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同是地处北欧的丹麦和瑞典,同时在用他们的设计表达一种朴实的幸福感。丹麦和瑞典的家具设计享誉全球。北欧设计师擅长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平衡。正如瑞典国立艺术设计大学校长说的“当今社会需要手工艺,因为手工艺将人类带回人类的本质。”工业革命以后,设计的传统手工艺作坊转变为满足大所熟人机械化大生产,注重功能,结构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现代主义设计比如包豪斯学校的产品,在构筑本市及形象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功能性的流线型家具和应用艺术,仍然影响着今天的设计。但现代主义的到来,变简介、几何的机器美学成为主流的设计风格、产品,变得更像是精准的机器并不能取代传统物品上所富有的“卓越的令人愉悦的美”。消费者最基本的功能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需要应进一步得到满足,设计应该使技术回归人性。
“用技术来增加人性化,而不是反人性化。”英国设计师理查德·波奇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经济体系不断发展,人类生产力取得高度复杂的技术,接着又把它们化为平庸,为市场化、消费者设计和生产,为了不断的占有欲和无鉴别能力的受众,一种明显没有尽头的高科技之流的调和品,无休止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丹麦著名设计师Rasmus Ibfeit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他对中国设计唯一担心的就是中国的设计传统被丢失,希望中国设计师可以继承宝贵的中国平面传统遗产。而他所说的也确实是我们应当引起重视并进行反思的。中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人文原因。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民族艺术的种类繁多给我们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宝库。但民族文化又相对封闭,没有很好的传播与交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才步入正轨,飞速的发展着,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艺术活动受制于市场、商业和产业的影响。“技术世界是能相容的标准化世界,如果没有标准,那么既不能发射也不能传达。”技术、标准化是设计的前提。但無论在任何时候,考察与探讨文化艺术的生成与发展,都不能不注意到人的内在需求这一方面。但技术、自然与人文三者并不冲突,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师Bigert&Bergstrom 所说的“当技术加上自然产生人文的时候,惊喜便会出现。”瑞典艺术家Bigert&Bergstrom的设计作品《明日天气预测——哥本哈根》将不同的科技运用到他们的装置中,通过他们的作品向人类传达信念与思想增强人类的环保意识,同时也让人类更加了解自我。他们的作品是对未来的一个预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希望给未来一个答案。他们认为出生在瑞典文化下是他们进行创作的重要来源。而我国具有比瑞典更为丰富的的人文,更为悠久的历史。而今天的中国民族文化仿佛被遗忘在了角落,逃不过渐渐被人们遗忘的命运,有些被打上了“俗”的标签,但真的是这样吗?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发展有特多值得后人发掘的特色了。我们缺少的正是像北欧的瑞典。丹麦这些国家人们对于本国文化的重视与热爱的价值观。把具有本国特点、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底蕴反映在我们的生活中、产品中。
瑞典自1950年代起,极简主义和功能性备受瞩目。比如瑞典发明了牛奶纸盒“利乐包”现已为全世界乳制品普遍使用。发明“利乐包”的是鲁宾·劳辛(Ruben Rausing)博士。1919年他留学美国在研究所攻读经济学,初次接触美国的自助贩卖商店,他确信欧洲会普遍接受这种商店形式,一般人对食品包装的需求会随之提升。当时,牛奶类的饮品主要是装在玻璃瓶中,不但很重而且容易打破,经过许多的努力,他终于开发出卫生不易变质,体积轻便,容易携带的划时代纸盒“利乐包”。瑞典的早餐桌集合了利乐包与高品位包装设计的精华赋予人幸福之感。利乐包的例子充分的说明了北欧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出发点,不仅非常的环保、节约了资源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瑞典的超级市场就是设计的宝库,陈列在货架上的包装洋溢着国家特有的风格,这是我国非常欠缺的。虽然瑞典的食品味道往往一般,但包装非常的诱人有设计感。而且,他们的商品讲究包装却不过度包装。口香糖并不是一块块分别用纸包好的,糖果也多半是承重购买的。这一点体现出了瑞典关于产品包装设计上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的标准。我国在这一点上与之前相比也有进步但是还需要很大的加强。比如我国现在也有了瓶装的口香糖,但大多数糖果和干果以及果肉、梅干等食物的包装上缺乏创意并且过度包装现象严重,比如大多数都是每一块分别进行独立包装的。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北欧学习。不仅提高设计的品味更需要提倡绿色设计,杜绝浪费的过度包装现象。在北欧特有的食品脆皮面包中,我发现有一个包装很有瑞典味,上面的图画是穿着民族服饰的男女和达拉木马,呈现出瑞典的传统形象。颜色也是非常的漂亮,很适合当伴手礼。此外,没到感恩节或是圣诞节,饮料和啤酒也会跟着改变包装,虽然产品内容都一样,但是瓶身上有了圣诞老爷爷的图案味道好像也跟着变得不同了。我国的产品包赚设计中装饰图案很少与本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图案相关。而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是简单不考就的色彩的堆积或者是相关的动画人物形象或者明星代言居多,许多都与品味二字相去甚远。更不用说民族特色了。好的设计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也刺激人们的消费欲。就比如瑞典的各种洁具的设计也是出人意料的有意思,不管是洗碗刷、清洁海绵或擦桌子用的抹布,全部都色彩缤纷可爱极了。看到和瑞典国旗一样的黄蓝配色,打扫起来似乎也没有那么辛苦了。瑞典设计中对于小地方设计之乐的把握就像水和空气在生活中无所不在,让住在瑞典的人们的生活快意舒适。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无处不在的设计思维几乎遍布瑞典的每个角落,增加着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让生活变得不再那么单调和枯燥,设计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品,充满着智慧。瑞典设计要求功能性和方便每个人使用,美感也随之提升,这就是瑞典工业设计的独到之处。
设計师的设计作品代表着生活态度,他们用匠心巧手设计生活万物寻求自然和心灵的回归,构筑人与自然和和谐生活。思考生活与设计的真谛,中国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比如成都的设计家具品牌“梵木”,产品设计遵从木头天性,在继承传统制木工艺与制木精神精神的同时不断创新,将现代生活融入其中,一切都基于设计师对木头,对家具,对“梵木”的信念。“触觉空间”通过对家具触觉比例、工艺、视觉,细节和质量的设计,实现“触觉空间”质感生活的态度,让人们通过原木呼吸,静静的感受生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找到快节奏生活心灵栖息的那一片净土。日本设计师山本由香成北欧的设计为幸福的设计。我国目前市场和商业的发展形势的急功近利导致一些设计只考虑利益而忘记艺术本身像着功利性趋势发展。对国外的流行的“艺术语言”大量的盲目复制和抄袭,停留在表面。很少去发掘本民族的特色,通常是为了装饰而装饰,而缺少站得住脚的文化底蕴。有些时候牺牲了本国的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而设计师作为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要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在洗基础上充分的发掘本民族的民族特征。让装饰材料尽量表现材料本身的特点可以使自然与心灵进行融汇。让装饰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增加实用性,加强对人们心理的研究,设计出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幸福感的设计作品。
同是地处北欧的丹麦和瑞典,同时在用他们的设计表达一种朴实的幸福感。丹麦和瑞典的家具设计享誉全球。北欧设计师擅长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平衡。正如瑞典国立艺术设计大学校长说的“当今社会需要手工艺,因为手工艺将人类带回人类的本质。”工业革命以后,设计的传统手工艺作坊转变为满足大所熟人机械化大生产,注重功能,结构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现代主义设计比如包豪斯学校的产品,在构筑本市及形象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功能性的流线型家具和应用艺术,仍然影响着今天的设计。但现代主义的到来,变简介、几何的机器美学成为主流的设计风格、产品,变得更像是精准的机器并不能取代传统物品上所富有的“卓越的令人愉悦的美”。消费者最基本的功能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需要应进一步得到满足,设计应该使技术回归人性。
“用技术来增加人性化,而不是反人性化。”英国设计师理查德·波奇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经济体系不断发展,人类生产力取得高度复杂的技术,接着又把它们化为平庸,为市场化、消费者设计和生产,为了不断的占有欲和无鉴别能力的受众,一种明显没有尽头的高科技之流的调和品,无休止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丹麦著名设计师Rasmus Ibfeit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他对中国设计唯一担心的就是中国的设计传统被丢失,希望中国设计师可以继承宝贵的中国平面传统遗产。而他所说的也确实是我们应当引起重视并进行反思的。中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人文原因。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民族艺术的种类繁多给我们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宝库。但民族文化又相对封闭,没有很好的传播与交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才步入正轨,飞速的发展着,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艺术活动受制于市场、商业和产业的影响。“技术世界是能相容的标准化世界,如果没有标准,那么既不能发射也不能传达。”技术、标准化是设计的前提。但無论在任何时候,考察与探讨文化艺术的生成与发展,都不能不注意到人的内在需求这一方面。但技术、自然与人文三者并不冲突,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师Bigert&Bergstrom 所说的“当技术加上自然产生人文的时候,惊喜便会出现。”瑞典艺术家Bigert&Bergstrom的设计作品《明日天气预测——哥本哈根》将不同的科技运用到他们的装置中,通过他们的作品向人类传达信念与思想增强人类的环保意识,同时也让人类更加了解自我。他们的作品是对未来的一个预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希望给未来一个答案。他们认为出生在瑞典文化下是他们进行创作的重要来源。而我国具有比瑞典更为丰富的的人文,更为悠久的历史。而今天的中国民族文化仿佛被遗忘在了角落,逃不过渐渐被人们遗忘的命运,有些被打上了“俗”的标签,但真的是这样吗?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发展有特多值得后人发掘的特色了。我们缺少的正是像北欧的瑞典。丹麦这些国家人们对于本国文化的重视与热爱的价值观。把具有本国特点、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底蕴反映在我们的生活中、产品中。
瑞典自1950年代起,极简主义和功能性备受瞩目。比如瑞典发明了牛奶纸盒“利乐包”现已为全世界乳制品普遍使用。发明“利乐包”的是鲁宾·劳辛(Ruben Rausing)博士。1919年他留学美国在研究所攻读经济学,初次接触美国的自助贩卖商店,他确信欧洲会普遍接受这种商店形式,一般人对食品包装的需求会随之提升。当时,牛奶类的饮品主要是装在玻璃瓶中,不但很重而且容易打破,经过许多的努力,他终于开发出卫生不易变质,体积轻便,容易携带的划时代纸盒“利乐包”。瑞典的早餐桌集合了利乐包与高品位包装设计的精华赋予人幸福之感。利乐包的例子充分的说明了北欧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出发点,不仅非常的环保、节约了资源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瑞典的超级市场就是设计的宝库,陈列在货架上的包装洋溢着国家特有的风格,这是我国非常欠缺的。虽然瑞典的食品味道往往一般,但包装非常的诱人有设计感。而且,他们的商品讲究包装却不过度包装。口香糖并不是一块块分别用纸包好的,糖果也多半是承重购买的。这一点体现出了瑞典关于产品包装设计上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的标准。我国在这一点上与之前相比也有进步但是还需要很大的加强。比如我国现在也有了瓶装的口香糖,但大多数糖果和干果以及果肉、梅干等食物的包装上缺乏创意并且过度包装现象严重,比如大多数都是每一块分别进行独立包装的。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北欧学习。不仅提高设计的品味更需要提倡绿色设计,杜绝浪费的过度包装现象。在北欧特有的食品脆皮面包中,我发现有一个包装很有瑞典味,上面的图画是穿着民族服饰的男女和达拉木马,呈现出瑞典的传统形象。颜色也是非常的漂亮,很适合当伴手礼。此外,没到感恩节或是圣诞节,饮料和啤酒也会跟着改变包装,虽然产品内容都一样,但是瓶身上有了圣诞老爷爷的图案味道好像也跟着变得不同了。我国的产品包赚设计中装饰图案很少与本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图案相关。而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是简单不考就的色彩的堆积或者是相关的动画人物形象或者明星代言居多,许多都与品味二字相去甚远。更不用说民族特色了。好的设计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也刺激人们的消费欲。就比如瑞典的各种洁具的设计也是出人意料的有意思,不管是洗碗刷、清洁海绵或擦桌子用的抹布,全部都色彩缤纷可爱极了。看到和瑞典国旗一样的黄蓝配色,打扫起来似乎也没有那么辛苦了。瑞典设计中对于小地方设计之乐的把握就像水和空气在生活中无所不在,让住在瑞典的人们的生活快意舒适。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无处不在的设计思维几乎遍布瑞典的每个角落,增加着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让生活变得不再那么单调和枯燥,设计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品,充满着智慧。瑞典设计要求功能性和方便每个人使用,美感也随之提升,这就是瑞典工业设计的独到之处。
设計师的设计作品代表着生活态度,他们用匠心巧手设计生活万物寻求自然和心灵的回归,构筑人与自然和和谐生活。思考生活与设计的真谛,中国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比如成都的设计家具品牌“梵木”,产品设计遵从木头天性,在继承传统制木工艺与制木精神精神的同时不断创新,将现代生活融入其中,一切都基于设计师对木头,对家具,对“梵木”的信念。“触觉空间”通过对家具触觉比例、工艺、视觉,细节和质量的设计,实现“触觉空间”质感生活的态度,让人们通过原木呼吸,静静的感受生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找到快节奏生活心灵栖息的那一片净土。日本设计师山本由香成北欧的设计为幸福的设计。我国目前市场和商业的发展形势的急功近利导致一些设计只考虑利益而忘记艺术本身像着功利性趋势发展。对国外的流行的“艺术语言”大量的盲目复制和抄袭,停留在表面。很少去发掘本民族的特色,通常是为了装饰而装饰,而缺少站得住脚的文化底蕴。有些时候牺牲了本国的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而设计师作为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要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在洗基础上充分的发掘本民族的民族特征。让装饰材料尽量表现材料本身的特点可以使自然与心灵进行融汇。让装饰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增加实用性,加强对人们心理的研究,设计出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幸福感的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