉文本后,笔者以If you were an American guide, which place will you suggest for me?为情境,请学生扮演美国导游来向笔者进行介绍。在教师搭建的支架帮助下,学生需要使用文本中所学到的新知识进行口头输出,既检验了学生知识内化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设计的另一个为读后写作打基础的任务是Match the two parts of the sentences。这个练习取材于教材,但又对素材做了适当修改,不仅强调了句子中linking words的使用,而且将句子中提及的地名都改为Yuyao,将一些写作时可用的句型通过句子配对直接呈现给学生,供学生参考模仿。同时,对Why is it better to use linking words in the sentences?的追问,使学生思考使用连接词的作用,提高学生鉴赏文本、品味语言的能力。
  3.设计梯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按照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根据不同的思维活动层次,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提的问题可以分为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基于信息获取和初步整理的展示型问题是文本理解的基础。基于信息筛选和分析判断的参阅型问题是文本理解的深化。基于综合推理和反思评价的评估型问题是文本主题的拓展升华。这三类问题相辅相成,循序渐进。因此,遵照这三类问题的思维要求,笔者依次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展示型问题:在文本呈现后,笔者直接询问:“How many places in the U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文本,大多数学生都能迅速找到答案,增强他们继续阅读的信心,但是对于地名的准确发音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笔者顺势呈现这些地名的音标,并问学生:“Do they sound similar to their Chinese translations?”学生回答:“Yes.”笔者随即进行学习策略渗透,引导学生对英文地名的直接音译有所了解。然后请学生仔细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以地图的形式来梳理文章的主要信息,如美国的东西跨度、地理方位以及各地的天气与最佳游览时间,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美国的地理状况以及英里与公里之间的换算,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跨越融合。   ②参阅型问题:本节读写课中笔者设计的参阅型问题是:What does the writer mainly tell us? Why did the writer write this passage? 基于学情,教师给出了几个选项供学生选择,降低问题回答的难度。这两个问题需要学生在对文本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和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进行整体阅读,以大视角去理解篇章,避免文章分析过于碎片化。
  ③评估型问题: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应该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帮助他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成为具有评判能力的读者。在完成阅读后,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When is the best time for you to visit the US? Where will you visit and why?”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这个问题能使学生在对文本有效解读之后,将自己的实际需求与作者的建议相对接,激活内在思维,选出自己去美国的最佳时间和想要游览的地点,并能阐述恰当的理由,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选择与理由,或许对这样一个评估型问题的思考能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长大后去美国某个城市游历的种子。
  4.合理搭建支架,促进写作生成。读写课一般将写作作为阅读后的延伸和拓展,其主要目的是以写作巩固阅读的效果,因而阅读与写作必须高度相关。初中阶段一般以读后仿写、读后改写和读后续写为主。设计的写作任务必须真实有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思维、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本节读写课的时间分配是读25分钟 写20分钟,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和互助写作。在写作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语境——One of your American friends wants to visit Yuyao,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Yuyao? Can you give him/her some advice? 教师引导学生向美国朋友介绍来家乡旅游的最佳时机以及理由,同时,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提醒学生使用恰当的连接词使文章更具逻辑性与连贯性。在教师所搭支架的帮助下,学生对写作任务的畏惧减少了;在小组合作的团结协作中,学生们的写作热情高涨。
  5.关注写作过程,丰富写后评价。写作是综合语言素养的体现,写作能力的提高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在写作时,教师应给予一定帮助和写作策略的指导,如列提纲、打草稿,修改文中的语法及词汇,增强语言的一致性、连贯性、得体性和总体有效性等。笔者在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作文后,根据时间会邀请几组学生进行展示。课后需要学生继续修改初稿,形成二稿并继续完善,最终完成终稿。本篇文章的修改润色过程将持续一周。
  寫后评价的形式应多样化,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读者评价等。对于初中生的作文来说,评价的维度一般包括内容、语言和连贯性。对于特定的作文说,根据作文的目的和要求,评价的维度可以有所侧重。在本课的写后评价中,笔者侧重于作文的连贯性这一指标,以呼应本课“在语境中正确使用so, but, because等连接词”的重难点。具体的三维评价指标见表1。
  三、结语
  英语阅读是加强学生语言输入的新干线,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主渠道。基于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读写课能够引导学生注重挖掘文本的内涵,发展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学生在创设情境中运用英语来完成真实阅读活动的体验与经历,使其享受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成就感,真正做到以读为本,以写为练,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旭花.初中英语读后写作活动的教学策略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6):15-20.
  [2]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6(11):11-16.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训练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也能够帮助教师分析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在整个英语能力训练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将以写作教学为宏观视角,立足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从高年级写作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当下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现状,并列举出分类话题引导下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英语教师带来一定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分类话题;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写作教学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沟通往来逐渐增加,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抓好英语教育,培养国际人才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教育的重要阶段,除了关系到初中生英语语言基础的建立之外,还影响着学生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初中英语教育改革刻不容缓,而改革的侧重点应该是积极探究,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多元化路径,最大化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让英语
【摘要】中职英语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英语基础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从职业生涯发展这一角度,将英语教学与专业成长结合起来。从短期来看,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求职、就业能力;从长远来看,也有助于个人的职业成长。但是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加上专业英语的学习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情境氛围,为英语教学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在当前的高三英语词汇复习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建立语境与词汇之间的联系。本文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语境理论,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到四种不同类型的语境:熟悉的教材文本语境,权威的高考真题语境,特定主题的应用文写作语境和歌曲游戏等即兴语境,并从语境下词汇理解准确度提升的角度,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语境下感知理解并活用词汇,从而提高英语词汇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语境;词汇复习;高三
【摘要】随着高中英语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近些年,虽然高中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可能教学质量也获得了很大提升,但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依旧比较突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待提升。本文拟从模仿互动方略,提问互动方略,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做出一些探索。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
【摘要】为了切实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教师不仅要从课堂教学方法层面作出调整与改进,还要改善教学评价结构,充分发挥评价本身的导向、鼓舞与诊断等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知识,有效保护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而且,随着学科素养理念逐步进入人心,初中英语教师也必须要随之调整教学评价结构,围绕核心素养目标重设评价标准、重组评价手段、重选评价主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准备。本文也将
【摘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是当前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分析学困生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基础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文从当前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出发,对中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动力的激活方式进行探究,供交流和分享。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教学;学困生;学习动力  【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着眼于语篇解读教学的实施条件,展开多种读后续写活动,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展开写作,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起良好的应用逻辑思维习惯,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做好备课工作,了解语篇解读教学的核心要求,
【摘要】自高考英语正式采用读后续写题型以来,对该题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促学效果实证、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本文应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从写作内容角度对该题型中学生续写部分进行观察和评价,探索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如何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并反拨教学,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的习得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读后续写;内容;SOLO理论;评价  【作者简介】陈云,江苏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
【摘要】近年来,为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许多新型教学方式脱颖而出,“支架式教学”就是最具代表性且实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依托其主要内容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支架式教学;探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陈振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三中学。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接受支架式教学这种教育模式的能力,所以对初中学生开展英语听力的支架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