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之美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认真阅读了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书中提到了上海的地铁。上海地铁1号线由德国人设计,上海人没有感觉其特别之处,便自己设计施工了地铁2号线。一年后问题出来了,精明的上海人发现德国人有很多细节,其中讲到了如下几个细节。其一:每个入口处都有三个台阶,中国人拆除了三级台阶,结果造成每年台风时期暴雨倾盆。上海海拔很低,排水系统不畅,常常积水,往地铁口子里灌。地铁2号线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其二:地铁一号线要转一个弯,地铁2号线取消了这一设计,使地铁2号线运营成本上升十六个百分点,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转弯,是为了缓冲外部空气与内部的空气对流的减半,节约空调使用成本;第三个细节:1号线站台有两种颜色,以区分安全线,2号线没有,结果运营后发生了好几起乘客掉入轨道的事件。这三个细节影响了2号线的运营成本。看到这个案例,让人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其实任何事情总是可以分解成相应细节的,每一个细节决定事情的成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时下,人们追求的是课堂的精彩。课堂的精彩在教师的排比句里吗?在教师的强烈的抒情里吗?在教师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课件里吗?都不是!课堂的精彩,在生成的细节里,在学生的真实发展中。真实的课堂,永远具有生成的瞬间!
  一、打造细节,让课堂流淌生成之美
  在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阅历的影响,有时一下子难以进入文本,感受描绘的情境或画面。此时,教师要打造细节,巧设铺垫,引领学生入境。教学《莫高窟》一文,学生对莫高窟感到陌生,可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对莫高窟的位置和环境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学生会情不自禁喜欢上茫茫戈壁滩中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指导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文本的一些细节,在学生的感受与顿悟之间,巧妙搭桥。如在教学《半截蜡烛》时,学生对伯诺德夫人一家所面临的危险体会不深。在朗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一句时虽然抑扬顿挫,但情感不到位。教师抓住细节之处如“秘密”、“破坏”、“结束”等字眼,让学生想象:如果敌人获得这份绝密情报会有怎样的后果?此时学生再读这个句子,已经能够读出紧张和担心了。
  二、捕捉细节,让课堂充满智慧之美
  教学细节是课堂上的精彩瞬间,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闪现,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它美丽之至,瞬间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让人遗憾不已。高明的教师往往是有心人,能够及时捕捉生成的细节,小心把握,不断给课堂生成智慧。
  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时,一学生举手问教师:“鸭窝里怎么会孵出天鹅来呢?”教师当机立断地说:“这是一篇童话,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作者虚构的。”学生听了教师的话,不再追问这个问题了。这位教师用成人的惯性思维,三言两语浇灭了学生迸发的质疑探究的火花。如果教师能发现这是个生成的亮点,机智地插入这样一个教学细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课文加个开头,天鹅蛋怎么会在鸭的窝里呢?然后再去引导学生阅读这篇童话的原作。这样,不但解决了疑问,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意外”出现时,教师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简单化处理,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敏锐地捕捉细节,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引导,才能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
  三、反思细节,让课堂尽展完善之美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作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关注教学细节,把握教学细节,挖掘教学细节,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魅力无穷。精彩的课堂在生成的细节里,在学生的真实发展中。真实的课堂,永远具有生成的瞬间。一节课随着铃声结束了,但教学却永远没有结束。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智慧,提高课堂效率,进行课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设想,可以反思是否处理好了课堂教学中临时突发的事件,是否捕捉到课堂中出现的“亮点”、“误点”、“兴奋点”,是否抓住了文本中的意蕴丰富处、留白想象处、有疑存惑处,是否迸发出了“智慧火花”等。所谓思之则活,活之则深,深之则透,透之则新,新之则进。反思教学细节就是要不断地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改造“惯常”的教学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虽然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不完美的艺术,但我们可以尽力使之变得更加完善。
  
其他文献
地理教学要密切联系乡土实际。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只要我们留心找乡情,精心创设乡景,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知识情感价值 “三情”交融,浑然一体,就会使地理课堂更加精彩。将乡土地理融入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学习兴趣。  一、立足《课程标准》,教活“旅游地理”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多种教学活动中,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基本
期刊
在学习“宇宙航行”这一节内容中的卫星运动规律时,学生普遍感觉到这部分内容较难理解,做题时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错误。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对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轨道的特定性理解不深  要使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稳定的运行,其轨道平面必须经过地球的中心。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此规律不太理解。因此他们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将此规律记下来。若命题者针对这一问题从另一角度命题时,学生往往会感觉无所适从,因此
期刊
【摘要】物理学史可以提供丰富的物理科学发展的史料,将物理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使之熟悉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并从科学家的成功中得到启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渗透以下几种方法:观察、实验、类比、假说、模型。  【关键词】物理学史科研方法 渗透  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随着物理学研究内容的变化,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在变化着,并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在古代,人们主要是靠不充分
期刊
【摘要】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中,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为基本前提,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最终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这是当前新课标的要求。本文从审美渴望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等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渴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音乐是人内心情感体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培
期刊
新课标指导下的音乐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创造出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互动”的原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开端,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中,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本文阐述了多媒体与小学生的各种能力训练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训练    教育手段现代化是信息化、全球化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媒体(教师的教学语言、黑板板书和文字材料)往往以“视”或“听”的单通道传递信息,教学效率难以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尝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美术以及科学整合,组织学生进行电脑科幻绘画制作。  【关键词】电脑科幻绘画 辅导科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绘画人开始了电脑绘画以及与此相关的电脑动画制作,当然,电脑科幻绘画的基础就是电脑绘画。而电脑绘画与科学的结合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
期刊
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我们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所有的进步,很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正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了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
期刊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说服教育是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的一种常见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或抵触行为,甚至产生“逆返心理”,从而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障碍,使教育教学工作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在说服教育学生时,应巧妙地、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使他们心悦诚服,愿意接受教育,并自觉乐意改正缺点,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教师
期刊
一个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长期执政的拥有六千几百万党员的世界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2003年10月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以人为本”四个大字写入全会文件,用以人为本的思想作指导,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愈来愈清晰地显示出来。它像冲出地平线的太阳开启新的一天那样,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将“以人为本”写进党的中央全会的文件,我们这些从二十世纪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