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色彩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当代国内艺术、设计、色彩等领域深受强调色彩科学认知的西方色彩学说、方法等的影响,而对于注重色彩精神作用的中华色彩文化的观念知之甚少,相关研究,尤其有影响的成果鲜见。中国色彩事业若想在世界色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断地研究、推介、传承和运用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色彩文化,就成为中国色彩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从色彩的对比、色彩结构的装饰性、色彩风格的变化等多方面对敦煌壁画色彩进行细致分析,对于认识传统壁画色彩创作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敦煌壁画研究概述
敦煌壁画作为我国传统壁画艺术的瑰宝和精髓,对色彩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对线条有着那个时代的理解。敦煌壁画是敦煌莫高窟艺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壁画,敦煌壁画历经千年,在色彩运用上可谓成就巨大。总体而言,敦煌壁画的色彩数量都不多,或可称单纯。仅仅几种颜色却并不令人感觉单调,反而显现出一种独特的绚丽来。在经过统计的492个洞窟内,共有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作品,规模之大令人惊叹!而这些壁画作品的数量之丰富、艺术水平之高则更加为世人所称道!自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被发现以来,关于其雕塑、壁画、建筑等各方面的研究一直不断。但在關于壁画研究的过程中,人们似乎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对于画面本身的考证上,却忽视了其基本的色彩表现,讨论敦煌壁画色彩结构及其艺术成就的文章也显得乏善可陈。这或许同传统中国画重“笔墨”、“神韵”有关系,但“笔墨”、“神韵”所创造和表现的都为具体的“形”。即是“形”,便离不开“色”。”形”唯有和“色”共同合作,方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物体,也才能更精确的表现出各种物体所独有的特点。事实上,即使是传统中国画所一直强调的“墨”也有“五色”之分,所谓“墨即是色,色即是墨;墨生于笔,笔发于墨”。而对“墨”的强调也是随着宋以来文人画的兴起才真正开始的。因此,所谓传统中国画重“笔墨”不重“色彩”的说法并不十分准确。
二、敦煌壁画的色彩分析
敦煌壁画主要分布于窟之四壁及窟顶上,其色彩语言作为敦煌视觉艺术中最直观最感性化的因素,充分地显示了色彩的高度感染力和表现力,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敦煌壁画用色绚丽而丰富,所使用的颜料共有十几种,敦煌本地就出产颜料,如朱砂矿、绿铜矿等。有的是从外地买的,像高昌就是古代一大外贸市场,出售各种颜料。基本上除藤黄外,敦煌壁画中所用颜料多属中国境内出产的。
1、色彩的对比
敦煌壁画色彩丰富,十分绚丽,色调搭配上却不犀利。其实每个洞窟的壁画,其绚丽色彩的背后都有主色调统一着画面,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色彩的搭配和过渡必然会产生色彩之间的对比,对比也是视觉的必然方式,是壁画艺术性的重要表现手法,对比的产生也会直接的影响壁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宗教艺术的色彩观念也会直接地影响到敦煌壁画的色彩效果,主要以黑、白、青、红、黄等颜色为主,来展开创作,呈现出明确的色彩基调。从全部壁画来看,突出的表现在明度、色彩的互补上展开对比。充分发挥补色对比的魅力,使壁画色彩之间充满律动美感。通过对壁画大量的色彩调查,很多学者、专家发现黑、白、灰在壁画色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作为画中不可缺少的中性调和色,它也是使壁画保持色彩鲜明而又和谐的关键。
2、色彩结构的装饰性
敦煌壁画色彩结构具有装饰性,强烈的装饰感反映出一种热烈而淳厚的民族特性。壁画的色彩结构是按照装饰色彩的秩序来组合色调,把多变的物象概括为平面化的大小色块,通过巧妙色彩的配合以形成整体的和谐统一,为求色彩的丰富化,注重色彩的相互对比,通过各种不同性质的色彩对比、互相衬托,相互穿擂,以达到色彩互和,神气生动。多民族的文化传统、长时期的风格延变,加上绘画材料自身的变化,使敦煌壁画的色彩结构和层次比较复杂。
3、色彩风格的变化
敦煌莫高窟从最初开发到最终的形成经历了好几个朝代,而各个朝代的审美观,绘画风格和颜色基调又各有不同,随着时代的不同,其绘画技法、绘画颜料和绘画观念都发生着变化,所以在壁画的色彩和表现力上也有所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各个朝代的特点。敦煌壁画所表现的内容不仅有历史文化风貌,还有宗教信仰和宗教习俗。这种差异大抵以唐朝为分割点。总体来说,北魏浓郁厚重而有变化,西魏、北周爽朗而清雅,隋唐时代华丽高雅,题材广泛。比如257窟是具有北魏时期壁画特征的典型洞窟,具有早期敦煌艺术壁画的共同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色彩特征。该窟以其生动而稚拙的造型、浓烈而深沉的色调,对比强烈的色彩,构成一派和谐温璐的色彩氛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壁画以温和的暖土红为底色.与石育、石绿形成鲜明的冷暖对比,在黑、灰、白色的配合下形成了单纯、明快、浑厚朴实的暖色调。它与主体中心柱佛宪的冷色调又形成了色调氛围的冷暖对比,构成了洞窟色彩整体变化、和谐与平衡。
三、关于色彩构成的主观分析
敦煌壁画的创作中,运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色彩被赋予了更多主观意向性,在我国,绘画的基础不像西方那样,是以现实和科学为基础。我国绘画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使其与文化呼应,逐渐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表达方式。不像西方那样关注宇宙中的物质的形形色色,我国的绘画追求的是一种感情层面的满足、共鸣,并且可以将他们的这些共鸣作为他们进行绘画创造的依据。因此,敦煌壁画色彩构成,更加地倾向于人们的主观意向性,都能够把当时那个时代的文化、经济的繁荣完美地展现出来。敦煌壁画在色彩的构成方面有着极大的突破,因为壁画中的一些颜色并没有在当时的现代生活中出现,但是运用到了壁画中之后,却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敦煌的壁画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人文的和谐、自然的乐趣,并不是局限于只是还原当时的色彩。
结论
敦煌壁画是我国珍贵的民族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艺术瑰宝,彰显了我国历史发展时期的佛教艺术面貌。敦煌壁画依靠着它绚丽的色彩,能够很好地将壁画的美感和壁画中的华丽色彩显现出来,能够把当代的文化、经济的繁荣完美地展现出来。值得研究学习的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发扬的更多,本文对敦煌壁画色彩进行了较粗略的研究,希望对敦煌壁画色彩艺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2]樊锦诗《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管理与监测——以敦煌莫高窟为例》,《敦煌研究》2008年第6期
作者简介:赵凡慧(1996.02—),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湖北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油画,研究方向:具象艺术研究
一、敦煌壁画研究概述
敦煌壁画作为我国传统壁画艺术的瑰宝和精髓,对色彩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对线条有着那个时代的理解。敦煌壁画是敦煌莫高窟艺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壁画,敦煌壁画历经千年,在色彩运用上可谓成就巨大。总体而言,敦煌壁画的色彩数量都不多,或可称单纯。仅仅几种颜色却并不令人感觉单调,反而显现出一种独特的绚丽来。在经过统计的492个洞窟内,共有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作品,规模之大令人惊叹!而这些壁画作品的数量之丰富、艺术水平之高则更加为世人所称道!自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被发现以来,关于其雕塑、壁画、建筑等各方面的研究一直不断。但在關于壁画研究的过程中,人们似乎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对于画面本身的考证上,却忽视了其基本的色彩表现,讨论敦煌壁画色彩结构及其艺术成就的文章也显得乏善可陈。这或许同传统中国画重“笔墨”、“神韵”有关系,但“笔墨”、“神韵”所创造和表现的都为具体的“形”。即是“形”,便离不开“色”。”形”唯有和“色”共同合作,方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物体,也才能更精确的表现出各种物体所独有的特点。事实上,即使是传统中国画所一直强调的“墨”也有“五色”之分,所谓“墨即是色,色即是墨;墨生于笔,笔发于墨”。而对“墨”的强调也是随着宋以来文人画的兴起才真正开始的。因此,所谓传统中国画重“笔墨”不重“色彩”的说法并不十分准确。
二、敦煌壁画的色彩分析
敦煌壁画主要分布于窟之四壁及窟顶上,其色彩语言作为敦煌视觉艺术中最直观最感性化的因素,充分地显示了色彩的高度感染力和表现力,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敦煌壁画用色绚丽而丰富,所使用的颜料共有十几种,敦煌本地就出产颜料,如朱砂矿、绿铜矿等。有的是从外地买的,像高昌就是古代一大外贸市场,出售各种颜料。基本上除藤黄外,敦煌壁画中所用颜料多属中国境内出产的。
1、色彩的对比
敦煌壁画色彩丰富,十分绚丽,色调搭配上却不犀利。其实每个洞窟的壁画,其绚丽色彩的背后都有主色调统一着画面,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色彩的搭配和过渡必然会产生色彩之间的对比,对比也是视觉的必然方式,是壁画艺术性的重要表现手法,对比的产生也会直接的影响壁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宗教艺术的色彩观念也会直接地影响到敦煌壁画的色彩效果,主要以黑、白、青、红、黄等颜色为主,来展开创作,呈现出明确的色彩基调。从全部壁画来看,突出的表现在明度、色彩的互补上展开对比。充分发挥补色对比的魅力,使壁画色彩之间充满律动美感。通过对壁画大量的色彩调查,很多学者、专家发现黑、白、灰在壁画色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作为画中不可缺少的中性调和色,它也是使壁画保持色彩鲜明而又和谐的关键。
2、色彩结构的装饰性
敦煌壁画色彩结构具有装饰性,强烈的装饰感反映出一种热烈而淳厚的民族特性。壁画的色彩结构是按照装饰色彩的秩序来组合色调,把多变的物象概括为平面化的大小色块,通过巧妙色彩的配合以形成整体的和谐统一,为求色彩的丰富化,注重色彩的相互对比,通过各种不同性质的色彩对比、互相衬托,相互穿擂,以达到色彩互和,神气生动。多民族的文化传统、长时期的风格延变,加上绘画材料自身的变化,使敦煌壁画的色彩结构和层次比较复杂。
3、色彩风格的变化
敦煌莫高窟从最初开发到最终的形成经历了好几个朝代,而各个朝代的审美观,绘画风格和颜色基调又各有不同,随着时代的不同,其绘画技法、绘画颜料和绘画观念都发生着变化,所以在壁画的色彩和表现力上也有所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各个朝代的特点。敦煌壁画所表现的内容不仅有历史文化风貌,还有宗教信仰和宗教习俗。这种差异大抵以唐朝为分割点。总体来说,北魏浓郁厚重而有变化,西魏、北周爽朗而清雅,隋唐时代华丽高雅,题材广泛。比如257窟是具有北魏时期壁画特征的典型洞窟,具有早期敦煌艺术壁画的共同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色彩特征。该窟以其生动而稚拙的造型、浓烈而深沉的色调,对比强烈的色彩,构成一派和谐温璐的色彩氛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壁画以温和的暖土红为底色.与石育、石绿形成鲜明的冷暖对比,在黑、灰、白色的配合下形成了单纯、明快、浑厚朴实的暖色调。它与主体中心柱佛宪的冷色调又形成了色调氛围的冷暖对比,构成了洞窟色彩整体变化、和谐与平衡。
三、关于色彩构成的主观分析
敦煌壁画的创作中,运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色彩被赋予了更多主观意向性,在我国,绘画的基础不像西方那样,是以现实和科学为基础。我国绘画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使其与文化呼应,逐渐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表达方式。不像西方那样关注宇宙中的物质的形形色色,我国的绘画追求的是一种感情层面的满足、共鸣,并且可以将他们的这些共鸣作为他们进行绘画创造的依据。因此,敦煌壁画色彩构成,更加地倾向于人们的主观意向性,都能够把当时那个时代的文化、经济的繁荣完美地展现出来。敦煌壁画在色彩的构成方面有着极大的突破,因为壁画中的一些颜色并没有在当时的现代生活中出现,但是运用到了壁画中之后,却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敦煌的壁画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人文的和谐、自然的乐趣,并不是局限于只是还原当时的色彩。
结论
敦煌壁画是我国珍贵的民族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艺术瑰宝,彰显了我国历史发展时期的佛教艺术面貌。敦煌壁画依靠着它绚丽的色彩,能够很好地将壁画的美感和壁画中的华丽色彩显现出来,能够把当代的文化、经济的繁荣完美地展现出来。值得研究学习的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发扬的更多,本文对敦煌壁画色彩进行了较粗略的研究,希望对敦煌壁画色彩艺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2]樊锦诗《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管理与监测——以敦煌莫高窟为例》,《敦煌研究》2008年第6期
作者简介:赵凡慧(1996.02—),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湖北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油画,研究方向:具象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