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二维语文课堂的构建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u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向二维语文课堂教学以情感交流与信息沟通为核心内容。多向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方位交流与沟通;二维是指语文课堂教学的两方面主要内容:信息(知识)和情感。下面笔者详细分析一下进行多向二维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先行条件,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一、理论基础
  1.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上的“多向”
  社会建构主义思想是由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其思想核心为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即“人所持有的被终结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他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作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中”。也就是说,只有当个人的主观思想跟周围社会情景相适应时,才有可能完成真正的心理构建,而完成这一心理构建的主要途径则是通过交互作用导致社会协商。从教学的角度看,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引起、唤醒、启发了一系列内部发展过程。在课堂这一特定社会情境中,学生自我构建则需通过教学中师生、生生的多项合作与交流、辩论与对话、质疑与答辩来完成。在思想碰撞和智慧激发的作用下,实现学生个体知识与情感的构建。
  2.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的“二维”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次把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无论哪种分类,所有教学理论所讲述的教学目的都包括两方面内容:知识和情感,即智商和情商。因此,依据教学论的观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包括这两方面的构建。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身心两方面都健康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材。
  二、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行语文课堂教学多是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多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机会形成、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学生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提供让学生发展的意识的空间,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土壤。
  现代教育界逐渐形成了“双主体”的观念,即教师和学生为语文课堂教学关系中平等的两个主体。从分工上讲,教师是主导者和引导者,学生应是积极主动和能动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顺从者。教师不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无所不知的先知、“一言堂”的宣讲者,而应该是可以接受质疑和挑战的交流者。双主体观念的形成,使教师从高高的讲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使多向二维语文课堂教学的进行成为可能。此外,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就不会坐着等老师讲授和灌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行为,就不会在课堂多向交流时无话可说。自主学习的开展为进行多向二维的语文课堂教学铺平了道路。
  三、构建建议
  1.爱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共同创造有“爱”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从教师的角度,这种爱可以是对学生知识渴求的满足,可以是对学生品德教养的引导,可以是对学生小差错的宽容,可以是与学 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这种爱可以是对教师的尊重与关怀,可以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一杯放在讲台上的热水,可以是深藏在“老师,请帮助我”后面的信任。这种以“爱”为基础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是成功的。
  2.师生各自合理定位“多向”框架课堂
  教师应向学生传授符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进行必要的训练。这里面有一个核心,教师的知识储备一定要比学生丰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学术领域必须要占一定的优势,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是教师组织、领导课堂交流的前提。
  学生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乐观态度,增强学习动机,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成就感,保护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其次,要努力克服性格障碍,争取全面发展。再次,要树立策略意识,探索个性化学习风格。选择学习策略和实施学习策略都是学生不可推却的责任。
  3.“两手抓”智商情商,填充课堂教学灵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知识、价值取向、情感处理等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逐渐流入了学生的心田。从学生角度讲,也要形成一种意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学习教师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他的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并由此获益一生。
  总之,多向二维语文课堂教学是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和教学论基础上的,符合培养创造型人才和情感教育的要求,是顺应时代的相对理想的教育模式。它形成于双主体观念和开展自主学习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具有可行性。同时,在构建多向二维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爱为源泉,形成师生角色的合理定位,并注重德育智育“两手抓”。总之,我们期待通过多向二维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出更多的更优秀的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材。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的作品一般都比较深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象征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找到更多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作品的内涵与思想,逐步提升学生对鲁迅作品的认识,最终达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科学的分析方法指导,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鲁迅文章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是根据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应运而生的,这也为供配电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配电网不能出现经常性断电和电压不稳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加快实
古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枢机所在。无论是先秦诸子百家,还是下迄明清的各时期散文,均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基于学习视角进行分析,将古文学好,则不但有助于学生基本词句的积累,还可以实现一名学习者精神底蕴的积淀,产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  一、词汇基础先行  对于古文教学双方而言,如果缺少必要的基础巩固环节,则必然无法进行接下来的文化探讨、整体思维。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又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梨、葡萄的7倍。深受消费者的喜欢。鲁南地区属中原两
文言文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方式消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意志,耗时低效。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文言教学要返璞归真,充分凸显“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思想。实践“回归原点”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将使提高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一、现状分析  学校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而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文化品味的重要方式,也是高
语文学科一直以来不被重视,学生如此,家长如此,社会如此,甚至有些教师也是如此。但是,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  一、以故事的方式熏陶  开学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讲很多故事,让学生敞开心扉,抛掉顾虑,在故事的享受与熏陶中品味故事的内涵。语文课的印象就这样形成了。于是
桥头跳车,从目前的调查情况看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虽然经过各种努力处置,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针对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从多方面采取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减缓桥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心
电费回收工作是电力经营管理的核心业务,是供电公司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人民用电需求逐渐增大,用电范围越来越广阔,电费
现实的职业教育政策实践表明,在我国,政策的效力是巨大的,具有加快、阻碍和限制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清楚地看到,高等职业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