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胃癌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46例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d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9l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用自拟胃癌疏中药加EFP方案化疗;对照组45例单纯用西药EF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8.7%和5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缓解期、中位存活期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在改善食欲、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联合治疗晚期胃癌虽未能明显改善肿瘤局部近期疗效,但能明显改善患者食欲,降低化疗药对血液系统的毒性,明显延长患者的缓解期和生存期。
  关键词:晚期胃癌 化疗 中药
  
  我国胃癌死亡数居癌症之首,近20%患者一发现就是中晚期胃癌已不再适于手术治疗,单纯放化疗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亦非常明显。作者2000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中草药联合化疗晚期胃癌46例,同时单纯化疗45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晚期胃癌患者91例,其中男64例,女27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1岁;均经纤维胃镜、病理组织学及CT检查确诊。其中管状腺癌42例,低分化腺癌33例。黏液腺癌16例;根据UICC新的TNM分期法:Ⅲa期43例,Ⅲb期39例,Ⅳ期9例。治疗前肝、肾功能及血象正常,均有可客观测量的病灶,预计生存期>3个月。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年龄、性别、分期、病理分型均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采用EFP方案治疗:顺铂(DDP)25mg/m2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滴,1日1次,连用3天:5-氟尿嘧啶(5-FU)30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1日1次,连用3天;足叶乙苷70mg/m2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第5天开始,1日1次,连用5天;并在EFP方案的基础上加中草药(自拟胃癌疏)治疗,每日1剂,连用15天,21天为1周期。化疗期间用中草药胃癌疏,水煎服用。胃癌疏以益气养血、补脾健运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方药:黄芪、党参、白术、半夏、砂仁、当归、赤芍、川芎、莪术、香附、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七粉、宁夏枸杞等,随症加减。②对照组单纯以EFP方案治疗,21天为1周期。两组均予以恩丹西酮、胃复安、地塞米松等止吐治疗;均l周化验1次血常规,2周化验1次肝、肾功能。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疗效评价标准:按WHO与UICC标准判定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与疾病进展(PD)。近期客观有效为CR十PR,有效者应在1个月后再次检查确认。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标准评价。同时依据Karnof-aky评分观察患者体力状况变化,治疗前后评分增加≥10分为提高,降低≥10分为下降,变化在10分之内为稳定。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58.7%,对照组有效率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amofsky评分提高者31例(67.4%),稳定者12例(26.1%),下降者3例(6.5%);对照组Kamofsky评分提高者15例(33.3%),稳定者13例(28.9%),下降者17例(37.8%),两组提高率和下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远期疗效:治疗后平均缓解期,治疗组6.51±4.9个月,对照组3.52±1.8个月,两组差异显著,P<0.05;中位存活期15.3±10.2个月;对照组8.7±5.1个月,两组差异显著,P<0.05。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中药对改善食欲、降低化疗药物对血液系统毒性有明显改善。见表2。
  
  讨论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对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胃癌化疗不失为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EFP方案是目前治疗胃癌疗效较好,毒性不大,用法简便,药价低廉的联合化疗方案之一。但化疗的毒副作用往往给患者以沉重打击,甚至摧垮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叶氏认为中药治疗肿瘤注重调理全身,纠正阴阳失衡状态,改善全身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降低复发和转移,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在以Karanof-sky评分为标准的生存质量比较中,中西医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从而进一步阐明了中药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本方中黄芪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通过诱生干扰素,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党参有升高血白细胞作用,莪术、白术、半夏具有抗癌或抑癌作用。据报道,中草药黄芪、党参、当归有改善骨髓造血功能,保护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使患者维持较长期治疗。同时黄芪、川芎、赤芍配伍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作用。白术、半夏、砂仁、莪术、香附配伍补脾健运,理气除满,破血消滞,保护脾胃后天之本,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消化系统反应,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七、枸杞杀毒抗癌,抑制癌细胞扩散转移。上述诸药合用既能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又能抑癌抗癌,保护脾胃后天之本,提高食欲,预防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使肿瘤细胞不易扩散,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总之,胃癌化疗联合中草药治疗,只要用药合理就能起到增效减毒作用。本研究在远期疗效、缓解期、中位生存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晚期胃癌患者正气已伤,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明显降低,治疗宜以扶正为主,拟益气养血,补脾健运,兼以活血化瘀,解毒消症。
其他文献
我院门诊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期间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统计300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临床诊断乳腺增生症,通过症状、体征、B超等综合检查诊断300例,年龄17~58岁,其中28岁到40岁186例,占总发病率的62%,单侧241例,双侧158例,结节型98例,其中手术切术24例,片块型202例;结节型直径多数为2~5cm。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应用低温射频消融下鼻甲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患者在局麻下行低温等离子鼻甲消融术。结果:主观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8.3%。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良好,方法简单,视野清楚,创伤小,出血少,病人痛苦轻。  关键词:内镜 等离子 消融术 慢性肥厚性鼻炎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8月收治慢性肥厚性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常规治疗1周以上无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随访的外阴瘙痒病人320例,年龄16~62岁,平均30岁;已婚289例,未婚31例;病程1周~15年,平均75天。来院后常规询问病史,均有明显自我症状,外阴及阴道瘙痒,了解瘙痒的性质程度及既往用药史,所有病例均依据《妇产科学》(第四版教材)拟定,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特征确诊,不典型病例常规做阴道镜检查:取阴道后穹隆处
期刊
关键词:院内感染 易感因素 预防对策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6月收住1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45例,院内感染发生率3.75%。病原学检查阳性者:肺炎克雷伯杆菌16例,真菌(热带假丝念珠菌、白假丝念珠菌)13例,大肠杆菌7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大肠埃希菌1例。  原发病与院内感染的关系见表1。  院内感染与年龄的关系:≤30岁287例,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入院当日即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对照组常规给予西药及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退黄中草药。药物组成:菌陈5g。栀子3g,柴胡3g,丹参2g,甘草1g。水煎服,日服1剂,共4~6剂。两组病例均在治疗72小时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记录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同时加用自拟紫癜汤5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结果:本组病例共50例,均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愈35例,好转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方法简单,疗效确切,且无应用激素引发免疫力低下等诸多不良反应,故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关键:词小儿紫癜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期刊
进修的侧重点    观察能力:X线诊断就是一种以观察分析为基础的影像诊断,是靠显像技术所得的影像来推论疾病大体解剖改变的手段,所以观察是X线诊断的基础和依据。观察能力并不是“有目”就可“共睹”的,不经过训练和培养也常常会“视而不见”。首先,进修医师要训练自己有敏锐的观察力,必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方法,不论是透视或阅片都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即要看到主要病变的X线征象,也要看到次要病变的影像和伴随
期刊
自2005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加味逍遥散治疗节育术后低热6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66例患者均为2005年以来本站门诊病人,年龄21~42岁,平均30.8岁;病程6天~12个月,平均16天;其中放置皮下埋植剂6例;宫内节育器(IUN)16例;取出宫内节育器8例;女扎术后6例;人流术后30例。  诊断标准:本组均为各项节(绝)育术后出现低热患者,体温在37.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0月检查新生儿435例,检出先心病者98例,检出率22.5%。探查切面: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四腔心(胸骨旁、心尖。必要时胸骨上窝探查主动脉弓)。复杂畸形者按心脏三级顺序分段法检查并作出诊断。结果:本组病例常见类型的顺位是左向右分流畸形占77.6%,右向左分流型占11.2%:肺动脉出口梗阻占4.
期刊
摘要:目的:为提高社区医院对心房颤动临床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及有效实施。方法:依据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久暂分为阵发性扣慢型持续性房颤,依据心房波粗细分为粗波型房颤和细波型房颤,依据心室率快慢分为较慢型房颤、快速型房颤及极速型房颠。结果:①阵发性房颤76例(21.2%),其中风心病42例。冠心病28例,其他6例。慢性持续性房颤292例(81.5%),其中153例,冠心病84例,肺心病50例,其他5例。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