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化是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决定生态景观环境的质量水平。本文从生态景观的概念入手,针对小城镇绿化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小城镇绿化景观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提出小城镇提高绿化建设水平,促进小城镇绿化生态化的对策建议,以利于构建更优质的生态景观环境。
关键词:绿化;生态景观;小城镇
小城镇在我国的城市构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的数量和规模逐年扩大,而小城镇的发展不能仅关注数量扩大,更应该关注品质的提升。由于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城镇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体现,也成为现代小城镇的一个评价标准。绿化是生态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市容市貌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衡量城镇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研究小城镇的绿化建设与生态景观环境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议题。
1.生态景观的基本内涵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景观是指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不同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由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组成。因此,城镇生态景观是城镇居民与城镇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的异质性区域。小城镇的景观有人造建筑景观和生态环境景观两种[1]。生态环境景观又可分为绿地景观和水域景观[1],其中绿化景观是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纽带,绿化景观建设应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基础上进行,因此绿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和谐的生态景观,即绿地建设的生态化。
2.小城镇绿化现状
目前,我国的小城镇绿化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2],对于国家规定的在2000年达到绿化覆盖率50%的目标现在已经过去10年,但还是没有达到。小城镇比大中城市更加接近自然,城市环境相对较好,田园风光近在咫尺,更利于创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但是相比大中城市统一绿化,有计划和统筹安排的绿化建设而言,小城镇的绿化建设目前重视程度还很有限,多数地区还停留在自然绿化层面,认为无需进行专门绿化。就产生效益而言,大中城市的绿化建设已经产生了相当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小城镇绿化建设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成效不明显[3]。小城镇对于绿化的生态化认识不到位,多数小城镇认为种了几棵树,铺了几片草坪就是生态绿地,就建成了生态景观,对绿化景观生态建设的认识不足。
3.小城镇绿化生态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绿化建设脱离实际
目前小城镇绿化建设出现了极端发展的现象,小城镇绿化建设往往不顾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盲目效仿大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一味片面追求体量大、进度快,风格上要么追求仿古园林,假山亭榭[4]。很多城镇没有考虑当地地理环境特点,盲目引进外地观赏植物而忽视本地树种。这使得小城镇绿化建设不仅失去了独特的个性,也耗费大量资金,同时由于彼此效仿,忽略了经济实力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造成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居面。
3.2忽视生态效益
小城镇绿化建设,多是形象工程,流于做表面的美化文章,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方便市民使用却考虑甚少。建设城镇绿地过程中过多注重装饰,过分强调绿地的美化作用和图案效果,人工修剪的灌木、草坪以及广场雕塑占据大量空间,人工化痕迹明显,使得绿地形式单一,虽然提高了绿化覆盖率,但是真正的生态效益却很有限。此外,小城镇绿化草坪铺设过多,这不仅增加了养护成本,对改善空气质量和降低噪声污染的效果也不明显, 生态性也较差,据統计数据表明,乔木的二氧化碳固定量大概是草坪的45倍[5],这充分说明草坪建设除了美化景观的作用之外,生态性极差。
3.3绿地布局不合理
小城镇在总体规划时,缺少生态环境统一规划,造成绿地建设无章可循,空间布局混乱,且不均衡,绿地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公共绿地人均指标偏低。大部分小城镇绿地建设沿主要道路设置,或采取“见缝插绿”的形式,仅把绿地建设做为点缀,绿化植物种类贫乏,结构单一,割裂了城镇内部绿地与大环境绿地的联系。
4.小城镇绿化景观“生态化”的建议
小城镇绿化景观应该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化是绿化建设的必然选择[6]。这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可以解决城市化与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同时也可以预防今后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小城镇绿化建设“生态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绿化景观要素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质—廊道—斑块”理论,构建小城镇绿地系统网络,呈现不同的绿化景观,使绿地在空间上具有关联性和点-线-面的多维性。将小城镇地域空间作为绿地景观的基质,成为绿化建设的本底;构建绿色廊道,在小城镇地域范围内,沿道路、沿河流或者在不同绿地彼此相连的通道上建设绿廊;建设绿化斑块,在镇区广场、居住区、公共设施等地区设立块状绿地,作为城市点缀,使得小城镇景观体现生态化的特点。
4.2保护绿化树种多样性,提高植物配置水平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小城镇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7]。小城镇绿化建设应该本着以地方树种优先的原则,选取乡土树种,同时根据地方自然环境条件,适当选取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使小城镇绿化建设体现物种的多样性。要提高植物的配置水平,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4.3以低碳理念构建绿化生态景观
低碳是指将所有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降到最低。目前小城镇绿化建设景观灯等亮化工程的设置虽然增添了城镇的景色,但是却耗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也破坏了一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小城镇绿化建设,应该把握低碳的理念,以科学态度对待周边的生存环境。利用生态工程方法,通过维持环境的生态多样性,建立一种能够抵御外来破坏并且可以自我回复再生的绿化景观,降低人工的管理以及资源能量的消耗,使景观资源持续利用,达到低碳排放目标,真正的体现低碳概念和生态概念。
4.4建全绿化景观管理体制
针对小城镇绿化建设盲目上马,背离大生态环境,布局混乱的现状,建立严格的建设养护管理制度,完善现有体制,做到绿化建设前期有章可依,有设计方案可循,有统一规划做保证,在保护生态大环境基础上进行绿化建设;绿化建设后期管理有法可依,管理机关责任分明,组织有序,并确保在绿化的养护和管理上有技术支持。绿化景观建设整个过程中都要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将绿化建设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小城镇绿化建设和生态景观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刘洪杰,苏建忠,李文翎. 城市景观的类型及其环境生态效能的评价[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2]刘滨谊.中国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J].中国城市林业,2003,1(1).
[3]谢军飞.德国小城镇绿化特色及其启示[J].中国城市林业,2003,8(3).
[4]丁文敏.小城镇建设中的绿化定位[J].江苏绿化,1999,3.
[5]闫海燕,何艳冰,刘家骏.城市绿地“生态化”浅议[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
[6]王瑞.城市绿地的生态化设计[J].规划师, 2003(4): 26-28.
[7]付晓渝.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初探[J].山东林业科技, 2006 (1): 83-84.
关键词:绿化;生态景观;小城镇
小城镇在我国的城市构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的数量和规模逐年扩大,而小城镇的发展不能仅关注数量扩大,更应该关注品质的提升。由于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城镇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体现,也成为现代小城镇的一个评价标准。绿化是生态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市容市貌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衡量城镇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研究小城镇的绿化建设与生态景观环境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议题。
1.生态景观的基本内涵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景观是指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不同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由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组成。因此,城镇生态景观是城镇居民与城镇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的异质性区域。小城镇的景观有人造建筑景观和生态环境景观两种[1]。生态环境景观又可分为绿地景观和水域景观[1],其中绿化景观是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纽带,绿化景观建设应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基础上进行,因此绿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和谐的生态景观,即绿地建设的生态化。
2.小城镇绿化现状
目前,我国的小城镇绿化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2],对于国家规定的在2000年达到绿化覆盖率50%的目标现在已经过去10年,但还是没有达到。小城镇比大中城市更加接近自然,城市环境相对较好,田园风光近在咫尺,更利于创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但是相比大中城市统一绿化,有计划和统筹安排的绿化建设而言,小城镇的绿化建设目前重视程度还很有限,多数地区还停留在自然绿化层面,认为无需进行专门绿化。就产生效益而言,大中城市的绿化建设已经产生了相当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小城镇绿化建设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成效不明显[3]。小城镇对于绿化的生态化认识不到位,多数小城镇认为种了几棵树,铺了几片草坪就是生态绿地,就建成了生态景观,对绿化景观生态建设的认识不足。
3.小城镇绿化生态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绿化建设脱离实际
目前小城镇绿化建设出现了极端发展的现象,小城镇绿化建设往往不顾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盲目效仿大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一味片面追求体量大、进度快,风格上要么追求仿古园林,假山亭榭[4]。很多城镇没有考虑当地地理环境特点,盲目引进外地观赏植物而忽视本地树种。这使得小城镇绿化建设不仅失去了独特的个性,也耗费大量资金,同时由于彼此效仿,忽略了经济实力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造成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居面。
3.2忽视生态效益
小城镇绿化建设,多是形象工程,流于做表面的美化文章,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方便市民使用却考虑甚少。建设城镇绿地过程中过多注重装饰,过分强调绿地的美化作用和图案效果,人工修剪的灌木、草坪以及广场雕塑占据大量空间,人工化痕迹明显,使得绿地形式单一,虽然提高了绿化覆盖率,但是真正的生态效益却很有限。此外,小城镇绿化草坪铺设过多,这不仅增加了养护成本,对改善空气质量和降低噪声污染的效果也不明显, 生态性也较差,据統计数据表明,乔木的二氧化碳固定量大概是草坪的45倍[5],这充分说明草坪建设除了美化景观的作用之外,生态性极差。
3.3绿地布局不合理
小城镇在总体规划时,缺少生态环境统一规划,造成绿地建设无章可循,空间布局混乱,且不均衡,绿地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公共绿地人均指标偏低。大部分小城镇绿地建设沿主要道路设置,或采取“见缝插绿”的形式,仅把绿地建设做为点缀,绿化植物种类贫乏,结构单一,割裂了城镇内部绿地与大环境绿地的联系。
4.小城镇绿化景观“生态化”的建议
小城镇绿化景观应该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化是绿化建设的必然选择[6]。这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可以解决城市化与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同时也可以预防今后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小城镇绿化建设“生态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绿化景观要素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质—廊道—斑块”理论,构建小城镇绿地系统网络,呈现不同的绿化景观,使绿地在空间上具有关联性和点-线-面的多维性。将小城镇地域空间作为绿地景观的基质,成为绿化建设的本底;构建绿色廊道,在小城镇地域范围内,沿道路、沿河流或者在不同绿地彼此相连的通道上建设绿廊;建设绿化斑块,在镇区广场、居住区、公共设施等地区设立块状绿地,作为城市点缀,使得小城镇景观体现生态化的特点。
4.2保护绿化树种多样性,提高植物配置水平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小城镇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7]。小城镇绿化建设应该本着以地方树种优先的原则,选取乡土树种,同时根据地方自然环境条件,适当选取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使小城镇绿化建设体现物种的多样性。要提高植物的配置水平,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4.3以低碳理念构建绿化生态景观
低碳是指将所有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降到最低。目前小城镇绿化建设景观灯等亮化工程的设置虽然增添了城镇的景色,但是却耗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也破坏了一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小城镇绿化建设,应该把握低碳的理念,以科学态度对待周边的生存环境。利用生态工程方法,通过维持环境的生态多样性,建立一种能够抵御外来破坏并且可以自我回复再生的绿化景观,降低人工的管理以及资源能量的消耗,使景观资源持续利用,达到低碳排放目标,真正的体现低碳概念和生态概念。
4.4建全绿化景观管理体制
针对小城镇绿化建设盲目上马,背离大生态环境,布局混乱的现状,建立严格的建设养护管理制度,完善现有体制,做到绿化建设前期有章可依,有设计方案可循,有统一规划做保证,在保护生态大环境基础上进行绿化建设;绿化建设后期管理有法可依,管理机关责任分明,组织有序,并确保在绿化的养护和管理上有技术支持。绿化景观建设整个过程中都要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将绿化建设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小城镇绿化建设和生态景观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刘洪杰,苏建忠,李文翎. 城市景观的类型及其环境生态效能的评价[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2]刘滨谊.中国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J].中国城市林业,2003,1(1).
[3]谢军飞.德国小城镇绿化特色及其启示[J].中国城市林业,2003,8(3).
[4]丁文敏.小城镇建设中的绿化定位[J].江苏绿化,1999,3.
[5]闫海燕,何艳冰,刘家骏.城市绿地“生态化”浅议[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
[6]王瑞.城市绿地的生态化设计[J].规划师, 2003(4): 26-28.
[7]付晓渝.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初探[J].山东林业科技, 2006 (1): 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