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杜威的《儿童与课程》是从儿童经验与学科知识,经验与课程,儿童与课程方面做论述,在此理论基础下对以后的课程编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将儿童培养到成人,在此过程中要考虑什么知识是能使儿童能达到培养目标。因此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借鉴杜威儿童经验与学科知识的课程观,思考课程编制中的因素,从儿童到成人的整个发展过程考虑培养人所需要的课程,从而对以后的课程编制有所启示。
关键词:杜威;儿童与课程;课程编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从儿童到成人这一成长过程,是引发杜威产生深远教育思想的源泉,对杜威的课程观有深刻的影响。通过对“儿童与课程”理念深刻阐述,借鉴与分析杜威的课程观,结合现在的课程编制情况进行再思考。
一、“儿童与课程”理论阐述
杜威基于儿童与经验的关系,将儿童到成人看成一个过程考虑,儿童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知识体系作为儿童学习的基础,也将知识经验与现实实践联系起来,使儿童到成人到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一)儿童经验观
杜威主张儿童成长的经验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并把经验看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根据年纪和环境的不同,和人的发展所需要的经验进行改变。将儿童过去的经验作为发展基础,尊重儿童已有的经验,并与未来的经验进行联系,关注儿童在这一过程中的经验变化。但并不是一切经验都可以交给儿童,杜威选择的经验是对儿童有促进作用的,还要具有连续性,不影响儿童发展为成人的经验。再则经验不是单纯的经验,要与一定知识相联系的。儿童经验是从动机、兴趣和态度出发,与经验相融的知识从真理性出发。
(二)儿童经验与学科知识
杜威所反对的“学科知识”主义,最为关键的是反对将学科知识与儿童的发展需要相脱节。他赞同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也思考将学科知识与儿童成长经验结合。由于杜威受经验的自然主义影响,将社会活动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认为学科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从社会需求角度选择学科知识和教材。在此以成人的知识和经验作为选取学科知识的基础,经验是不断改组与改造的过程,选取的学科知识是有利于经验的增长与改造。
(三)经验与课程
要经验与课程内容相联系,一方面在于经验的考虑,因为经验作为课程编制的参考,让课程提供的知识与经验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也要指向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教材与儿童相结合,杜威提出“教材的心理化”,课程与儿童的经验相结合、相适应。以当下儿童的经验程度,学习形式相适应,促进儿童经验的发展。课程中杜威提及活动课程,也试图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协调,活动课程是儿童认识世界很重要的方式。活动课程与经验相结合,促进经验的改组改造。
二、课程编制再思考
杜威的课程论是整个实用主义教育体系的核心,并影响着之后课程编制的内容,课程编制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随着社会进步,不断考虑编制什么知识适合当下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杜威课程观下的课程编制现状
现代课程的编制从社会和学生身心发展考虑,国家课程依据社会的发展,制定总的育人目标,选择符合国家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地方课程依据当地的经济和地域特色,发挥地方文化教育特色;学校课程则是根据学校在当地的发展,给予学校一定的自主权,灵活创设相应的课程。 选取的课程知识,都与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相结合;课程设置也会考虑到学生的成长需要,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以后,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不断改进课程内容。
(二)课程编制影响因素
课程活动需要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需要教育的主体和参与者共同进行。不同主体不同承担责任并扮演不同角色共同来完成课程活动,对课程编制都有影响。学校主要是将学校课程方案做好,虽然是由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来构成教育系统,但是学校还是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在课程设置方面会从社会和人发展的方向考虑,然后再确定课程编制的侧重点,以及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再从宏观课程、中观课程、微观课程对课程再细分。课程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置不同的课程,最终达到育人目标。
(三)课程开发的向度
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学校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落实课程,实现育人价值,也就是課程开发的向度。学校课程方案从学校育人目标是什么,如何整合课程内容,如何进行实施,如何进行评价等发面展开实施。因此学校管理者会要求学校多样化发展,各学校有其育人标准(特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一定学校自主权,因此学校可以利用好地方的特权发展地方课程。国家课程中也是可以体现特色,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展示;随着教育改革推动学校教育发展,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角度都是指向育人目标的,学校则是通过课程和教学来实现育人目标,再以课程实现育人。
三、杜威“儿童与课程”对课程编制启示
杜威的课程观是从人的整体发展需要考虑的,课程的目标就是促进儿童经验的增长,使儿童的生长指向成人与社会。因此课程内容的设置可以贴合儿童的现实生活,无论从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意义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从儿童出发,关注儿童的发展变化,尊重人的天性,考虑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和心理,也是现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我国传统的教育倾向于学科知识为中心的理念,导致忽视人的发展,使教育质量滞后,新课改以后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学科知识和人的发展联系起来,课程知识与学生经验联系,这与杜威的观点是一致的,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主张实施“活动课程”和“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操作,游戏等方式学习知识,利于学生感受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课程设置中就要避免单一的结构化,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要将学生的生活就定格于教材上,还要反映于生活中。我国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应注重儿童发展,从基础教育开始能够编制符合儿童发展的课程,为成人和进入社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王艳.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编制的文化价值研究[D].河北大学,2013.
[2]侯丽君.对杜威“儿童与课程”思想的再认识[J].新课程研究,2020(04):41-43.
[3]刘晓红.论杜威的课程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4):57-58+65.
关键词:杜威;儿童与课程;课程编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从儿童到成人这一成长过程,是引发杜威产生深远教育思想的源泉,对杜威的课程观有深刻的影响。通过对“儿童与课程”理念深刻阐述,借鉴与分析杜威的课程观,结合现在的课程编制情况进行再思考。
一、“儿童与课程”理论阐述
杜威基于儿童与经验的关系,将儿童到成人看成一个过程考虑,儿童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知识体系作为儿童学习的基础,也将知识经验与现实实践联系起来,使儿童到成人到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一)儿童经验观
杜威主张儿童成长的经验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并把经验看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根据年纪和环境的不同,和人的发展所需要的经验进行改变。将儿童过去的经验作为发展基础,尊重儿童已有的经验,并与未来的经验进行联系,关注儿童在这一过程中的经验变化。但并不是一切经验都可以交给儿童,杜威选择的经验是对儿童有促进作用的,还要具有连续性,不影响儿童发展为成人的经验。再则经验不是单纯的经验,要与一定知识相联系的。儿童经验是从动机、兴趣和态度出发,与经验相融的知识从真理性出发。
(二)儿童经验与学科知识
杜威所反对的“学科知识”主义,最为关键的是反对将学科知识与儿童的发展需要相脱节。他赞同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也思考将学科知识与儿童成长经验结合。由于杜威受经验的自然主义影响,将社会活动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认为学科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从社会需求角度选择学科知识和教材。在此以成人的知识和经验作为选取学科知识的基础,经验是不断改组与改造的过程,选取的学科知识是有利于经验的增长与改造。
(三)经验与课程
要经验与课程内容相联系,一方面在于经验的考虑,因为经验作为课程编制的参考,让课程提供的知识与经验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也要指向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教材与儿童相结合,杜威提出“教材的心理化”,课程与儿童的经验相结合、相适应。以当下儿童的经验程度,学习形式相适应,促进儿童经验的发展。课程中杜威提及活动课程,也试图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协调,活动课程是儿童认识世界很重要的方式。活动课程与经验相结合,促进经验的改组改造。
二、课程编制再思考
杜威的课程论是整个实用主义教育体系的核心,并影响着之后课程编制的内容,课程编制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随着社会进步,不断考虑编制什么知识适合当下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杜威课程观下的课程编制现状
现代课程的编制从社会和学生身心发展考虑,国家课程依据社会的发展,制定总的育人目标,选择符合国家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地方课程依据当地的经济和地域特色,发挥地方文化教育特色;学校课程则是根据学校在当地的发展,给予学校一定的自主权,灵活创设相应的课程。 选取的课程知识,都与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相结合;课程设置也会考虑到学生的成长需要,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以后,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不断改进课程内容。
(二)课程编制影响因素
课程活动需要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需要教育的主体和参与者共同进行。不同主体不同承担责任并扮演不同角色共同来完成课程活动,对课程编制都有影响。学校主要是将学校课程方案做好,虽然是由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来构成教育系统,但是学校还是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在课程设置方面会从社会和人发展的方向考虑,然后再确定课程编制的侧重点,以及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再从宏观课程、中观课程、微观课程对课程再细分。课程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置不同的课程,最终达到育人目标。
(三)课程开发的向度
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学校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落实课程,实现育人价值,也就是課程开发的向度。学校课程方案从学校育人目标是什么,如何整合课程内容,如何进行实施,如何进行评价等发面展开实施。因此学校管理者会要求学校多样化发展,各学校有其育人标准(特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一定学校自主权,因此学校可以利用好地方的特权发展地方课程。国家课程中也是可以体现特色,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展示;随着教育改革推动学校教育发展,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角度都是指向育人目标的,学校则是通过课程和教学来实现育人目标,再以课程实现育人。
三、杜威“儿童与课程”对课程编制启示
杜威的课程观是从人的整体发展需要考虑的,课程的目标就是促进儿童经验的增长,使儿童的生长指向成人与社会。因此课程内容的设置可以贴合儿童的现实生活,无论从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意义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从儿童出发,关注儿童的发展变化,尊重人的天性,考虑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和心理,也是现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我国传统的教育倾向于学科知识为中心的理念,导致忽视人的发展,使教育质量滞后,新课改以后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学科知识和人的发展联系起来,课程知识与学生经验联系,这与杜威的观点是一致的,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主张实施“活动课程”和“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操作,游戏等方式学习知识,利于学生感受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课程设置中就要避免单一的结构化,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要将学生的生活就定格于教材上,还要反映于生活中。我国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应注重儿童发展,从基础教育开始能够编制符合儿童发展的课程,为成人和进入社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王艳.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编制的文化价值研究[D].河北大学,2013.
[2]侯丽君.对杜威“儿童与课程”思想的再认识[J].新课程研究,2020(04):41-43.
[3]刘晓红.论杜威的课程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4):57-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