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5.125
摘 要: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中,过分注重实用性与功利性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素养,本文以中学化学课堂为佐证,从中学化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的渗透途径,其中途径又从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挖掘人文素材、发挥化学隐性课程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具体分析阐述如何在科学课堂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调适两者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人文精神 科学课堂 中学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a)-0125-02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生产高速增长,物质财富极大创造,人们得以享受现代化的便捷与舒适。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利有其弊,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当人们沉迷于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财富时,也陷入了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意识形态。
人们执着于科技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导致了在现代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忽视。就学校教育而言,由于追求功利性的,科学性的普遍趋势,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得学校教育中极度缺乏人文精神。近期频频爆出的校园霸凌事件、因生活琐事残忍毒害杀害室友、校园跳楼事件等都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科学与人性愈来愈远,愈来愈脱离理性的评判与掌控。在当前情况下,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化学课堂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内涵,渗透人文精神,调适两者矛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了。
1 中学化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
叶朗先生指出:“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1];所谓的人文精神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它是贯穿于人类文明之中,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精神与价值追求,是人类文化的核心,具有极强的张力。而在中学化学中,人文精神又有其独特内涵:首先在人与自然方面,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全世界所关注的话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人类甚至可以用一双筷子就能使某种物种消失。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不至于两败俱伤;其次是人与社会方面,现代社会尤其强调社会责任感,讲究合作精神与能力。以前注重的是个人精神与能力,而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则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最后是人与自身方面,根据上面的内涵不难看出,人文精神包括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等方面,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明白何而为人以及如何为人。那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又有何联系呢?人沉迷于对社会权利的追逐和对大自然的掠夺,而独独忘了人自身价值与自我反省。人文精神把人与社会自然的问题归结到人自身上来,中学化学老师不可推卸地要开发化学学科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加以引导,发挥化学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
2 中学化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端庄儒雅的仪表举止、亲切柔和的声调、真挚自然的语言,使学生喜欢上化学课[2]。化学老师是化学学科的代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必要也是应该的。在教学中,老师应从学生自身出发,聆听他们的需要,关注他们的感受,用耐心和细心营造一个和谐的化学课堂。老师可以发挥化学学科的特长,利用一些有趣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反应,让学生自己亲手实践做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与学生沟通交流,对他们提供帮助,让学生之间彼此交流总结结果,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3]。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归根结底,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中学化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其实也是要以人为本,那么凸显人的主体地位与独立性也就格外重要了,而我们教育的目标也应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那么,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就格外重要了。纵观学习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习不是封闭和自我的行为,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是学习本身所决定,这种合作不是抛弃自我的合作,而是建立在独立性和自主性上的合作。在合作中间,每个人之间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与缺点会在一步步的交流、讨论、验证等过程中表现出来,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学习内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学生之间的真诚合作与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挖掘教材的人文素材。中学化学教材中本身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文素材,教师去深刻挖掘这些人文素材,传递人文精神,因势利导地利用这些素材,无疑是渗透人文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首先,我们应当对化学史重视起来。化学史不仅是化学的发展史,也反映了劳动人民所付出的种种艰辛与努力,它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从化学史方面切入,能在化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人文精神;其次,加强化学美育。在大部分人看来,美育仅属于人文教育范畴。其实这种想法显然是局限的,它将美育所限定化狭窄化了,而美育它实则存在于众多领域:文学、政治以及化学中等,广泛而普遍。在化学中有各种各样的美,比如色彩美、守恒美、和谐美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而又深层次地发掘以及欣赏这些美。
(4)发挥隐性化学课程。众所周知,隐性课程往往可以带来令人欣喜的好效果,原因就在于它是多样的,而非单一的;它是丰富的,而非局限的,学生能从隐性课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品德的提升以及人文精神的熏陶等。基于此,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以及课外活动来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4]。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展公益活动。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多多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和空闲时间参加诸如义务植树、减少空气污染等公益活动。在活动中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独特见解对活动的内容、组织方式、宣传等进行归纳并鼓励他们勇敢独立完成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学生能对社会有着初步地接触与理解,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学会与社会、与人相处 ,增强学生的爱心信心与社会责任感。②开展化学人文知识讲座。通过讲座中一些经典案例的讲述,例如可以选择一些科学家为了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日以继夜地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孜孜不倦地钻研知识以及不畏艰辛地一步步前进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事例所传达的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思想。在老师讲述这些案例的时候,学生能感受到科学家的伟大精神以及爱国情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对更多案例的分析以及对化学发展历史的讲述,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开展化学人文知识讲座可以促使学生感受社会,关爱人与自然,加强对科技的重视,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加深对化学的人文情感。③组织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学习化学并非仅仅是为了做化学题,配平化学式,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因此组织相关的学科实践活动就非常有必要了。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孤立的,而应基于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上。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更能开拓视野,感受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5)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化学中的人文教育,其实就是将生活与化学课堂联系起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化学中的人文知识。化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大到航天科技宇宙万物,小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就连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与化学有关。化学在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与社会带来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独立的判断能力,能在未来生活中开辟正确方向,就必须让课堂联系生活实际。
3 结语
在多数人眼里,化学与人文精神似乎并无关联,一个是自然科学,一个是人文科学,两者并无交集。它们皆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它们对立的一面而看不到它们统一的一面。化学就好比人类的皮囊,而人文精神则是人的内在,人不能光有外表而无内在,因此化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必要和重要的。如何有效地在化学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自然是重中之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发挥隐性化学课程以及让课题联系生活实际是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獻
[1] 陈言.叶朗:人文精神的坚守与呼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1-02(007).
[2] 黄红霞.工科《普通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0-32.
[3] 桂义.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2(1):99-101.
[4] 王涛.在化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4.
摘 要: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中,过分注重实用性与功利性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素养,本文以中学化学课堂为佐证,从中学化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的渗透途径,其中途径又从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挖掘人文素材、发挥化学隐性课程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具体分析阐述如何在科学课堂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调适两者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人文精神 科学课堂 中学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a)-0125-02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生产高速增长,物质财富极大创造,人们得以享受现代化的便捷与舒适。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利有其弊,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当人们沉迷于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财富时,也陷入了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意识形态。
人们执着于科技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导致了在现代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忽视。就学校教育而言,由于追求功利性的,科学性的普遍趋势,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得学校教育中极度缺乏人文精神。近期频频爆出的校园霸凌事件、因生活琐事残忍毒害杀害室友、校园跳楼事件等都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科学与人性愈来愈远,愈来愈脱离理性的评判与掌控。在当前情况下,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化学课堂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内涵,渗透人文精神,调适两者矛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了。
1 中学化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
叶朗先生指出:“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1];所谓的人文精神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它是贯穿于人类文明之中,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精神与价值追求,是人类文化的核心,具有极强的张力。而在中学化学中,人文精神又有其独特内涵:首先在人与自然方面,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全世界所关注的话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人类甚至可以用一双筷子就能使某种物种消失。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不至于两败俱伤;其次是人与社会方面,现代社会尤其强调社会责任感,讲究合作精神与能力。以前注重的是个人精神与能力,而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则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最后是人与自身方面,根据上面的内涵不难看出,人文精神包括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等方面,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明白何而为人以及如何为人。那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又有何联系呢?人沉迷于对社会权利的追逐和对大自然的掠夺,而独独忘了人自身价值与自我反省。人文精神把人与社会自然的问题归结到人自身上来,中学化学老师不可推卸地要开发化学学科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加以引导,发挥化学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
2 中学化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端庄儒雅的仪表举止、亲切柔和的声调、真挚自然的语言,使学生喜欢上化学课[2]。化学老师是化学学科的代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必要也是应该的。在教学中,老师应从学生自身出发,聆听他们的需要,关注他们的感受,用耐心和细心营造一个和谐的化学课堂。老师可以发挥化学学科的特长,利用一些有趣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反应,让学生自己亲手实践做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与学生沟通交流,对他们提供帮助,让学生之间彼此交流总结结果,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3]。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归根结底,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中学化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其实也是要以人为本,那么凸显人的主体地位与独立性也就格外重要了,而我们教育的目标也应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那么,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就格外重要了。纵观学习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习不是封闭和自我的行为,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是学习本身所决定,这种合作不是抛弃自我的合作,而是建立在独立性和自主性上的合作。在合作中间,每个人之间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与缺点会在一步步的交流、讨论、验证等过程中表现出来,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学习内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学生之间的真诚合作与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挖掘教材的人文素材。中学化学教材中本身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文素材,教师去深刻挖掘这些人文素材,传递人文精神,因势利导地利用这些素材,无疑是渗透人文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首先,我们应当对化学史重视起来。化学史不仅是化学的发展史,也反映了劳动人民所付出的种种艰辛与努力,它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从化学史方面切入,能在化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人文精神;其次,加强化学美育。在大部分人看来,美育仅属于人文教育范畴。其实这种想法显然是局限的,它将美育所限定化狭窄化了,而美育它实则存在于众多领域:文学、政治以及化学中等,广泛而普遍。在化学中有各种各样的美,比如色彩美、守恒美、和谐美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而又深层次地发掘以及欣赏这些美。
(4)发挥隐性化学课程。众所周知,隐性课程往往可以带来令人欣喜的好效果,原因就在于它是多样的,而非单一的;它是丰富的,而非局限的,学生能从隐性课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品德的提升以及人文精神的熏陶等。基于此,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以及课外活动来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4]。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展公益活动。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多多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和空闲时间参加诸如义务植树、减少空气污染等公益活动。在活动中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独特见解对活动的内容、组织方式、宣传等进行归纳并鼓励他们勇敢独立完成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学生能对社会有着初步地接触与理解,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学会与社会、与人相处 ,增强学生的爱心信心与社会责任感。②开展化学人文知识讲座。通过讲座中一些经典案例的讲述,例如可以选择一些科学家为了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日以继夜地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孜孜不倦地钻研知识以及不畏艰辛地一步步前进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事例所传达的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思想。在老师讲述这些案例的时候,学生能感受到科学家的伟大精神以及爱国情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对更多案例的分析以及对化学发展历史的讲述,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开展化学人文知识讲座可以促使学生感受社会,关爱人与自然,加强对科技的重视,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加深对化学的人文情感。③组织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学习化学并非仅仅是为了做化学题,配平化学式,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因此组织相关的学科实践活动就非常有必要了。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孤立的,而应基于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上。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更能开拓视野,感受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5)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化学中的人文教育,其实就是将生活与化学课堂联系起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化学中的人文知识。化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大到航天科技宇宙万物,小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就连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与化学有关。化学在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与社会带来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独立的判断能力,能在未来生活中开辟正确方向,就必须让课堂联系生活实际。
3 结语
在多数人眼里,化学与人文精神似乎并无关联,一个是自然科学,一个是人文科学,两者并无交集。它们皆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它们对立的一面而看不到它们统一的一面。化学就好比人类的皮囊,而人文精神则是人的内在,人不能光有外表而无内在,因此化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必要和重要的。如何有效地在化学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自然是重中之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发挥隐性化学课程以及让课题联系生活实际是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獻
[1] 陈言.叶朗:人文精神的坚守与呼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1-02(007).
[2] 黄红霞.工科《普通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0-32.
[3] 桂义.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2(1):99-101.
[4] 王涛.在化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