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一个孩子

来源 :新校园·阅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l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朋友讲“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走的多了,想的也多了,有时候难免就“瞎”想。但是我想,一个人能拥有一个“瞎”想的空间,说明他的灵魂受到了尊重,这是一种文化进步的标志啊。曾经不止一次的想到世界各地去走走,去看看。没有想到,2009年愿望竟然得到了实现。4月份经过美国大学理事会和国家汉办严格选拔,我幸运的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小学教师赴美做汉语教师志愿者,并成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有史以来第一位汉语教师。为了记住这段历程,记住这些岁月里的风风雨雨,我写了很多随笔,下面就是一个片段:
  昨天下午,我们班放学的时候丢了一个孩子。他放学回家未按规定时间上校车,遍寻无迹。
  校长、校长助理、我、学生乘车管理员、搭班的英语老师和学校社工,急的团团转。按照规定,我的职责是在广播中听到校车到来的时候,组织学生排队出教室,学生自己沿着有执勤老师的走廊到学校门口,再由乘车管理员老师负责将孩子们送上校车。虽然孩子找不到,理论上与我无责,但是这是我们班的孩子,焦急、恐惧和莫可名状的担忧一齐涌上心头。看着他们焦急的讨论,不断的通过家庭联系簿打电话,因为话语急促,以我的英语水平基本上听不懂了,但是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大家的焦虑和挂念,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结果,因为考虑到我的儿子刚到美国,且也是独自坐校车回家,校长让我赶快回家了。
  一路上,全是担心,回到家,接上儿子,给学校打了一个电话,还是没有消息。
  闷闷中无任何心情,收拾收拾就草草睡觉去了,辗转反侧,噩梦连连。
  今天一早,匆匆赶往学校,一进校门,就有老师告诉我,那个孩子来上学了,昨天是由他的继父直接开车接他走了,没有通知学校,也没有通知校车司机。
  气愤,非常之气愤!!
  进门,英语老师也刚好走进班,挥挥手,将那个孩子叫到身旁,我想,我英语不是太流畅,正好,还是由她好好教育教育这个孩子,下次可不能这样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英语老师只是和颜悦色的对孩子说,你来了,真好,我们昨天找了你很长时间,大家很担心你,今天见到你真是非常高兴,下次离开别忘了告诉我们啊。然后,挥挥手,就让孩子回去了。
  坦率的说,我有点诧异,诧异于事情处理的简单,我想这是我到学校以来见到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最着急最忙乱的一个事故,我真的没有想到她会这样处理。也许是她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了一句:“这不是孩子的错误”。转身就忙别的去了。
  中午,在学校餐厅,校车管理员看到了那个孩子,激动的张开双臂拥抱那个孩子,说,“看到你真是太高兴了,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但是下次一定告诉我,我可不想再担心了,我一晚上睡不好啊。”
  看到这,我真的是感慨万千了。如果说因为英语老师是一个长期从事教育的知识分子,出于职业道德和修养的锤炼,使得她能够心静如水,妥善处理此事。但是这个校车管理员,一个并无多少知识和技能的普通校工,对孩子表现出的热情、关心和爱,那么自然,那么顺畅,无一丝矫揉造作,无一丝虚情假意,让我这个旁观者真的是由衷叹服。
  “肇事者”——那个孩子,忸怩中不断的频频点头,我想下次他不会忘记告诉大家了,也许他会永远将别人对自己的关爱牢记心头,也许他会在以后很自然的把这种爱传递出去,去关心更多的人。这种道德素质的习得,没有通过呵斥,没有通过演讲,也没有通过作业的培训,简简单单,平平淡淡,但是他深入骨髓,沁入心脾。
  下午在走廊上见到了校长助理,她非常真诚的安慰我:薏,让你担心了,这是我们工作和管理上的疏漏。
  是的,“这不是孩子的错”“是管理上的疏漏”,多么简单的道理,教育不是宣泄,不是出气,不是“小事化大”的恐吓,更不是无限上纲的说教,教育就是一种关爱,一种体贴,一种心与心的沟通,一种情与情的理解。有人说,现在的教师和学生有代沟,无法沟通,其实套用管理大师德鲁克管理学上的理论“沟通不良是结果,关系不好才是原因”。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总是从施教者的主体出发去进行,总是打着一个我为你好的旗号,但是最终难免落得个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是的,当我们轻轻举起“教鞭”,当我们气血涌上心头,当我们焦急异常的面对每一个充满童稚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必须赶快问一句:
  这个是孩子的错吗?
  
其他文献
摘要:生物新课程标准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生物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中教师的改变作一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变    生物新课程标准在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适应;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
期刊
摘要:品德教学就是一种真善美的教学,学生品德的形成正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让品德浸润于生活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在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生活化;实践;体验;品德教学    让品德教学成为快乐的旅程;让品德教学成为道德生活追求的过程;让品德课堂成为美的盛会;让品德课堂成为小小哲学家的摇篮;让品德课堂成为蓝天下的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在明确学校教育科技团队的内涵与特征确基础上,就教育科技团队的创建与管理作一探讨,旨在加强学校教育科技团队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个人发展,贯彻落实“质量工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学校办学水平。  关键词:学校管理;科技团队;创建;管理    小学科技教育除了科学课教育以外,还肩负着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发挥学校科普教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强调学校教育的开放,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探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为构建家校合作良好外部环境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管理;家校合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强调教育的文化内涵,强调学校教育的开放,将学校、家长和其他社会力量看作是促进人的发展和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共同因素,并特别强调学校与家长之间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学校生源逐渐地减少,各县市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和科学办校的需要,撤点并校成为新的改革潮流,新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像一朵闪烁的金花,给外出务工的空巢家庭带来了福音,同时寄宿制学校给公平的优质教育提供了好的平台,然而寄宿制的管理和硬件投入等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有效管理、教育好寄宿制学生的策略是农村寄宿制班主任永恒的探索主题。  学生中独生子女为大多数,第一次远离父母,离开“家”这个温
期刊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师生关系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凸现,课堂气氛比以前轻松活跃多了,这就预示着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同时,在这种活跃气氛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也被调动了起来,更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难免会出现“突然插话”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往往被当作是不守纪律、破坏课堂秩序的表现。但我却视为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也是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更是教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德育教育实践,探讨了德育的本土文化滋养问题。笔者认为,改革传统德育形式和方法,以本土文化滋养我们的德育,把锦溪古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成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可以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等方面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教育管理;德育实践;本土文化;滋养    《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
期刊
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确立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结合笔者的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从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地理学科的课外实践等角度阐述了发挥地理学科特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育管理;地理学科;特色;学生;主体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
期刊
有关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据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全国76所学校万余名学生进行的心理检测后发现,约有32%的中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而我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所谓的“问题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
期刊
摘要:教师体罚学生早已不是个案,各种法律法规也明令禁止体罚学生,但又始终屡禁不绝。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体罚不仅有悖于教育事业“育人为本”的宗旨,也有悖于为人师表“仁爱为德”的师道。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剖析了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提出了以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杜绝体罚学生的对策。  关键词:学校教育;校园体罚;反思    一、事件回放——屡禁不止的体罚现象  事件一:甘肃学生疑遭老师体罚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