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空间隐喻理论,对比分析英汉空间隐喻词汇"UP"和"上",说明人类隐喻性思维的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认知隐喻观;空间隐喻;差异分析
1.引言
过去,隐喻被当作一种修辞现象,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术界把隐喻纳入哲学、心理学等研究范畴,形成了一股"隐喻狂热",隐喻成了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话题。束定芳(2000)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认知现象。因此,隐喻的研究有助于人类思维的探讨。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上"和"UP"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概念系统,揭示人类隐喻性思维的共性和个性。
2.理论基础
认知隐喻观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认为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隐喻的实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不同事物,这样就为人们利用相对熟悉的领域来组织相对不熟悉的领域的行动提供了可能。
空间隐喻
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将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它将源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非空间目标域,这一过程中空间意象及内在逻辑都被保留下来(Lakoff & Turner 1989)。由于人类很多抽象概念都通过空间概念来构建,所以空间隐喻在人类思维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汉语"上"的隐喻认知
汉语最常用"上/下"来表示时间。随着汉语不断发展,"上"在其本意基础上衍生出很多意义,构成了庞大的词义系统。下面将从四个范畴来分析汉语"上"的隐喻义。
3.1 空间表时间
汉语多用"上/下"指时间可能源于古代劳动人们根据太阳早上升起,午后落下的自然现象来判定时间的先例(蓝纯 1999),这也说明空间隐喻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直接反映。"上"表示时间的表达有:上辈,上月,上午,上半年等。
3.2 空间表数量
让我们从一些生活经验来看数量和空间概念"上"的关系:往杯里倒水,水位上升;在物品上堆放另一物品,物品高度上升;气温升高在温度计上表现为水银柱上浮。"上"表示数量增多的表达有:房价上涨,速度上升,声音上扬等。
3.3 空间表状态
状态范畴中,汉语"上"有以下几个隐喻拓展:主动的状态为"上":上进,上心;较好的状态为"上":上品,上德;公开的状态为"上":上市,上法庭;强度高的状态为"上":上学,上班; 行为的完成为"上":当上领班,考上博士;情绪状态好为"上":七上八下,喜上眉梢。
3.4 空间表社会地位
汉语中,"上"表较高地位充分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在等级社会皇帝的地位高于一切,有皇上,圣上的称呼;介绍参会人员时,地位高的人的名字放在前面;公司职位高的称上司,权利高的部门叫上级部门,职位的提升称上调。
4."UP"和"上"的英汉隐喻对比
汉语"上"和英语"UP"在隐喻思维方面有很多相似处。
⑴ 时间早为UP
His family can trace up to the Ming Dynasty;
Lily has been busy up to now;
⑵ 数量多为UP
The fire warms up the room;
The inflation rate is going up;
⑶ 状态好为UP
He is upright.
I am feeling up today;
⑷ 地位高為UP
The request was handed up to the director;
They refused to yield up the town.
汉语"上"和英语"UP"在隐喻义上也存在着差异。
⑴ 在时间范畴中,汉语是过去取向,较早为前,迟为后;而英语中过去取向不明显。英语在时间表达上还有一个矛盾:如果较晚的时间为UP,则较早的时间为DOWN;反之,较晚的时间为DOWN,则较早的时间为UP。实际英语中较晚的时间有时为UP,有时为DOWN。
⑵ 在状态范畴中,英语的UP和DOWN没有表示积极与消极状态之区分,却可以表示状态的完成,如eat up;汉语"上"表示积极的状态,"下"也可表示积极的状态如打下坚固基础,创下佳绩。
⑶ 在社会地位范畴中,汉语"上中农"与"中下农"与"上"表示较高的社会地位的隐喻义不符。50年代中国"上中农"的社会地位比"中下农"低。
⑷ 尽管空间认知过程有差异,英语方位词upper, over, above等也可以传达空间UP的概念;而汉语的空间核心概念相对要小。
5.结束语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空间词汇"UP"和"上"的隐喻义,发现它们的隐喻义有细微的差别,但相似性远远超过差异,这反映了人类隐喻思维模式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的一面,也说明文化和认知模式在语言背后所起的潜在作用。这种相似性源自人类认知思维的相似性。人类拥有大体相似的身体和物理经验,从中产生大体相似的意象图式,从而产生相似的映射结果,即相似的概念隐喻。至于差别,我们认为隐喻的产生还受文化影响。英美国家和中国在价值观和语言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所以隐喻投射结果难免有差别。本文的分析还有很多欠缺,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Lakoff,G.&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akoff,G.&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3]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认知隐喻观;空间隐喻;差异分析
1.引言
过去,隐喻被当作一种修辞现象,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术界把隐喻纳入哲学、心理学等研究范畴,形成了一股"隐喻狂热",隐喻成了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话题。束定芳(2000)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认知现象。因此,隐喻的研究有助于人类思维的探讨。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上"和"UP"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概念系统,揭示人类隐喻性思维的共性和个性。
2.理论基础
认知隐喻观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认为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隐喻的实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不同事物,这样就为人们利用相对熟悉的领域来组织相对不熟悉的领域的行动提供了可能。
空间隐喻
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将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它将源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非空间目标域,这一过程中空间意象及内在逻辑都被保留下来(Lakoff & Turner 1989)。由于人类很多抽象概念都通过空间概念来构建,所以空间隐喻在人类思维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汉语"上"的隐喻认知
汉语最常用"上/下"来表示时间。随着汉语不断发展,"上"在其本意基础上衍生出很多意义,构成了庞大的词义系统。下面将从四个范畴来分析汉语"上"的隐喻义。
3.1 空间表时间
汉语多用"上/下"指时间可能源于古代劳动人们根据太阳早上升起,午后落下的自然现象来判定时间的先例(蓝纯 1999),这也说明空间隐喻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直接反映。"上"表示时间的表达有:上辈,上月,上午,上半年等。
3.2 空间表数量
让我们从一些生活经验来看数量和空间概念"上"的关系:往杯里倒水,水位上升;在物品上堆放另一物品,物品高度上升;气温升高在温度计上表现为水银柱上浮。"上"表示数量增多的表达有:房价上涨,速度上升,声音上扬等。
3.3 空间表状态
状态范畴中,汉语"上"有以下几个隐喻拓展:主动的状态为"上":上进,上心;较好的状态为"上":上品,上德;公开的状态为"上":上市,上法庭;强度高的状态为"上":上学,上班; 行为的完成为"上":当上领班,考上博士;情绪状态好为"上":七上八下,喜上眉梢。
3.4 空间表社会地位
汉语中,"上"表较高地位充分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在等级社会皇帝的地位高于一切,有皇上,圣上的称呼;介绍参会人员时,地位高的人的名字放在前面;公司职位高的称上司,权利高的部门叫上级部门,职位的提升称上调。
4."UP"和"上"的英汉隐喻对比
汉语"上"和英语"UP"在隐喻思维方面有很多相似处。
⑴ 时间早为UP
His family can trace up to the Ming Dynasty;
Lily has been busy up to now;
⑵ 数量多为UP
The fire warms up the room;
The inflation rate is going up;
⑶ 状态好为UP
He is upright.
I am feeling up today;
⑷ 地位高為UP
The request was handed up to the director;
They refused to yield up the town.
汉语"上"和英语"UP"在隐喻义上也存在着差异。
⑴ 在时间范畴中,汉语是过去取向,较早为前,迟为后;而英语中过去取向不明显。英语在时间表达上还有一个矛盾:如果较晚的时间为UP,则较早的时间为DOWN;反之,较晚的时间为DOWN,则较早的时间为UP。实际英语中较晚的时间有时为UP,有时为DOWN。
⑵ 在状态范畴中,英语的UP和DOWN没有表示积极与消极状态之区分,却可以表示状态的完成,如eat up;汉语"上"表示积极的状态,"下"也可表示积极的状态如打下坚固基础,创下佳绩。
⑶ 在社会地位范畴中,汉语"上中农"与"中下农"与"上"表示较高的社会地位的隐喻义不符。50年代中国"上中农"的社会地位比"中下农"低。
⑷ 尽管空间认知过程有差异,英语方位词upper, over, above等也可以传达空间UP的概念;而汉语的空间核心概念相对要小。
5.结束语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空间词汇"UP"和"上"的隐喻义,发现它们的隐喻义有细微的差别,但相似性远远超过差异,这反映了人类隐喻思维模式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的一面,也说明文化和认知模式在语言背后所起的潜在作用。这种相似性源自人类认知思维的相似性。人类拥有大体相似的身体和物理经验,从中产生大体相似的意象图式,从而产生相似的映射结果,即相似的概念隐喻。至于差别,我们认为隐喻的产生还受文化影响。英美国家和中国在价值观和语言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所以隐喻投射结果难免有差别。本文的分析还有很多欠缺,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Lakoff,G.&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akoff,G.&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3]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