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是学生从初中阶段正式开始学习的一门课程,但是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是远远比这个学段早的,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比如实践性不强,理论性和强制记忆性很强)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课程中显得尤为痛苦。但是历史作为记载我们国家发展的文化书籍,在学习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站在教师立场,具体探究初中阶段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历史学习;初中生;历史教师
一、学生学习历史的问题
历史作为一个在初中新出现的学科,在一开始的阶段是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学习进度的进行,很多学生就出现了掉队情况,而究其原因不外乎下列几个问题:首先,历史对记忆性要求很高。在学生开始学的时候,由于内容简单易懂,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高涨的。比如在部编版历史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该课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课,而且纵观该课文布局,采用了讲故事一般的讲课模式,这种排课方法在开始阶段有利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一次很理想的开头。而随着课程进度的开展,到了该书第十九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时,学生就会逐渐的发现,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越来越多而且无规律可循,这对学生记忆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且历史采用千篇一律的排课模式,在开始虽然让学生感兴趣,但是后面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免疫力,对书本内容不再兴趣强烈。其次,历史答题能力差。历史也是作为考试科目出现的一门课程,因此可以说考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历史表面背后的深层内涵本质,就很容易在答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最终导致历史分数很低,使得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和抵触情绪。比如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成立》一课,虽然新中国的成立对于每一个国人而言都不陌生,大家都知道那是1949年10月1日,可是新中国成立的背景、意义和影响这些受出题老师青睐的高频考点却未必被每一位学生熟练掌握,学生答题效果差就会影响其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建议
鉴于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水准:第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具备卓越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作为历史教师,欲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专业学识和专业积累。对于书本所讲内容做到了然于心,比如在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抗美援朝》一课,教师在讲述这一课的历史知识以前,首先自己要做到对于历史课本所讲内容的精准把握和深层理解,比如了解抗美援朝的年代背景、世界格局、抗美援朝的具体时间以及对于后来中国社会发展具有的指导意义。教師要熟练掌握这些相关的内容,不能和学生一样,单纯地从课本上了解和学生一模一样的信息,如果学生问道和书本内容相关,但是目前超纲的问题,作为教师却无言以对。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方式。第二,合理布控教学计划。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离开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进行,否则只会使得讲课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哪一个知识点为起因,哪一个知识作为结语,中间穿插何种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讲课框架,这都是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的。比如在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中,教师的教学计划就应当以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介绍作为讲课内容的开端,以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作为讲课的收尾,而后在讲课过程中穿插文化大革命的发起,涉及内容以及结果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从而使学生清晰明确地掌握住“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第三,借助先进教学理论充实自己的教学预案。历史的教学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的教学活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扩展自己的教学视野,通过互联网等科技信息手段,了解国内先进地区推行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借鉴其他地区的教师在历史博物馆中进行实地教学等),不断改进自己教学方法中的不合理部分,从而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改善。
三、结语
以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记载了国家发展的历程,通过文字还原了当初的社会现状和人物事迹,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忆,更是对未来的一种启迪。只有正确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才能精确掌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自己的人生计划处科学严谨的详细安排,学好历史不仅是国家教育的基本理念内涵,也是个人素质综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赵红梅.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04):51-53.
[2]贾雪枫,黄勇.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边颜色做将来——2018年四川省统编版初中历史优质课教学展评述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5):30-34.
关键词:历史学习;初中生;历史教师
一、学生学习历史的问题
历史作为一个在初中新出现的学科,在一开始的阶段是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学习进度的进行,很多学生就出现了掉队情况,而究其原因不外乎下列几个问题:首先,历史对记忆性要求很高。在学生开始学的时候,由于内容简单易懂,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高涨的。比如在部编版历史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该课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课,而且纵观该课文布局,采用了讲故事一般的讲课模式,这种排课方法在开始阶段有利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一次很理想的开头。而随着课程进度的开展,到了该书第十九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时,学生就会逐渐的发现,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越来越多而且无规律可循,这对学生记忆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且历史采用千篇一律的排课模式,在开始虽然让学生感兴趣,但是后面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免疫力,对书本内容不再兴趣强烈。其次,历史答题能力差。历史也是作为考试科目出现的一门课程,因此可以说考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历史表面背后的深层内涵本质,就很容易在答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最终导致历史分数很低,使得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和抵触情绪。比如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成立》一课,虽然新中国的成立对于每一个国人而言都不陌生,大家都知道那是1949年10月1日,可是新中国成立的背景、意义和影响这些受出题老师青睐的高频考点却未必被每一位学生熟练掌握,学生答题效果差就会影响其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建议
鉴于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水准:第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具备卓越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作为历史教师,欲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专业学识和专业积累。对于书本所讲内容做到了然于心,比如在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抗美援朝》一课,教师在讲述这一课的历史知识以前,首先自己要做到对于历史课本所讲内容的精准把握和深层理解,比如了解抗美援朝的年代背景、世界格局、抗美援朝的具体时间以及对于后来中国社会发展具有的指导意义。教師要熟练掌握这些相关的内容,不能和学生一样,单纯地从课本上了解和学生一模一样的信息,如果学生问道和书本内容相关,但是目前超纲的问题,作为教师却无言以对。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方式。第二,合理布控教学计划。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离开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进行,否则只会使得讲课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哪一个知识点为起因,哪一个知识作为结语,中间穿插何种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讲课框架,这都是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的。比如在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中,教师的教学计划就应当以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介绍作为讲课内容的开端,以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作为讲课的收尾,而后在讲课过程中穿插文化大革命的发起,涉及内容以及结果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从而使学生清晰明确地掌握住“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第三,借助先进教学理论充实自己的教学预案。历史的教学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的教学活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扩展自己的教学视野,通过互联网等科技信息手段,了解国内先进地区推行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借鉴其他地区的教师在历史博物馆中进行实地教学等),不断改进自己教学方法中的不合理部分,从而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改善。
三、结语
以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记载了国家发展的历程,通过文字还原了当初的社会现状和人物事迹,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忆,更是对未来的一种启迪。只有正确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才能精确掌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自己的人生计划处科学严谨的详细安排,学好历史不仅是国家教育的基本理念内涵,也是个人素质综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赵红梅.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04):51-53.
[2]贾雪枫,黄勇.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边颜色做将来——2018年四川省统编版初中历史优质课教学展评述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5):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