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三个方面阐述高中议论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为议论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 少教多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B-0107-0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但因其枯燥抽象的文体风格,让学生深感无趣。和形象的文学作品相比,它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也给议论文教学带来困难。反观现在的议论文教学,教师不约而同地陷入程式化的窠臼,要么是三要素论(论点、论据和论证),要么是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少,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缺乏热情,更让教师一身疲惫。如何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提升议论文教学的品质,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呢?笔者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考和尝试。
一、紧扣学情,找准“少教”起点
要到达彼岸,必须要先确定起点。对于议论文教学来说,只有先确定学生需要学什么,能够学到什么,要教什么,才能找准方向,提高课堂效率。这就需要教师紧扣学生的学情,先弄清学生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帮助学生梳理已知,而后展开未知探索,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未知的“这一个”。据此进行引导设计,降低教师的耗能,让“少教”为“多学”让路。
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拿来主义》这篇议论文,是鲁迅先生写于1934年的一篇著名杂文,文章深入浅出,素朴简单,借用大量的比喻阐明观点,针砭当时抱残守缺的“闭关主义”,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政策,主张要摈弃“闭关主义”,废弃“送去主义”,尝试“拿来主义”。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而后展开学情调研,让学生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观点?前面4个自然段和后面5个自然段分别是讲什么问题?你怎么理解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学生借此问题梳理课文的脉络:前面4个自然段主要揭示“送去主义”及“送去主义”的危害,后面5个自然段则是论证“拿来主义”及如何施行拿来主义。此时,学生产生了疑问:既然文章是要论说拿来主义,为什么却要花很多笔墨去写“送去主义”“闭关主义”“送来主义”?这样写不是离题了吗?笔者将此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参与讨论:闭关主义有什么具体表现?本质是什么?有什么危害?送来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怎么理解“送来”和“送去”主义的本质?通过比较辨析,在教师少教的情况下,学生有效把握了几个方面:一是认识到“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是落后封闭的闭关主义;二是理解了“送去”和“送来”主义的本质是崇洋媚外,更是投降主义,其后果只能使国家遭受侵略和掠夺;三是确立了拿来主义的本质:不逃避,不投降,也不虚无,重在发展。想要发展就要抛弃无用的思想,比如软弱无能的闭关主义,比如虚无谄媚的送来主义和送去主义,这些愚蠢、有毒害的思想只会带来腐朽和毁灭。抛弃这些思想,发展新的思想,用真正的拿来主义武装头脑,这才是社会发展应该有的眼光和思路。学生探究到这里,很自然地产生了对拿来主义的自主思考,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有的学生认为,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其实就是进行挑选;也有学生认为,拿来就是要能够用,创新使用和挑选使用都是必要的。不管学生如何理解,最终大家能够达成共识,充分理解拿来主义的根本要义——要通过使用或挑选,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继承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发展。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课堂的教学起点随着学情不断彰显,教师也在随时调整的起点中,以学生的疑问为导向,一步步带领学生深入议论文的精髓之中。“少教”不等于“不教”,教师把准学情,以学生的脉搏为节奏,使得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的放矢,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实现了学生的“多学”。
二、梳理文本,理清思路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要将自己的观点进行传达,藉此说服读者,证明自己的观点有效而正确。不论是针对社会某一现象还是反驳某个观点,每一个写作者都将遵行这一原则,以期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因而,议论文具有非常清晰的思路,行文极具逻辑性和雄辩性。在教学议论文时,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把握文章的特点,理出文路,这是实现少教多学的一条有效路径。学生能够以此体验作者的思想,理解和体会议论文的观点及价值所在。
例如,人教版高中必修4《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课文,文章节选自哲学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这是哲学家在面对随风飘荡的芦苇时,无意间捕捉到的一篇充满智慧的的哲文。文章运用富有哲理的文学语言回答了一个人类无可回避的哲学问题:我是谁?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帕斯卡尔的哲学智慧,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文章的论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然后探究哲学家帕斯卡尔对这一论点的深入思考:人为什么是一根苇草?人为什么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人为什么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学生由此展开探究,循着文本脉络,探寻帕斯卡尔对人这个哲学命题的思考路径。帕斯卡尔指出人是苇草,这表明了人和苇草一样,具有脆弱易折的属性。生、老、病、死都可能击垮这根脆弱的生命之苇。但是,在这如苇草一般脆弱的属性里,人还有一个更为崇高的属性,那就是思想。这也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和植物的本质属性所在。正是思想才使人成为了人,正是思想才塑造了人类的伟大。由此,学生深刻认识到这篇哲文包涵的三个层次:人的生命很脆弱,如苇草一般;但人却有思想,思想囊括了世界,形成了人的伟大;人能好好思想。那么,作为人,如何才能成为一根有思想的苇草呢?该如何好好思想呢?从这个思路引申开来,学生将生活与这些哲学思考联系起来,思路随即被拓展,有的谈到了天灾人祸中生命的脆弱,有的谈到了病魔袭来时,选择坚强的霍金,有的谈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迷茫。
通过对文本思路的梳理,学生一路摸索,逐步对“人是有思想的苇草”这一观点有了深刻理解,并从自身体验和日常生活出发,感悟帕斯卡尔深沉的哲思,并以此指导自己,给自己带来启迪。这样的思路引导,让枯燥的议论文课堂重现生机,实现了学生的多学多思。
三、联系实际,拓展意图
议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最关键的一点,是对现实的关注和干预。不论采用何种方式的说理,文章中呈现的都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形式,而是作者面对现实生活进行的反思和解读。这种解读不但能够超越现实,而且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和思考的意义。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己熟知的现实入手,进行探讨交流,以此拓展文本,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为“少教多学”创造最大的可能。
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文《信条》,这是哲学家福尔格姆的一篇哲文,文章将幼儿园的生活准则,总结为生活、处事、为人的信条,意涵丰富,耐人寻味,这也正是福尔格姆提出的返璞归真的人生信条。针对作者罗列的琐事,笔者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况,谈谈自己的理解。如文中这段:“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学生认为,小不点的种子代表着生命,我们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联系现实生活,学生发现,这看似平常的信条,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遵守。这些年频发的公交车爆炸案,灭门案等恶性事件,还有跳楼自杀案等,一桩桩恶性事件的背后,其实蕴藏着人类对生命的漠视,由此学生感悟到人生信条的重要性,有的写出感言,呼吁人们要尊重和热爱生命。
通过拓展,学生不但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而且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核心进行即兴发挥,为教师的少教提供了机会,也给学生多学带来了无限可能。
总之,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少教多学能够有效改变暮气沉沉的课堂局面,将学路、教路和文路紧密结合,引领学生爱上议论文,从而学会写作议论文。这也是我们期待并将努力实现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 少教多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B-0107-0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但因其枯燥抽象的文体风格,让学生深感无趣。和形象的文学作品相比,它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也给议论文教学带来困难。反观现在的议论文教学,教师不约而同地陷入程式化的窠臼,要么是三要素论(论点、论据和论证),要么是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少,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缺乏热情,更让教师一身疲惫。如何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提升议论文教学的品质,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呢?笔者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考和尝试。
一、紧扣学情,找准“少教”起点
要到达彼岸,必须要先确定起点。对于议论文教学来说,只有先确定学生需要学什么,能够学到什么,要教什么,才能找准方向,提高课堂效率。这就需要教师紧扣学生的学情,先弄清学生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帮助学生梳理已知,而后展开未知探索,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未知的“这一个”。据此进行引导设计,降低教师的耗能,让“少教”为“多学”让路。
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拿来主义》这篇议论文,是鲁迅先生写于1934年的一篇著名杂文,文章深入浅出,素朴简单,借用大量的比喻阐明观点,针砭当时抱残守缺的“闭关主义”,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政策,主张要摈弃“闭关主义”,废弃“送去主义”,尝试“拿来主义”。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而后展开学情调研,让学生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观点?前面4个自然段和后面5个自然段分别是讲什么问题?你怎么理解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学生借此问题梳理课文的脉络:前面4个自然段主要揭示“送去主义”及“送去主义”的危害,后面5个自然段则是论证“拿来主义”及如何施行拿来主义。此时,学生产生了疑问:既然文章是要论说拿来主义,为什么却要花很多笔墨去写“送去主义”“闭关主义”“送来主义”?这样写不是离题了吗?笔者将此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参与讨论:闭关主义有什么具体表现?本质是什么?有什么危害?送来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怎么理解“送来”和“送去”主义的本质?通过比较辨析,在教师少教的情况下,学生有效把握了几个方面:一是认识到“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是落后封闭的闭关主义;二是理解了“送去”和“送来”主义的本质是崇洋媚外,更是投降主义,其后果只能使国家遭受侵略和掠夺;三是确立了拿来主义的本质:不逃避,不投降,也不虚无,重在发展。想要发展就要抛弃无用的思想,比如软弱无能的闭关主义,比如虚无谄媚的送来主义和送去主义,这些愚蠢、有毒害的思想只会带来腐朽和毁灭。抛弃这些思想,发展新的思想,用真正的拿来主义武装头脑,这才是社会发展应该有的眼光和思路。学生探究到这里,很自然地产生了对拿来主义的自主思考,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有的学生认为,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其实就是进行挑选;也有学生认为,拿来就是要能够用,创新使用和挑选使用都是必要的。不管学生如何理解,最终大家能够达成共识,充分理解拿来主义的根本要义——要通过使用或挑选,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继承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发展。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课堂的教学起点随着学情不断彰显,教师也在随时调整的起点中,以学生的疑问为导向,一步步带领学生深入议论文的精髓之中。“少教”不等于“不教”,教师把准学情,以学生的脉搏为节奏,使得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的放矢,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实现了学生的“多学”。
二、梳理文本,理清思路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要将自己的观点进行传达,藉此说服读者,证明自己的观点有效而正确。不论是针对社会某一现象还是反驳某个观点,每一个写作者都将遵行这一原则,以期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因而,议论文具有非常清晰的思路,行文极具逻辑性和雄辩性。在教学议论文时,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把握文章的特点,理出文路,这是实现少教多学的一条有效路径。学生能够以此体验作者的思想,理解和体会议论文的观点及价值所在。
例如,人教版高中必修4《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课文,文章节选自哲学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这是哲学家在面对随风飘荡的芦苇时,无意间捕捉到的一篇充满智慧的的哲文。文章运用富有哲理的文学语言回答了一个人类无可回避的哲学问题:我是谁?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帕斯卡尔的哲学智慧,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文章的论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然后探究哲学家帕斯卡尔对这一论点的深入思考:人为什么是一根苇草?人为什么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人为什么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学生由此展开探究,循着文本脉络,探寻帕斯卡尔对人这个哲学命题的思考路径。帕斯卡尔指出人是苇草,这表明了人和苇草一样,具有脆弱易折的属性。生、老、病、死都可能击垮这根脆弱的生命之苇。但是,在这如苇草一般脆弱的属性里,人还有一个更为崇高的属性,那就是思想。这也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和植物的本质属性所在。正是思想才使人成为了人,正是思想才塑造了人类的伟大。由此,学生深刻认识到这篇哲文包涵的三个层次:人的生命很脆弱,如苇草一般;但人却有思想,思想囊括了世界,形成了人的伟大;人能好好思想。那么,作为人,如何才能成为一根有思想的苇草呢?该如何好好思想呢?从这个思路引申开来,学生将生活与这些哲学思考联系起来,思路随即被拓展,有的谈到了天灾人祸中生命的脆弱,有的谈到了病魔袭来时,选择坚强的霍金,有的谈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迷茫。
通过对文本思路的梳理,学生一路摸索,逐步对“人是有思想的苇草”这一观点有了深刻理解,并从自身体验和日常生活出发,感悟帕斯卡尔深沉的哲思,并以此指导自己,给自己带来启迪。这样的思路引导,让枯燥的议论文课堂重现生机,实现了学生的多学多思。
三、联系实际,拓展意图
议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最关键的一点,是对现实的关注和干预。不论采用何种方式的说理,文章中呈现的都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形式,而是作者面对现实生活进行的反思和解读。这种解读不但能够超越现实,而且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和思考的意义。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己熟知的现实入手,进行探讨交流,以此拓展文本,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为“少教多学”创造最大的可能。
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文《信条》,这是哲学家福尔格姆的一篇哲文,文章将幼儿园的生活准则,总结为生活、处事、为人的信条,意涵丰富,耐人寻味,这也正是福尔格姆提出的返璞归真的人生信条。针对作者罗列的琐事,笔者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况,谈谈自己的理解。如文中这段:“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学生认为,小不点的种子代表着生命,我们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联系现实生活,学生发现,这看似平常的信条,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遵守。这些年频发的公交车爆炸案,灭门案等恶性事件,还有跳楼自杀案等,一桩桩恶性事件的背后,其实蕴藏着人类对生命的漠视,由此学生感悟到人生信条的重要性,有的写出感言,呼吁人们要尊重和热爱生命。
通过拓展,学生不但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而且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核心进行即兴发挥,为教师的少教提供了机会,也给学生多学带来了无限可能。
总之,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少教多学能够有效改变暮气沉沉的课堂局面,将学路、教路和文路紧密结合,引领学生爱上议论文,从而学会写作议论文。这也是我们期待并将努力实现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