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是胡锦涛主席的倡导。在当今创新教育中,围绕和谐这一主题,教师应积极探索,努力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新型人才,这才是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关系
教育专家卓立、项红老师指出:和谐教育以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是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语文教育的和谐性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育侧重于对人的情感、意志、知识、能力、审美等的培养,为了全面达到上述目标,培养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学生,责任重于泰山。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我认为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应加以应用。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同样为了实现这一和谐目标,就要求语文教师从学识、道德、心理健康、意志力等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定好自己的位置。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师生关系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也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是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指导思想。具体的说,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关系发展和谐教学。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学习本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应该有自主精神,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只有自主的投入,才会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才可能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应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他的一切努力,必须经过学生的大脑,以学生的“学”为中介,从而对学习结果产生影响。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是最和谐的。新型的教师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营造了愉悦的氛围,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和蔼的表情、庄重的举止、幽默的话语、文明的行为、优美的吟诵,以及扣人心弦的典故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这种似兄弟姐妹般的关系,才能和学生有所沟通,促进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展示学生能力特长,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二、教和学的关系
教学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积累,沉淀,得益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重在对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促进;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变学了为学好,使学生树立起为自己而学,为国家而学,为社会而学的意识。现在知识浩如烟海,理论层出不穷,“教”重在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定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应用创新的精神。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自信心、创新能力,从尊重学生开始,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培养这样一批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的又一新课题。我们更该重视这样的育人教学。
三、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阅读中,学生所获取的不仅是知识,更应该是一种自我愉悦、自我充实、自我发现的过程。而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往往是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猜测,而忽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这其实仍是一种强行灌输与消极接受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阅读重在自学,光课本内容还不行,还应多读课外书籍(包括报刊、杂志),扩充视野。阅读巧在运用,阅读不是鹦鹉学舌,照本宣科,多阅读,便会善辞令,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古人重阅读,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是可取的,只有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语句的意思,欣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品味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趣味,与作者产生共鸣。
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学生在自己会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在阅读时理解领悟的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专家学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其内容和思想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可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课文教学内容从社会生活中来,应回到神会生活中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引导学生不仅注重课内的学习,还要向课外求发展,不仅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读社会这本大书。走向社会用心体味社会的真、善、美,揭露假、恶、丑,去经历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去体会荣辱进退、名利得失。
五、考试与评价的关系
人生处处皆考场,天天都在考试中,考试不是目的,但考试有目的。考试的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记忆内容为主的考试。打破唯纸笔考试的测验方法,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辩论、课题研究、情景测验等,让学生从中享受成功和进步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评价是利用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方式,对教学者及教学进行合理客观的总结。考试不是机械的,应是灵活的。考试是评价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张考卷定终身,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并力求采用激励语言来评价。
当然,自古教无定法。有人把新课程改革的道路比喻为“森林之旅”,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易迷失方向,但是手里有新课标,心里有胡锦涛总书记提倡的和谐为“指南针”,“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中把握这五大关系,只要我们勤于思考、敢于尝试,就一定会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关系
教育专家卓立、项红老师指出:和谐教育以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是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语文教育的和谐性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育侧重于对人的情感、意志、知识、能力、审美等的培养,为了全面达到上述目标,培养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学生,责任重于泰山。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我认为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应加以应用。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同样为了实现这一和谐目标,就要求语文教师从学识、道德、心理健康、意志力等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定好自己的位置。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师生关系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也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是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指导思想。具体的说,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关系发展和谐教学。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学习本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应该有自主精神,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只有自主的投入,才会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才可能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应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他的一切努力,必须经过学生的大脑,以学生的“学”为中介,从而对学习结果产生影响。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是最和谐的。新型的教师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营造了愉悦的氛围,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和蔼的表情、庄重的举止、幽默的话语、文明的行为、优美的吟诵,以及扣人心弦的典故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这种似兄弟姐妹般的关系,才能和学生有所沟通,促进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展示学生能力特长,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二、教和学的关系
教学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积累,沉淀,得益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重在对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促进;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变学了为学好,使学生树立起为自己而学,为国家而学,为社会而学的意识。现在知识浩如烟海,理论层出不穷,“教”重在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定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应用创新的精神。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自信心、创新能力,从尊重学生开始,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培养这样一批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的又一新课题。我们更该重视这样的育人教学。
三、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阅读中,学生所获取的不仅是知识,更应该是一种自我愉悦、自我充实、自我发现的过程。而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往往是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猜测,而忽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这其实仍是一种强行灌输与消极接受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阅读重在自学,光课本内容还不行,还应多读课外书籍(包括报刊、杂志),扩充视野。阅读巧在运用,阅读不是鹦鹉学舌,照本宣科,多阅读,便会善辞令,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古人重阅读,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是可取的,只有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语句的意思,欣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品味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趣味,与作者产生共鸣。
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学生在自己会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在阅读时理解领悟的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专家学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其内容和思想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可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课文教学内容从社会生活中来,应回到神会生活中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引导学生不仅注重课内的学习,还要向课外求发展,不仅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读社会这本大书。走向社会用心体味社会的真、善、美,揭露假、恶、丑,去经历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去体会荣辱进退、名利得失。
五、考试与评价的关系
人生处处皆考场,天天都在考试中,考试不是目的,但考试有目的。考试的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记忆内容为主的考试。打破唯纸笔考试的测验方法,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辩论、课题研究、情景测验等,让学生从中享受成功和进步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评价是利用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方式,对教学者及教学进行合理客观的总结。考试不是机械的,应是灵活的。考试是评价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张考卷定终身,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并力求采用激励语言来评价。
当然,自古教无定法。有人把新课程改革的道路比喻为“森林之旅”,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易迷失方向,但是手里有新课标,心里有胡锦涛总书记提倡的和谐为“指南针”,“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中把握这五大关系,只要我们勤于思考、敢于尝试,就一定会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