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本文探讨如何以技术监督为保障支撑行政监督发挥作用,更好促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康发展。
【关键词】 食品安全;技术监督;行政监督
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多机构管理模式,导致部门职责不清,从“农田到餐桌”每一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农业、工商、卫生、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多个部门,这就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滞后,食品安全监管很难有效实施,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1 存在现象
1.1 许多检测标准仍面临空白 在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其背后几乎都缺少一个清晰合理的检测标准。比如在卫生部公布的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有25种物质在检测方法一栏为空白或者填“无”。在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坦言,22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方法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4成。
1.2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滞后 许多部门都有自己的标准,卫生部门有标准、农业部有标准、质检局有标准,这些标准非常散,而且科学性表现也不够。比如食品卫生标准说馒头必须是圆的,不能是方的;元宵必须是正圆的,椭圆的都不行,这样的标准是没有用的标准,馒头和元宵的形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全度,所以该有的标准没有,不该有的标准却很多。同时还缺乏前瞻性,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在发生苏丹红事件之前,并没有检测苏丹红的食品卫生标准;在三鹿事件之前,也没有检测三聚氰氨的标准。
1.3 检验能力没有满足需要 现存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是重行政管理,轻技术监督,需不需要技术支撑由行政管理决定,技术监督没有形成制度化。最能反映食品质量的是由通过计量论证或实验室认可的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书,而现阶段政府财政投入食品检验机构相对不足,检验机构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检验能力非常薄弱,特别是省以下的检验机构,食品检验能力还达不到全检项目的50%,县一级甚至都没有餐饮服务食品检验机构。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例,随着行政监管范围的不断扩大,由其设置的药品检验机构所承担的检验业务也由原来单纯的药品扩大到现在的药品、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职能是增加,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等还是药品检验机构的标准,检验能力根本无法满足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需要。
2 对策
2.1 完善食品检验标准体系 食品检验检测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判断任何检验都离不开标准,标准严格与否、科学与否、合理与否、安全与否、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人身安全,制定并且实施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是真正实现源头治理、预防为主的前提条件。2009年问世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明确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责任主体,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是一大重要改革。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收集整理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对各方提出的立项建议进行了整理和筛查,并确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优先原则,相信这些标准的相继出台,避免了每次“出事”之后,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检测标准的缺失、不完善或检测无门的尴尬局面。
2.2 加强技术监督在行政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技术监督在行政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应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行政监督以技术监督为依托,赋予食品检验机构技术核查和监督管理职能,明确法律地位,授权技术执法,在食品生产和加工、消费等环节上发挥技术监督独有的作用,既可满足技术服务的需求,又可减少或杜绝从源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同时充分合理利用数量庞大的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实验室的设备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作为现行食品检验机构的补充,提高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的使用率,拓宽食品检验能力和范围,为食品监管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3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机制,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要基于食品安全评估结果,因此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改变现实中不同部门对同一内容公布信息不一致或同一部门对同一内容信息不一致的现状,建立统一的、基于信息网络运行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评估评价体系,科学分析研究汇总的数据,包括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检测报告等,监测食品安全的动态信息,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做出决策,有利于社会公众对食品的选择趋利避害。
2.4 加快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进一步争取公共财政加大对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开展食品快检技术、应急检验方法等的研究和探索,推进快速检验技术在快检车上的应用,提高快速检验能力,提升检验检测技术支撑能力。
3 结语
政府应主动转变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充分发挥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重要作用,完善技术监督为依托、行政监督为保障、法律法规为手段、舆论监督为促进的食品监管新机制,为公众饮食安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服务。
参考文献
[1] 廖顺平,谭专红.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139-140
[2] 张永强.食品安全上在有决心.生活新报[2007-7-7]
[3]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jdj/s3594/201110/53085.htm
[4] 刘凤梅.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1,2:262
【关键词】 食品安全;技术监督;行政监督
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多机构管理模式,导致部门职责不清,从“农田到餐桌”每一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农业、工商、卫生、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多个部门,这就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滞后,食品安全监管很难有效实施,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1 存在现象
1.1 许多检测标准仍面临空白 在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其背后几乎都缺少一个清晰合理的检测标准。比如在卫生部公布的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有25种物质在检测方法一栏为空白或者填“无”。在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坦言,22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方法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4成。
1.2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滞后 许多部门都有自己的标准,卫生部门有标准、农业部有标准、质检局有标准,这些标准非常散,而且科学性表现也不够。比如食品卫生标准说馒头必须是圆的,不能是方的;元宵必须是正圆的,椭圆的都不行,这样的标准是没有用的标准,馒头和元宵的形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全度,所以该有的标准没有,不该有的标准却很多。同时还缺乏前瞻性,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在发生苏丹红事件之前,并没有检测苏丹红的食品卫生标准;在三鹿事件之前,也没有检测三聚氰氨的标准。
1.3 检验能力没有满足需要 现存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是重行政管理,轻技术监督,需不需要技术支撑由行政管理决定,技术监督没有形成制度化。最能反映食品质量的是由通过计量论证或实验室认可的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书,而现阶段政府财政投入食品检验机构相对不足,检验机构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检验能力非常薄弱,特别是省以下的检验机构,食品检验能力还达不到全检项目的50%,县一级甚至都没有餐饮服务食品检验机构。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例,随着行政监管范围的不断扩大,由其设置的药品检验机构所承担的检验业务也由原来单纯的药品扩大到现在的药品、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职能是增加,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等还是药品检验机构的标准,检验能力根本无法满足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需要。
2 对策
2.1 完善食品检验标准体系 食品检验检测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判断任何检验都离不开标准,标准严格与否、科学与否、合理与否、安全与否、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人身安全,制定并且实施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是真正实现源头治理、预防为主的前提条件。2009年问世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明确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责任主体,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是一大重要改革。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收集整理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对各方提出的立项建议进行了整理和筛查,并确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优先原则,相信这些标准的相继出台,避免了每次“出事”之后,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检测标准的缺失、不完善或检测无门的尴尬局面。
2.2 加强技术监督在行政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技术监督在行政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应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行政监督以技术监督为依托,赋予食品检验机构技术核查和监督管理职能,明确法律地位,授权技术执法,在食品生产和加工、消费等环节上发挥技术监督独有的作用,既可满足技术服务的需求,又可减少或杜绝从源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同时充分合理利用数量庞大的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实验室的设备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作为现行食品检验机构的补充,提高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的使用率,拓宽食品检验能力和范围,为食品监管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3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机制,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要基于食品安全评估结果,因此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改变现实中不同部门对同一内容公布信息不一致或同一部门对同一内容信息不一致的现状,建立统一的、基于信息网络运行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评估评价体系,科学分析研究汇总的数据,包括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检测报告等,监测食品安全的动态信息,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做出决策,有利于社会公众对食品的选择趋利避害。
2.4 加快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进一步争取公共财政加大对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开展食品快检技术、应急检验方法等的研究和探索,推进快速检验技术在快检车上的应用,提高快速检验能力,提升检验检测技术支撑能力。
3 结语
政府应主动转变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充分发挥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重要作用,完善技术监督为依托、行政监督为保障、法律法规为手段、舆论监督为促进的食品监管新机制,为公众饮食安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服务。
参考文献
[1] 廖顺平,谭专红.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139-140
[2] 张永强.食品安全上在有决心.生活新报[2007-7-7]
[3]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jdj/s3594/201110/53085.htm
[4] 刘凤梅.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1,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