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用心缔造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88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古人云:“上兵伐谋,意为最高之兵法在于谋略。”古语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已成为好教师的“心经”,而攻心为上,对教师来说,关键就在于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乐于、喜欢上你的课。 “三十六计”为教师攻心指明了道路,细想起来,每一堂课都相当于一场战役,每一战的输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战局的胜负,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本文结合课堂实例,讲述了“三十六计”在语文课堂上的实际运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三十六计;智慧;抛砖引玉;欲擒故纵;反客为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都有危险。
  如何将看似对立的师生关系转变成相互合作的伙伴,并在相互合作的融洽的氛围中经过双方的努力达到所谓的“双赢”。是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所应该着力考虑的问题。
  《孙子兵法》开篇就写道:“兵者,国之大事,生存之地,存亡之理,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应以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同样“不可不察”。由于《孙子兵法》在我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又是我国古代兵书的奠基之作,我就考虑以它的“三十六计”为例来寻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谋略。具体说来,我在教学的实践中曾尝试运用过以下几计。
  一、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原意指以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相传唐代诗人常建,听说赵嘏要去游览苏州的灵岩寺。为了请赵嘏作诗,常建先在庙壁上题写了两句,赵嘏见后立即续写后两句,且后两句比前两句更好。后来称常建的这种做法为“抛砖引玉”。此计谋用于军事上是诱敌上钩、击败敌人的一种谋略。其中的“砖”和“玉”,是非常形象的一种比喻,“砖”只是诱饵,“玉”才是真正想通过诱饵钓到的大鱼。
  作为教育谋略,“抛砖引玉”的含义则是:有意抢先发表貌似粗浅甚至错误的意见,以引发教育对象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得出正确、深刻甚至富有创意的见解或结论,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的
  谋略。
  如我在教《背影》时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我家楼下住着一名初三学生,每当中午12点和下午5点半他的妈妈或爸爸都会准时在路口张望。我曾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孩子初三功课太忙,接他可以为孩子省去放自行车的5分钟。如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要出发时,依然会有妈妈、爸爸亲自将自行车递到他手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会体会得到。
  “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
  此话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班级出现了早已久违了的躁动。
  甲说:“妈妈每天早上一定会按时将牛奶、鸡蛋、面包等早餐放在我面前,而且牛奶的温度总是刚刚好。”
  乙说:“下雨天,如若我没带伞,一定会在校门口看到爸爸的身影。”
  丙说:“我每天进门就吃饭。”
  丁说:“我的衣服总是香香的。”
  ……
  此时,我又适时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哦,妈妈爸爸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有没有经常在我们面前邀功,说自己很辛苦啊?”
  同学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
  我接着又说:“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有许多都令人终生难忘。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要弄清:这是父亲做什么时候的‘背影’?这‘背影’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感情?文章写这‘背影’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背影》会告诉我们许多许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背影》的学习氛围中,情感是学生自己体会到的,较之之前的生搬硬套,确实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抛砖引玉”毕竟不同于启发式提问。 它的信息传递方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对学生反馈信息的调控次数有限,可控性相对较弱。因此,“抛砖”的成功与否至关紧要。教师要抓住“课眼”凸现或制造矛盾,创设认知结构失衡的材料,作为诱饵,以挑起冲突,刺激思维。
  二、欲擒故纵
  所谓纵者,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随之,故蹑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故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在此,举一案例来谈谈欲擒故纵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在讲授《范进中举》这一课时,一学生开始就打了“横炮”。
  生 1 :老师,“范进中举”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师:你们觉得这个故事真实吗?请仔细阅读课文,找依据。
  生2:范进 20 岁开始应试,前后二十多次,54 岁才中举人。几十年痴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生3: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第一层昏厥,第二层疯跑,第三层跌倒,第四层疯走上集。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范进的喜,是喜至于疯。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四层中,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几乎一以贯之,又略有起伏。范进的语言描写,前两层用了反复的手法。反复中又有变化,前一处用“好了”,后一处只一“好”字,冲动的劲儿又有区别,足见用词的细心。
  师:范进中举惊喜得发了疯这一情节,用夸张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我没有因这个问题的幼稚而嘲笑他,也没有认为这个问题与课文关系不大而不予理睬,而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巧妙设疑。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大胆质疑,而且也使学生借疑释疑,激活了思维,激活了课堂。
  曾听过一位教师的公开课——《死海不死》,教师事先准备了盛满水的大烧杯、玻璃棒、塑料勺、食盐、鸡蛋等。一上课,教师就把鸡蛋放入水中,沉入杯底。问大家:“谁有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学生争着想办法做实验。多种实验后,终于有同学把食盐全部放入杯中,使鸡蛋浮了起来。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自然导入对课文的学习。其实,语文课实验并不多,当堂演示,不仅使学生感到新奇,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还教给他们联系其他学科综合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方法。
  三、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由此,我就考虑,如何在我的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反客为主。
  (一)“舞动”课堂
  要使学生动起来,必须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舞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进来,表现自己,满足其表现欲、求知欲和好奇心。比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小组读,并强调学生互检,汇报过程中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可采用小组自由发言的方式,在讨论中放飞思想、形成争论、展开辩论、鼓励想象、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舞动”起来,实现自己的精彩。
  (二)刺激想象
  我们一起来看某老师讲授《竞选州长》时的导入:
  “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件作者的轶事。马克·吐温在发表了《竞选州长》后,一次在街上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极端仇视,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我认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小故事中马克·吐温的睿智,语言的幽默、辛辣,可以激起学生对他进一步了解的兴趣,这为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相信通过学习,学生对马克·吐温小说幽默的语言特色和卓越的讽刺手法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让学生张开智慧的翅膀,必定要创造条件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边城》时,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也许他明天回来,也许他永远都不会回来。”作者沈从文给我们状绘了如诗如画、让人神往的边地小镇,却偏偏给这样无邪的女孩安排了悲惨的结局:天保这只“水鸭子”竟就那样淹死在了河里;白塔坍塌、田地冲毁、祖父去世;心爱的傩送也离她而去。然而她无助,不知所措,她只能等待,等待那个“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的人。读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期望为作品续写一个更合理的结局。作品本身有想象,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将想象进行到底。
  《计篇》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作为战争指导者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要以“全胜”的思想为指导,慎重对待战争。教育也是国家的大事,要求我们教师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制定最高效的教育方略。“三十六计”作为文化精髓能够由古到今被流传几千年,肯定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它不仅用于军事政治,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渗透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本文所举事例就是明证。可以说,“三十六计”已化成了我们智慧的结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祖国的文化遗产,以期达到作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2]王阳光.三十六计故事[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6.
  [3]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06(9).
  作者简介:马文静,1980年生,女,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通过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向学生渗透正确的爱情观,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而且还能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阅读教学;爱情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向往憧憬爱情是身心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
【摘要】诗词需要通过感悟才能够领会到其中所蕴涵的诗意,本文针对小学阶段的诗词教学展开了系统探讨,从几个层面入手,来强化小学生对于诗词的感悟和理解,这样能够更加的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诗词教学才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入影响。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诗词讲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诗词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属于必不可少的精华型内容,无论哪个层面的语文教育,诗词都不可或缺,特别是针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已然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的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在于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语文工作者应以此作为研究课题,不断发展和完善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阅读教学;探究性;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究”是从学生角度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创设好自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练习对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至关重要,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技能的熟练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练习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加入延伸性、创新性题型。本文就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的设计与教学问题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进而运用语言,由此可
【摘要】本文在小学低中年级情感体验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欣赏型习作评价”,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比较、内容的挖掘、语言的体味、情感的体悟、个性的欣赏等方面多角度进行赏评,提出了“赏标题”“赏主题”“赏语言”“赏情感”“赏个性”的五赏评价,并建立了七星评价表,在有效的评价方式中获得比较高的作文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中年级;作文评价;欣赏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
【摘要】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课外阅读尤为重要。老师必须关注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情况,尽可能地拓宽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外延,让学生拥有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策略、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开辟课外阅读这片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为他们打开一扇扇充满生机的知识窗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拓视野,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
【摘要】本文认为由于时代距离以及高考加大对学生的考察力度,古诗词难以为高中生所青睐,学生对诗歌兴趣渐行渐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架构各种桥梁,让学生亲近诗歌,消除对诗歌的困惑,从而做好古诗词教学。  【关键词】古诗词;桥梁;亲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毋庸讳言,古代诗词由于写作年代久远,今人阅读有着一定的难度。加之诗词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因此对诗词艺
【摘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识记、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朗读;语感;方法;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寓识于读,识读互相促进,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乐于读写、勤于读写、善于读写的好习惯,学生的识字能力会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词语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句子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词语。学生只有认识词语、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才能更熟练地运用词语。因此,在教学中
【摘要】《爱写诗的小螃蟹》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短文,通过前后小螃蟹两次哭的不同原因,让同学们感受到真诚的欣赏与鼓励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快乐。  【关键词】《爱写诗的小螃蟹》;教学设计;评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情境,识写“螃蟹”  (一)通过沙画演示将孩子带入童话情境: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里,我来到了大海边,海风轻拂着我的脸颊,海浪亲吻着我的脚丫,好舒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