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所以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又是一门高考文综中的必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教师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应试外,更高程度上是要重视学生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而提升自己的素养,有人说:“读史使人明智。”而对于三观尚未成熟的高中生,真、善、美意识的培养尤其重要,历史教学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拥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努力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历史学科;意识培养;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5-01
0
1.把高中历史本身作为出发点
当前我国采用的历史学科
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高中历史》,一共三本书,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也会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运用史实,联系各方面的知识,在具体时间、具体事件、具体环境中分析历史事物的客观进程。例如,如果不历史地分析19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亡国困境,学生对于当时农民运动提出的口号就会潜意识地认为是愚昧落后的,而义和团民众们与侵略者殊死搏斗,拼命抗争的史实就容易被轻视甚至忽略。再例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明清时期儒学曾带给社会的恶劣影响,尤其是对于妇女的封建道德的畸形要求,学生们才会深切体会到当时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的伟大之处。
2.遵循意识培养的规律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客观现实也告诉我们后天对于真、善、美意识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意识属于心理的一个层面,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从单纯地接受和反映开始产生一种意识,是需要经过由内而外的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也同样适用这样一种按照心理认知的过程顺序去设计我们的教学方案。
2.1对于内部的意识层次
学生通过对历史教科书以及其他课内外书籍的阅读,可以从中自己领悟到书中的含义,而其在课堂上学习了教师所讲授的历史知识和情境的构建,或者通过一些有关历史的影视经典后又会产生自己独有的见解,从而在历史教学和其他方面的了解下,学生会开始注意,产生兴趣,愿意接受,同时引起其在意识上的变化,但这只是初级阶段,并未深入,往往不会长久保持。
2.2,对于外部的意识层次
学生们在已经拥有了情感体验后,在之前对于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会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由此在心中会形成一个相应的价值倾向,在正反立场中选择自己的立场,并且会在意识中产生对于价值的独特看法。而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历史,也是一个对其中事件的评价反思的过程,无论褒贬,都体现在其评价中,由此开始由外部的情感意识的确立发展到对于内部深层意识的固定。比如,从清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和唐代诗人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了解当时特殊历史时期中爱国者们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维护民主共和的拼搏中,培养为实现理想自由奋斗的革命精神。而这个过程是一种升华,对于意识的培养更是有关键的作用。
在这个意识水平层次,学生对于脑海中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并且不断深化。而后在自己的意识信念中不断反复感悟,从而能多重审视价值观后将前面说到的意识的倾向性组成自己独有的系统的价值观,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这个时候,在历史教学中,最高目标可以说是已经基本达到了。当然,这个目标并不是在朝夕间可以实现的,历史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意识基础上,长期坚持寓教于乐和情理统一的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视为意识和情感统一的过程。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应该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思维的跳动,引导学生慢慢培养正确的意识,让高中历史真正能帮助学生培养真、善、美意识。
3.结合理论与实际,顺应时代
教师不僅要求要有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也要求要与时代接轨,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其中就包括要密切关注社会上流行的观念意识。由此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细致观察、分析学生的思维东向,进而有针对性地去使课堂和现实密切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地信任、重视,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历史教育培养真、善、美意识的目的。
记得在2013年钓鱼岛事件最受瞩目的时候,有一位教师打破了原本的课堂结构,而是在课堂上将课文内容与这次事件相结合并进行了联系归纳,并用相应的历史概念去对应现实中的行动,比如发表捍卫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爱国宣言,就对应着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中国领土一寸也不可被侵犯”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这个教学案例来看,如果在现实中的事件与历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对于这方面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一定要比纯粹的理论学习要更加深刻。
4.结语
在历史这一学科来看,要想通过在高中的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意识,那么第一是要把高中历史本身作为出发点的,而后遵循意识培养的客观规律,最后结合理论与实际,顺应时代。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将这三点熟记于心,在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拥有丰富的历史情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我们可以说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高中历史》教科书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影响,再加上客观的意识培养的规律形成,通过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教书与育人并举的教学方式,一定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意识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胜英.关于“以人带事、以事悟理”的探索与思考——从“宋明理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说起[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1):67-69.
[2]李思亮.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落实[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76-77.
关键词:历史学科;意识培养;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5-01
0
1.把高中历史本身作为出发点
当前我国采用的历史学科
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高中历史》,一共三本书,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也会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运用史实,联系各方面的知识,在具体时间、具体事件、具体环境中分析历史事物的客观进程。例如,如果不历史地分析19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亡国困境,学生对于当时农民运动提出的口号就会潜意识地认为是愚昧落后的,而义和团民众们与侵略者殊死搏斗,拼命抗争的史实就容易被轻视甚至忽略。再例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明清时期儒学曾带给社会的恶劣影响,尤其是对于妇女的封建道德的畸形要求,学生们才会深切体会到当时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的伟大之处。
2.遵循意识培养的规律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客观现实也告诉我们后天对于真、善、美意识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意识属于心理的一个层面,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从单纯地接受和反映开始产生一种意识,是需要经过由内而外的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也同样适用这样一种按照心理认知的过程顺序去设计我们的教学方案。
2.1对于内部的意识层次
学生通过对历史教科书以及其他课内外书籍的阅读,可以从中自己领悟到书中的含义,而其在课堂上学习了教师所讲授的历史知识和情境的构建,或者通过一些有关历史的影视经典后又会产生自己独有的见解,从而在历史教学和其他方面的了解下,学生会开始注意,产生兴趣,愿意接受,同时引起其在意识上的变化,但这只是初级阶段,并未深入,往往不会长久保持。
2.2,对于外部的意识层次
学生们在已经拥有了情感体验后,在之前对于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会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由此在心中会形成一个相应的价值倾向,在正反立场中选择自己的立场,并且会在意识中产生对于价值的独特看法。而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历史,也是一个对其中事件的评价反思的过程,无论褒贬,都体现在其评价中,由此开始由外部的情感意识的确立发展到对于内部深层意识的固定。比如,从清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和唐代诗人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了解当时特殊历史时期中爱国者们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维护民主共和的拼搏中,培养为实现理想自由奋斗的革命精神。而这个过程是一种升华,对于意识的培养更是有关键的作用。
在这个意识水平层次,学生对于脑海中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并且不断深化。而后在自己的意识信念中不断反复感悟,从而能多重审视价值观后将前面说到的意识的倾向性组成自己独有的系统的价值观,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这个时候,在历史教学中,最高目标可以说是已经基本达到了。当然,这个目标并不是在朝夕间可以实现的,历史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意识基础上,长期坚持寓教于乐和情理统一的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视为意识和情感统一的过程。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应该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思维的跳动,引导学生慢慢培养正确的意识,让高中历史真正能帮助学生培养真、善、美意识。
3.结合理论与实际,顺应时代
教师不僅要求要有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也要求要与时代接轨,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其中就包括要密切关注社会上流行的观念意识。由此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细致观察、分析学生的思维东向,进而有针对性地去使课堂和现实密切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地信任、重视,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历史教育培养真、善、美意识的目的。
记得在2013年钓鱼岛事件最受瞩目的时候,有一位教师打破了原本的课堂结构,而是在课堂上将课文内容与这次事件相结合并进行了联系归纳,并用相应的历史概念去对应现实中的行动,比如发表捍卫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爱国宣言,就对应着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中国领土一寸也不可被侵犯”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这个教学案例来看,如果在现实中的事件与历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对于这方面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一定要比纯粹的理论学习要更加深刻。
4.结语
在历史这一学科来看,要想通过在高中的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意识,那么第一是要把高中历史本身作为出发点的,而后遵循意识培养的客观规律,最后结合理论与实际,顺应时代。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将这三点熟记于心,在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拥有丰富的历史情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我们可以说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高中历史》教科书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影响,再加上客观的意识培养的规律形成,通过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教书与育人并举的教学方式,一定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意识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胜英.关于“以人带事、以事悟理”的探索与思考——从“宋明理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说起[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1):67-69.
[2]李思亮.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落实[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