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备受关注的话题。小学作为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践行“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真正实现有效性。本文笔者便以小学数学这一学科为主,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思维意识;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228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仅仅将教材作为单一的教学依据,并且课堂也主要以教师的讲为主,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既造成学生的学习变得较为被动,并且学习能力也未见提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首先应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现状以及学习需要,把握课堂、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活动的效果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学生的“学所有乐、学有所成”。
一、构建趣味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主要以数字、符号为载体,呈现到学生面前,这样常常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乏味感,这样一来,学习兴趣自然无从谈起。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构建趣味化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赋予趣味化的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给学生情感层面的冲击,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从而唤醒学习行为的产生。
以“可能性”为例,由于学生已经对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以此使他们掌握影响可能性的因素,笔者首先构建游戏情境,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利用“透明盒子、若干支彩色粉笔、若干支白色粉笔、黑袋”等物品进行游戏试验,进而帮助他们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面积大小和数量多少的关系,并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情境中来。因此,通过这样富有趣味化的情境,既增加了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欲望,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习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设置启发式问题,引发思维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引发学生思维意识的“助燃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积极设置启发式问题,这样既避免了“满堂灌”教学模式的出现,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此外,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时,也能够体会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完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数学认知水平。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为了使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笔者首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为长方形,另外一张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这样的问题,这便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以及学习的主题。随后,给学生一定空间,让他们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求出,有的学生提出“边乘以边”,有的学生提出“底乘以高”,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笔者指导学生运用面积格直接测量。随后,笔者再次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将其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在此过程中,笔者提出启发式问题,即: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并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引发了他们的思维意识,从而促使学生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转化思想的产生以及新知识的形成。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强化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大多数服务于生活,并且与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数学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设计作业时,应将其赋予上生活化的特征,这样既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塑造其应用意识。
以“小数乘整数”为例,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使他们感受到生活需要数学,笔者在设计作业时,将其赋予上生活化的特征,即:调查超市中的某些物品,并计算购买2到10个数量时,分别花费多少钱?这样的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进而让他们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此外,通过这样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给了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丰富了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以此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四、借助信息化模式,焕发课堂生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对小学数学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这样既能够将数学知识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感知觉的冲击,还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各个教学要素实现有机统一。
以“图形的运动(三)”为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并探索出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钟表与风车的动态图,这一现象给学生视觉冲击,并使得学生在交流汇报时提出“钟表和风车的转动特点、转动方向”。此外,为了指导学生描述旋转现象,笔者分别播放“钟表指针从12指向1、从1指向3、从3指向6”的动画视频,讓学生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进而帮助他们认识到“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要考虑旋转物体、起始位置、围绕的点、方向、角度”等要素。可见,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使课堂焕发出生机的活力,从而使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主战场。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原有认知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还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为学生提供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空间,使他们完成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56-58.
[2]胡庆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5):203-203.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思维意识;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228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仅仅将教材作为单一的教学依据,并且课堂也主要以教师的讲为主,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既造成学生的学习变得较为被动,并且学习能力也未见提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首先应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现状以及学习需要,把握课堂、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活动的效果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学生的“学所有乐、学有所成”。
一、构建趣味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主要以数字、符号为载体,呈现到学生面前,这样常常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乏味感,这样一来,学习兴趣自然无从谈起。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构建趣味化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赋予趣味化的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给学生情感层面的冲击,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从而唤醒学习行为的产生。
以“可能性”为例,由于学生已经对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以此使他们掌握影响可能性的因素,笔者首先构建游戏情境,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利用“透明盒子、若干支彩色粉笔、若干支白色粉笔、黑袋”等物品进行游戏试验,进而帮助他们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面积大小和数量多少的关系,并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情境中来。因此,通过这样富有趣味化的情境,既增加了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欲望,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习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设置启发式问题,引发思维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引发学生思维意识的“助燃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积极设置启发式问题,这样既避免了“满堂灌”教学模式的出现,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此外,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时,也能够体会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完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数学认知水平。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为了使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笔者首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为长方形,另外一张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这样的问题,这便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以及学习的主题。随后,给学生一定空间,让他们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求出,有的学生提出“边乘以边”,有的学生提出“底乘以高”,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笔者指导学生运用面积格直接测量。随后,笔者再次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将其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在此过程中,笔者提出启发式问题,即: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并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引发了他们的思维意识,从而促使学生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转化思想的产生以及新知识的形成。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强化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大多数服务于生活,并且与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数学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设计作业时,应将其赋予上生活化的特征,这样既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塑造其应用意识。
以“小数乘整数”为例,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使他们感受到生活需要数学,笔者在设计作业时,将其赋予上生活化的特征,即:调查超市中的某些物品,并计算购买2到10个数量时,分别花费多少钱?这样的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进而让他们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此外,通过这样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给了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丰富了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以此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四、借助信息化模式,焕发课堂生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对小学数学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这样既能够将数学知识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感知觉的冲击,还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各个教学要素实现有机统一。
以“图形的运动(三)”为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并探索出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钟表与风车的动态图,这一现象给学生视觉冲击,并使得学生在交流汇报时提出“钟表和风车的转动特点、转动方向”。此外,为了指导学生描述旋转现象,笔者分别播放“钟表指针从12指向1、从1指向3、从3指向6”的动画视频,讓学生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进而帮助他们认识到“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要考虑旋转物体、起始位置、围绕的点、方向、角度”等要素。可见,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使课堂焕发出生机的活力,从而使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主战场。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原有认知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还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为学生提供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空间,使他们完成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从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56-58.
[2]胡庆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5):2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