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2008年到现在,我就没有离开过知春路,而且一直都围着盈都大厦转。 我的上一家公司“易查”在盈都B座,我创立的公司第一次搬家到了盈都C座,第二次搬家到了A座。在ABC三座我不但都工作过,在“易查”的时候,我甚至在7层、9层、11层、12层都待过。 2008年我在“易查”负责所有的商务合作和产品运营工作。当时“易查”有点像现在的360和91,很多游戏开发者把产品提供给“易查”,让我积累了不少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8年到现在,我就没有离开过知春路,而且一直都围着盈都大厦转。
我的上一家公司“易查”在盈都B座,我创立的公司第一次搬家到了盈都C座,第二次搬家到了A座。在ABC三座我不但都工作过,在“易查”的时候,我甚至在7层、9层、11层、12层都待过。
2008年我在“易查”负责所有的商务合作和产品运营工作。当时“易查”有点像现在的360和91,很多游戏开发者把产品提供给“易查”,让我积累了不少游戏方面的资源。2010年5月我决定辞职创业,在锦秋家园租了间90平米的民居。最早只有一个朋友跟我一起,我们都是自己买的桌子,房间冬天连暖气都没有,就一个立着的空调。
锦秋家园那一年我们解决了生存问题。我和搭档都是做平台出身,以前是别人求着我们合作,创业之后是我求其它的渠道推广我们的游戏。我们的突破点是能够找到这些渠道跟他们建立好关系,把我们的游戏发行到他们平台上,让游戏有很好的收入。一直到2011年5月,我们都在做这些事。
后面业务再发展下去,需要招更多员工,如果还在民宅办公,很多牛人可能不愿意来面试工作。就这样,2011年9月,我们搬进了盈都大厦B座。当时我们的判断是,功能机市场已经没落了,但我们也没有着急做智能机游戏的发行,只是感觉我们需要有一款能够拿得出手的自研产品,证明自己能干手机游戏发行这事。于是从2011年底到2012年初,团队就在筹备我们的第一款iOS游戏《超能精灵》。
2012年8月,《超能精灵》正式上线。这款游戏真的让我体会到了游戏开发商的纠结。开始觉得自己创意很牛,开发一段时间就觉得自己的东西什么都不是,开始萎靡、颓废。后来这款游戏上线时表现还不错,有半个月时间是付费榜第一名。
我们在B座呆了差不多1年半的时间,由于员工爆满又搬进A座,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办公场地。从B座搬家前,办公室一张桌子已经挤了三个人。我们是做发行的,很多开发商会到我们这拜访,但会议室全是人,每次客户过来我都带他们到楼下的小花园,大伙围一圈坐,讨论产品方案。
当初决定到这样真正的写字楼来办公的时候,我带着所有的员工来看了,大家都说好,我才敢搬。每一次搬家都伴随着我们的一次转型。搬到A座之后,我们的覆盖用户已经超过了5000万。我们也开始尝试做自己的广告平台和用户系统,也包括发行平台。不管方向如何调整,我们服务于中小开发者的定位不会变。国外的大公司包括国内的端游公司,他们有这方面的力量,组建一个部门就把手游的事干了,而很多中小开发者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去把他的产品推向市场,或者怎么运营才能够让玩家形成很好的留存率。
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信息依然不对称,未来一旦信息透明了之后,我们这些公司可能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整理/本刊记者 石海威
其他文献
1994年我停薪留职,加入天汇公司,成为一名电脑程序员,开发天汇汉字3.0及3.1。 那时搞中文的主要有两拨人,其中鲍岳桥、简晶和我做Dos。鲍岳桥是UCDOS的开发者,简晶则是“中国龙”的开发者。王志东,廖恒毅搞中文windows。廖恒毅在中文之星,王志东在四通利方。 天汇在中关村南二街,四通利方有个办公地点在中关村三小,两家公司隔着一条马路。我和天汇的老板沈江曾去那栋楼里找过王志东,当时天
孙莹:我们真正解决了IT职业教育里存在的核心问题,就是创造价值。我们帮助那些不具备找工作能力的人找到工作,帮助那些具备找工作能力的人找到好工作。 2005年是达内创立的第三年,我加盟达内,那时我们才4个培训中心,北京、南京、上海和广州。开始我只负责北京中心。2005年到2008年公司营收做到1个亿,我见证了达内科技爆发成长的全过程。我后来管理整个北方地区,到2009年的时候,开始负责集团运营。定
1984年5月,四通成立,一两个月后,我加入。当时四通有五六十人,其中有一些是知青。四通办公地点是四季青公社在中关村的一个超市。那时国内还没什么超市,生意也不好,公社从超市划出两间房给四通作办公室,靠里的墙边放了几个保险柜,一张桌子,几把折叠椅。 9月份,四通门市部开业,让人眼前一亮。那时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是破破烂烂的,四通的装修很不错,吸顶灯,大玻璃,外加漂亮的窗帘,与周围的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
1999年,金山已经搬到翠宫饭店了,方正就在我们楼下。更早之前金山在双榆树小区的小白楼里办公。当时知春路上的386路公交车非常有名,坐386到人大和中关村办事特别方便。知春路周围有很多小区,好多同事都住在双榆树、双安这片,翠宫饭店方圆一公里内。 后来我发现在西北边待惯的人永远喜欢在西北边,包括我们后来搬家到翠宫北边的柏彦大厦,迁址时候第一考虑的也是老板和员工是不是都住在周围。我们“村里”的文化和
一开始我们在海淀香山,从1999到2004年,在那儿度过了创业期;第二阶段是2004年搬到昌平宏福创业园,在那里有一个很小的工厂;2009年总部迁到知春路时,公司已经上市,成了业界的明星。 这三段各有不同。 1999年在香山南路起家时,经历了非常艰辛、非常快乐、非常有激情的创业期。我们的创业伙伴、家人都在那里,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处于亢奋状态。二、三十个人在一口锅里吃饭,所有的人都身
2004年,我们创办学而思的时候,就把办公室和教学点设在在了知春路。一直到2008年,我们才把总部搬到了海淀黄庄,也就是沿着地铁十号线往西挪了一站地。这一站地,学而思整整走了四年。 从地图上看,中关村的核心地方就像一个大写的F:一竖是从北大东门到白石新桥这一段,也就是中关村大街;第一横则是北四环的海淀段,第二横是四通桥往东的北三环一段。知春路是中关村这条F形的动脉延伸出来的支脉。 学而思当时在
一开始我们不在知春路,在清华大学旁边的创业楼里。随着业务发展,那个空间就捉襟见肘了,二十多人都坐不下。2009年公司搬到了海淀黄庄的豪景大厦。2010年,公司规模增长,有了五六十人,于是搬到了知春路。这个迁徙的过程,也是公司发展的过程。 我们选择这边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依据环境、性价比选写字楼。从大环境说,中关村地区对我们是有吸引力的——跟别的公司合作、融入互联网的圈子都比较容易,地理上有很多同
在知春路,UC完成了从一家小公司向中型公司的转变。 2007年,永福(UC董事长俞永福)带着团队在北京成立了UC北京公司,之后搬到知春路翠宫饭店对面的卫星大厦办公。我在2009年加入UC,记得那会儿北京公司才50人左右。2010年初,我们搬到了知春路边上的维亚大厦,直到今天。 卫星大厦的条件也有些简陋,我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坐在一个靠窗的位子。要是大风天,每天早上来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擦桌子——大厦
公司早期在五道口,先是一个居民楼,过了一段公司壮大了,把邻居也租了下来,两个居民楼并驾齐驱。可是没多久,两个居民楼也装不下了。 然后就想着往知春路那边搬。公司搬过去了,但大家很少在那边住,周边吃饭地方少。不过房租便宜。 2010年,我们五六十人,在知春路待了短暂的一段时间,12月过后,又搬到了海淀黄庄。 可能是待的时间不久的原因,就感觉那边比五道口压抑一些。大楼一侧贴着轨道,繁华程度不如五道
“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不知道知春路是否得名于这句诗。对我,对暴风影音来说,知春路始终是风水宝地。 上世纪90年代,我从事第一份工作的地方就在知春路,一家叫之前和康的广告代理公司,在知春路地铁站旁的一栋很破旧的楼里。我后来的雇主金山公司就在那栋楼的7楼,8楼是北大方正。1998年,《北京青年报》用整版刊登了“求伯君砸锅卖铁再造金山”的漫画,勾起了我对这家公司的兴趣。当年底,我给金山投简历,第二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