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担负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当代青年学生个性鲜明,特点突出。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是构建良好班集体的必然要求。大爱无疆的情感投入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基础;适宜得体的谈话交心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途径;以身作则的躬身示范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保证。
【关键词】班主任 交流沟通 基础 途径 保证
班级制是现代教育的基本模式。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指挥者,又是教育意图的贯彻实施者。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摇篮与园地。显然,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
现代中学生,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因社会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畅通,思想活跃,求异标新,独立性强,传统的说、教、管、卡、罚教育模式已经悄然过时,代之而起的必然是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与交流沟通。
本文结合多年高中班主任工作实际,对非言语因素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的运用发表一己一孔之见。
1.大爱无疆的情感投入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基础
笔者所任已经毕业的两届文科高中班,其共同特点:①是独生子女多。大多为九零后,小皇帝,从小受娇惯,性格养成,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缺陷与瑕疵;②是问题生多。自私自我,自控能力弱,法纪观念淡薄,沾染社会恶习,行为失范;③是学困生多。很大一部分人小学和初中阶段或因动力差,或因基础差,或因方法差,导致不愿学习,不会学习,学业成绩差;④是网络迷恋者多。不少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上课无心听讲,课余一门心思上网,周末双休日更是忘食废寝,夜以继日;⑤是谈恋爱多者。青年男女,春心萌动,情窦初开,加之社会开放的影响,不少男女学生过早地谈起了恋爱,分散了学习精力,严重影响了身心的健康成长。
怎样才能逐步改变学生这种思想、学习、行为、生活状况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苏氏的话告诉我门,教师的教育工作,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通常所说的师爱。师爱是什么?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所怀和施予的一种无私情怀与人间大爱。师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自然、最有力量的沟通渠和连接点。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尤其是对那些思想品格,道德养成和行为习惯上有或多或少毛病的低差后进生,更要施以博大深厚的师爱,才能促使其转化上进,实现教育目的。
还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如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性使然,是人之常情,那么,爱别人的孩子并且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地爱别人的孩子,则是惟有教师所能做到的人间大爱的最高境界。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特别留心和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用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入微的方法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最大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开思想上的扣结与学习上的困惑。平时与学生打成一片,课余找学生谈心,早晚跟班与学生交流,双休日也到教室和寝室遛遛转转,关心在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有了过错,个别谈话从不当众训斥,有了进步和成绩,大张旗鼓地表扬鼓励。相互之间有了小矛盾,分别做工作,然后握手言和。我所带的班,每个学生家里多少人?经济状况如何?身体健康怎样?有几个在外打工等等,我都一清二楚,了然于胸。班里哪个学生家有不幸,及时送去温暖与问候,对特别困难者还动员同学们捐款相助。学生有个小伤小病,亲自请医拿药,送饭送水。从细微处让学生感受和体味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真情与苦心。
如此,天长日久,积以时日,同学们都拿我当知心朋友,内心所思所想,所望所盼,或有什么瓜葛纠结,思想疙瘩,都乐意告诉我,班级成了一个和谐融洽的大家庭。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后进学生耳闻目染,潜移默化,思想和学习随之向好的方面转化,班风也随之大变,所带班届届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情感的付出,师爱的实施,终于换来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累累硕果。
2.适宜得体的谈话交心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途径
班主任恐怕是全中国级别最低,“官阶”最小的主任。但他却肩负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同时,班主任又是落实学校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协调科任教师相互关系,沟通学校与家长和社会之间的联系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还是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与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责任第一人。因此,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也是义不容辞的。
按照事物的辩证法则,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讲究策略与方法,都要注意手段与方式,班主任工作亦是如此。
水桶效应的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装下多少水,不由最长的木板决定,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班集体的建设,不光是靠少数优秀学生就能办到的,更重要的是要低差生的转变全班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成功。
于是,我平时工作的中心,还是放在了班上那些表现较差的同学身上。不论评判标准如何,低差生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低差生大都思想幼稚,头脑简单,性格叛逆,行事冲动而又精力充沛,不计后果。对待这样的学生,刻板枯燥的说教,简单粗暴的训斥,都是无济于事的,唯有加强交流与沟通一条路可走,而谈话交心又是其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众所周知,谈话和交心是离不开语言这种交流工具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常常遇到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除了平等、亲切、和蔼、真诚、风趣、幽默的语言因素外,还有很多非言语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2.1 是时机要适宜。与学生交流,要捕捉好谈话时机,把握好谈话火候。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时过境迁或事已至此,于事无补,悔之晚矣。切忌在学生刚犯错误之后立即谈话,这时双方的情绪容易激动,冲动之下不容易谈拢,可稍微放一放,缓一缓稍隔一段时间再进行。对一些性格比较倔强或偏激的学生,不必操之过急,而要对其采取冷处理效果更好。 2.2 是场所要适合。外部环境对人的心情有直接影响。有的班主任喜欢在教室门口,或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这些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学生担心自己犯错误被更多同学和老师知晓。在这种心里阴影中和老师谈心,必会心神不定,也不会说真心话,谈话也不会达到预期效果。我的做法是离开办公室到人少的地方去,或邀同学散步,边走边谈,场所一变,气氛也变,学生就会说真话、露真情,师生间就能充分交流,教师就能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使谈话收到实效。
2.3 是空间要适度 。要提倡近距离谈话。近距离谈话,有利于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观察到学生谈话时流露出来的表情,迅速调整谈话方式并有效地控制学生情感,增强谈话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坐在讲台上,学生站在讲台下,一个盛气凌人,一个好似受审,客观上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双方难以谈拢谈深,甚至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感和抵触情绪。而平起平坐,促膝交谈,不自觉地缩短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近,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2.4 是姿势要适当。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举止得体、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姿势正确、动作协调;要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认真倾听学生的谈话,始终表现出对学生谈话很感兴趣。这样一来,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很重视自己,谈话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朋友,愿意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心声,从而融洽相互之间的关系。
2.5 是眼神要适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内心情感的展示。教师一个凝望的眼神,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教师一个期许的眼神,则常常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在与学生谈话时,切忌斜视轻蔑,仰视他顾,俯视不屑,目光游移,心不在焉,而应该正视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诚挚、亲切,信赖,从而从内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建议,自觉开启进步的闸门。
3.以身作则的躬身示范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保证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夫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教育人过程中,其自身的身体力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示范导行作用。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身在教育管理第一线,较其他老师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更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眼里。与学生交流沟通,教师自身的形象,首先就在学生心目中刻下深深的印象。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印象好,威信高,学生就会“不令而行”;反之,如果学生认为老师自己就是个不值得敬佩和仿效的人,就会对老师的教诲产生本能的抵制与排斥,其结果必然会是“虽令不从”。
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称职合格的人民教师,既既要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的思想理论修养与政策水平,也要具备热爱真理,信仰真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还要具备教师修身励志,炼心美德,高尚无私的完美人格品质,更具备实行身教重于言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躬身笃行用实际行动教育感化学生的基本素养。
《颜氏家训·序致》云:“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意思是说,同样的言语,因为是所亲近的人说出的就相信;同样的命令,因为是所佩服的人发出的就执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声望、威信,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
千百年来,教师论权未为官,论钱未经商,论势未用兵,为何受到世人的尊敬和学生的爱戴?全凭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一个好的教师,简直就是学生心目中的一座丰碑!他不仅是令人敬畏的威严长者,而且还是和蔼可亲的知心朋友;他不仅授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还用心血和汗水浇润学生的心田。教师的模范行动,能无声胜有声地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成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与传承者。
俗话说得好: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来示范。教师的躬身示范,对学生有着巨大的亲和感召力。有了这种亲和感召力,学生对老师就会从内心中感动,打心眼里佩服,在行动上跟着老师学,照着老师做,使自己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人”。教师的身教,往往能激起学生敬仰和仿效的认知与欲望,进而使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标杆,以老师为镜,敏学善行,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
记得我任高2010级10班班主任时,班上有一个全校闻名的调皮学生胡某,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初中就染上抽烟,赌钱,迷网,恋爱,无心学习,屡犯屡教,屡教屡犯,恶性循环,十分令人头痛。高一第一学期,年级主任,科任老师和我都找其谈话二十多次也不见效果。一次,这位同学生病了,他家境不好,父亲寄来的生活费,总是寅吃卯粮,烟、网、赌就耗去了一半,无钱就医吃药,一连好几天都请病假没到教室上课,独自在家里听天由命。我从同学口中知道这个消息后,亲自到他家,先问明情况,然后陪他到县医院,挂号交费拿药,侍其打针输液,忙前忙后,又安排同学轮流看护,直至他痊愈出院。这个同学病好后,主动找到我,一脸愧疚而又真诚的说“张老师,您什么也不用说了,往后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后来,这个同学果然浪子回头,与过去彻底决裂,处处争先,还当上了班干部,毕业考上了重点大学。
班主任因其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与学生过从甚密。学生的衣食住行,思想扣结,心理障碍,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家庭影响,社会交往等等,都要过问,都要关心,因此,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惟有以一颗真心,满腔热情,率先垂范,躬身笃行,才能使学生听而信之,见而仰之,思而服之,行而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也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的铸造者与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2]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
【关键词】班主任 交流沟通 基础 途径 保证
班级制是现代教育的基本模式。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指挥者,又是教育意图的贯彻实施者。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摇篮与园地。显然,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
现代中学生,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因社会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畅通,思想活跃,求异标新,独立性强,传统的说、教、管、卡、罚教育模式已经悄然过时,代之而起的必然是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与交流沟通。
本文结合多年高中班主任工作实际,对非言语因素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的运用发表一己一孔之见。
1.大爱无疆的情感投入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基础
笔者所任已经毕业的两届文科高中班,其共同特点:①是独生子女多。大多为九零后,小皇帝,从小受娇惯,性格养成,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缺陷与瑕疵;②是问题生多。自私自我,自控能力弱,法纪观念淡薄,沾染社会恶习,行为失范;③是学困生多。很大一部分人小学和初中阶段或因动力差,或因基础差,或因方法差,导致不愿学习,不会学习,学业成绩差;④是网络迷恋者多。不少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上课无心听讲,课余一门心思上网,周末双休日更是忘食废寝,夜以继日;⑤是谈恋爱多者。青年男女,春心萌动,情窦初开,加之社会开放的影响,不少男女学生过早地谈起了恋爱,分散了学习精力,严重影响了身心的健康成长。
怎样才能逐步改变学生这种思想、学习、行为、生活状况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苏氏的话告诉我门,教师的教育工作,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通常所说的师爱。师爱是什么?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所怀和施予的一种无私情怀与人间大爱。师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自然、最有力量的沟通渠和连接点。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尤其是对那些思想品格,道德养成和行为习惯上有或多或少毛病的低差后进生,更要施以博大深厚的师爱,才能促使其转化上进,实现教育目的。
还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如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性使然,是人之常情,那么,爱别人的孩子并且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地爱别人的孩子,则是惟有教师所能做到的人间大爱的最高境界。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特别留心和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用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入微的方法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最大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开思想上的扣结与学习上的困惑。平时与学生打成一片,课余找学生谈心,早晚跟班与学生交流,双休日也到教室和寝室遛遛转转,关心在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有了过错,个别谈话从不当众训斥,有了进步和成绩,大张旗鼓地表扬鼓励。相互之间有了小矛盾,分别做工作,然后握手言和。我所带的班,每个学生家里多少人?经济状况如何?身体健康怎样?有几个在外打工等等,我都一清二楚,了然于胸。班里哪个学生家有不幸,及时送去温暖与问候,对特别困难者还动员同学们捐款相助。学生有个小伤小病,亲自请医拿药,送饭送水。从细微处让学生感受和体味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真情与苦心。
如此,天长日久,积以时日,同学们都拿我当知心朋友,内心所思所想,所望所盼,或有什么瓜葛纠结,思想疙瘩,都乐意告诉我,班级成了一个和谐融洽的大家庭。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后进学生耳闻目染,潜移默化,思想和学习随之向好的方面转化,班风也随之大变,所带班届届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情感的付出,师爱的实施,终于换来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累累硕果。
2.适宜得体的谈话交心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途径
班主任恐怕是全中国级别最低,“官阶”最小的主任。但他却肩负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同时,班主任又是落实学校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协调科任教师相互关系,沟通学校与家长和社会之间的联系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还是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与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责任第一人。因此,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也是义不容辞的。
按照事物的辩证法则,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讲究策略与方法,都要注意手段与方式,班主任工作亦是如此。
水桶效应的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装下多少水,不由最长的木板决定,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班集体的建设,不光是靠少数优秀学生就能办到的,更重要的是要低差生的转变全班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成功。
于是,我平时工作的中心,还是放在了班上那些表现较差的同学身上。不论评判标准如何,低差生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低差生大都思想幼稚,头脑简单,性格叛逆,行事冲动而又精力充沛,不计后果。对待这样的学生,刻板枯燥的说教,简单粗暴的训斥,都是无济于事的,唯有加强交流与沟通一条路可走,而谈话交心又是其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众所周知,谈话和交心是离不开语言这种交流工具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常常遇到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除了平等、亲切、和蔼、真诚、风趣、幽默的语言因素外,还有很多非言语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2.1 是时机要适宜。与学生交流,要捕捉好谈话时机,把握好谈话火候。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时过境迁或事已至此,于事无补,悔之晚矣。切忌在学生刚犯错误之后立即谈话,这时双方的情绪容易激动,冲动之下不容易谈拢,可稍微放一放,缓一缓稍隔一段时间再进行。对一些性格比较倔强或偏激的学生,不必操之过急,而要对其采取冷处理效果更好。 2.2 是场所要适合。外部环境对人的心情有直接影响。有的班主任喜欢在教室门口,或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这些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学生担心自己犯错误被更多同学和老师知晓。在这种心里阴影中和老师谈心,必会心神不定,也不会说真心话,谈话也不会达到预期效果。我的做法是离开办公室到人少的地方去,或邀同学散步,边走边谈,场所一变,气氛也变,学生就会说真话、露真情,师生间就能充分交流,教师就能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使谈话收到实效。
2.3 是空间要适度 。要提倡近距离谈话。近距离谈话,有利于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观察到学生谈话时流露出来的表情,迅速调整谈话方式并有效地控制学生情感,增强谈话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坐在讲台上,学生站在讲台下,一个盛气凌人,一个好似受审,客观上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双方难以谈拢谈深,甚至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感和抵触情绪。而平起平坐,促膝交谈,不自觉地缩短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近,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2.4 是姿势要适当。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举止得体、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姿势正确、动作协调;要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认真倾听学生的谈话,始终表现出对学生谈话很感兴趣。这样一来,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很重视自己,谈话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朋友,愿意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心声,从而融洽相互之间的关系。
2.5 是眼神要适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内心情感的展示。教师一个凝望的眼神,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教师一个期许的眼神,则常常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在与学生谈话时,切忌斜视轻蔑,仰视他顾,俯视不屑,目光游移,心不在焉,而应该正视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诚挚、亲切,信赖,从而从内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建议,自觉开启进步的闸门。
3.以身作则的躬身示范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保证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夫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教育人过程中,其自身的身体力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示范导行作用。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身在教育管理第一线,较其他老师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更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眼里。与学生交流沟通,教师自身的形象,首先就在学生心目中刻下深深的印象。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印象好,威信高,学生就会“不令而行”;反之,如果学生认为老师自己就是个不值得敬佩和仿效的人,就会对老师的教诲产生本能的抵制与排斥,其结果必然会是“虽令不从”。
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称职合格的人民教师,既既要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的思想理论修养与政策水平,也要具备热爱真理,信仰真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还要具备教师修身励志,炼心美德,高尚无私的完美人格品质,更具备实行身教重于言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躬身笃行用实际行动教育感化学生的基本素养。
《颜氏家训·序致》云:“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意思是说,同样的言语,因为是所亲近的人说出的就相信;同样的命令,因为是所佩服的人发出的就执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声望、威信,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
千百年来,教师论权未为官,论钱未经商,论势未用兵,为何受到世人的尊敬和学生的爱戴?全凭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一个好的教师,简直就是学生心目中的一座丰碑!他不仅是令人敬畏的威严长者,而且还是和蔼可亲的知心朋友;他不仅授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还用心血和汗水浇润学生的心田。教师的模范行动,能无声胜有声地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成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与传承者。
俗话说得好: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来示范。教师的躬身示范,对学生有着巨大的亲和感召力。有了这种亲和感召力,学生对老师就会从内心中感动,打心眼里佩服,在行动上跟着老师学,照着老师做,使自己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人”。教师的身教,往往能激起学生敬仰和仿效的认知与欲望,进而使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标杆,以老师为镜,敏学善行,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
记得我任高2010级10班班主任时,班上有一个全校闻名的调皮学生胡某,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初中就染上抽烟,赌钱,迷网,恋爱,无心学习,屡犯屡教,屡教屡犯,恶性循环,十分令人头痛。高一第一学期,年级主任,科任老师和我都找其谈话二十多次也不见效果。一次,这位同学生病了,他家境不好,父亲寄来的生活费,总是寅吃卯粮,烟、网、赌就耗去了一半,无钱就医吃药,一连好几天都请病假没到教室上课,独自在家里听天由命。我从同学口中知道这个消息后,亲自到他家,先问明情况,然后陪他到县医院,挂号交费拿药,侍其打针输液,忙前忙后,又安排同学轮流看护,直至他痊愈出院。这个同学病好后,主动找到我,一脸愧疚而又真诚的说“张老师,您什么也不用说了,往后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后来,这个同学果然浪子回头,与过去彻底决裂,处处争先,还当上了班干部,毕业考上了重点大学。
班主任因其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与学生过从甚密。学生的衣食住行,思想扣结,心理障碍,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家庭影响,社会交往等等,都要过问,都要关心,因此,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惟有以一颗真心,满腔热情,率先垂范,躬身笃行,才能使学生听而信之,见而仰之,思而服之,行而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也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的铸造者与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2]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