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合成生命“辛西娅”的天才科学家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reter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用了四瓶化学物质为他们的人造细胞设计出了染色体,然后把这个基因信息植入另一个修改过的细菌细胞中,这个由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具有自行复制的能力——这就是人类成功制造的第一个合成生命,取名为:“辛西娅”。
  ●肯定者说:这项技术或可用来制造特定的藻类,以净化导致气候暖化的二氧化碳;也可能为炼油厂生产新的碳氢化合物清洁能源;还有助于加速疫苗生产,以及制造新食材和化学物质。
  ●否定者担忧:这是取代“上帝”角色制造生命,违反自然规律。核心技术一旦被恐怖分子掌握,有可能创造出杀伤力巨大的超级生物武器,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
  ●而他对这喧嚣的争论充耳不闻,一头扎进自己的实验室,继续自己紧张的工作。
  站在世界生物科学的风口浪尖,克雷格·文特尔一身是胆,勇敢无畏。他多次公开表示,只有像他这样无所畏惧的人才能最终揭开生命密码的玄机。
  今年64岁的克雷格·文特尔出生在美国的盐湖城,在整个青少年阶段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安分,虽然还说不上是“坏小子”,但很像一匹性情暴躁的马驹,横冲直撞地不守规矩。上高中时他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是:游泳、冲浪和追求漂亮女孩,唯独不喜欢学习。如今担任NASA设计师的弟弟基恩对哥哥的评价是:“他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否则,即使再重要的事他也根本不上心。所以,他上学的成绩一直很糟糕。”
  特立独行,执著科研的克雷格·文特尔曾是个冒险家,作为航海爱好者,他曾在百慕大魔鬼三角的狂风巨浪中扬帆,却毫发无损。他曾说过:“我有可能已遭受不少于一百次死亡。在这份接近死亡的清单里,有幼年时的肺炎,也有横遭车祸。”当然,还有他在越南枪林弹雨中担任海军医护兵的经历,最可怕的是遭遇过剧毒海蛇的袭击,可他却每次都能幸运地摆脱厄运,化险为夷。
  他的学术生涯是从进入加州一所名为圣马帝奥学院的社区大学开始的。之后克雷格·文特尔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得到了三个学位,分别是1972年的生物化学学士,1975年的生理学及药理学博士和哲学博士。
  而让他一举成名天下的是他预测到人类基因研究的广阔前景,成立了塞莱拉基因公司,并与美国为首的全球人类基因组计划唱对台戏。以一己之力挑战六个国家数百名科学家,并公开表示,自己有实力打败世界军团。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在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英、法、德、日和中国六个国家的顶级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曼哈顿”计划。当时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1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图谱。但是直到1997年,在耗费了巨额资金和一半预定时间之后,多国合作小组仅完成了3%的测序工作。
  让克雷格·文特尔成竹在胸的是,在1991年,他便开发出新的基因测序技术,采用了如“散弹枪”等一系列新的方法,并很快真的追上了多国合作小组。一边是全球顶级科学家的联盟,一边是一个科学“个体户”的单打独斗,谁也不会料到成功的天平会逐渐倒向后者。
  这种科学史上极其罕见的事例,令全世界愕然感叹!
  因为多国合作进行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为全人类服务,而克雷格-文特尔的研究被猜测企图独占人类基因资源,目的是赢利。所以,“科学狂人”、“像希特勒想要独占世界一样,独占人类基因组”、“生物坏小子”等恶名一起向他砸来……
  就在克雷格·文特尔遥遥领先于世界基因军团的情形下,形势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也许是想给世界特别是美国科学家一点面子;也许是想以此证明自己并不是唯利是图的“坏小子”;也许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劝谏生效。总之,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撮合下,克雷格·文特尔同意与世界基因军团合作完成这项超级工程。终于在2000年6月完成了90%,2001年初完成了99%的人类基因组草图,全世界为之欢呼雀跃。
  人类基因组公布之际,正是克雷格·文特尔名声大噪之时。面对全世界,他和克林顿总统、布莱尔首相携手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圆满完成,作为民间科学家能够获得如此礼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了证明自己绝非滥竽充数,他本人的基因图谱也随后发表在了权威的《自然》杂志上。让克雷格·文特尔哭笑不得的是,竟有人散布谣言说根据他的基因推测他易患耵聍(耳屎多发症)、狂躁症、高血压和心脏病。
  早在2002年,素有科学怪才之称的克雷格·文特尔便已开始着手人造生物的研究,并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合成理念:从复杂到简单的方法,按照“三步走”计划合成新生物。此后的四年多他废寝忘食,几乎足不出户,克雷格·文特尔和他的实验室一下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们不发布消息,不接受采访,只顾闷头进行人造生物研究。
  在回答有人批评他将世界最前卫的生物技术商业化时,克雷格·文特尔说,商业化正是美国科学技术远远走在世界其他国家前列的原因。我们有许多像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这样的公司,它们销售的各种限制酶多达5000多种,销售时提供冷冻器,还提供昼夜送货服务。要是在俄罗斯等国家,当科学家需要限制酶时,就得培养、分离和净化细菌,为此你不得不花费半年的时间,而最后你却只能用它做一次实验。在某种意义上讲,商业化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
  毫无疑问,克雷格·文特尔目前已是人造生物研究的领军人物,但与他这个“科学个体户”竞争的却是世界顶尖的包括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以及罗马大学在内的全球100多家实验室,他们都野心勃勃,全力主攻“人造生物”这一后基因组时代的大胆设想。而神奇的克雷格·文特尔始终走在这支庞大队伍的前列。
  在被问到人造生命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危害时,克雷格·文特尔直率地回答道:“在未来20年,合成基因组学将制造出与地球生物全然不同的新东西。这会改变整个工业结构,让化学工业服务于生物工程,把生物圈的碳资源解放出来,燃烧它们,利用它们。这将是我这辈子对社会最大的贡献。虽然我不能保证,这样做没有一点危险,但是我们作为研究人员要时刻警醒自己严谨行事,杜绝差错。我想告诉公众的是,你们想到的危险,我们在从事研究前已经非常清楚了,如果科学家是一帮处心积虑危害社会的人,可能人类早就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如果真想危害社会,我们根本不必使用分子生物技术,看一下各大洲四处流窜泛滥的那些有害物种,你就明白我为什么会这样说。所以,我希望科学有更快的发展。眼下我们正面临许多社会问题,还有人类毁灭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如果科学能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起重要作用,我们就要加快发展科学,只有这样,作为一个物种的人类才能生存下来。”
  因为人造生物技术所引发的技术垄断,背后可能蕴藏的巨大商业利益,所以有人担心,是否会在生物技术行业产生另一个微软帝国,而这个帝国的霸主可能就是克雷格-文特尔。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克雷格·文特尔是科学家,不是比尔·盖茨。十年前就曾有人批评他想靠基因组研究数据发财牟利,可是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后来,克雷格·文特尔免费公开了他的研究数据。
其他文献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达拉斯小城被李·哈威·奥斯瓦尔德刺杀。谋杀被称为“世纪谋杀”。究其起因,众说纷纭。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肯尼迪之死与C1A和UFO有关。那么UFO是导致总统被刺杀的主要因素之一吗?CIA掌门人杜勒斯和安格列顿与谋杀有关吗?肯尼迪与CIA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冷战期间,苏美展开了激烈的谍报战。除了担心原子弹秘密被窃外,CIA最重要的秘密就是关于新武器发展和新一代
期刊
我们无法将古玛雅人视为消失在几百年历史深处的幽灵,至今还有近300万他们的直接后裔居住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和洪都托斯部分地区。在中美洲四季常青的热带丛林里可探察到公元1世纪-公元16世纪的数十座玛雅城市的废墟。新旧大陆时代的博物馆存放着大量宝物,那是考古学家多年来从玛雅人居住地和坟墓中挖掘出来的文物:既有优雅的彩陶,也有赤陶雕塑,还有软玉、骨头和贝壳制作的美丽装饰品……  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
期刊
时间是公元10世纪左右,在玛雅人居住的平原中部大部分地区的城市中心,开始出现了这种情况:居民们仿佛一夜间死亡,或突然消失了。其原因不得而知,大型建筑物上没有一点迹象反映,玛雅记事的日历墙上也没有标明,鼎盛时代的社会突然经历了衰退变化。不久前还繁荣昌盛的文明究竟怎么了?这种骤灭的发生是否是个意外?情况正如考古学家埃尼克·顿姆索指出的那样,建筑物突然停工,以致专门为某个大厦做地基的石块还闲置在那里,而
期刊
这幅罕见的图像显示的是AB7星系,是麦哲伦星云中最活跃的星系之一。大小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的二个卫星星系。AB7星系是一个双子恒星:一颗是高度演进的大质量恒星沃尔夫——拉叶星,一颗是中年O型恒星。这二个与众不同的恒星有强烈的能不断放射出高能粒子的星风,类似于太阳的太阳风,但是这种星风要比太阳风强烈107倍~109倍。这些强风能对周围的星际物质施加巨大压力,迫使星云形成“气泡”——图像中可见的有蓝光的
期刊
古人类(猿)是什么时期登上青藏高原的呢?  古猿与动物无异,它们并不知道冰川与洪水的规律,也不知道有计划地躲避灾难,它们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哪里有丰富的果林,它们就到哪里去生活。因此,猿们初上青藏高原的时期,高原一定是一处巨大的丰富果林区,也即植物学上称的“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如果灵长类初登高原时,高原顶面就已升到海拔2500米以上,超过了丰富果林带的上限,且已近寒冷,那么,灵长类便会扭
期刊
会合点32:  欢迎第一个单细胞表亲!    时间:  可能在9亿年前,距离我们上一个会合点大约有1亿年。    地点:  海洋中。    加几者:  140种现生的领鞭毛虫。    形貌:  现在我们只有一个细胞了,长着一条用来做推进器的鞭毛。有时我们还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松散的小群体,但结构与海绵不同。此外,我们所有的细胞都是相同的,没有产生分化。    特征:  领鞭毛虫被认为是现存的生物中与
期刊
贴子来源:U客论坛·UFO探索   帖子名称:真的存在外星人吗?  帖子地址:http://bbs.fdts.com cn/threod-2816-1-6.html  发帖时间:2009年6月25日  楼主:简单    编者:一个全新的栏目,希望借助这个栏目,将大家在u客论坛中的“胡言乱语”集中发布到这里,使更多的读者可以在这些“稚嫩”的思想火花中有所思,有所得。也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论坛,积极参
期刊
来自于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加拿大艾伯塔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一个新的三维计算机模型,成功地描述和解释了木星带状风圈的所有重要特征。这项模拟暗示,木星上的风流系统也许一直深入到7000千米以下的深层大气之中。  驱动这些风流的力量是一些较小的湍流,它们被行星弯曲的表面和迅速的自转整理成了环绕行星的带状风圈。这个计算机模型还解释了为什么会存在二种类型的风圈:赤道附近的是强劲
期刊
在食物供给不稳定的地区,难以预测的恶劣气候,为土壤、植物与人口带来更剧烈的冲击。面对夏季热浪干旱侵袭,究竟需要怎样的水资源策略?  气候科学专家认为,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在21世纪下半段,夏季极端的高温与旱象将成为常态。而2003年年初欧洲大陆土壤水分的快速减少,似乎预示了欧洲接下来的夏季热浪。热浪使土壤水分快速消失,极其干燥的土壤,又助长了热浪,二者交互影响。  土壤水分的变化可能影响土壤冲蚀、
期刊
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一生投身于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写出了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令李约瑟困惑不解的是,中国古代创造出了杰出的技术成就,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起源?这一问题被中国学术界称为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在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曾掀起一阵风潮,答案众说纷纭。主流的观点认为是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制度制约了科学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  当代科学史专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