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德育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时代精神,勇于开拓,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创造性,除了开设专门的德育课外,利用其他学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途经,其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渗透德育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 德育教育 ; 阅读教学 ;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38-01
什么是德育?简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思想和品德的教育,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教育。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可塑性大,行为习惯较易形成,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通过教学实施道德是学校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下面筆者就个人教学经验及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文本的德育功能
1.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有心,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是很好的德育教材。
2.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心态
要使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如教《太阳的话》一课,介绍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过去的一些情况,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美好明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呼唤中国的同胞们要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追求光明的未来。
3.利用多媒体,强化课文情感渲染
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江畔独步寻花》一课的教学,教师可播放与诗匹配的图画让学生大饱眼福,就不难理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了,再如讲《飞夺泸定桥》这一课时,以多媒体呈现当时红军迎着敌人的火力点,以十三根铁链攀爬大渡河的场面,无不体会出红军战士的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崇高的革命主义精神,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思想上的不到位,自私自利的行为也会得以改变。
4.抓住关键词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如教《语言的魅力》一课,可抓住“春天到了,可是......”这一饱含深意的语言,感受盲老人心酸的日子,,把自己的生活跟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相比较,自然而然唤起学生的同情之心,相机进行德育教育,取得的效果显而易见。
二、注重作文教学,不断触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也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经过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便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责任。
1.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良好品德来源于实践,也反映在行动上。教师可以根据课内教学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巩固、加深课堂教学的效果,把德育落到日常社会生活中。学生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欣赏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了解人类和生态平衡的关系,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孩子们都是独身子女不爱参加家务劳动,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所以教师更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
2.通过评价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道德发展是人的精神生命整体提升的过程,对它的评价因此也应该关注知情意行的各个方面及其和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把学生带人到情境中去,将心比心的感受情景主体的喜怒哀乐、学会羞愧、同情、怜悯,陶冶善良的心灵,培育不泯的良知,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如评价别人写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写作顺序方面去分析评价,还可从文章的结构方面、谴词用句中去评价,让大家从别人写的好词佳句中受到感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评价分析文章作者的目的,如文章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等,使学生从评价别人的好文章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利用别人文章中的情志来影响自己,陶冶自己。
三、引导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采用恰当的方法,和学生做真正的朋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处处关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握好“鼓励”和“批评”的“尺度”从学生思想实际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出发,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托,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之花绽放的更加艳丽。
参考文献
[1]杨四耕.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适度艺术[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02)
[2]彭新华.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J].广西教育.2000(01)
[3]李炜.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德育渗透[J].网络财富.2009(03)
[4]刘大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8(33)
【关键词】小学语文 ; 德育教育 ; 阅读教学 ;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38-01
什么是德育?简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思想和品德的教育,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教育。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可塑性大,行为习惯较易形成,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通过教学实施道德是学校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下面筆者就个人教学经验及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文本的德育功能
1.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有心,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是很好的德育教材。
2.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心态
要使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如教《太阳的话》一课,介绍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过去的一些情况,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美好明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呼唤中国的同胞们要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追求光明的未来。
3.利用多媒体,强化课文情感渲染
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江畔独步寻花》一课的教学,教师可播放与诗匹配的图画让学生大饱眼福,就不难理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了,再如讲《飞夺泸定桥》这一课时,以多媒体呈现当时红军迎着敌人的火力点,以十三根铁链攀爬大渡河的场面,无不体会出红军战士的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崇高的革命主义精神,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思想上的不到位,自私自利的行为也会得以改变。
4.抓住关键词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如教《语言的魅力》一课,可抓住“春天到了,可是......”这一饱含深意的语言,感受盲老人心酸的日子,,把自己的生活跟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相比较,自然而然唤起学生的同情之心,相机进行德育教育,取得的效果显而易见。
二、注重作文教学,不断触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也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经过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便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责任。
1.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良好品德来源于实践,也反映在行动上。教师可以根据课内教学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巩固、加深课堂教学的效果,把德育落到日常社会生活中。学生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欣赏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了解人类和生态平衡的关系,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孩子们都是独身子女不爱参加家务劳动,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所以教师更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
2.通过评价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道德发展是人的精神生命整体提升的过程,对它的评价因此也应该关注知情意行的各个方面及其和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把学生带人到情境中去,将心比心的感受情景主体的喜怒哀乐、学会羞愧、同情、怜悯,陶冶善良的心灵,培育不泯的良知,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如评价别人写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写作顺序方面去分析评价,还可从文章的结构方面、谴词用句中去评价,让大家从别人写的好词佳句中受到感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评价分析文章作者的目的,如文章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等,使学生从评价别人的好文章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利用别人文章中的情志来影响自己,陶冶自己。
三、引导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采用恰当的方法,和学生做真正的朋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处处关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握好“鼓励”和“批评”的“尺度”从学生思想实际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出发,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托,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之花绽放的更加艳丽。
参考文献
[1]杨四耕.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适度艺术[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02)
[2]彭新华.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J].广西教育.2000(01)
[3]李炜.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德育渗透[J].网络财富.2009(03)
[4]刘大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