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山区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探索边远山区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方法与策略,降低学生结核病患病率和病死率。方法 每年召开一次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联席会,培训一次校医、班主任老师,编印一本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手册,给学生上一次健康教育课,在每个教室内张贴一张宣传画和校园内人群相对集中位置制作一个长期固定的宣传橱窗,每名学生书写一篇主题作文,开展一次考核评价与奖惩挂钩。结果 学生、学生家长、教师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学生结核病患病率显著下降。结论 该模式符合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客观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生家长、教师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降低学生结核病患病率。
  关键词: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患病率
  通江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秦巴山区腹心地带,幅员辽阔,经济落后,交通信息闭塞,结核病患病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以来,我们针对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缺乏,全县个别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的客观实际,以健康教育为先导,积极探索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学校结核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无聚集性疫情发生,取得实质性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来源:疫情网络直报、年度疫情分析、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资料、通江县人口年鉴等。
  2、方法
  (1)县教育局、卫生局每年联合组织召开一次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总结、研究和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培训会,采取县疾控中心培训校医、校医培训班主任老师、老师给学生上卫生课的分段培训方式,对全县中小学校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老师进行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
  (3)中小学校把结核病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每学期以班为单位给学生至少上一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课,不断增强学生对结核病的认知。
  (4)4县疾控中心编印《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手册》发放至中小学校校长、校医、班主任老师等达人手一本,作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教材和参考书。
  (5)县教育局把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每年进行一次目标考核,与奖惩挂钩。
  (6)县疾控中心编印《防治结核病.健康你我他》宣传画在各中小学校教室内张贴。
  (7)在学校人群相对集中位置制作一个长期固定的宣传橱窗,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
  (8)每年春季开学时印发一份《致全县中小学生暨家长一封信》,把结核病防治知识编撰其中。
  (9)中小学生接受健康教育后,每人书写一篇主题作文,强化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10)县疾控中心每年对各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一次督导和知晓率调查,评价教育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县教育局奖惩运用。
  二、结果
  1、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在开展前后通过随机抽取12所中小学校老师、学生、学生家长各30名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其知晓率分别达87%、90%、87%,较开展前分别上升了15%、15%、22%。、。
  健康教育开展前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人数 知晓人数 知晓率(%)
  老师
  学生
  学生家长 360
  360
  360 259
  270
  253 72
  75
  65
  健康教育开展后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
  调查人数 知晓人数 知晓率(%)
  老师
  学生
  学生家长 360
  360
  360 313
  324
  313 87
  90
  87
  2、学生结核病患病情况:健康教育开展前(2008年),全县中小学生患结核病130例,患病率16.67 /10万。开展5年后(2013年),中小学生患结核病78例,患病率9.75/10万,较开展前下降40%。
  三、讨论
  结核病是我国政府纳入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极易在学校等人群集中场所发生与流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容易接受新的知识,能够传播科学信息,影响周围人群的观念和行为,学生时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对他们一生的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积极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在学校广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不但可有效预防学校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还可对预防控制结核病发挥长远的作用。同时,通过学生对家长的宣传,让结核病的相关知识,向家庭、向社区辐射扩散,从而进一步提高全社会人群对结核病的认知和了解,促进不良行为改变,对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连续5年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的运用,老师、学生、学生家长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学生结核病患病率显著下降,充分表明该模式符合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客观实际,特别是边远地区值得推广借鉴。但由于研究时间相对较短,范围较窄,其科学性、适用性和实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作者简介:龙腾双(1963-03),男,中专,副主任医师,结核病预防控制。
其他文献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系一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白质的急性脱髓鞘疾病,一年四季散发,常发生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如麻疹、疱疹、风疹、EB病毒感染等[1]。而水痘感染后所致脊髓损伤极其罕见,本文结合本人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进修期间收治的一例水痘感染后脑脊髓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病史特点:患者,男性,17岁,因“发热、全身皮疹10天,四肢乏力3天”入院,患者发病前有
期刊
摘要:很多的女性,尤其是办公室女性会因久坐而导致气血不畅。俗话说,女子以血为本,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气血不通。而气血不通最易引起的就是妇科疾病,女人的卵巢和子宫实际上是很脆弱的、需要好好呵护的,一旦发生病变就会导致亏气亏血。本文会对常见的子宫疾病,子宫肌瘤的微创剔除手术临床结局进行分析,希望女性们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微创技术  前言: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期刊
辛摘要:目的:研究宣肺平喘组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ACT评分和肺功能的变化。方法:将12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所有支气管哮喘患者均接受抗炎、解痉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另给予宣肺平喘组方口服。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中医症候群及各症状积分,同时分别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检测FEV1和PEF水平。结果: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9.1%高于对照组7
期刊
摘要:目的:给予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治疗与康复护理,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患者康复治疗与护理要点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日常生活部分能恢复自理。结论: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加速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高血压引起的原发非外伤性脑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2月我科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伴有颈性眩晕的颈椎病患者42例。分析该组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术前X线片及MRI提示所有患者钩椎关节增生并不明显,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和椎间盘突出;术后X线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牙齿间存在间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口腔修复方法进行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正畸治疗的方法进行口腔修复。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总体效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相关数据显示,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城区居民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1000名城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取定性、定量调查模式进行集中、入户调查。 结果 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为23.2%,其它依次为脂肪肝15.2%,糖尿病9.4%,高脂血症9.1%,脑血管病7.9%;其中男性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显著具
期刊
心肺复苏(CPR)近年来研究发展较快,研究的话题主要是如何早期发现心脏骤停、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早期盲目除颤的重要性、胸外按压与气道开放及辅助呼吸的关系、心肺复苏药物的研究、强调脑复苏的重要性等。研究这些的目的主要旨在尽早恢复心脏自主心率和保护重要器官的有效血供,减少大脑损伤带来的脑死亡、脑植物状态等。同样我们研究胸外按压速度的主要目的也旨在这样的目的。我院早在2005年就注意到快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目的:为我县更好地实施计划生育,保证避孕药具的正确使用并且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本次对本县避孕药具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避孕药具效期管理的有效措施。结果与结论:通过调查与总结发现保证避孕药具效期管理良好的运作主要可以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合理制订需求量、联机管理以及加大避孕药具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等措施实现,并且在实施措施后避孕药具效期的管理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保证了本县避孕
期刊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因发热、右下肢麻木6个月入院。缘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右下肢麻木。初为臀部麻木,后波及整条腿,行走后有肌无力,休息后可缓解。体温最高达到39.5℃于当地医院检查“布氏杆菌”阳性(布氏杆菌凝集试验1:400)。给予“四环素、抗布灵、利福平”等药物间断口服。近期复查“布氏杆菌”阴性(布氏杆菌凝集试验1:50),一周前停药。抗菌治疗后患者肢体症状无好转。查肌电图:
期刊