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w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测定本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治疗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分离12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头孢吡肟抗菌药物存在耐药菌株,其中氨曲南耐药率达27.05%,其次为哌拉西林耐药率达18.03%和环丙沙星耐药率9.02%,对其它5种抗生素均较敏感。 结论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建议临床医生在药敏检测结果指导下用药。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抗生素;药敏试验;敏感性;耐药性
  本地区是伤寒副伤寒的高发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近年来甲型副伤寒散发病例及爆发疫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更新换代,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显得至关重要[1]。本文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分离的12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科学合理指导临床治疗合理用药,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变迁情况,以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由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分离收集,细菌分离鉴定标本接种、处理与菌株鉴定参照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的方法。167例患者中男94例,女73例,年龄7~72岁,中位年龄38岁。均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伴腹泻、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脾脏肿大、血自细胞下降、嗜酸性细胞降低或消失。所有菌株均采用MicroScan-4系统鉴定证实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1.2 仪器与试剂 细菌签定仪采用美国DADE公司的MicroScan-4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所用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血培养仪采用美国BD公司的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
  1.3 药物敏感性测定 按操作说明进行,用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葡菌ATCC25923为质控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按照NCCLS2002年制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判断。
  1.4 判断标准 当仪器提示阳性,转种培养有细菌生长,为阳性;当仪器提示阳性,转种培养无菌生长,为假阳性:凡仪器监测5d无细菌生长,判为阴性。选取纯菌落在Micro—Scan--4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做鉴定,结果有耐药、敏感及中敏用MicroScan配套鉴定药敏组合板测定最低抑菌浓度OvIIC)。比较近3年药敏情况变化。
  1.5 统计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22株对氨曲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头孢吡肟抗菌药物存在耐药菌株,其中氨曲南耐药率达27.05%,其次为哌拉西林耐药率达18.03%和环丙沙星耐药率9.02%,对其它5种抗生素均较敏感。菌株药物敏感性与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头孢吡肟五种抗菌素的耐药性较高。氨曲南为单环类β-内酰胺类全合成抗菌药物,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阴性菌所致的感染[3]。但是近几年来,一些革兰阴性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这与临床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盲目预防用药及追求高新药物的应用有关但[4]。哌拉西林是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但该药不耐β-内酰胺酶[5]。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因此,为防止耐药菌的进一步扩大,必须重视病原体检查,积极做血液、痰液或咽拭子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检验室要及时反馈病原体及药敏结果,临床医师应及时了解本科室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正确掌握抗生素经验性用药原则,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如果盲目运用抗生素,不仅延误治疗,而且增加再次感染的危险。
  参考文献:
  [1]李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2-769.
  [2]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杜出版,2005:22-27.
  [3]孔繁林,储从家.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现状与临床用药.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1):116-117.
  [4]季海生,朱德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机制检测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162-163.
  [5]杨继勇,罗燕萍.细菌耐药性监测中的问题与思考.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7):595-597.
其他文献
辛摘要:目的:研究宣肺平喘组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ACT评分和肺功能的变化。方法:将12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所有支气管哮喘患者均接受抗炎、解痉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另给予宣肺平喘组方口服。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中医症候群及各症状积分,同时分别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检测FEV1和PEF水平。结果: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9.1%高于对照组7
期刊
摘要:目的:给予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治疗与康复护理,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患者康复治疗与护理要点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日常生活部分能恢复自理。结论: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加速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高血压引起的原发非外伤性脑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2月我科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伴有颈性眩晕的颈椎病患者42例。分析该组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术前X线片及MRI提示所有患者钩椎关节增生并不明显,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和椎间盘突出;术后X线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牙齿间存在间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口腔修复方法进行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正畸治疗的方法进行口腔修复。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总体效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相关数据显示,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城区居民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1000名城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取定性、定量调查模式进行集中、入户调查。 结果 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为23.2%,其它依次为脂肪肝15.2%,糖尿病9.4%,高脂血症9.1%,脑血管病7.9%;其中男性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显著具
期刊
心肺复苏(CPR)近年来研究发展较快,研究的话题主要是如何早期发现心脏骤停、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早期盲目除颤的重要性、胸外按压与气道开放及辅助呼吸的关系、心肺复苏药物的研究、强调脑复苏的重要性等。研究这些的目的主要旨在尽早恢复心脏自主心率和保护重要器官的有效血供,减少大脑损伤带来的脑死亡、脑植物状态等。同样我们研究胸外按压速度的主要目的也旨在这样的目的。我院早在2005年就注意到快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目的:为我县更好地实施计划生育,保证避孕药具的正确使用并且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本次对本县避孕药具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避孕药具效期管理的有效措施。结果与结论:通过调查与总结发现保证避孕药具效期管理良好的运作主要可以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合理制订需求量、联机管理以及加大避孕药具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等措施实现,并且在实施措施后避孕药具效期的管理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保证了本县避孕
期刊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因发热、右下肢麻木6个月入院。缘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右下肢麻木。初为臀部麻木,后波及整条腿,行走后有肌无力,休息后可缓解。体温最高达到39.5℃于当地医院检查“布氏杆菌”阳性(布氏杆菌凝集试验1:400)。给予“四环素、抗布灵、利福平”等药物间断口服。近期复查“布氏杆菌”阴性(布氏杆菌凝集试验1:50),一周前停药。抗菌治疗后患者肢体症状无好转。查肌电图: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探索边远山区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方法与策略,降低学生结核病患病率和病死率。方法 每年召开一次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联席会,培训一次校医、班主任老师,编印一本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手册,给学生上一次健康教育课,在每个教室内张贴一张宣传画和校园内人群相对集中位置制作一个长期固定的宣传橱窗,每名学生书写一篇主题作文,开展一次考核评价与奖惩挂钩。结果 学生、学生家长、教师的结核病防治知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尖锐湿疣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尖锐湿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自拟的中药方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且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46.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