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经理人创业前往往拥有良好的事业平台,而当他们创业时,成功率却并不高。张维伦用“专精”的管理经验整合相关行业的薄弱环节,昭示了职业经理人创业的一个现实可能。
能够驾驭“巡洋舰”,是否一定就能掌舵“小舢板”?
在创业群体中,职业经理人颇为特殊。他们拥有多年的职业打拼经历,结合行业背景,似乎应该是最接近成功的群体。不过,在中国市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创业成功的概率并不高。经理人的价值取向、职业规范往往会成为他们创业前期谋取生存的障碍,加上退路、选择多,他们的创业通常难以持久。
那么,经理人创业应该如何提高成功率?
“创业是一个不断改变自己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的过程。”针对职业经理人创业的特殊性,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景素奇提出了3个建议:学会向自己妥协,舍弃不切实际的行为标准;着眼西瓜、着手芝麻,有战略眼光,但从小处入手;学会专精、只做一件事,靠核心竞争力吃饭。
原奥园集团高管张维伦的创业经历可谓“专精经营”的例证:针对行业链条的薄弱环节,将专业的管理经验楔入其中,提升薄弱环节的运作效益和效率,从而实现了创业初期的稳定生存局面。
出身名企高管
1993年,张维伦毕业于武汉大学工民建专业,他先后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武汉分行、珠海佳能、日本清水公司。1 999年他进入奥园集团,做到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
作为职业经理人,张维伦的声名在2004年达到高峰。他先后担任广州奥园、南国奥园、南沙奥园、番禺奥园、天鹿湖奥园等项目总裁。南国奥园当年拿地、当年开盘,15天销售15万平方米,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名盘第一名”,“复合地产营销”成为中国房地产业的第一个MBA案例。张维伦也被评为“影响中国房地产的1 00位企业家之一”。
虽然出身名企高管,但当时张维伦的创业前景并不明朗。因为在房地产业,很少有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成功创业的案例。
房地产通常被认为是这样一个行业:项目来源于人脉资源,台面下的操作远比台面上的重要,在土地与融资方面长袖善舞的企业才是游戏的主导者,而操盘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则被称为“保姆”。没有融资和拿地的深厚背景,职业经理人想在这个行当以小博大,成功机会近乎渺茫。
不过,凭借多年的房地产管理经验,张维伦却发现了市场商机。他创立的广州维森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森”)以独特定位和模式,“全程托管”多个开发项目,2005年至今,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已经做了20多个项目,累计开发面积超过了500万平方米。
发现市场薄弱环节
张维伦为维森固定了输出专业管理的“全程托管”市场。
1988~1998年间,内地开发商对产业链的六个环节进行了垂直一体化整合:策划、拿地、设计、施工、销售、经营。之后,粗放式的开发模式出现了细化、分工,专业的设计公司、营销代理公司大批出现,开发商集中精力于融资和开发两件事。
不过,项目开发管理却越来越成为了瓶颈。大开发商的产品质量都屡遭投诉,更不用说缺乏经验的中小开发商了。根源就在于,开发商往往专注于融资、拿地,对开发管理的重视不够。而对业外资本、投资基金来说,由于缺乏市场化的专业开发管理公司为其服务,它们进入房地产业后也是举步维艰。
可以说,房地产开发管理是一个缝隙市场,传统开发商慢慢地产生了外包的需求,业外资本也亟需专业的开发管理,因为向传统开发商寻求帮助代价高昂。这个缝隙市场产生于现有房地产链条的薄弱环节:二三线城市、非品牌开发商的旗下项目。
作为职业经理人,张维伦感受到了输出管理市场的巨大潜力,萌发了创业的想法。因此,尽管后来有成为奥园集团总裁的机会,张维伦还是在2004年12月决定出来创业。
创业初期,张维伦和4个创业伙伴除了口碑与履历,无钱无地,可谓一无所有。但很快,他们就接到了第一个项目。该项目由5家民营企业各投资20%,由于其中4家都有开发团队,结果矛盾重重,拿地两年仍未启动。最后该项目委托维森“全程托管”。2005年2月维森正式接手,2005年12月30日该项目销售第一天就达成了300套交易,打破了万科创造的南昌楼市销售纪录。
双管齐下,夯实管理
张维伦以自己的管理经验切入房地产行业的薄弱环节,但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得好,不等于管理输出也能做好,他的创业成功还需要有自己企业的核心管理能力。
内地房地产业社会化分工程度不高,许多开发商运营成本高、开发质量低、负债率高,潜伏着金融风险和项目运作风险,缺乏经验的业外资本更是屡屡落入投资的陷阱。
张维伦相信,“任何一个产业都会有进化”,未来房地产业将会越来越健康和规范,资本运作、开发管理和专业服务将由不同主体负责,目前综合了投资、管理和专业服务的房地产开发商,只是一种不专业的过渡形态。而维森只做管理,所谓“全程托管”就是与投资商共同进行项目的开发管理,设计、施工、销售、物管等服务则主要由专业公司来提供。
为了保证“全程托管”市场的可持续性,维森致力打造品牌和服务的差异化,通过“总部一现场协同管理”和“复合地产营销”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总部一现场协同高度细分的“管理系统”是维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张维伦在珠海佳能工厂对日本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印象深刻。“一个相机300多个零件,全部在看板上贴出来。”每个工位都有岗位说明书,讲不清楚就用漫画,保证每个工人都能理解和执行。
目前维森把房地产项目开发细分到了13 000项子任务,由此总部对现场工程师实现了表格管理、远程控制。现场工作为采样、填表和执行,分析、决策由总部提供。尽可能减少现场人员的主观影响,对复杂项目的进度控制尤为重要。
对内部管理而言,有了高度细分的管理系统,对人的要求也可相对降低。张维伦反对动辄指责员工“执行力不够”:“没有人愿意改变。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最极端的,招进来做什么就做什么。关键是要像对小孩子一样。吃不了的东西,
嚼碎了给他,有多碎就嚼多碎。”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实现了统一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回报也有保障,为跨区域、跨规模、跨类型发展奠定了基础。维森做的项目包括住宅、商用物业、旅游地产、工业地产甚至农业地产。这对传统开发商来说纯属离经叛道,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又是房地产投资者梦寐以求的。
深耕“复合地产”这是维森的另一项优势。
要想“全程托管”,光靠管理精细化的优势,有时还不够,而必须在项目定位、营销策划方面也有过人之处,才能啃得动“硬骨头”。
佛山的山水庄园是一位五金制造商拿下的项目,拿地3年后于2006年3月委托给维森全面开发管理。周边(下游)都是别墅项目,怎么做差异化?维森通过定位、策划,推出了“别墅之上是庄园”的主题,抓住了“改善型别墅需求”的客户心理,围绕“庄园”重新开展规划。2007年1月该项目开盘,一周内就售出了99套,销售额达3亿元,成为广东标杆性的山地别墅,单价比周边楼盘高出了2 000元。
山水庄园的营销套路就来自维森团队在奥园阶段积累的“复合地产模式”。房地产项目通常以软文、硬广告带动售楼处蓄客,蓄够数量就排队开盘。维森的营销活动超出了“广告+售楼处”的沟通层面,围绕“复合地产”开展营销,追求品牌定位“领先半步”,售楼处不再是蓄客阵地,而是蓄客的现场与结果。按照该模式,房地产与关联产业、软性资源有机整合,强调有号召力又人性化的生活方式。运动、教育、动漫、旅游……产品主题在变,营销主题也随之变化。
面对具备融资、拿地优势的开发商,张维伦将管理经验和行业趋势结合,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继而深耕项目开发的管理系统、“复合地产营销”模式,逐步撬动了“全程托管”的缝隙市场、站稳了脚跟,创业团队的角色也从“保姆”演变成了“家政服务公司”。他的创业历程对于其他职业经理人也不无借鉴意义。
能够驾驭“巡洋舰”,是否一定就能掌舵“小舢板”?
在创业群体中,职业经理人颇为特殊。他们拥有多年的职业打拼经历,结合行业背景,似乎应该是最接近成功的群体。不过,在中国市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创业成功的概率并不高。经理人的价值取向、职业规范往往会成为他们创业前期谋取生存的障碍,加上退路、选择多,他们的创业通常难以持久。
那么,经理人创业应该如何提高成功率?
“创业是一个不断改变自己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的过程。”针对职业经理人创业的特殊性,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景素奇提出了3个建议:学会向自己妥协,舍弃不切实际的行为标准;着眼西瓜、着手芝麻,有战略眼光,但从小处入手;学会专精、只做一件事,靠核心竞争力吃饭。
原奥园集团高管张维伦的创业经历可谓“专精经营”的例证:针对行业链条的薄弱环节,将专业的管理经验楔入其中,提升薄弱环节的运作效益和效率,从而实现了创业初期的稳定生存局面。
出身名企高管
1993年,张维伦毕业于武汉大学工民建专业,他先后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武汉分行、珠海佳能、日本清水公司。1 999年他进入奥园集团,做到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
作为职业经理人,张维伦的声名在2004年达到高峰。他先后担任广州奥园、南国奥园、南沙奥园、番禺奥园、天鹿湖奥园等项目总裁。南国奥园当年拿地、当年开盘,15天销售15万平方米,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名盘第一名”,“复合地产营销”成为中国房地产业的第一个MBA案例。张维伦也被评为“影响中国房地产的1 00位企业家之一”。
虽然出身名企高管,但当时张维伦的创业前景并不明朗。因为在房地产业,很少有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成功创业的案例。
房地产通常被认为是这样一个行业:项目来源于人脉资源,台面下的操作远比台面上的重要,在土地与融资方面长袖善舞的企业才是游戏的主导者,而操盘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则被称为“保姆”。没有融资和拿地的深厚背景,职业经理人想在这个行当以小博大,成功机会近乎渺茫。
不过,凭借多年的房地产管理经验,张维伦却发现了市场商机。他创立的广州维森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森”)以独特定位和模式,“全程托管”多个开发项目,2005年至今,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已经做了20多个项目,累计开发面积超过了500万平方米。
发现市场薄弱环节
张维伦为维森固定了输出专业管理的“全程托管”市场。
1988~1998年间,内地开发商对产业链的六个环节进行了垂直一体化整合:策划、拿地、设计、施工、销售、经营。之后,粗放式的开发模式出现了细化、分工,专业的设计公司、营销代理公司大批出现,开发商集中精力于融资和开发两件事。
不过,项目开发管理却越来越成为了瓶颈。大开发商的产品质量都屡遭投诉,更不用说缺乏经验的中小开发商了。根源就在于,开发商往往专注于融资、拿地,对开发管理的重视不够。而对业外资本、投资基金来说,由于缺乏市场化的专业开发管理公司为其服务,它们进入房地产业后也是举步维艰。
可以说,房地产开发管理是一个缝隙市场,传统开发商慢慢地产生了外包的需求,业外资本也亟需专业的开发管理,因为向传统开发商寻求帮助代价高昂。这个缝隙市场产生于现有房地产链条的薄弱环节:二三线城市、非品牌开发商的旗下项目。
作为职业经理人,张维伦感受到了输出管理市场的巨大潜力,萌发了创业的想法。因此,尽管后来有成为奥园集团总裁的机会,张维伦还是在2004年12月决定出来创业。
创业初期,张维伦和4个创业伙伴除了口碑与履历,无钱无地,可谓一无所有。但很快,他们就接到了第一个项目。该项目由5家民营企业各投资20%,由于其中4家都有开发团队,结果矛盾重重,拿地两年仍未启动。最后该项目委托维森“全程托管”。2005年2月维森正式接手,2005年12月30日该项目销售第一天就达成了300套交易,打破了万科创造的南昌楼市销售纪录。
双管齐下,夯实管理
张维伦以自己的管理经验切入房地产行业的薄弱环节,但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得好,不等于管理输出也能做好,他的创业成功还需要有自己企业的核心管理能力。
内地房地产业社会化分工程度不高,许多开发商运营成本高、开发质量低、负债率高,潜伏着金融风险和项目运作风险,缺乏经验的业外资本更是屡屡落入投资的陷阱。
张维伦相信,“任何一个产业都会有进化”,未来房地产业将会越来越健康和规范,资本运作、开发管理和专业服务将由不同主体负责,目前综合了投资、管理和专业服务的房地产开发商,只是一种不专业的过渡形态。而维森只做管理,所谓“全程托管”就是与投资商共同进行项目的开发管理,设计、施工、销售、物管等服务则主要由专业公司来提供。
为了保证“全程托管”市场的可持续性,维森致力打造品牌和服务的差异化,通过“总部一现场协同管理”和“复合地产营销”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总部一现场协同高度细分的“管理系统”是维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张维伦在珠海佳能工厂对日本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印象深刻。“一个相机300多个零件,全部在看板上贴出来。”每个工位都有岗位说明书,讲不清楚就用漫画,保证每个工人都能理解和执行。
目前维森把房地产项目开发细分到了13 000项子任务,由此总部对现场工程师实现了表格管理、远程控制。现场工作为采样、填表和执行,分析、决策由总部提供。尽可能减少现场人员的主观影响,对复杂项目的进度控制尤为重要。
对内部管理而言,有了高度细分的管理系统,对人的要求也可相对降低。张维伦反对动辄指责员工“执行力不够”:“没有人愿意改变。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最极端的,招进来做什么就做什么。关键是要像对小孩子一样。吃不了的东西,
嚼碎了给他,有多碎就嚼多碎。”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实现了统一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回报也有保障,为跨区域、跨规模、跨类型发展奠定了基础。维森做的项目包括住宅、商用物业、旅游地产、工业地产甚至农业地产。这对传统开发商来说纯属离经叛道,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又是房地产投资者梦寐以求的。
深耕“复合地产”这是维森的另一项优势。
要想“全程托管”,光靠管理精细化的优势,有时还不够,而必须在项目定位、营销策划方面也有过人之处,才能啃得动“硬骨头”。
佛山的山水庄园是一位五金制造商拿下的项目,拿地3年后于2006年3月委托给维森全面开发管理。周边(下游)都是别墅项目,怎么做差异化?维森通过定位、策划,推出了“别墅之上是庄园”的主题,抓住了“改善型别墅需求”的客户心理,围绕“庄园”重新开展规划。2007年1月该项目开盘,一周内就售出了99套,销售额达3亿元,成为广东标杆性的山地别墅,单价比周边楼盘高出了2 000元。
山水庄园的营销套路就来自维森团队在奥园阶段积累的“复合地产模式”。房地产项目通常以软文、硬广告带动售楼处蓄客,蓄够数量就排队开盘。维森的营销活动超出了“广告+售楼处”的沟通层面,围绕“复合地产”开展营销,追求品牌定位“领先半步”,售楼处不再是蓄客阵地,而是蓄客的现场与结果。按照该模式,房地产与关联产业、软性资源有机整合,强调有号召力又人性化的生活方式。运动、教育、动漫、旅游……产品主题在变,营销主题也随之变化。
面对具备融资、拿地优势的开发商,张维伦将管理经验和行业趋势结合,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继而深耕项目开发的管理系统、“复合地产营销”模式,逐步撬动了“全程托管”的缝隙市场、站稳了脚跟,创业团队的角色也从“保姆”演变成了“家政服务公司”。他的创业历程对于其他职业经理人也不无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