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聋生的识字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学生所写的生字不是缺点少横,就是添撇多捺,错误率比较高。有些学生一篇短短的课文,不能拼读的字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读拼音、打指语、写句子这一类练习中错字率也比较高,只要是同音字信手就写上,全然不顾这个句子要表达的内容,如出现拼音“shí”,不管是时、石,还是识、实、食、拾,学生大笔一挥写上“十”,让人啼笑皆非。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学词教学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聋生掌握识字方法,同时引导聋生在识字学词的过程中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从而挖掘聋生的潜力,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通过这几年在聋生语文教学上的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巧用直观形象识字
直观形象教学模式很适合聋生的生理特点,最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是低年级识字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如常举不厌的“鸟”字教学,还可进一步深化。由学生到黑板前指认,第一笔是鸟头,第二笔横折钩做鸟脖子,第三笔是鸟眼,第四笔竖折折钩像鸟身,第五笔横像尾巴。这样巧妙地将汉字与象形字图解,实物结合对比的直观形象教学法,易于聋生接受,效果鲜明。
二、趣味游戏活动识字
识字教学可渗透在课外游戏中进行。操场上,老师让学生站成十字,其余同学站成口字,便成了田字。变换内部队形,可得困、团……或让他们念自编的顺口溜:口中加十变成田,日字一横在中间,再添一横就是目,中字一竖从口穿,大字一横在人肩,太字一点在下边,犬字眼睛在右边,人上一横便是天。欢快的游戏中,学生学到了不少新字。而后要求学生自己用火柴杆等工具游戏识字,把读懂的字串成顺口溜,这样既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又学会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抓住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教学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百分之七十以上属于形声字,形声字就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1)要让同学们初步认识形声字。(2)注意区分形近字,如“暖和缓”、“慢和漫”、“传和转”等。(3)根据形旁的特点、意义进行比较教学。如“清、情、晴、蜻”声旁都是“青”,但形旁不同,清的形旁和水有关,情的形旁与心理活动有关,晴的形旁与太阳有关,蜻的形旁和昆虫有关。(4)还有一种是比较声旁,如“桦、柏、梧”等,这些字的共同点是形旁都是“木”字旁,跟树木有关,它们的读音都由声旁决定,与声旁相近或相同。(5)当学生悟出形声字的规律与识字方法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如给“包”字加“手”变成“抱”、加“火”变成“炮”,加“雨”变成“雹”,加“氵”变成“泡”等。
四、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聋生的识字教学应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那种单纯把生字写几遍的做法,无法让同学们在头脑中建立词语这一概念,破坏了思维的连贯性,让知识变得支离破碎,无法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统一起来,就会出现这个字似曾相识但不知为何意,更不知其读音。若总是以词语教学为主,出现词语脑中就会映现出具体的形象,出现某一物体或图片,就会马上联想到这个词语。只要把词语学得扎扎实实,以后的句子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五、重视朗读,强调背诵
语言是建立在“说”的基础上,背诵是增强记忆、积累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聋生往往认为自己不能说话,也没有必要说话,用手势交流就可以了,没有养成背诵的习惯,更没有养成口语交流的习惯。若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语言的自信心,平时加强朗读训练并持之以恒,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达到背诵的程度,日积月累,那么识字能力也会大幅提高。
六、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
聋生大都来自农村,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可以说足不出户,视野很狭窄。当课文中出现北京、大海这些学生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地方时,我就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播放故宫、长城、颐和园这些历史遗迹,观看大海潮起潮落、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情景,既帮助他们理解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在教学中,我们还充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如学习新字“刚”联系旧知“钢”,学习新字“抽”联系旧知“油”,并区分它们的偏旁,既学习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
一、巧用直观形象识字
直观形象教学模式很适合聋生的生理特点,最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是低年级识字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如常举不厌的“鸟”字教学,还可进一步深化。由学生到黑板前指认,第一笔是鸟头,第二笔横折钩做鸟脖子,第三笔是鸟眼,第四笔竖折折钩像鸟身,第五笔横像尾巴。这样巧妙地将汉字与象形字图解,实物结合对比的直观形象教学法,易于聋生接受,效果鲜明。
二、趣味游戏活动识字
识字教学可渗透在课外游戏中进行。操场上,老师让学生站成十字,其余同学站成口字,便成了田字。变换内部队形,可得困、团……或让他们念自编的顺口溜:口中加十变成田,日字一横在中间,再添一横就是目,中字一竖从口穿,大字一横在人肩,太字一点在下边,犬字眼睛在右边,人上一横便是天。欢快的游戏中,学生学到了不少新字。而后要求学生自己用火柴杆等工具游戏识字,把读懂的字串成顺口溜,这样既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又学会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抓住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教学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百分之七十以上属于形声字,形声字就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1)要让同学们初步认识形声字。(2)注意区分形近字,如“暖和缓”、“慢和漫”、“传和转”等。(3)根据形旁的特点、意义进行比较教学。如“清、情、晴、蜻”声旁都是“青”,但形旁不同,清的形旁和水有关,情的形旁与心理活动有关,晴的形旁与太阳有关,蜻的形旁和昆虫有关。(4)还有一种是比较声旁,如“桦、柏、梧”等,这些字的共同点是形旁都是“木”字旁,跟树木有关,它们的读音都由声旁决定,与声旁相近或相同。(5)当学生悟出形声字的规律与识字方法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如给“包”字加“手”变成“抱”、加“火”变成“炮”,加“雨”变成“雹”,加“氵”变成“泡”等。
四、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聋生的识字教学应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那种单纯把生字写几遍的做法,无法让同学们在头脑中建立词语这一概念,破坏了思维的连贯性,让知识变得支离破碎,无法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统一起来,就会出现这个字似曾相识但不知为何意,更不知其读音。若总是以词语教学为主,出现词语脑中就会映现出具体的形象,出现某一物体或图片,就会马上联想到这个词语。只要把词语学得扎扎实实,以后的句子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五、重视朗读,强调背诵
语言是建立在“说”的基础上,背诵是增强记忆、积累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聋生往往认为自己不能说话,也没有必要说话,用手势交流就可以了,没有养成背诵的习惯,更没有养成口语交流的习惯。若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语言的自信心,平时加强朗读训练并持之以恒,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达到背诵的程度,日积月累,那么识字能力也会大幅提高。
六、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
聋生大都来自农村,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可以说足不出户,视野很狭窄。当课文中出现北京、大海这些学生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地方时,我就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播放故宫、长城、颐和园这些历史遗迹,观看大海潮起潮落、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情景,既帮助他们理解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在教学中,我们还充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如学习新字“刚”联系旧知“钢”,学习新字“抽”联系旧知“油”,并区分它们的偏旁,既学习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