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1
  摘 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全党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用一届中央全会来研究部署文化建设问题,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从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继承与创新等方面讨论高校体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 社会发展
  一、体育文化的概述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它是依附和依赖于社会主流文化的,受社会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体育文化既是一种亘古未绝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不断增值的现代文化。体育文化的现代性特点决定了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建设现代体育文化已成为建设现代文明、实现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体育文化看似是一种体力和物质成果,其实是一种智力和精神财富。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概述
  广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指所有的学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活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并拥有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高校体育文化则是指学校师生员工们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其外延,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集合,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体。
  三、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精神层面,是体现高校体育文化中体育健康价值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实现目标的主导因素;第二层是制度、方法层面,包括体育课程、课余活动、体育科研、运动训练及体育竞赛、体育协会、体育交流等全方位制度、方法的确立,既是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也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具体体现;第三层是物质层面,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建筑、环境、场地、器材、用品和师资队伍等,是实现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客观保障。
  四、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高校体育文化是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运动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状态、精神世界的追求、审美意识的培养、价值观念的塑造、创造能力的诞生、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所塑造的健康体质,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综合集中表现下便是和谐美。对高校体育文化的深入研究,必将导致对于大学生本质的了解。大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体育道德和体育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高校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文化观念的形成和体育文化行为的养成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五、高校体育文化在社会服务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高校体育为社会的政治服务
  我国高校体育从过去到现在,一直表现出为政治服务的功能.高校体育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均要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对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变革发挥积极作用。21世纪高校体育的总目标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德、志、体、美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格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和接班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高校体育将把“传播培育人们的公平、上进、民主意识和公正、团结、奉献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秩序,倡导时代新风。”有机地融入到高校体育的文化导向之中,为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都充分说明高校体育对社会政治稳定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高校体育为社会的经济服务
  经济功能是大学教育的辐射功能.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主要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发人力资源,提供智力支持,促进经济增长,并通过理论的研究、观念的导引和知识型产业的开办,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起协调和推动作用。高校体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育文化媒介的作用影响经济建设.如影响较大的高校体育竞赛活动CUBA等,由于媒介的有效宣传,收视率非常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吸引了企业的投资,减少了学校的经济投入,为高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高校体育使当今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投资”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在学生中已比比皆是.这些体育消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出社会的文明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相关体育产业不断发展,也相应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其次,高校体育可以利用场地设施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在立足本校教学富余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体育消费,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喜红.体育文化与和谐社会发展论[J].文化研究.2009.
  [2] 黄欣加.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化关系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61-6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终身体育的内涵进行深刻研究。  关键词 终身体育 教学理念 内涵  一、前言  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从个人而言关系到人才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高尚人格的健全,从国家而言关系到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当今的教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 要 花样游泳作为一项集技术性和美学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演,在各项动作的选取上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特别是对于花样游泳中的自选动作踩水技术而言,要切实的根据所选择动作的实际特点,对其技术要点进行充分掌握,以此来达到日常的训练目的。  关健词 花样游泳 自选动作 踩水 技术特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比赛中传球失误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传球失误的次数排序为:传球速度过慢、球的飞行路线不明确、传球手法变形、球的落点不准确。传球失误的原因有学生传球基本功差、技术动作运用不合理、传球的时机、方法选择不恰当、传球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2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时间段选择、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健身项目选择、活动频度、参与动机、活动同伴等方面,对自贡市6个广场进行晨晚练健身活动的中老年人群的行为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推广和普及中老年广场健身文体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1  摘 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拓展训练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课程之一。本文分析了开展体育拓展训练的目标及意义,探讨了拓展训练的实施过程,并提出了拓展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 拓展训练 意义 实施过程 安全措施  一、引言  自二战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2  摘 要: 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民族的不断创新都源于人的各方面的素质的高度统一,其中身体健康因素占有很大比重,良好的身体素质离不开长久的体育锻炼,现代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烈,由于喜好不同,所选的运动项目就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1  摘 要 我国的学校体育历史悠久,是完成教育任务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大学体育在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现状来看,大学体育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存在种种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调查法对淄博市实验中学、 十一中、七中、十七中、五中的跳远课余训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如何开展好跳远运动的课余训练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淄博 跳远 课余训练  一、五所高中跳远课余训练负荷  (一)五所高中跳远课
期刊
摘 要 篮球比赛中,单手投篮是得分的唯一手段,投篮命中率的高低,是反映一个球队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环节。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投篮的速度由慢到快、投篮的方式也愈来愈多,要提高投篮的命中率,除了有很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保证外,还要求正确和熟练地掌握投篮技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投篮技术中,跳起投篮、行进间投篮、跑动中的投篮的技术,都是以原地肩上投篮动作为基础的。  关键词 篮球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 要 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维持和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要维持和促进机体能量代谢的平衡,能量代谢的紊乱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维持运动员承受大负荷强度的训练以及提高运动员再训练能力都与能量代谢平衡有关。所以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如何应用营养补剂促进运动员能量代谢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