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现代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wy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所谓现代意识是指人们对现代社会现象的反映,具体包括:自学、创新、问题、素质、思维、环保、可持续发展意识等意识。现代意识不仅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而且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的考核要求。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现代意识 培养
  
  1.问题的提出
  地理学是一门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科,学好地理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能够拥有现代意识,对于实现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所谓现代意识是指人们对现代社会现象的反映,具体包括:自学、创新、问题、素质、思维、环保、可持续发展意识等意识。
  2.现代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2.1现代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地理学更加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类今天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诸多问题中,地理学知识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地理学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对社会对未来的生存环境负责,具有对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代意识的公民。
  2.2现代意识是中学素质教育的灵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现代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3.中学地理教学中现代意识培养的途径
  3.1有的放矢,培养自学意识。
  教师要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不仅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的钥匙教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又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首先要强调自学要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学习。其次要在学习之后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并试做课后习题。最后要引发思考。这样就通过自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明确目标,激发创新意识。
  就地理学科而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3.3创设情境,确立主体意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由展示的时间空间,使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参与,指导帮助他们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迁移、猜想,最后解决问题,形成意义建构,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任务──问题──探究──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上机实践中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3.4联系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适宜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在不断为人类提供生存的资源时,却遭到了人类极大的破坏和浪费。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和动植物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如在讲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我组织学生对附近河流的水质和周围环境的水污染进行了社会调查:本地的一些工厂的工业废水和人们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出,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居民的饮用水也受到一定影响,使一些农作物减产,河流的鱼类也因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大量消失。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了解了当前生活的环境,自觉养成了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增强了环保意识,当好环保的主人。
  3.5提高素质,增强人口意识。
  由于历史原因,人口过度增长,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介绍了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政策等,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生育观,从而增强人口意识。
  3.6转变思维,培养反思意识。
  反思是在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课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审慎的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在教学中,让学生转变思维,尝试错误,大胆质疑,引导其反思,解决问题后,激发反思,并达到强化反思意识的目的。
  例如教材中涉及的“全球变暖”,课前可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材料,课上进行辩论或讨论。对于“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增多所致;也有的学生认为是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所致;还有的学生认为是由于人类广泛使用电冰箱、空调,排放大量氯氟烃所致;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是地球气候周期变动所致,现在属于间冰期;个别同学提出与大多数同学截然相反的意见,提出目前全球气候没有变暖,反而有变冷的趋势……
  虽然有些学生的想法可能不可思议,甚至有些异想天开,学生想的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对这一问题展开想象,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增强观察现象、分析研究问题、自觉探究答案的能力。
  3.7构建知识网络,激发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要求学生从同一知识来源,从不同方向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在复习过程中,对已掌握的原始知识进行整合,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例如光照图的阅读,转化不同形态下侧视图、俯视图,让学生通过对比进行判断,首先是地方时的判断,抓住经过晨线和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昏线和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的隐含条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三维空间;其次根据北极圈或南极圈极昼或极夜范围的变化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进而防止概念混淆,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3.8协调关系,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可持续发展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多学科领域,但其促使人地协调发展的核心思想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实施,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中学地理学对学生开展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农业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生产与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控制。如何实现对物质和能量的多次利用,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
  总之,注重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教育,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赋予它新的涵义。以上这些现代意识的本质,都是从发展的角度去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现代意识。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思想观念认同“学生是主体”,但到了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讲个没完,“以学生为主体”都成了纸上谈兵。要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法,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欢畅和成功的快乐,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思想。  一、制定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观念的养成是“兴趣→爱好→习惯”的一个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只有热爱体育,学习的热情和持久力才会提高,才会成为未来真正的“体育人口”。体育教学要新颖,有趣味性,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
将体育与德育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即在体育教学全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充分挖掘体育的德育教育功能,将是当前学校有限教育范围内实现德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但传统的体育教学无法完美地达到德育渗透,所以体育生活化教学将成为实现德育教育的必然追求。  一、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育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推行对学校体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业余体育训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备受关注。小学体育业余训练具有业余性、基础性、多样性的特点,能强身健体、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现阶段,要通过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促进小学体育业余训练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业余训练 现状 开展建议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使学校体育从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向“素质教育”、“健康第
摘 要: 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就是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保持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持久的兴趣。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紧紧
摘 要: 本文把入侵防御系统(GIPS)应用在网格安全领域,实现网格环境下网格入侵防御系统。应用入侵防御到快速成长的网格中来,改善网格环境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是个新领域。本文提出的灵活的入侵防御结构,适合网格环境下的安全需求。  关键词: 网格入侵防御系统(GIPS) 网格技术 入侵防御    1.引言  网格是通过开放的网络环境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网络安全问题。并且,与传统网
摘 要: 小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者结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经历,提出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教学实践 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