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金沙江奇石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14日,以“奇石盛汇 合作共赢”为宗旨的第二届中国金沙江奇石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石博会”)在中国西部大峡谷温泉奇石城盛装开幕。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中国观赏石协会秘书长高谊明,云南省国土厅副厅长、省石产业办公室主任李连举,昭通市委副书记张绍雄,市政协主席熊启怀,市委常委、副市长孔桂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云峰等领导和本刊主编陈西、北京亿群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益群、山西志强商贸集团董事长张志强等嘉宾,以及全国各地的近万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央、省、市的30余家媒体的70多名记者、新浪微博达人到会宣传报道。


  政府高度重视、专款扶持
  此次石博会由云南省文产办、昭通市人民政府、云南省石产办和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观赏石协会联合主办,昭通市文产办、水富县人民政府具体承办,继续沿袭首届石博会“奇石文化搭台、经济贸易唱戏”的办展思路,进一步培育品牌、拓展市场、促进交流,以期实现合作共赢的展会目标。
  据水富县奇石协会会长黄泽琨介绍,云南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石博会产生良好效益的坚实后盾,为了办好展会,使丰富的金沙江、横江、长江奇石资源成为水富县、昭通市乃至云南省一项特色文化产业,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三级政府均拨付专项活动资金,共计数百万元,专款专用;昭通市、水富县各党政机关、政府职能部门还抽调工作人员配合会展各项工作,从领导嘉宾的接待,到乘车就餐、医疗安保等各项工作均有专人专职负责,事无巨细,高效而周到。
  协会务实:重宣传、善学习、促提高
  为了使本届石博会较之前更有特色、更进步,协会自年初即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协会领导班子还亲自带团前往全国各地考察学习,汲取办展办会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宣传造势,营造石博会氛围。
  除了在本刊持续发布展会信息外,还于第九期刊登了“金沙江奇石专题”,并加购近千本杂志以在石博会期间向嘉宾及参展者赠送。同期亦借助新浪网、《昭通日报》、《石友》等网络、报刊和杂志,在G85高速公路和县城突出位置,并先后在昆明、西部大峡谷召开新闻发布会,多层次、广角度、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宣传造势活动,为推动整个石博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努力扩大第二届石博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会展规模大、涉猎广、效果佳
  石博会共分为奇石精品馆区(A区),入驻精品奇石450枚;珠宝玉石展区(B区),共有31家商家展销;根雕书画区(C区),入驻商家5个;奇石展区(D区),参展客商共419家;展销区共有参展客商455家。
  据了解,博览会自9月24日开展以来,共有来自北京、四川、重庆、贵州、江苏、广东、安徽、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江西、宁夏、台湾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云南昆明、保山、瑞丽、东川等地的1000余商家参展。展品涉及奇石、珠宝玉石、雕刻雕塑、花卉盆景、编织刺绣、陶瓷茶具、书画艺术、名特药材及特产、文化旅游商品等十大类,60000余件。据不完全统计,为期十多天的展会共吸引10万余人次参观,其中有些客商专程从台湾、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前来参展淘宝。
  专场拍卖助推成交小高潮
  本届石博会精品奇石拍卖会于9月25日下午在西部大峡谷温泉奇石城社区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开槌。
  在总结上届会展经验的基础上,主办方精心筹划、准备充分,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遴选出26块精品金沙江石,进行公开拍卖。
  此次拍卖会由本刊副主编、国家注册拍卖师何莉主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奇石收藏家与爱好者参与了竞买。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26件拍品中有20件成交,其中的金沙江螺钿石“伊人红妆”与金沙江水冲石“大展宏图”分别以39万元和71万元的高价成交,引起了拍场阵阵高潮。
  记者采访得知,拍得两块高价奇石的神秘黑马就是甘肃省酒泉市金锁阳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竟成。问及何以如此大手笔,潘总说其实自己这次是有备而来,之前对金沙江奇石已有所了解,刚入手的螺钿石“伊人红妆”自从在《中华奇石》第一次看到后,就被她所吸引,几次与藏者沟通,意欲收入囊中,还计划将其作为自己经营的金锁阳保健酒的商标图,所以此次专程前来,终于如愿,还意外竞得了另一块大型水冲园林石,也算圆满。
  此次拍卖会总成交额170余万元,成交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多。这不仅给本届展会带来了一个成交小高潮,也为金沙江奇石以后的推广和被外界所熟知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
  论坛与推进会成果佳
  与拍卖会同期,还分别在水富县港务酒店七楼会议室和西大峡谷贵宾楼第二会议室举办了文化产业论坛和文化旅游产业招商项目签约推进会。论坛上,中国观赏石协会顾问夏华炳与昭通市文联副主席岳山分别做了《发展奇石文化,做大奇石产业》与《昭通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合作前景展望》专题演讲,从理论方面为金沙江奇石产业发展做了阐述和指导,对促进金沙江奇石艺术文化产业发展和推动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西部大峡谷曼哈顿五星级酒店项目成功签约,项目由新加坡曼哈顿酒店集团和云南路红集团共同投资大约8到10亿元人民币,建设五星级主体酒店、产权式酒店及其相关配套附属设施。项目用地400亩左右,预计今年12月启动,2015年年底竣工。项目竣工运营后预计年纳税1000万元,能够提供就业岗位 500个。这将是水富县乃至昭通市文化旅游产业进步的一大推手。
  结 语
  第二届中国金沙江奇石艺术博览会较之上届规模更盛,规格更高,参展商更多,交易额更大。共吸引了13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千客商和数万奇石爱好者、收藏家参展淘宝,交易额达到7000多万元,拉动其它相关行业实现收入近6000余万元。吸引10万余人次到会参观,集中展示了金沙江奇石品牌魅力。对于水富县及昭通市依托丰富的金沙江奇石文化资源优势,加快特色文化会展业发展,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优势转化,推动全市旅游和物流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很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色彩不好”,是前期玩皮色的石友常对画面石提出的批评之一。石头到底什么颜色好?其实是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石头,本来就不应该是同一个标准。颜色鲜艳,对比鲜明,总会给人带来更直接、更强烈的视觉刺激,因而也更容易惹人喜爱,受人关注,石友也多习惯了以这样的色彩标准来评价石头。所以鲜明的红、黄、绿(加之大化、彩陶等优秀的石质、石肤)曾经在石市最受欢迎。当然画面石中,也有不少色彩鲜艳的品种,比如
期刊
乍见此石,简约的笔墨,丰厚的意蕴,这不是老萍翁的墨荷清塘图豁然呈现于眼前么?  石绿色的荷叶上,滕黄、墨黑的叶络及光感掩映而现。正似画家饱蘸浓墨,铺毫刷笔,让墨荷在干湿、虚实、浓淡中形成一幅自然和谐的意境,再于其中用细笔勾勒叶脉、纹路。浓淡相宜的用墨、层次丰富的色调,俨然让人置身一种微风轻动、水波荡漾的水墨清塘美景之中。  —— 彭志刚  骄阳洒金染河塘,  影影绰绰共天光。  景物逆光如翰墨, 
期刊
焦立廷先生纵观我国二十余年石文化的发展实践,对“奇石是发现的艺术”(本人以为“赏石是发现的艺术”可能更为准确)观念的精神内涵、积极意义以及遭遇的瓶颈、面临的困惑,作了深入、透彻的分析,以敏锐的眼光和鉴赏家的责任意识,大胆提出“奇石是发现的艺术,更是表达的艺术”的理念,对于引导当前我国石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人基本赞同。就焦先生提到的一些细节问题,我谈点个人的不同看法。  不迷信专家也不小觑
期刊
初见此石,甚为震惊,这哪里是奇石,分明是一座由几块突突兀兀的巨石磊成的一座苍翠雄峙的巍严大山!其山脚起于右而渐次台高,直至左侧峰顶收稳,虽不显急促,却陡壁森然,倍增山型之奇险宏伟。而相磊不相同的数块大石,虽聚而成势成山,却又似自成一体而彰显出“和而不同”的君子风范。静赏中,总会使人有融入悠远时空,山不知深,如谒君子,唯敬圣贤的礼悟。  此座绿泥石山,产自大渡河,而大渡河的生成年代(经宇宙成因核素埋
期刊
成功和失败,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攀登后,最终会到达山的顶端。这是执着的伟大,更是真爱的不可战胜。  对于新锐奇石收藏家蔡静先生而言,他的好学和执着,终究会成就他收藏事业的成功。  蔡静先生高个俊帅、西装革履、温文尔雅,双眼透着清澈的光芒,身为企业高管,却常见他躬身拿着工具精心洗刷着手中的爱石,常常是浑身上下扬盖着厚厚的尘土,活脱像个建筑工地上的水泥工,但却衬托着他的双眼比平时更加明
期刊
就在本刊“如果·假”的话题引起石友热烈讨论的同时,微信朋友圈里一篇《古玩行里的“二十一条军规”》的文章也在被石友们频繁转发。看得出相对成熟和壮大的古玩行业,对石友的思维影响不小。据说,“无论是买家买假了还是卖家卖漏了,均不能退货或找后账。……买家也许买假买贵,卖家也许卖漏卖低,买卖双方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是古玩的行规,那么这条规则在奇石买卖中是否适用?  本期我们采访的石友,同时拥有古玩收藏背景或
期刊
某日,老石在店里倒腾石头,菜菜来帮忙、顺便见识见识老石藏的好石头。  菜菜:这么多的石头堆在一处,什么时候买的,是没架子上的好吗?  老石:这些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有七八年了。好石头越来越少,前些年看着顺眼的,现在拿出来都是冒尖的。  菜菜:好石头越来越少,那我们新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老石:开发过度的石种资源确实越来越少,但是还有很多正在开发和未被开发的石种还是有好石头的,去年,长江石就给了石
期刊
春汛来得早,桃花水把整个春天染得粉红。山在细雨里一重重地苍润,轻风吹斜了才归的鸥鹭,在雨里倦倦地飞……  春就这样无声地来——在开阔的山间,在鼓荡的水和细细的雨中,饱满的激越和如缕的轻愁,一年年来了又去,去了又回……
期刊
为什么不称石农?  说完石绅,就要说说石工。按理说的是“石农”,突然觉得“石农”这个词的诸多不对。  “石农”,最本意是指以捞石为业的农村石友,就一直以石农相称,但今天看来,叫石农之不妥有三。  其一,不再是农产品加工式的农业体系。当今石头产业再不济,也早已归入到一个日渐扩大的文化产业体系。  其二,不再是自然经济式的随机拣取。一些大型机械参与的规模打捞,已经是工业生产特点,只不过生产者多为本地人
期刊
图一:广西大化摩尔石,“桃花岛”,35×30×18厘米,2010年秋柳州国际奇石节银奖。  赏析:咫尺之间变化竟如此奇绝,天然平底与围合形成人间仙境,可遇不可求。  图二:广西“运江摩尔石”,“动静之道”,60×45×30厘米。  赏析:线、面的变化与尺度,从容大气,不是人工,胜似人工。  图三:安徽“灵璧摩尔石”,“回眸”,58×45×32厘米。  赏析:谁说灵璧非要“瘦、漏、皱、透”?似这般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