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特点的概述,浅显地探讨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问题的关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既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各种宗教源远流长、信徒众多,特别是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某些民族甚至是全民信教。因此,认真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特点,对于我们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特点
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是一个历史性、民族性的群众思想信仰问题,它与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不了解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就无法去了解这个民族。相对于汉民族的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信仰形态复杂、多样,呈现多元化格局。我国五大宗教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信仰者,并且某些民族还有自己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复杂,不仅表现为不同民族信仰不同宗教,而且表现为不同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也表现为同一民族信仰多种宗教。这种多元化的信仰格局,更加重了我们对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管理的难度。
2.信教人口比例大、地域广,信仰更加虔诚。据统计,少数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50%,而汉族的正式教徒不到汉族总人口的5%。与汉族宗教徒相比,少数民族的宗教生活更加严格。在少数民族地区,整个民族聚居区域都有强烈的宗教信仰,使得信仰具有广泛性。另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环境闭塞,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文化生活单调,文化程度较低,因而信教群众的信仰程度比内地信徒更虔诚。
3.宗教信仰的渗透性较强,民族化、政治化特征比较鲜明。宗教问题往往同民族问题、政治问题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在藏族和回族中表现十分明显。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与藏族传统苯教相互融合的结果,历史上曾形成过"政教合一"制度,因而其政治色彩比较浓厚。回族伊斯蘭教的门宦制度,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神权与俗权合一、道堂与庄园联结一体的政治制度。
4.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文化、风俗习惯融为一体。首先,共同的宗教信仰强化了民族的认同感,使得各民族人民自然产生亲切感,宗教信仰成为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其次,宗教信仰也影响到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宗教寺院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文化教育场所,如藏区的佛寺除了研习佛学外,还涉及语言文字、天文历法、绘画雕塑等各种学科,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主要场所。再次,在宗教的影响下,某些民族风俗习惯也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如穆斯林长期恪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开斋节、古尔邦节演变成为民族的传统节日,形成了清真饮食习惯。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问题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方面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具体情况,我党制定并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对少数民族宗教也是适用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关系用一话来说就是: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为我们解决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提供了一种最可行的政策依据。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党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一贯政策。所谓宗教信仰自由,即每一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我们党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一方面基于马克思主义宗教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宗教信仰在我国大量表现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对于人民内部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宗教是信仰问题,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常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 不同民族之间发生宗教歧视或宗教斗争时,很容易酿成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因此,对待某个民族的宗教信仰的态度,常常被看作是对待这个民族的态度。宗教的影响渗透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对群众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情感方式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而且对群众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禁忌也有深刻地影响。宗教强大的社会群体影响和调节人们心理平衡的特殊功能,使这些民族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深厚,某些源于宗教信仰的节日、仪礼、禁忌,也成为了民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民族风俗习惯又是民族经济、政治、文化以至心理状态的反映,对民族习俗的任何破坏或不尊重,都可能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自尊心,从而破坏民族关系。在少数民族中,由于信教群众多,宗教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形成一种社会政治势力。
我们在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时,一方面要切实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其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抑制其可能引发社会冲突的消极作用。一句话,在少数民族中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要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三、结语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具有信仰虔诚、内容繁杂、形式多样、渗透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宗教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在制定宗教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情况。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伴生,如果对宗教问题处理不慎,就会影响民族关系。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罗竹凤.中国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2]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3]张志刚.宗教研究指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曹治国
【关键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既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各种宗教源远流长、信徒众多,特别是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某些民族甚至是全民信教。因此,认真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特点,对于我们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特点
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是一个历史性、民族性的群众思想信仰问题,它与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不了解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就无法去了解这个民族。相对于汉民族的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信仰形态复杂、多样,呈现多元化格局。我国五大宗教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信仰者,并且某些民族还有自己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复杂,不仅表现为不同民族信仰不同宗教,而且表现为不同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也表现为同一民族信仰多种宗教。这种多元化的信仰格局,更加重了我们对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管理的难度。
2.信教人口比例大、地域广,信仰更加虔诚。据统计,少数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50%,而汉族的正式教徒不到汉族总人口的5%。与汉族宗教徒相比,少数民族的宗教生活更加严格。在少数民族地区,整个民族聚居区域都有强烈的宗教信仰,使得信仰具有广泛性。另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环境闭塞,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文化生活单调,文化程度较低,因而信教群众的信仰程度比内地信徒更虔诚。
3.宗教信仰的渗透性较强,民族化、政治化特征比较鲜明。宗教问题往往同民族问题、政治问题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在藏族和回族中表现十分明显。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与藏族传统苯教相互融合的结果,历史上曾形成过"政教合一"制度,因而其政治色彩比较浓厚。回族伊斯蘭教的门宦制度,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神权与俗权合一、道堂与庄园联结一体的政治制度。
4.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文化、风俗习惯融为一体。首先,共同的宗教信仰强化了民族的认同感,使得各民族人民自然产生亲切感,宗教信仰成为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其次,宗教信仰也影响到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宗教寺院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文化教育场所,如藏区的佛寺除了研习佛学外,还涉及语言文字、天文历法、绘画雕塑等各种学科,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主要场所。再次,在宗教的影响下,某些民族风俗习惯也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如穆斯林长期恪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开斋节、古尔邦节演变成为民族的传统节日,形成了清真饮食习惯。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问题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方面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具体情况,我党制定并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对少数民族宗教也是适用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关系用一话来说就是: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为我们解决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提供了一种最可行的政策依据。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党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一贯政策。所谓宗教信仰自由,即每一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我们党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一方面基于马克思主义宗教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宗教信仰在我国大量表现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对于人民内部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宗教是信仰问题,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常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 不同民族之间发生宗教歧视或宗教斗争时,很容易酿成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因此,对待某个民族的宗教信仰的态度,常常被看作是对待这个民族的态度。宗教的影响渗透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对群众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情感方式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而且对群众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禁忌也有深刻地影响。宗教强大的社会群体影响和调节人们心理平衡的特殊功能,使这些民族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深厚,某些源于宗教信仰的节日、仪礼、禁忌,也成为了民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民族风俗习惯又是民族经济、政治、文化以至心理状态的反映,对民族习俗的任何破坏或不尊重,都可能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自尊心,从而破坏民族关系。在少数民族中,由于信教群众多,宗教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形成一种社会政治势力。
我们在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时,一方面要切实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其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抑制其可能引发社会冲突的消极作用。一句话,在少数民族中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要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三、结语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具有信仰虔诚、内容繁杂、形式多样、渗透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宗教问题上不能掉以轻心,在制定宗教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情况。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伴生,如果对宗教问题处理不慎,就会影响民族关系。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罗竹凤.中国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2]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3]张志刚.宗教研究指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曹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