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说:“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课堂中也难掩瑕疵。每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哪些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哪些片断值得咀嚼回味,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有待今后改进等等。认真进行反思记载,可以克服思维定势,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要注重对教师“教”的反思
(一)备课阶段的反思。每节课的课堂模式不尽相同。所以教师的备课中除了备知识还要备学生,备教学的各个环节,什么课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阶段设置什么样的讨论,教师如何进行点评,这些都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预设思考,这样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不浪费一分钟。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一是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得到充分展示。有的教师设计活动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时,竟说不出个所以然,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三)教学活动后的反思。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难点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取舍,写出“再教设计”。下一次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避重就轻,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要注重对学生“学”的反思
(一)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的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二)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迸发……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线。不过,我们却容易忽略另一种“精彩”——“错误”。这一点,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每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于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他有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结合错误特点巧设思辨情境,引发冲突让学生自己去剖析错误、反思成因,进而增进知识的掌握深度,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三)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反思。当老师改完作业后不要急于评讲,而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做错的题目,从两个方面写出反思:1.写出当时是怎么思考的,写出解题方法和步骤,并对此进行质疑、探索,找到错误的根源;2.引导学生转换角度重新审视问题与方法,写出经过反思后的答案。反思可记录在作业的空白处,也可让学生准备单独的“错题本”。这样让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学生的反思意识才会逐步形成,反思的价值才能逐步体现。
总之,科学有效的反思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师生将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进一步和谐、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的愿望,构建师生互动机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为师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注重对教师“教”的反思
(一)备课阶段的反思。每节课的课堂模式不尽相同。所以教师的备课中除了备知识还要备学生,备教学的各个环节,什么课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阶段设置什么样的讨论,教师如何进行点评,这些都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预设思考,这样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不浪费一分钟。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一是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得到充分展示。有的教师设计活动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时,竟说不出个所以然,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三)教学活动后的反思。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难点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取舍,写出“再教设计”。下一次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避重就轻,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要注重对学生“学”的反思
(一)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的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二)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迸发……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线。不过,我们却容易忽略另一种“精彩”——“错误”。这一点,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每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于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他有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结合错误特点巧设思辨情境,引发冲突让学生自己去剖析错误、反思成因,进而增进知识的掌握深度,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三)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反思。当老师改完作业后不要急于评讲,而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做错的题目,从两个方面写出反思:1.写出当时是怎么思考的,写出解题方法和步骤,并对此进行质疑、探索,找到错误的根源;2.引导学生转换角度重新审视问题与方法,写出经过反思后的答案。反思可记录在作业的空白处,也可让学生准备单独的“错题本”。这样让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学生的反思意识才会逐步形成,反思的价值才能逐步体现。
总之,科学有效的反思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师生将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进一步和谐、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的愿望,构建师生互动机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为师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